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东馆——中国古代青铜器

王旭东PPT美篇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影、制作:王旭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音乐:胡咏梅——丁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3月6日</span></p> <p class="ql-block">随着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式启用,上博东馆中国古代青铜馆也率先进入试开放,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p>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东馆开馆的首个特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正在上博东馆展出,同时率先试开放“青铜展厅”。</p><p class="ql-block">我既然来了,当然不能错过。尽管在上博本馆参观过多次,但这次却是最认真的一次,更是有幸目睹了不少难得一见的青铜器珍品!</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厅以中国青铜工艺的发展史为线索,分为萌生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融合期、复古期七个板块,展出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公元19世纪中叶清中期的3600年间的500余件精选展品,充分表现不同时期青铜工艺的特点,展现中国青铜艺术的灿烂辉煌。</p> <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青铜器制作技术板块,生动展现古代劳动人民如何以惊人才智与灵巧双手,铸就了灿烂瑰丽的中华青铜文化。</p> <p class="ql-block">青铜馆第一件展品 夏代晚期的束腰爵</p> <p class="ql-block">商晚期 四羊首瓿</p> <p class="ql-block">春秋早期变形交龙纹鼎</p> <p class="ql-block">西周晚期 晋侯稣钟</p> <p class="ql-block">战国 商鞅方升</p><p class="ql-block">此次展陈新增的战国商鞅方升也是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这件器物是长方形有柄量器,外壁刻有75字铭文,分为商鞅和秦始皇两次所刻。铭文大意讲,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商鞅颁布量器的标准容量。</p> <p class="ql-block">商鞅方升标志’天下归一’的进程的开始,标志着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它的观赏性可能不那么强,但它是对中国整个历史发展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展品。</p> <p class="ql-block">  牺尊 </p><p class="ql-block">春秋晚期</p><p class="ql-block">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商中期甲壶</p> <p class="ql-block">西汉 鱼形壶</p> <p class="ql-block">作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也是四次迁家。此次东馆青铜馆,大克鼎被单独置于一个空间内,展示空间较之前增大不少,独立的灯光照明使文物造型轮廓更优美、纹饰更清晰,更加能够展示大克鼎的雄浑和壮伟。</p> <p class="ql-block">大克鼎</p><p class="ql-block">西周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西周中期青铜器,于清朝光绪中期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p><p class="ql-block">西周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鼎立耳,口沿下饰变形兽面纹,中又饰小兽面纹,并有觚棱凸棱,整个造型庄严厚重。腹内铸铭文290字,铭文行间皆有线相隔,笔势圆润。</p><p class="ql-block">铭文内容则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资料。西周大克鼎是西周时代极为重要的青铜器,也是历见著录,众所周知的重器,2002年1月18日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厅 子仲姜盘(左)齐侯匜(右)</p> <p class="ql-block">子仲姜盘 春秋早期</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的子仲姜盘是上博的一件重要青铜馆藏。盘为中国古代的盥器,用以承水,通常与匜成组搭配。</p><p class="ql-block">有别于其他同类文物,该件盘中央立有一圆雕雄性水鸟,依次向外同心圆周列,第一圈为浮雕的两蛙、两龟,第二圈为四条立体的鱼,第三圈为立体的4只雌性水鸟间饰龟与蛙,第四圈为立体的三蛙与七只浮雕的鱼。盘内所有立体动物都能作360度转动,此种艺术表现手法前所未见,展现了春秋早期铸造工艺的进步。</p><p class="ql-block">与此盘成组的子仲姜匜现为美国私人收藏,上博此次从馆藏中挑选了齐侯匜与其成组展出,更直观呈现其使用方式。</p> <p class="ql-block">夏晚期绿松石牌饰</p><p class="ql-block">新增的夏晚期绿松石牌饰是上博十多年前征集的,此次也是首次展出。绿松石牌饰主要用于佩戴,至于佩戴在什么地方,派什么用处,这个争论还非常多。这件绿松石牌饰不论是从艺术性还是从工艺来看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p> <p class="ql-block">齐侯匜 西周晚期</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育成期</p><p class="ql-block">商早期、商中期 公元前16世纪一前13世纪</p><p class="ql-block">商代早期和中期是青铜艺术形成并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以酒器组合为主的礼器制度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p> <p class="ql-block">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p> <p class="ql-block">少数青铜器开始出现单字铭文。分铸法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p> <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流域多有发现,奠定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鼎盛繁荣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角</span></p><p class="ql-block">角是祼酒器,功能及使用方式与爵相似,两者在器物组合中可以相互替换。</p> <p class="ql-block">角与爵均始见于夏代晚期,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p> <p class="ql-block">酒器</p><p class="ql-block">西周中期开始,酒器的种类和数量锐减,这是周人渐进式改变商人重制的结果。罐是新出现的大型盛酒器,长柄爵是新出现的裸酒器。西周王然严令禁止酗酒,但在礼仪场合中,酒仍是不可缺少的祭品。</p> <p class="ql-block">方彝</p><p class="ql-block">方彝是盛酒器,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p> <p class="ql-block">龙首钺</p><p class="ql-block">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p> <p class="ql-block">象首兽纹钺</p><p class="ql-block">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p> <p class="ql-block">龙纹壶</p><p class="ql-block">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一前771年)</p><p class="ql-block">1994年陕西宝鸡县西秦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鳞纹瓠壶</p><p class="ql-block">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一前7世纪上半叶)</p> <p class="ql-block">乐器</p> <p class="ql-block">编钟是一组构成一定音阶关系、按大小相次排列的钟,以悬挂敲击方式奏乐。由于是双音钟,可以用较少数量的钟,组成较为完整的音阶,以求演奏优美流畅。</p> <p class="ql-block">楚文化青铜器</p><p class="ql-block">楚国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走向繁盛,疆域渐居群雄之首。早期楚文化青铜器深受周文化影响,至春秋中期开始逐渐形成自身特色,铸造工艺精湛、纹饰繁密细巧,战国晚期出现造型宏伟、装饰雄健的器物。</p> <p class="ql-block">镂空蟠龙纹鼓座</p><p class="ql-block">时代:春秋晚期</p><p class="ql-block">尺寸:高30厘米,圈足径53厘米,最大径59厘米,插孔内壁长16.5厘米,外径10.3厘米,内径8.4厘米</p><p class="ql-block">铜春秋晚期器座铸造镶嵌龙简介</p><p class="ql-block">鼓是中国古代的主要乐器之一。这件鼓座成半球体,圈足,正中突起的空心圆筒用来插放鼓柱。</p><p class="ql-block">12条相互缠绕噬咬的圆雕蟠龙攀爬于半球体的鼓面上。龙首为圆雕,口衔圆环,龙体为高浮雕。十二条大龙双目圆形中空,可能原有镶嵌物,现已遗失。龙角的两端为空槽,可能也曾有类似的装饰物。</p><p class="ql-block">整器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阴刻手法融汇一体,使用了分铸、铸接、铜焊、镴接、镶嵌等工艺,以多变的形态和对称的布局构成了群龙仰首弄尾、穿插纠结的立体造型,是铸造工艺和艺术造型相结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子仲姜盘</p><p class="ql-block">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一前7世纪上半叶)</p><p class="ql-block">叶肇夫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子仲姜盘上刻字【译文】</p><p class="ql-block">在六月初七,</p><p class="ql-block">大师为夫人仲姜</p><p class="ql-block">所做的盥洗用盘,</p><p class="ql-block">此盘既大上好,</p><p class="ql-block">用来祈求长寿,</p><p class="ql-block">子子孙永用为宝。</p> <p class="ql-block">莲瓣盖龙纹壶</p><p class="ql-block">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一前6世纪上半叶)</p> <p class="ql-block">牺尊</p><p class="ql-block">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一前476年)</p><p class="ql-block">1923年山西浑源县李峪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几何纹盥缶</p><p class="ql-block">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一前4世纪中叶)</p> <p class="ql-block">镶嵌几何文敦</p><p class="ql-block">战国晚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p> <p class="ql-block">焚失法铸造</p><p class="ql-block">焚失法铸造即用可焚烧的材料制模,在模外糊泥料制范,对模与范进行高温焙烧,使范具有一定的强度与硬度,而模受热焚烧变成灰烬,在范内形成空腔,浇注铜液即可得到与模形状相同的青铜器,这种铸造方法称为“焚失法”。商代中期,一些青铜器的提梁已采用焚失法铸造。</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表面装饰及处理技术</p><p class="ql-block">青铜器在铸造之初既可金辉闪耀,亦可五色斑斓。绿松石镶嵌、红铜镶嵌、错金银、鎏金、彩绘、金银平脱、嵌螺钿等表面装饰技术层出不穷,使青铜器更加绚丽多彩。</p> <p class="ql-block">青铜本身的颜色也会随含锡量增多而由红、黄逐渐增白,东周时期的工匠正是利用此特性打造出了铜兵器表面华丽的菱形或亮斑纹饰。</p> <p class="ql-block">对青铜表面的处理不仅关乎外观之美,也可提高特定器物的使用性能。至迟发明于西汉的“磨镜药”,就曾被广泛用于铜镜表面的光亮增白和防腐蚀。</p> <p class="ql-block">铜矿石的开采和冶炼</p><p class="ql-block">发达的铜矿石开采和冶炼技术是铸造青铜器的基础。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西辽河流域等地区发现多处商周古铜矿冶遗址,证明当时古人已能有效地解决探矿、采矿、冶炼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技。</p> <p class="ql-block">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的春秋时期炼铜竖炉结构已较完善。</p> <p class="ql-block">将铜矿冶炼成铜锭的过程中,足够高的冶炼温度至关重要,而冶炼温度的提高与炼炉结构和炉内空气的充分流动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陶范铸造</p><p class="ql-block">商周青铜器的铸造以陶范铸造为主,以泥土添加各类材料制成的陶范,经一定工序后具有了优良的铸造性能。</p> <p class="ql-block">运用已掌握的青铜合金特性,通过浑铸、分铸铸接和铸焊等多种成型方式,配之以精湛的制范技术和高超的青铜熔炼术,商周青铜器得以产生。</p> <p class="ql-block">社会需求量大的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等,则多采用叠铸技术和金属范铸造,可极大提高生产效率。</p> <p class="ql-block">吴越青铜兵器制作技术三绝:</p><p class="ql-block">菱形纹饰兵器、剑首同心圆和青铜复合剑</p><p class="ql-block">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仍,兵器质量直接关系胜负成败,加之当时王公贵族大兴佩剑之风,促使兵器制造技术迅速提升,其精湛工艺通过相继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便可窥一斑。</p> <p class="ql-block">镶嵌圆茎剑</p><p class="ql-block">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一前4世纪中叶)</p> <p class="ql-block">《周礼·考工记》载:“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可见吴越地区出产的兵器在当时冠绝天下。其中“菱形纹饰技术”“剑首同心圆技术”和“青铜复合剑技术”堪称吴越青铜兵器技术三绝。</p> <p class="ql-block">铜镜表面水银沁处理</p> <p class="ql-block">彩绘</p><p class="ql-block">鎏金 嵌螺钿 金银平脱</p> <p class="ql-block">铜兵器表面斑纹装饰</p> <p class="ql-block">五牛枕</p><p class="ql-block">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p><p class="ql-block">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p> <p class="ql-block">八牛贮贝器</p><p class="ql-block">西汉(公元前206年——208年)</p> <p class="ql-block">尖帽青铜人像</p><p class="ql-block">商代晚(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四川广汉墓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长发青铜跪坐人像</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行璋</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1980年陕西龙头镇龙头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神兽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虎头龙身像</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速址八号集祀坑出士</p> <p class="ql-block">青铜蛇</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连枝灯</p><p class="ql-block">青铜连枝灯的根大约是青铜神树,是由远古传说的“宇宙树”演化而来,所谓“宇宙树”就是“天柱”或“建木”,是沟通人间与天界的通天之树。</p> <p class="ql-block">连枝灯顶部羽人骑鹿形象,羽人作飞升引导状。羽人连枝灯是沟通天地,连接天堂乐土的升仙之路。反映了古人对羽化成仙、长生不老和灵魂永存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青铜摇钱树</p><p class="ql-block">东汉(公元25年~221年)</p><p class="ql-block">树身:四周绵阳市三台县灵兴镇出士;树座-三台县公安局移交</p><p class="ql-block">东汉时期的摇钱树是一种特殊的丧葬器物,主要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如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这些摇钱树通常由陶制的树座和青铜铸造的树干组成,树干中空,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装饰有各种图案,包括动物、植物、神兽和人物等。</p> <p class="ql-block">杀人祭柱青铜贮贝器</p><p class="ql-block">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p><p class="ql-block">1955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馆最后一件展品 清道光十七年 象尊</p><p class="ql-block">“青铜馆展示的是中国青铜器艺术发展的一个通史,它实际上贯穿的主要是礼制,这也是中原文化的核心,所以展示的多数都是青铜礼器,从第一件夏代晚期的束腰爵到最后一件1837年的象尊,都是一种礼器。</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大型博物馆都有与铜鼓相关的收藏,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展厅结尾处就展出了好几面铜鼓。</p><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铜鼓曾作为传讯工具,用来召集部众,指挥军阵;作为珍宝,用来赏赐臣下,馈赠友好;作为权力重器和财富象征,用于陈设;即使作为乐器使用于婚丧祭祀,也是一种神圣的通神灵物。</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青铜馆”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p>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东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总建筑面积11.32万平方米,相比现有的上海博物馆3.93万平方米,有了很大扩展。</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日,上海博物馆东馆试开放。预计于11月底前,上海博物馆东馆实现全面开放。</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6日起,上海博物馆东馆第二个常设展厅——中国古代雕塑馆将面向公众试开放,展出289件/套立体造型文物,数量较人民广场馆雕塑馆增加近两倍,其中1/3为首次公开展出。</p><p class="ql-block">我作为一名博物馆爱好者,一定不会错过这些即将展出的珍品。无论到哪里,博物馆总是我必去的打卡之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