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的工作日志分为两个部分。</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班级管理:</p><p class="ql-block">因为下午的集体教研,我的课调到了最后一节,但是今天的课堂状态更好,整个课堂上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走神。每完成一节高效的语文课我都足以兴奋半天。教师的追求与使命其实就是这一堂课呀!</p><p class="ql-block">下午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姚梓涵的跑步没有掉队,因为上午的课上我对她下午的表现做了预言,而且上跑道前又进行了鼓励强化,果不其然,她可以。</p><p class="ql-block">其实还有更值得表扬的是今天的餐点竟然是女孩子搬上来的,她们是王佑涵和谭欣然,而且谭欣然因为身体原因没有订餐,她完全是为她人着想。在班里当然要夸一夸:巾帼不让须眉!女孩子们立刻接上:谁说女子不如男!</p><p class="ql-block">蒋金澍代表学校排球队参加了中学生排球比赛,回来后我问他打赢了吗?他说那当然了,必须赢!</p><p class="ql-block">这么努力,上进,有集体荣誉感的班集体,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是不是特幸福。</p><p class="ql-block">得瑟一下,今天的班级管理真是好一派明媚的春光!</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教师专业化成长。</p><p class="ql-block">下午观摩了陈欣馨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丁老师的点评,让我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又多了一点点。同时感叹我作为语文老师的专业化成长如幼儿学步实在缓慢。</p><p class="ql-block">当然了,学习和实践都是成长的硬道理。</p><p class="ql-block">因此,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p><p class="ql-block">借一个朋友的话为我的选择做注解:</p><p class="ql-block">舞台再大,你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p><p class="ql-block">平台再好,你不参与,永远是局外人;</p><p class="ql-block">能力再大,你不行动,只能看别人成功。</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又开启了一段新征程。</p><p class="ql-block">夜晚读书,对于怎样解读教材做了一下梳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本不等于教材,教师在教课之前首先要解读文本,然后才是解读教材。文本解读力求全面深刻,而教材解读,则需要合宜、贴切。</span></p><p class="ql-block">第一,明确解读教材的三种身份:</p><p class="ql-block">(一)作为一个读者的常态阅读,尊重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p><p class="ql-block">(二)作为研究者分析文本里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着意,在着意的地方要能够看出什么来。</p><p class="ql-block">(三)作为语文教师,明确了解学生阅读的困难点。</p><p class="ql-block">这三种身份是作为语文老师每教一篇文章必须要做到的。</p><p class="ql-block">第二,把文本转化为教材的创造过程是什么。</p><p class="ql-block">(一)把文本进行再度创造,自觉地把它转化为一个有着清晰教学内容的语文教材。</p><p class="ql-block">(二)起点是教师的文本解读,终点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什么),教学环节的组织(怎么教)。</p><p class="ql-block">(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的两个依据。</p><p class="ql-block">一是依据文本的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这个体式包括:类型,类别,题材,风格,流派,艺术特色,语言特点。</p><p class="ql-block">二是依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学段,年级,单元目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和知识背景。</p><p class="ql-block">第三,用三句话来概括整个文本转化过程。</p><p class="ql-block">依体式,定终点;研学情,明起点;中间搭上两三个台阶。</p><p class="ql-block">(一)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指的是一篇课文的核心教学内容,或者说是教学目标、教学终点,来自于这篇课文的特质,是课文中最紧要的地方,是这篇课文必须理解和感受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二)研学情,明起点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去想,这篇文章学生不喜欢的地方,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地方,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地方,使他读好。</p><p class="ql-block">(三)教学环节的设计,关键不是教师做什么而是设计学生做什么。</p><p class="ql-block">一般一节课45分钟设计三个教学环节比较合适。第一个环节和后一个环节稍短,中间的环节大致20分钟左右。课堂教学内容要聚焦和集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包括内容落点和学习方式。</p><p class="ql-block">转化成三类教育目标就是:基础目标做支架,核心目标为主体,拓展目标为延伸。</p><p class="ql-block">(四)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目标怎么确定?</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课文里有什么?</p><p class="ql-block">从课文类型看,</p><p class="ql-block">从课文类型的类别看,</p><p class="ql-block">从课文类型的选材看,</p><p class="ql-block">从课文表达的情感看,</p><p class="ql-block">从表达方式看(记叙,描写,议论,抒情),</p><p class="ql-block">从叙述方式看(顺,倒,插……),</p><p class="ql-block">从课文的语言特点看(长短句,感叹号❗问号❓省略号……等),</p><p class="ql-block">从课文写作的景物特征看,</p><p class="ql-block">从课文的具体写作内容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课文的关键点在哪里?</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是“这一篇”?</p><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学生理解的困难点在哪里?</p><p class="ql-block">第四,基本教学框架是。</p><p class="ql-block">1.教材解读</p><p class="ql-block">2.目标确定</p><p class="ql-block">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p><p class="ql-block">4.严谨的教学板块</p><p class="ql-block">5.学生活动规定与预设</p><p class="ql-block">6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