<p class="ql-block">晨光中的卓尼县扭子村</p> <p class="ql-block">扭子村旁山梁上有城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山梁上的城堡遗址(张润平航拍)</p> <p class="ql-block">拉扎洮河晨光</p> <p class="ql-block">文化学者张润平在拉扎洮河边</p> <p class="ql-block">右起:诗人包文平、学者张润平和李才景在拉扎</p> <p class="ql-block">拉扎晨光</p> <p class="ql-block">拉扎双峰,长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拉扎村长城遗址(张润平航拍)</p> <p class="ql-block">拉扎长城烽燧遗址(张润平航拍)</p> <p class="ql-block">拉扎长城烽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洮河边的鹿儿台子村</p> <p class="ql-block">洮河边的鹿儿台子</p> <p class="ql-block">鹿儿台子奇山</p> <p class="ql-block">右起:诗人包文平、学者张润平、李才景和李廣平在鹿儿台子</p> <p class="ql-block">同诗人包文平在鹿儿台子</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阳巴洮河晨光</p> <p class="ql-block">右起:诗人包文平、学者张润平、李才景和李廣平在阳巴洮河岸</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和诗人包文平在阳巴洮河岸</p> <p class="ql-block">李廣平在阳巴洮河岸</p> <p class="ql-block">车巴沟藏寨</p> <p class="ql-block">车巴沟藏寨</p> <p class="ql-block">李才景在车巴沟藏寨</p> <p class="ql-block">万寿寺(贡巴寺)佛塔殿</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在万寿寺转经廊</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和诗人李廣平在万寿寺(贡巴寺)大经堂</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和诗人包文平在万寿寺(贡巴寺)大经堂</p> <p class="ql-block">万寿寺(贡巴寺)大经堂</p> <p class="ql-block">恢宏的万寿寺转经廊</p> <p class="ql-block">万寿寺外宁静的草原和青山</p> <p class="ql-block">右起:诗人李廣平、包文平和学者张润平、李才景在万寿寺(贡巴寺)</p> <p class="ql-block">高原奇花——白苞筋骨草</p> <p class="ql-block">江车村河边的高原奇花:美花圆叶筋骨草</p> <p class="ql-block">江车村外的车巴河</p> <p class="ql-block">车巴河边的碑石</p> <p class="ql-block">雄奇光盖山</p> <p class="ql-block">光盖山上满山遍野盛开的小叶杜鹃花</p> <p class="ql-block">小叶杜鹃壮山河</p> <p class="ql-block">左起:李廣平、包文平、张润平、李才景</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兄在杜鹃花丛中</p> <p class="ql-block">第四季冰川遗址</p> <p class="ql-block">第四季冰川遗址</p> <p class="ql-block">左起:诗人包文平李廣平和学者张润平李才景在光盖山巅(张润平航拍)</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在光盖山巅</p> <p class="ql-block">李才景在光盖山巅</p> <p class="ql-block">诗人包文平和李才景在光盖山巅</p> <p class="ql-block">李廣平与包文平在光盖山巅</p> <p class="ql-block">李廣平在光盖山巅</p> <p class="ql-block">包文平在光盖山巅</p> <p class="ql-block">第四季冰川遗址</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在光盖山巅</p> <p class="ql-block">李才景在光盖山巅</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在第四季冰川遗址前</p> <p class="ql-block">李才景在第四季冰川遗址前</p> <p class="ql-block">包文平在第四季冰川遗址</p> <p class="ql-block">包文平在山坡上发现稀有之花——红花绿绒蒿</p> <p class="ql-block">湿地金盏花丛中的学者张润平</p> <p class="ql-block">湿地金盏花丛中的学者张润平李才景和诗人包文平</p> <p class="ql-block">湿地金盏花丛中的学者张润平和诗人包文平李廣平</p> <p class="ql-block">在高山杜鹃花丛中神采飞扬的学者张润平</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和诗人李廣平在高山杜鹃花丛中</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和诗人李廣平包文平在高山杜鹃花丛中</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和诗人包文平李才景在高山杜鹃花丛中</p> <p class="ql-block">沉倾在杜鹃花丛中的学者张润平</p> <p class="ql-block">高山杜鹃与才景</p> <p class="ql-block">高山杜鹃与廣平</p> <p class="ql-block">高山杜鹃与文平</p> <p class="ql-block">沉倾在杜鹃花丛中的学者张润平</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和诗人包文平</p> <p class="ql-block">花中有巨石,才景坐其上</p> <p class="ql-block">杜鹃花开满山谷</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高山杜鹃花</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高山杜鹃花</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高山杜鹃花</p> <p class="ql-block">开满山谷的高山杜鹃花</p> <p class="ql-block">巨石阵</p> <p class="ql-block">巨石阵</p> <p class="ql-block">巨石上的诗意浪漫:诗人包文平</p> <p class="ql-block">巨石上的诗意浪漫:李才景</p> <p class="ql-block">巨石上的诗意浪漫:李才景</p> <p class="ql-block">巨石上的诗意浪漫:学者张润平和李廣平</p> <p class="ql-block">巨石上的诗意浪漫:学者张润平、李才景和李廣平</p> <p class="ql-block">巨石上的诗意浪漫:学者张润平和诗人包文平李才景</p> <p class="ql-block">巨石上的诗意浪漫:学者张润平</p> <p class="ql-block">巨石上的诗意浪漫:学者张润平</p> <p class="ql-block">巨石上的诗意浪漫:学者张润平</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和诗人包文平李才景在贡桑隆达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学者张润平和李廣平在贡桑隆达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诗人包文平在扎尕拉</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右起:诗人包文平李廣平和学者张润平李才景</p> <p class="ql-block">李廣平在洛克路上</p> <p class="ql-block">李才景在洛克路上</p> <p class="ql-block">扎尕拉风光</p> <p class="ql-block">左起:李廣平张润平包文平李才景在扎尕拉</p> <p class="ql-block">左起:李廣平张润平包文平在扎尕拉</p> <p class="ql-block">李廣平和包文平在扎尕拉</p> <p class="ql-block">扎尕拉风光</p> <p class="ql-block">扎尕拉风光</p> <p class="ql-block">扎尕拉风光</p> <p class="ql-block">洛克之路十四公里处:贡桑隆达</p> <p class="ql-block">杜鹃花开时,探寻洛克路</p><p class="ql-block"> 李廣平</p><p class="ql-block"> 应文化学者张润平兄之邀,晨五时,同诗人包文平乘李才景车,一行四人,沿岷卓公路向卓尼出发。天微明,晞微寒。文平提包子两笼,大家边行边吃,可解早行之饥。</p><p class="ql-block"> 过岷卓洮河大桥,行至卓尼县扭子村,润平见公路右边一座巍峨山峰顶上有墙体遗址,便停车,放无人机升空拍摄,山顶现完整城堡遗址,呈长方形,现在城堡遗址内建电信信号塔两座。时值六点五十分,晨风微微,天光云影在山头放射出一天最清新潮润芳香的天象,天地之间这份宁静与干净,渐渐融入晨曦透亮的内心。</p><p class="ql-block"> 七时抵达拉扎村,遥望见公路对面两峰凸起,左边山峰从山底至山顶有十分明显的的墙体遗址,山顶有烽燧遗址,润平兄放无人机拍摄。转过山体,从侧面可见一高大的烽燧遗址耸立于山顶台地,在晨光下为过往的风、时间和我们讲述着丽日烽烟和千古兴亡,而山顶上飘飞的云雾,带我们遐想,也带我们前往。</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就到了阳巴洮河铁索桥,此时金色的朝阳照耀在山峰之上,云雾缭绕缥缈间,静静的洮河从山谷间蜿蜒流淌,万物宁静,花开、水流、云飞,我们从水边、桥边、山边、林边走过,我们没打扰村庄,我们打扰了清晨的风,顺便把这凉爽的风也带上,洒我们一路清凉。</p><p class="ql-block"> 往前走就是土路了,坑洼难行。好在洮河两岸美丽的风光吸引着我们的视线,缓解了车行的颠簸。</p><p class="ql-block"> 车转过一个上坡山口,这里就是鹿儿台子,我们在山口停车,山口处有一个树木丛生的长方形台地,树上挂着很多红带子,润平说这里是祭祀的台地,沿台地上方的山峰一直到冶力关,山梁上有160公里长的长城遗址。站在山口向下望去,平静的洮河在这里转弯流出山口,远处的群山下面有村庄隐约,那便是鹿儿台子村了。</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三十多年前我们的骑车洮河探源之行,在鹿儿台子村的小学里住了一晚上。今天重走这条路,山河依旧,只是记忆已经模糊。如今村庄高于公路,也无缘進村观览,人生大抵如此,有些路走了一遍又一遍,有些路走过一趟就再也无法重来。山峰巍巍,洮水悠悠,高山可仰,流云谁听。所有的造访都是无意,所有的到来都有安排。</p><p class="ql-block"> 洮河上建起了大坝,名鹿儿台子水库。这一段洮河也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库区,平静的水面映衬着奇异而宏伟的青山,岸边湿地盛开着金黄色的湿地金盏花,晨光微薰,天地间充满愛与善的光辉,慈悲而纯净。</p><p class="ql-block"> 过了鹿儿台子,就到了扎古录镇,也就是过去的麻路乡,被称为藏区的麻路水乡,有车巴沟河、立竹沟河等多条河流汇入洮河。今天的小镇干净整洁,高楼林立,早晨的阳光照在街道上,新鲜而寂静。回想三十多年前我们骑行探源来到麻路乡,跨过架有独木桥的沟河,在苍凉古朴的街道上吃过一碗牛肉面片,见过当时小学的李诚老师,又在学校里住了一夜。如今那古老神秘的藏寨已经无迹可寻,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的水泥高楼,那种古老的陌生的新鲜的神秘的感觉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在一家牛肉面馆吃一碗拉面和一颗鸡蛋,九点一刻开车進入车巴沟,开始了洛克之路的行走。</p><p class="ql-block"> 洛克之路是美籍奥地利裔植物学家、探险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在20世纪初来到中国,就是从洮河边的扎古录小镇沿着车巴沟翻越光盖山到达迭部扎尕那,这条路后来被人们称为洛克之路,别名江迭公路,全长106公里。</p><p class="ql-block"> 车巴河是洮河的一级支流,由南向北注入洮河,河口海拔2688米,全长67公里。车巴沟内有罕见的第四季冰川遗迹,有茂密的森林,有美丽的草原,有古老的藏寨和神秘的寺院。我们一边观赏着沟内的山光水色,一边探寻着古老的藏寨,但是在一个迅速推进水泥化进程的时序里,传统的古老的藏寨已经渐渐被水泥房代替,失去了历史感、艺术性和古建筑的研究价值,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遗憾的事件。</p><p class="ql-block"> 从扎古录镇到贡巴寺,全程都是新修的柏油路,平坦光洁,沿路群山高耸,植被茂密,清亮的车巴河流淌在山谷之中,穿过湿地草原,穿过灌木丛林,流过寂静的藏寨,松涛流云,田野炊烟,芳香弥漫,便想有机会来这条路上骑行,呼吸大自然的芬芳,体验大自然的乐趣,这条公路应该是最佳的骑行路线啊!</p><p class="ql-block"> 沟内的刀告乡有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贡巴寺,藏语称“噶丹扎西桑珠林”。据《安多政教史》记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大成就师强巴根登、洛哲样巴俩师自卫藏来到这里,于尕日玉多(尼巴乡境内)修建了寺院,被称作“车巴寺”,因建在今尼巴乡贡吾囊地方,简称“车巴贡吾囊寺”,全称“车巴贡吾囊寺彭措达吉林”。自此以后,历二十三代上师。又据《洮州厅志》载:“始祖阿旺老布藏,原系西藏喇嘛,于成化三年(1467年)入关在洮州卫地西古务他(在今卓尼县尼巴乡一带)诵经集来僧人八百余名建修(可能是扩建寺院)寺院(车巴寺)。”</p><p class="ql-block"> 又据记载:“成化十八年(1482年),洮番(今卓尼、临潭、合作等地藏族部落)叛,洮岷道叶琪率守备刘琥领军剿捕,斩获八十余级,遂平。”当时“车巴寺”焚毁于兵灾。阿旺老布藏之侄阿送恼布于正德四年(1509年)重招僧人又在洮河北格吾那地重建寺院(车巴寺),于嘉靖元年(1522年)阿送恼布之侄洛札排错请咨到部赏给僧纲之职,管理垂巴三寺(车巴寺、录巴寺和江口寺)及所属部落永为世袭。洛札排错之侄车吉洛知于万历八年(1580年)承袭,遂敕赐车巴寺名号及管理录巴、江口寺的敕书等件。公元1582年(万历十年 藏历第十绕迥水马年)秋,卓尼第七任土司嘎桑旺秀(杨葵明)在卓尼大寺中召集了洮浪、纳浪、朝勿、岗梢、日扎、多坝、迭当、垂巴(车巴)等部落有学识的人进京朝觐皇帝。明神宗给杨葵明(嘎桑旺秀)授予官衣、官帽及佥事大印。对他守边、安民的功绩表示赞许,神宗同时应允林中番族归属卓尼。于是洮老、垂巴(车巴)等番一体归顺。天启二年(1622年),车巴寺僧纲车吉洛知将僧纲之职传于其侄旦巴牙拜。</p><p class="ql-block"> 大约1661年(即五世达赖住世期间),由赤钦洛桑雅丕在车巴地方修建一座小寺,后由车巴·洛桑成来和恰盖活佛历世转世者加以扩建。清康熙初年,卓尼杨土司委任班玛东珠和南卡喇嘛嘉二人分别为下沟(今刀告乡)和上沟(今尼巴乡)的总管。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旦巴牙拜(将僧纲之职传于其侄堪布喇嘛洛桑陈列。康熙四十二年(1705年),丹巴牙培、德唐堪布等人把寺迁至德唐日吾切,建成切(垂)巴地区的总寺“噶丹却科巧坦介勒南巴尔嘉外琅”。有德唐、郭芒、达尔格、多那、文布曲结等五个喇嘛系统。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堪布喇嘛洛桑陈列将僧纲一职传于其侄洛只扯点。随后,因“车巴三寺”内部发生内讧,活佛高僧各走他寺,垂巴寺法台加央丹巴却丹尼玛(1760一1797),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移居今车巴沟的贡巴地方(今属刀告乡)新建一座寺院,史称“垂巴新寺”,也就是现在的“贡巴寺”。自此,车巴沟上下旗完全与垂巴僧纲脱离了关系,完全成为卓尼杨土司的属民,形成“车巴西”上下两旗(今尼巴乡和刀告乡辖区)。</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十二年(1886)喇嘛噶绕·更嘎坚参察罕呼图克图从新疆途经西藏返回故里(车巴沟)主持“垂巴新寺”(贡巴寺),并对该寺进行了扩建。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喇嘛噶绕抵达北京,为光绪皇帝之母(慈禧太后)六十寿诞祝寿,皇上给“垂巴新寺”颁赐“万寿寺”之名。为此沟内上下两旗的十二座静修院连同新建的万寿寺举行了隆重的为大清皇帝和皇太后祝寿的法事活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三月,喇嘛噶绕将车巴沟内的江车静修院扎西谢珠林、嘉地傲寺扎西曲培林、嘎察静修院扎西桑丹林、英架察静修院彭措曲派林、雅都静修院扎西彭措林、石矿静修院嘎丹谢珠林、郭察静修院达吉曲培林、玛尔察静修院嘎丹曲培林、道告静修院彭措达吉林、隆那代嘎推桑达尔吉林、肖吾静修院益嘎彭措林、大噶静修院等十二个静修院与万寿寺(贡巴寺)合并统一,统称为扎西钦阔林(具喜吉祥法轮洲)。成为卓尼地区仅次于卓尼禅定寺的大寺,据传鼎盛时寺僧多达数千人。清末,罗桑曲丹主持寺务时,将“贡巴寺”献于拉卜楞寺。成为拉卜楞寺的一百零八座属寺之一。从此,教权归属拉卜楞寺,由拉卜楞寺任命法台,处理教务,但所属教民和教区的政务,仍由卓尼杨土司管辖,形成政教权力分离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十点钟抵达贡巴寺即万寿寺,那辉煌的殿堂,沿街数百米的转经长廊,在太阳下永远闪耀着超越于尘世的光芒。润平兄放无人机从高空拍摄,我则步行先到达转经廊,看见几个中年藏民正在依次前行转动经筒,我便也跟随其后,走進经廊,转动巨大的色彩艳丽的经筒,感受这佛国胜地的宁静吉祥和庄严慈悲。随后,润平兄、文平和才景也陆续来到转经廊,转动经筒,体验这佛国的祥和与静美。</p><p class="ql-block"> 万寿寺毁于一九五八年以及之后的历次运动。一九八零年始开放,经三十多年的经营建设,其规模和建筑现在已经是甘南藏区仅次于拉卜楞寺的第二大寺院。我们行走在寺院僧房间的石板路上,看一院一院的僧房房门紧闭,门楣上有两种不同时期定制的门牌号,一种是“贡巴寺33号”,这应该是早一时期的门牌号;一种是“刀告乡贡巴寺315号”,制作精美,配以吉祥图案,这是最近定制的门牌号。整个寺院不见一位僧人,但见宏伟的经堂,吉祥庄严的佛塔殿,层层叠叠,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壮阔,身置其间,便生肃穆庄严敬畏虔敬之心,把自己放低,再放低,直至自己傲慢的灵魂仿若一滴晶莹的露水,安居于一片碧绿如玉的荷花叶子,身心自在,内心祥和,忘却凡尘。</p><p class="ql-block"> 寺前的河谷里是一大片绿草如茵的湿地草原,山坡上有茂密苍翠的松林,润平兄说这里就是每年举行瞻佛法会的地方。观此山川地貌,的确是一方吉祥宝地。</p><p class="ql-block"> 十点半离开万寿寺,继续前方的行程。于十一点到达江车村的岔路口,这里设置路障,因为修筑江迭公路,要在十二点才能放行,放行至一点,一点至七点全封闭,七点之后开始放行,也就是在这里要等待一个小时。后面来的车渐渐聚多,我们在河边的树林里纳凉休闲,林中立有一四方条形碑桩,上面刻有“甘肃国家级洮河自然保护区”,漆以红色,碑号No.0425。在这个碑桩附近发现了一朵罕见的高原植物——美花圆叶筋骨草。此草属唇形科,桃形叶子贴地而生于四面,叶丛中心是一丛由二十多朵五瓣粉紫色的小花组成的一朵大花,色泽艳丽,十分奇特。这让我想起在狼渡滩见到的一朵筋骨草,它与这个长的完全不同,它呈五层四方宝塔形生长,叶片桃形,叶尖尖细,通体色泽白中带绿,叶片下有异形白色小花,其名为白苞筋骨草,有解热消炎,活血消肿的功效。这都是高原特有的奇异植物。</p><p class="ql-block"> 车巴河上有桥,通往西面的江车村,也是通往碌曲的公路。我们便索性开车去江车村看看,好在离这里也不远。</p><p class="ql-block"> 江车村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藏寨,建于河沟两面的坡地上,如今也是村空人少,一派寂静。在水泥化的时代,古老的藏寨也难免被水泥化的尴尬,唯独村中央的经堂在阳光下闪耀着金碧辉煌的光芒,有些孤独,也有些寂寞。</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江车村人的先祖居住在当时的吐蕃王赤热巴坚统辖西藏觉摩隆部落中的部分族民组成一支商队从堆隆羊巴井出发,牦牛驮着商品向东走;商队经过几年的长途跋涉到达了景色秀美的无人区,后称之谓阿尼华干山麓嘎尔玉道(又称:尕日玉多是车巴沟上游)时,商队牛困人乏,商队认为此地是无人区又是山清水秀,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于是商队就定居在此地了,慢慢发展畜牧业几十年之后;吐蕃国王(赤热巴坚)可黎可足的一位后裔叫道丹拉仁波,居住在洮河领域叫鲁纳桑喀地方,这时,商队里有一位叫阿尼(米)鲁郭徐,他自己遵照上师的授记前去邀请吐蕃国王后裔叫道丹拉仁波,根据上师的授记在嘎日玉道选定为寺址,约公元1017年开始(北宋天禧元年)进行奠基,建嘎儿玉道大寺(笨教),兴盛时僧侣达3000余人。人们称该地为“加且巴”、又因他们远道而来,当时称他们为“齐巴”。后变音为“车巴”,相沿成习,衍变为族名和地名。“江车”在藏语里就是“外来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失去了观赏价值的藏寨,首先失去的是视觉上的美感,其次就是文化与历史感。我们也就没有必要下车,开车在村里转了一圈便返回了桥头路口,这时车辆开始放行了,我们便跟随车队,踏上了正在修筑的土路,在尘土飞扬和颠簸中行進于洛克之路。</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过,路边停有大型的机械化筑路车辆,围在一起正在吃饭休息的工人,林木渐渐稀少,代之以高山草甸,牧场多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接近车巴沟最深处的时候,车路右转弯,开始爬坡上山。上山爬坡之间,抬眼便看见了巍峨群山之巅突兀起一道道的石墙,宛如巨石堆磊的长城,蜿蜒若巨龙,高耸于云霄,奇俊巍巍,震撼人心。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光盖山了。光盖山古称“石镜山”,因其白色石灰岩在阳光下有反光而得名。是迭部县和卓尼的界山,秦岭向西的延伸。</p><p class="ql-block"> 在这奇瑰的视界里,才景以他娴熟的车技沉稳的驾驶着车辆,左右盘旋,攀行于险峻的山梁,车转过一个石峰峭立的山咀,在一处平缓的山湾台地上停下车,这时我们看到了远近山湾的坡地上开满了紫蓝色的小叶杜鹃花,满山遍野,如地毯般铺开去,蔚为壮观,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我们选择公路上面的一个山坡,走進花丛,观赏这高山之巅盛开的奇花异卉。她在草甸、高山、蓝天与白云之间仿佛一种奇异的梦幻,千万年来在这荒无人迹的高山峻岭上迎冰雪而生长,守清风而独放,不为谁开,却芬芳山河。</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花丛中盘桓一阵,拍了些美丽动人的照片,便驾车继续向更高的山顶行進。车转过一个弯道,发现前面路边停了好多的车,原来这已经到达了最高处的山垭,山垭口海拔4663米,凸出的山垭上竖起来色彩斑斓的风马旗,旗下人头攒动。我们便选了一个空位停了车,下车后,便望见巨大的山谷对面有一座宏伟壮丽的石山矗立于天地之间,石峰中间有溪水从山谷间蜿蜒流出,这就是第四季冰川时代的遗迹啊。</p><p class="ql-block"> 风马旗前的山坡上撒满了厚厚一层祈福吉祥的印刷图片,人们在这里面对神山眺望、祈福、欢呼、拍照,在这巍巍群山、壮阔的沟壑与蓝天白云间,自命不凡的人皆渺若飞虫。</p><p class="ql-block"> 转过这个山垭,就进入了两面全是百态千姿石峰嵯峨的谷壑地带。车子在往前走,奇异的石峰在不断的迎面扑来,诡异而奇幻,仿佛一个巨大的梦境,我们只是醒着的梦游者。</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S形山咀的转弯处,我们迎面看见了一座V形山峰,巨石凌空突兀,豁口宛如天门,白云悠悠仿佛从其而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停车下来观赏这宏伟的石门雄姿。文平走上公路边的山坡台地,在草丛中发现了几株开着鲜红色花朵的绿绒蒿——红花绿绒蒿。我们一路走来,在其它的山坡上还看见了开着黄色花朵的绿绒蒿——黄花绿绒蒿。它还有蓝色、紫色和极其稀少的白色。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高山植物,生长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上。绿绒蒿藏名又叫阿拍色鲁,属于罂粟科植物的一种,它的花、果实 或 全草都是可以入药的,主要功效在清热利湿、镇咳平喘。在治肺炎咳嗽、肝炎、胆绞痛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效果,平时在帮助调理身体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看过了这神奇的绿绒蒿,在这里还有一大片盛开在高山草甸中的湿地金盏花,金黄色的小花朵在绿色的草丛中闪着迷人的光芒,像天空中的繁星,美丽非凡。我们在花丛中照像留念,欣喜于见到了这些藏之深山难见真容的奇异花朵。</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们看到了公路对面山崖上有一个石洞,便走过去一看究竟,石洞内十分潮湿,洞并不深,有水从石缝间渗出。回头看山坡下,乳白色的高山杜鹃正在绽放她的神光异彩,我们便顺山坡而下,在洁白如玉的杜鹃花丛中,感受她不惹尘埃冰清玉洁的仙姿。</p><p class="ql-block"> 这满山坡的杜鹃花,有的盛开,有的将开未开,有的含苞待放,他们在这寂静的高山低谷之中,清净无为,坚守着内心的高洁、神圣与纯净,我看见她时她开着,我离开后她依然开着。</p><p class="ql-block"> 天空低垂,却有白云飘飞:危崖高耸,却有杜鹃盛开。生命竟然如此波澜壮阔。</p><p class="ql-block"> 在杜鹃花丛中盘桓良久,驱车转过这座石门山峰,眼前豁然开朗,奇骏的石峰山谷突然下沉,倾泻而下,我们站立的高度应该是冰川时代遗留的一个遗迹。俯视左右两边的灰色石峰,宛如起伏连绵异姿纷呈的冰山,深邃的山谷通向远处的群峰深处。</p><p class="ql-block"> 车沿着土石路面缓缓的盘旋而下,山峰便渐渐的又高了起来。在一处山峰断裂,沟壑纵横交错的地方,群峰凸起,状若莲花,松林茂密,岫烟轻散,仿若江海深处,碧波之心。人站在这里仿佛是多余的,而我是为了感悟与述说。</p><p class="ql-block"> 过了这里,又是石峰连绵的谷壑,转过一个山口,突见一片宽阔的高山草原,溪水蜿蜒其间,远处石峰连绵,起伏跌宕,地貌独特宛如盆地花园,美若仙界。</p><p class="ql-block"> 走过这片小草原,就到了石头城。润平兄指着左边雄伟壮观的石峰说,从这里上山,就到了石头城,十分雄奇,说自己多年前曾经去过。我们在这里停车,右边是一片开阔的山谷草原,草地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很多白色的岩石,其中一个石头特别大,我们便爬上石头拍起了照片,拍了合影又单个拍。与这大石头合影,与这奇异的山峰合影,与青青的草地合影,与蓝天白云合影,这充满诗意的乐趣,让我们内心敞亮、洁净和喜悦,让我们此刻超拔尘世,获得空灵之境。 </p><p class="ql-block"> 前面不远处就是“贡桑隆达观景台”,洛克之路十四公路处了。我们下车登上观景台,看见山路蜿蜒盘旋而下,转过几个大弯消失在山谷间,这里应该是下山之地,站在这里便可以眺望见远处扎尕拉那奇瑰的石峰和蓝天白云了。 </p><p class="ql-block"> 这段山路盘下去就到了扎尕拉,这天然的石城,四面环山,中间有草原,有村庄,有寺庙,瑰丽而多姿,雄奇而神秘,安详而宁静,古老而新鲜。我们在观景台上俯视和眺望这神奇的江山秘境、隐藏的世外桃源,山巅白云涌动,阳光忽隐忽现,天地间的阴影和金光都是给我们的一种神圣的启示与隐喻,我们之间必定有谁能够参透这种光芒,内心弥漫着充盈于天地和身心的祥和、宁谧、慈悲与喜悦。 </p><p class="ql-block"> 在观景台欣赏一时,便离开了神奇美丽的扎尕拉,直奔迭部县城。在县城一家面馆吃了面片,再出发过九龙峡、尼什峡、腊子口,润平兄还痴情于铁尺梁瑰丽的晚霞,但才景一路开车赶来,还是天色已晚,看不到金光四射的霞光了。 </p><p class="ql-block"> 润平兄痴情于大自然的奇山异水,痴情于天地的神妙与神秘,痴情于传统文化的探索发现和研究,痴情于岷州的传统花儿,痴情于岷州的秦长城遗址,痴情于流过岷州的洮河,痴情于道与義。润平兄实则是个难得的深情之人,深情不是普通人的肤浅的情感,深情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稀有而难得。有深情者方有大手笔,有深情者方有大境界,有深情者方有大悲悯。 </p><p class="ql-block"> 诗人包文平谦虚淡泊,平和勤俭,宁静善良,其诗文优美柔婉,清丽灵动,情真意切,有极强的带入感和语言天赋,是一位极富才华的年轻诗人。</p><p class="ql-block"> 李才景是位文化工作者,也是学者张润平的得力弟子之一,近年来在民俗文化研究方面也卓有成就。他谦和审慎,平静寡言,车技高超,即便使大家谈天说地,笑语喧哗,也不插一言,只是聚精会神,目视前方,谨慎驾驶,其认真负责的精神令人感佩。 </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暮色里翻越寂静而巍峨的铁尺梁,于晚九点多进入岷州,完成了一天奇妙的旅程。 </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4日</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 <p class="ql-block">奇峰异石洛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