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周恩来总理坐过的会议室接受采访

恒笙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4年3月28日,上午9点整,《君笑文园》“老一代三门峡大坝建设者系列采访组”部分成员,在董建华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十一工程局二楼会议室,接受《黄河时报》记者部主任杨莹莹的专访。据介绍,这是当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坝建设时,召开会议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黄河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有了三门峡大坝,黄河始安澜。因大坝而诞生的三门峡市,成了黄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就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提出了诸多建议。</p> <p class="ql-block">赓续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三门峡大坝是不可或缺的壮美华章。67年过去了,老一代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者已是耄耋之年。为了重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以三门峡知名作家董建华老师为总策划的采访团队,从2023年4月开始,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君笑文园编辑部联合支持下,“共和国不会忘记——老一代三门峡大坝建设者系列采访”文章应运而生,并在《三门峡文艺评论》和《君笑文园》两个公众号进行了连载。截至目前,已经采访并推送了56期,这一活动对于留住三门峡记忆,具有深远的影响,引起了三门峡政协领导和河南日报三门峡分社、三门峡日报社、黄河时报社和河南顶端新闻的注意。部分文章,已经在河南日报客户端公众号、顶端新闻和三门峡日报纸质版进行了转载。</p> <p class="ql-block">杨莹莹是《黄河时报》记者部主任,她受黄河时报社的委托,今天要对采访组进行一场专访。我作为大把建设者采访组成员,也有幸参与了今天的采访活动。</p> <p class="ql-block">这次采访活动得到了十一工程局三门峡综合办的大力支持,综合办主任王军亲自接待并安排工作人员为我们做好服务。当王军主任带领着杨记者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到二楼的会议室时,王主任说:“这里是当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坝建设时召开会议的地方,我专门把这次采访活动安排到这里。”王主任的一席话,让我们感到非常激动。果如王主任所说,会议室后边的墙上悬挂的巨幅照片,就是周总理参加会议的情景。周总理坐在靠前右边第二的位置,我们落座时,纷纷推举坐这个位置的人,有的说让杨记者坐,有的建议董老师坐,还有说让立功最大的王昕老师坐的,最后还是一致同意让我们的领队董建华老师坐了。</p> <p class="ql-block">采访过程中,杨记者首先询问了我们采访的初衷、策划过程和采访的相关经历。又详细询问了在场的每一位成员的个人情况和采访时的难忘瞬间。</p> <p class="ql-block">董建华老师对于杨记者的提问首先进行了回答,因为董老师是“水二代”[注]。她与很多老一代大坝建设者或者“水二代”都很熟悉,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去一个参与大坝建设的老人家里做客,突然看到在电视后边挂着两幅照片,照片上是老人年轻时,与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的合影。这一发现让她吃惊不小,以前她曾经来过这里,怎么没注意到呢?围绕这两张照片,她打开了话题,经过老人简单讲述照片的来历,董老师敏锐地感觉到,这里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必要留给三门峡的后人,让他们了解三门峡大坝建设者那些鲜为人知的辉煌岁月。望着眼前快九十岁的老人,董建华老师越发感觉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p> <p class="ql-block">从老人家里回来后,带着这种想法,董建华老师开始了采访活动的策划工作。一开始,是她一个人,找她熟悉的“水二代”,打听健在的老人,后来感觉势单力孤,便联系自己另外两个也是“水二代”的同学王君、裴茹萍一起,她们联合去采访老人。4月份策划开始走访,到5月7日第一篇在《君笑文园》推送,这项系列采访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随着采访活动的深入和影响力的扩大,主动请缨参与者,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已经有十多位老师加盟进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老师重点讲述了一开始采访时被老人的子女误会而多次碰钉子的经历,还讲述了在座的采访者与今天因有事没能当场接受采访的几位作者的感人事例。在座的如:王昕老师采访的人物最多,撰写的文章也最多;王君老师做什么活动都很积极,采写的也非常多;裴茹萍老师除写采访文章外,还积极主动为大家服务,李卢芹老师用心用力去写、不厌其烦地修改等等,他们都很付出。</p><p class="ql-block">今天因有事没能参加的老师们,如:在郑州工作的卢依平老师,为了采访总是专程从郑州赶回来,每次去采访对象家,总是自己制备礼品;唐金城老师,已经是78岁高龄,仍积极参加我们的采访队伍;鲍小萍老师,既要参与采访,撰写采访文章,又是君笑文园公众号的编辑,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量,她却毫无怨言;参与采写而没有到场的还有尚柏仁老师、李符实老师。</p> <p class="ql-block">董老师的讲述,勾起了在座的每一个参与者的回忆,接下来,大家纷纷在杨记者的提示下,按照顺序,一一讲述自己在采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最主要的是采访过程中所听到的每一件深深打动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就是一个被老一代大坝建设者精神所感动的群体,我们就是一个自发的公益团队,不为名利,就是为了抢救性留住三门峡记忆,给三门峡的子孙后代留下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采访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最后,大家站到挂有周恩来总理在这个会议室参加会议的巨幅照片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后来,又在工程局综合办工作人员小马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工程局大坝建设展览馆,这里对三门峡水利工程的设计、上马、建设一直到竣工的全过程进行了展示。目前,这里已是三门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从中体会到三门峡大坝与三门峡市的紧密联系,更加感受到三门峡大坝人对三门峡市的贡献,对自己所参与的老一代三门峡大坝建设者系列采访活动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层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其实,今天我们来的十一工程局办公大楼,也是一座非常有意义的地方,虽然只有三层,却是三门峡市第一座大楼,它见证了三门峡大坝、三门峡市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见证了中央领导、大坝人、三门峡人对大坝建设和三门峡市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虽然仍在履行职能,目前已经被批准作为文物加以保护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参加采访活动的成员有:董建华、王君、王昕、裴茹萍、李卢芹、王绵民。离开前,大家与王军主任在这座楼前进行了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注:水二代,是十一工程局或者说是大坝人之间的专用名词,是指参加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者的第二代人,接下来还有水三代、水四代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