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之后 后裔之秀

达贤斋

<p class="ql-block"> 《步氏人物志·步长存卷》序</p><p class="ql-block"> 曹方俊</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最美人间四月天。室内书案一本散发墨香的书稿清样,如同窗外飘洒清香的缤纷鲜花,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这便是步公长存君即将付梓的《步氏人物志步长存卷》</p><p class="ql-block"> 捧读在手,纵览细品,虽没有小说那迭宕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词歌赋那华丽的辞藻,但书稿朴实的文笔,清晰的文脉,却犹赏画家线条流畅,信笔游疆的立体素描,似听原滋原味,不加修饰的原生态歌曲。那翔实的史料可“存史资政育人”,那帧帧珍贵的黑白、彩色照片凸显出作者的人生轨迹。旧居、老床、土陶缸,是作者童年、少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天安门前的留影,同窗的毕业照,回放着快乐的校园时光,学生领袖的荣耀,特别是三次见到红太阳毛主席的幸福场景。合影、特写、工作照,彰显出居庙堂之上的不凡风彩。既有为谋发展,开新局,天南海北留下的足迹,洒下的汗水,又有为扩大开放,寻求合作,实现共赢,到访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身影。更有那与外国政要交谈,组织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美好定格。几篇文章、演讲稿足见其为政之要,拳拳公仆之心,执政之真知灼见。如果说这是步公践行“治国、平天下”道德理想的话,那么他在颐养天年时亲笔撰写的修复步氏先贤宣统植树功德碑檄文,则是奉行“修身、齐家”行为准则完整的家国情怀。 捧读步公书稿,使我受到了一次人生历史的深刻教育,油然而生崇敬之意。崇敬之余,同时勾起了步公于我亦兄亦师亦友亦领导的美好回忆。亦兄,他不仅是我半个世纪前曲阜三中读初中时高两级的学兄,而且是我生命中情同手足的异姓兄长。工作、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均得到长兄的悉心照料。亦师,他是我从学校门走向社会的良师。曾记否,在我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天,他对我的考试就是“试活”刻钢板,好在考试过关,得以留在了小雪公社。再一次是公社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宪汶老前辈,带领我们六人在孟子故里凫村驻点时,在我写的一文件稿上孔宪汶书记加了一句“凫村与邹县毗邻”,“毗”字我不认识,誊写时将一毗字写成了田比两字,读起来似乎觉得勉强,但手头又无字典确认,是他亲自矫正方没在孔书记那里丢丑。亦友,他是我无话不谈,经得起时间考验,似陳年琼浆玉液,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的益友。亦领导,他为曲阜三中学生会主席,我为学生;他为公社团委副书记,我为村团支部副书记;他为曲阜市委办公室主任,我为曲阜市委办公室调研科科长;他为曲阜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我为曲阜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就是在他从济宁调回曲阜市政府任顾问时,我为曲阜市委副书记,分管的工作多有交叉,我们一起接待客人,一起下乡到企业调研,尤其在一起吃饭,主宾座位我也是遵循“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有老领导坐主宾。</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亦兄亦师亦友亦领导的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的友谊亦如步公之名——长存!</p><p class="ql-block"> 是为序。</p><p class="ql-block"> 岁在癸卯暮春于达贤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