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自己走的

晓明印记

<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退休九年了。</p><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富强任中华工商时报社社长。文革中在科左后旗上学的时候就知道富强,当时富强是旗乌兰牧骑创作员,有时也上台表演,他在现代样板戏《红灯记》中演饰的一个日本鬼子角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我的眼中,富强永远是当年那个在舞台上表演极为丰富和夸张的形象。</p><p class="ql-block">我到北京见了富强,他说你来我同意,但是你要给报社先做贡献,来以后把报社的公司搞起来。</p><p class="ql-block">1998年3月,我接到报社的调令,按照富强要为报社做贡献的要求,从我外经贸厅拿到了1万吨出口玉米许可证,自己拿着档案,到北京报到了。富强见了那1万吨玉米出口许可证非常高兴,他说这是第一次见到出口许可证,后来就没有结果了,许可证也不知所终。</p><p class="ql-block">当时富强兼任中华工商时报实业总公司总经理,报社正式发文任命张晓云、王树芳、高晓明为副总经理。我在内蒙古政府机关是正处级公务员,张晓云、王树芳是报社的正处级干部,我以为我也是正处待遇。多年来没有人告诉我在报社是什么待遇?我也没问过自己的待遇问题,我只知道我的工资比副处的低。在我的认知中,从内蒙古到北京,从政府机关到报社,是属于下海了,至于是什么待遇什么级别连我自己也不关心了。</p><p class="ql-block">刚进报社想尽快把公司搞起来,当时内蒙古外经贸集团公司组织人员翻译了俄罗斯进出口企业名录,80万字上中下三册。内蒙古外经贸集团是从内蒙古外经贸厅剥离出来的企业,总经理黄文曾任外经贸厅副厅长,一直是我的领导。我主动找到集团把出版发行的业务揽下来签订了合同,富强也很重视,报社还专门下发文件要求记者站开展征订,时报还刊登了一整版广告。然而征订却不尽如人意,只收到了两本的征订费1800元,已经无法出版发行了。我通知内蒙古方面要求停止合作,集团答复说翻译工作已经结束,或者报社执行合同,或者补偿集团已经发生的费用和集团的损失,并起诉到了北京朝阳区法院要求报社赔偿损失7万多元。富强答复非常明确,这是你高晓明承揽的业务由你个人负责。</p><p class="ql-block">一审我们赢了,内蒙古方面又上诉到北京二中院,这时石国雄任社长。他给我来电话说中院已经传出话了,报社很可能要输,让我尽快想办法。我托人找到了该案件主审法官,最后还是我们赢了。</p><p class="ql-block">内蒙古外经贸集团是不应该和我打这个官司的,在我主动找他们合作之前,他们的翻译工作已经结束了,正在寻找出版社出版。我们之间的合作出版协议签订之后,黄文总经理还信誓旦旦的表示,这是集团成立后的第一笔业务,也对这笔业务充满信心。我想的比较简单,都是老领导,老东家,从签订协议到决定不与合作,中间也就一个月的时间,既然不能出版了,那就算了呗,我也没想到他们会打官司。</p><p class="ql-block">现在回过头来看,是黄文对当年在外经贸厅的事情有些放不下,以人画线,把我画到了他的对立面。当年我在外经贸厅任办公室主任的时候,我和黄文厅长门对门工作了八年,我一直是配合和支持他的工作,从不参与领导之间的恩怨。</p><p class="ql-block">对打赢官司,维护了报社的利益,我是很欣慰的。</p><p class="ql-block">1999年我的朋友港商石林先生和汪江女士在山东济南收购了五家造纸厂,造成工人下岗,国内其他媒体不敢刊有关消息。因为中华工商时报总公司没有发展起来,我到了报社的一个部门,负责人是孟祥林是一位非常精明能干的年轻人,富强、孟祥林、高晓明和港商石林在富强的办公室,商定由我来写这篇文章在时报上发表,孟祥林提出版面费20万,石林同意了。文章还没写完,石林就给我20万转账支票,我马上电告富强,富强高兴的喊了起来。虽然是在电话中,但我能想象到富强那丰富和夸张的表情。文章写出后,富强又让副总编孟庆玉做了把关,我亲自看到了孟总编一删一改一表态,那种风采把一个老报人多年的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致敬,我对孟老有了由衷的敬意。</p><p class="ql-block">文章发表后石林给我来了电话,高兴得手舞足蹈表示感谢,多年后我才知道,他的搭档汪江女士大名谷汪江,曾当选香港十大女富豪之一。</p><p class="ql-block">2002年初,内蒙古通辽市批发城老板张庆忠赞助报社,我在报社开设了专栏《中国西部百县行》,整整两年期间行驶在中国的西部,每周发表一到两篇文章,采访了70多位基层党政领导,两年间所有的费用都是自理,难度可想而知,我坚持了下来。中国西部百县行专栏结束后,出版了我的第一部专著《生活充满阳光》,我的引言是感谢社会,感谢生活,感谢朋友。</p><p class="ql-block">2003年5月,因非典我暂停止了百县行回到报社,向北京市抗击非典指挥部献血200CC ,为报社唯一一人,为此获得了2003年度全国工商联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初被借调全国工商联做简报工作,我一边参加会议做记录同时编辑修改简报,每次会议结束的时候,简报已经出来送给领导审批。有一次在走廊见到沈社长,她说对你干的挺好的,全联对你反映很好。2005年度报社又一次把我推荐为全国工商联优秀共产党员,我找到办公室主任刘莉提出不要这个荣誉,要让给年轻人,刘莉说你就不要让了。</p><p class="ql-block">有些事情看似偶然,其实偶然中有必然的因素,这是一个人的社会积累,也是一个人的内心追求,我做到了。</p><p class="ql-block">在借调全国工商联的半年中,机关几位同事商议要把我长期借用或者调到全联,我想我是政府机关到报社的,再回到机关对我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我觉得我该退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