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遐思

漫谈秦318112364

<p class="ql-block">图/网络</p> <p class="ql-block">真正欣赏月亮是在城市生活的童年和在内蒙“插队”的时光。</p><p class="ql-block">儿时,夏夜。大人小孩都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大人们手摇蒲扇与邻里闲聊,孩子们或嘻闹,或围在一起瞎白唬。那时,常坐在小板凳上托着腮,望着月,总想看清楚月中的那片阴影,想看到小白兔,更想看嫦娥,想离月亮近些,去抚摸那散发着幽静清凉的月。</p><p class="ql-block">上中学了,可惜,只读了一年的文化课。又过了二年,上山下乡开始了,到了海拔两千多米大青山,离月亮近了些。</p><p class="ql-block">山里的夏夜很凉爽,睡觉须盖棉被。屋内小小的煤油灯只能照亮半个炕,还不如外面那铺洒均匀的月光。</p><p class="ql-block">秋来了,最热闹的就是场面,脱谷机从早上就开始转,歇人不歇机器,“龙口夺食”。</p><p class="ql-block">后生们主要是把秸秆背走,码成垛。越码越高,越来越吃力了,软软的草垛更消耗体力,背几趟就要躺在草垛上躺一会儿。</p><p class="ql-block">后半夜了,仰面躺在草垛上,看着勺状的七星,启明星也在东面出现了,比其它的星星大。脱谷机的声音在空旷的地里被大草垛隔着,好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周围很静,能听见蟋蟀已经有些疲惫的鸣叫。</p><p class="ql-block">月亮很大,还是小时候的模样,没有变;但已经知道那里没有小白兔,也没有嫦娥姐姐……是一片荒凉的,没有任何生命的大石头。</p><p class="ql-block">累、渴、饿、睏的我不知道,此时,有多少人也在看着满天眨眼的繁星,看着那圆圆的月。</p><p class="ql-block">“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杜牧的诗《秋夕》。杜牧写这首优美的诗的时候,心境肯定是不错的。</p><p class="ql-block">“惯于长夜过春时……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先生在写这首无题诗时的心境与杜牧有着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我躺在草垛上也在看牵牛织女星,心里却在想,队长什么时候喊一嗓子:收工吧!能让我美美地睡。</p><p class="ql-block">“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这两句诗有点科学家的意思:月,还是那个月;人,却不是那个人了。其实,还是那个月,还是那个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在月下有着不同的命运。</p><p class="ql-block">不只中国人对月亮情有独钟,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女》中那首在艺术上堪称完美的咏叹调(月亮颂)虽然是表达爱情的歌曲,但歌曲的英文名字用了“月亮”这个迷人的名字,将爱情与月亮联系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创作于1924年的朝鲜童谣《小白船》的中文“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这个并不欢快且有些淡淡的忧伤的旋律,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船型的月牙给了孩子们无限丰富的联想……</p><p class="ql-block">自古至今,描写月亮的文字汗牛充栋。月亮,这个银色的盘给一代代儿童带去了美妙的意境,只要它还挂在夜空中,就是孩童们心中永远纯洁美丽的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