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赵城藏(3)

甬上话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流离中的赵城金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乱世的颠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追了一次赵城金藏的传奇故事》之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丨甬上话</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1</b></p><p class="ql-block"> 自《赵城金藏》传奇地诞生之后,就发生了更加传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把追寻的目光,由太阴寺转向了四十多年前曾经去过的那座名寺广胜寺。</p><p class="ql-block"> 在金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受皇帝嘉奖后,《赵城金藏》就没了消息。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很少人知道有这部典藏的存在了。</p><p class="ql-block"> 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这部大藏发挥了什么作用?又有些什么样的传奇故事?没有任何被文字记载的信息。直到755年后的1933年在广胜寺被重新发现,随即开始了它第二段的惊险历程。</p><p class="ql-block"> 有两位僧人和一个政治组织,成为这段传奇的主角,并成为保护这部稀世珍宝的功臣。</p><p class="ql-block"> 第一位功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佛教界颇有名望的范成法师。这位僧人是江苏如皋人,俗姓季,名果宗。</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一年( 1932 ),上海成立了一个影印宋版藏经的组织,发起宋版藏经的收集、整理、影印。范成法师受他们所托,在陕西、山西各地的名山古刹查访藏经旧本,期望补全残卷。</p><p class="ql-block"> 时年八月,他沿汾河行至洪洞千佛寺时,得到十卷经首刊有“赵城广胜寺”字样的经卷。范成精通佛典,但此版本却未见过,不由喜出望外。遂于1933年夏,徒步去了地僻人稀的广胜寺。</p><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因其“广大于天,名胜于世”而著称。范成在在广胜上寺弥陀殿的十二个藏经柜中发现了大批纸卷泛黄,字迹清晰可辨,字体古朴的汉文大藏经。由于久不为人所知,侥幸躲过岁月中的各种天灾人祸,奇迹般地较为完整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这以前,也有很多村民到寺里去游览时会拿走一些经卷糊窗糊墙,也有人觉得佛门至宝在家能消灾降福,于是也保存几卷在家。更有一些商人、私人收藏家将经卷贩卖至外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范成遂用五个多月时间就地整理此次发现的5017卷,包据元明以前失传的46部249卷。整理期间,也曾劝说村民将经卷交还,或出资回购。他将其中未曾传世的孤本编成《宋藏遗珍》。一时间,广胜寺扬名天下,成为世界佛教界关注的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 酷似阿里巴巴喊了一声“芝麻开门”,范成法师对这部经典宝藏有发现之功,他由此重启了经典出世之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把《赵城金》交给八路军保护的力空法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2</b></p><p class="ql-block"> 发现《赵城金藏》的消息传开,顿时引起轰动。京津沪各报争相报道称“向所未知,而近日始发现”“中外人士连袂摄履往赵城探讨者不绝”。</p><p class="ql-block"> 1933年,中国正处乱世。从发现这批国宝开始,就遭到各种势力的觊觎,保护与抢夺就此展开。</p><p class="ql-block"> 首先被日本鬼子瞄上了。</p><p class="ql-block"> 1936年,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欲以22万银元购买,遭时任主持明澈和尚拒绝。</p><p class="ql-block"> 有日本僧人欲以尺为单位斥巨额银洋购买,亦遭明澈和尚拒绝。</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想得到的是蒋介石。</p><p class="ql-block"> 卢沟桥事变两个月后,蒋介石派驻防洪洞的国军第14军军长李默庵,要将《赵城金藏》转移至西安或重庆。被时任住持力空法师婉拒。李默庵又召集地方官员、士绅、寺院主持再次商议,遭一致反对。李默庵也恐不一定安全而作罢。</p><p class="ql-block"> 面临险情,力空将经卷转移到寺内飞虹塔二层一个镂空的佛像内,封死通道,宣布飞虹塔不再开放。</p><p class="ql-block"> 第三位想得到的是山西王阎锡山。</p><p class="ql-block"> 1938年2月,二战区晋军第38师驻防洪洞。师长冯钦哉根据阎锡山的旨意,要将经卷运至吉县二战区临时指挥所,仍被力空拒绝。此后两三年,力空法师寸步不离广胜寺。</p><p class="ql-block"> 力空法师俗姓任,名重。他曾是一位学识渊博,经历丰富的官员。入过私塾,上过书院,当过县议员,在省级行政研究所工作过。还曾担任过河北行唐、灵寿和山西定襄县长。身逢乱世他极度失望,遂扔下名利地位,在赵城兴唐寺剃度为僧。当过太原崇善寺住持,并在广胜寺被公推为住持。著有《霍山志》《广胜寺志》。</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力空法师还是有定力、有眼力的。当时如果被日本人抢跑了,或者被李黙庵或阎锡山拿去了,这批国宝如今极有可能去了日本或台湾,或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也许会有更为坎坷的命运,也许已经不存于世了。所以,力空是护宝的第二大功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广胜寺飞虹塔原名阿育王塔。疑似藏有佛舍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3</b></p><p class="ql-block"> 保护国宝的最大功臣,当属一个政治组织和他领导的军队。</p><p class="ql-block"> 1938年2月,广胜寺沦为日占区。日军最近的道觉村据点距广胜寺仅两公里。日本人四处打听《赵城金藏》的下落,被众口一词忽悠说,已被李默庵拿走了。</p><p class="ql-block"> 不死心的日本人,在1942年4月通过道觉村据点通知广胜寺,要在农历三月十八(5月2日)庙会之日,以“文化考察”参观和游览广胜寺庙会为由,登临飞虹塔。“醉翁之意不在酒”。</p><p class="ql-block"> 力空连夜找到赵城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杨泽生报告了这一情况,请求八路军帮助运走这批国宝。为确保安全,力空法师提出:经卷要装布口袋,搬运时要装箱,尽量争取转运到延安,防敌“扫荡”时丢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杨县长立即向县委吴辰书记紧急汇报,并派专人直接向中共太岳区二地委书记兼第二军分区政委史健(李维略)报告。史健向区党委请示并得到指示,要想尽一切办法将经卷抢出,绝不能失于敌手。</span></p><p class="ql-block"> 太岳区领导薄一波、安子文、陈赓迅速将此事上报党中央。延安回电,要求全力抢救并严格保密。</p><p class="ql-block"> 据史健儿子李万里收集整理的回忆说,抢救转移组织十分周密。 1942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十一日)夜展开行动。</p><p class="ql-block"> 行动由赵城县长杨泽生、县游击大队长徐生芳、公安局长刘骞等三人组成指挥小组现地指挥。八路军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派一个连的兵力,由副营长罗志文、指导员王万荣率领协助抢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42年7月《新华日报》(太岳版)的报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4</b></p><p class="ql-block"> 抢救转移的具体部署是:</p><p class="ql-block"> 刘骞率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机关党员干部和从附近几个村调来的可靠党员,组成一百二三十人的队伍,每人带一张床单或包袱皮,以组为单位拉开距离,把藏在三米多高大佛基座里的经卷取出,往返背运。</p><p class="ql-block"> 罗志友率第二军分区一个连,负责广胜寺到明姜公路、道觉村到洪洞公路的警戒。</p><p class="ql-block"> 徐生芳率洪洞县游击大队在赵城境内公路一带警戒。</p><p class="ql-block"> 未发一枪,未伤一人。从晚八时到午夜十二时许,在日军眼皮底下,《赵城金藏》被悄没声地运至五里地外的郭家节转运站,换乘早已准备好的毛驴和骡马,次日安全运抵安泽县亢驿村。这里是太岳区第二地委机关驻地。</p><p class="ql-block"> 在鬼子逛庙会之前七天,国宝被秘密转移,暂时安全了。</p><p class="ql-block"> 1942年7月6日,《新华日报》(太岳版)以《赵城军民协力卫护佛家珍藏,抢出广胜寺古代经卷》为题予以报道。此事也成为抗战期间的一件鼓舞人心,提振士气的重大新闻传颂一时。</p><p class="ql-block"> 力空法师当年交出国宝有多个选择。不让日本人抢走好理解,为何也不选择执政的国民政府和省政府,却毅然决然、毫不犹豫地交给共产党和八路军?可见当年的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太岳山区的威望,不光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看到了希望,佛家也同样确信,只有共产党和八路军才是他信得过的靠山。他选对了也做对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16年9月在绵山瞻仰介子推衣冠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5</b></p><p class="ql-block"> 《西游记》中取经的唐僧,需经九九八十一难。《赵城金藏》的磨难,也同样将一次次地在颠沛流离的路上重现。</p><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日军对藏匿大藏经的太岳区二地委所在地发起“五·一大扫荡”。地委决定,以化整为零方式再次转移。史健书记要求大家,做一回唐僧,背几卷经书,与国宝共存亡。</p><p class="ql-block"> 5月12日,日伪军以三万兵力开始“大扫荡”。所到之处“烧光、杀光、抢光”。地委机关人员背着经卷,在崇山峻岭中与敌人周旋数月。</p><p class="ql-block"> “大扫荡”结束后,经卷运至太岳区委驻地沁源。这里是太岳山区的抗战中心,也是日伪军重点打击的区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为保绝对安全,太岳区决定,将经卷秘密运到山势险峻的绵山,藏在一座废弃的煤窑里。这里是太岳山区去延安的必经之地。藏匿期间,太岳区领导薄一波多次派人前往查看。</span></p><p class="ql-block"> 绵山是太岳山的一个支脉,横跨山西介休、灵石、沁源三地。春秋时,晋国大臣介子推在帮助晋文公重耳上位后,毅然决定激流勇退,携母隐居绵山。介子推是助晋文公上位的功臣,重耳极想让他出山辅政。数请不出,遂点火焚山,欲把他烧出来,不料母子均被焚于山中。绵山就此成为了中国清明节(寒食节)的发源地,意思是这一天不能动火。</p><p class="ql-block"> 这座山如今是国家5A级景区,有大小景点360多个。2016年9月,我携亲友团一行七人游过一次这座山势险要、风景秀丽的名山。这次纯属观光,本没有追寻《赵城金藏》的打算,但无意间走近了国宝辗转藏匿之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赵城金藏》藏在这座山的煤窑中三年,还有八路军暗中保护,自然不容易被日本人发现。但由于日军频骚扰繁,经卷没有按计划运抵延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如今的绵山风景名胜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6</b></p><p class="ql-block"> 熬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磨难本应结束,国共两党战火又起。</p><p class="ql-block"> 1946年,国民党军进攻平汉线。晋冀鲁豫边区决定,将《赵城金藏》从太岳区绵山的废煤窑中取出,运往太行区河北涉县温村的天主教堂,交由刚成立不久的北方大学保管。</p><p class="ql-block"> 自此,国宝在太行山深处又被安放三年。</p><p class="ql-block"> 涉县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抗日战争时,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在此长驻六年之久。以此为中心,创建了中国北方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抗战的前哨和战略要地。129师司令部、晋冀鲁豫军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等130多个指挥机关驻扎于此,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北方大学,以前没怎么听说过。其实它大有来头。这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在晋冀鲁豫根据地创办的第一所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一大批高等院校与她有血缘关系。</p><p class="ql-block"> 北方大学首任校长是被称为“新史学宗师”的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后裔。毛泽东曾对他撰写的《中国通史简编》给予高度评价,这本书也是我青年时期最喜欢的的一本。他还有《文心雕龙讲疏》《文心雕龙注》等专著。</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一位学者,自然清楚地知道这批宝贝的份量。受领住务后,他派历史学教授张文教前往涉县负责看管。</p><p class="ql-block"> 张文教接管藏经后,发现不少藏经受潮霉变,他用各种办法把受潮经卷烘干,并在附近的长乐村找到一个通风干燥的小阁楼,把经卷搬到阁楼上收藏。</p><p class="ql-block"> 无神论的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保护佛家典藏,这在佛教发展史上绝无仅有。《赵城金藏》在乱世之中奇迹般得以保存,八路军就是神通广大、忠诚守护真经的“孙行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