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周的功夫追完了《都铎王朝》,就我个人之见,这部电视剧很不错,它对每个主要人物的塑造都是多元的。</p><p class="ql-block"> 以最经典的形象安妮·博林为例,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安妮的存在对凯瑟琳是多么残忍,以及由她产生的一系列迫害——对凯瑟琳母女、对汤玛斯,历历在目。国王为了她和过去决裂,抛弃了发妻,处决了故人,所以不论从道德层面上,还是宗教层面上,安妮都死有余辜。</p><p class="ql-block"> 但是谁能冷眼目睹安妮之死?面临死亡,安妮表现的那么坦荡勇敢,甚至有一丝风趣,“毕竟我只有那一截脖子”,这就是黑色幽默了,Sweet Anne.</p><p class="ql-block"> 托马斯·博林对子女的死无所触动,只庆幸自己保住了康奈尔伯爵之位。然而当关在伦敦塔里的安妮看见了父亲被释放出去的身影时,她露出了宽慰的笑容。老博林也看见了安妮,却转身就走,安妮呆呆地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眼神从欣慰变成了落寞,但她始终没说一句话。</p><p class="ql-block"> 在安妮即将被执行死刑之前的两天里,亨利窗外的池塘中始终徘徊着一对伉俪般的天鹅。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这对天鹅是如此圣洁可爱。亨利多次凝望着天鹅,神情仿佛也带了一丝忧郁——不知是否是我们的错觉。他老是看着天鹅做什么?是否联想起了即将死去的妻子?</p><p class="ql-block"> 刀起头落,安妮的生命画上了句号,电视剧的音乐也奏响至最凄恻动人的时刻。安妮死前的最后回忆,是她又变成了小时候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灿烂的阳光下,在父亲的怀抱里飞旋,也许那是安妮最欢乐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这个场面随后切换到了亨利。亨利坐在长桌的最后,注视着侍者端上来的东西,眼里流露出急不及待——一只精美的天鹅。亨利在餐桌上用力扯下了天鹅的翅膀。原来他之所以长久地凝视着它们,只因为它们激起了他的食欲。这里的意思好像是,他吃掉了安妮。</p><p class="ql-block"> 刀叉银亮,四周都是欢声笑语,没有人为安妮的死哀悼。亨利享用着天鹅,脸上的表情是如此愉悦,如同咀嚼着安妮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亨利的面目在那一刻最为可憎,因为我们知道这一系列灾难的真正造成者不是安妮。安妮能言善辩,才华横溢,也摧毁了国王的婚姻。但是我们不能轻易用现代视角的“第三者”来批判安妮,因为道德在时代更迭中也发生了改变。</p><p class="ql-block"> 矛盾的根源始终是亨利,他不允许凯瑟琳见玛丽,因为怕她和女儿玛丽密谋,让玛丽当女王,他咆哮道:“别忘了她的母亲是所向披靡的女王伊莎贝拉!”</p><p class="ql-block"> 这就体现出亨利对凯瑟琳的恐惧,他清楚若非这是一个男权时代,他的妻子也许会成为一个更伟大的君主。他也知道凯瑟琳有女王的灵魂,是一个真正的王后。凯瑟琳的所有忍让,只是出于对他的爱,以及那个时代的妻子道德。</p><p class="ql-block"> 他曾有起诉和处死玛丽的念头,只是因为玛丽不愿放弃自己的尊严,坚称自己是“公主”,是合法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之女。他处死了安妮,因为安妮没能带给他一个儿子。他处死了汤玛斯,他多年的挚友。他处死了克伦威尔,他最忠实的仆从,从头到尾他都不曾给予克伦威尔一丝尊重,只因为他出身寒门。他最爱简·西摩,只是因为简给他诞下了朝思夜想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那些被处死的人,几乎都在受刑前的祈祷中说,“为我们的陛下祈福”,祝他享有无上荣光。这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悲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