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云旅游·安哥拉、喀麦隆、赤道几内亚、乍得、加蓬、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中非、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莫桑比克

汉族屏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安哥拉</b></p><p class="ql-block"> 安哥拉共和国(葡萄牙语:A República de Angola,英语:The Republic of Angola),简称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布)和刚果(金),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北部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高海拔地区属温带气候。主要由平原、丘陵和高原组成。总面积1246700平方千米,全国分为18个省,首都罗安达。截至2022年,安哥拉总人口为3560万人,主要有奥温本杜、姆本杜、巴刚果等民族。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半数民众信奉罗马天主教。</p> <p class="ql-block">  1482年,葡萄牙殖民者船队首次抵达,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1884~1885年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51年,葡将安改为葡的一个“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从20世纪50年代起,安哥拉先后成立了三个民族解放组织并于60年代相继开展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1975年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1992年8月,安议会改国名为安哥拉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安哥拉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是非洲联盟成员国,有一定的工农业基础, 石油和钻石开采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安哥拉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安哥拉的著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姆苏鲁岛</b></p><p class="ql-block">  姆苏鲁岛(Mussulo)拥有全国最好的沙滩,是安哥拉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国内外游客周末休闲度假的胜地。小岛系由宽扎河与海水交汇、经年冲积而成的水上沙洲组成,四面环水,植物茂密,部分地段的海滩呈银白色,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宛如镶嵌在罗安达海滨的一串宝石。游人可乘机动快艇登岛一游,在海滩散步、垂钓或从事水上运动,去特色餐馆烧烤、品尝海味,也可乘艇环岛观光,欣赏姆苏鲁湾景色。</p> <p class="ql-block">  姆苏鲁岛位于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以南,乘快艇约15分钟即可到达。岛上椰树、木瓜和芒果树果实累累,一片热带风光。沿岛遍布各色建筑,既有现代化的度假别墅,也有造型各异的非洲茅草小屋。在小岛附近还有著名的月亮谷、奴隶博物馆等景点可以参观游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安哥拉国歌:安哥拉前进</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喀麦隆</b></p><p class="ql-block"> 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o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通称喀麦隆,是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单一制共和国,西方与尼日利亚接壤,东北与东边分别和乍得与中非相靠,南方则与赤道几内亚、加蓬及刚果共和国毗邻,国土面积475442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10个大区,58个省,360个市镇,首都雅温得,人口2861万(2023年)[8],约有200多个民族,主要有富尔贝族、巴米累克族、赤道班图族等。</p> <p class="ql-block">  5世纪起外来部族大量迁入,并先后形成一些部落王国和部落联盟。1884年沦为德国的“保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喀东、西部分别被法、英军队占领。1922年国际联盟将东、西喀麦隆分交法、英“委任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将东、西喀分交法、英“托管”。1960年1月1日法托管区根据联合国决议独立,成立喀麦隆共和国。1961年2月,英托管区北部和南部分别举行公民投票,6月1日北部并入尼日利亚,10月1日南部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组成喀麦隆联邦共和国。1972年5月20日,喀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取消联邦制,成立中央集权的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4年1月改国名为喀麦隆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喀麦隆是非洲联盟的创始国之一,在非洲政治经济领域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成员国之一,喀麦隆经济在共同体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中部非洲地区政治经济强国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喀麦隆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喀麦隆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雅温得</b></p><p class="ql-block">  雅温得(Yaounde)是喀麦隆共和国的首都,也是该国第二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雅温得历史悠久,原是土著埃旺多族聚居的小村落,考古工作者曾在附近的墓穴中发现了公元前1100年的一批画有斧头和棕榈仁图案的古代陶器。1880年雅温得建市,1889年德国侵入喀麦隆,在此建起了第一个军事哨所。1907年,德国人在这里建立起行政机构,城市初具规模。1960年喀麦隆独立后,雅温得被定为首都。从山顶俯视,鳞次栉比的住房依山而建,层次分明地掩映在绿树丛中。市中心有许多高层建筑,造型奇特,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几何图案。</p> <p class="ql-block">  雅温得城市位于喀麦隆中部高原偏南的丘陵地区,西距杜阿拉港约200公里,萨纳加河和尼昂河从城市的两侧流过。市内有海拔700以上的山峰7座,市北的最高峰——蒙菲贝山950米,景色迷人,常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旅人。市区西为住宅区,东为商业区,东郊为工业区。设有雅温得大学、喀麦隆巴斯德研究院、国立图书馆、档案馆和许多教育、科研、新闻、出版等机构,并建有黑人艺术博物馆,有体育馆、国家植物园、国家博物馆、文化宫、总统府、喀麦隆统一纪念塔等景观;市郊还有著名的可可种植园,以及有瀑布和岩洞等的风景旅游区,旅游业较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喀麦隆国歌:集合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赤道几内亚</b></p><p class="ql-block">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a,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简称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中西部,西临大西洋,北邻喀麦隆,东、南与加蓬接壤。由大陆上的木尼河地区和几内亚湾内的比奥科、安诺本、科里斯科等岛屿组成,国土面积28051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7个省、18个区和30个市,人口170万(2023年)。[23]主要民族有分布在大陆的芳族(约占人口的75%)和居住在比奥科岛的布比族(约占人口的15%)。</p> <p class="ql-block">  1471~1778年,葡萄牙先后占领安诺本、比奥科、科里斯科等岛。1778年,葡将包括上述3岛在内的奥戈韦河(今加蓬境内)至尼日尔河沿海地区划归西班牙势力范围。1845年,西班牙在赤几建立殖民统治。1964年1月赤几实行“内部自治”。1968年10月12日正式宣告独立,成立赤道几内亚共和国。2018年1月1日,赤道几内亚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至2019年12月31日。</p><p class="ql-block"> 赤道几内亚是是联合国、非盟、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中非国家经济与货币共同体、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等国际组织成员,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的出口产品是可可,其次为咖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赤道几内亚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赤道几内亚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马拉博</b></p><p class="ql-block">  马拉博(Malabo)是非洲最早种植可可的地方,是赤道几内亚首都,全国政治、商贸、金融及文化中心。马拉博所在的比奥科岛是个火山岛,岛上风光秀丽,被誉为“几内亚湾的珍珠”。马拉博在15世纪后半叶遭到葡萄牙人入侵,1778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7年马拉博建城,以西班牙女王伊萨贝尔二世的名字命名为圣伊萨贝尔。1968年赤道几内亚独立,马拉博被定为首都。城市的名字,便以赤道几内亚抗击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的名字而命名,是赤道几内亚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马拉博位于几内亚湾上的比奥科岛北端,市街呈正方形,6条南北街与6条东西街垂直交叉。市内房屋多为二层楼房,带有方形或拱形前廊,具西班牙风格,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很少。总统府、大教堂、银行大厦是当地著名建筑物。马拉博市郊林木苍翠,其间有许多火山口形成的湖泊散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赤道几内亚国歌:让我们跟随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乍得</b></p><p class="ql-block"> 乍得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Chad),简称“乍得”(或译查德,阿拉伯语:تشاد‎,法语:Tchad),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北接利比亚,东邻苏丹,南与中非共和国接壤,西南与喀麦隆、尼日利亚为邻,西与尼日尔交界。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恩贾梅纳,国土面积128.4万平方公里,人口1772万(2022年)。全国共有民族256个,全国划分为23个地区、95个省、365个市镇。</p> <p class="ql-block"> 早期居民为萨奥人,“萨奥文化”是非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9至17世纪先后建立加涅姆-博尔努帝国、瓦达伊王国和巴吉尔米等穆斯林王国。1902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10年成为法属赤道非洲的一个领地。1911年,部分领土被法出让给德国以换取德承认法对摩洛哥的“保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归法国。1946年成为法海外领地。1957年初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1月28日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1日宣告独立。</p><p class="ql-block"> 乍得为乍得农牧业国家,经济落后,系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非洲联盟、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尼日尔河流域国家组织、乍得湖盆地委员会等非洲区域性组织的成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乍得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乍得的著名景区z</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乍得湖</b></p><p class="ql-block">  乍得湖(法語:Lac Tchad,英語:Lake Chad)是非洲第四大湖,也是一个国际湖泊,乍得共和国的国名就是以这个湖名命名的。乍得在当地语言中意译为水,用作湖泊的名称,有“一片汪洋”的意思。大约1万多年以前,乍得湖湖区是一个很大的内海地区。据考证,在过去的12000-5000年间,乍得湖曾三度扩大,最后一次发生在5400年前,当时的乍得湖水深160多米,最大面积为30~40万平方公里,除了里海以外比世界上所有的湖泊都要大。今日乍得湖形状多变,浅平宽广。湖泊东部有很多岛屿,岛屿四周芦苇丛生,鱼儿穿梭不停。肥沃的土壤、广布的沼泽、茂盛的芦苇,使湖区成为重要的农业区。</p> <p class="ql-block">  乍得湖位于非洲中北部 ,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湖面积随季节变化,雨季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旱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湖的海拔281米;西部深,东部浅,平均深度1.5米,最大深度12米。水源主要补给者为沙里河,占总补给量的2/3;其次有科马杜古约贝河、恩加达河、姆布利河和富尔贝韦尔河等注入。湖东部被水道隔成许多岛屿,较大的有库里岛、布都马岛等。湖滨多沼泽,长芦苇。湖中水产资源丰富,产河豚、鲶、虎形鱼等。沿岸多鸟类。沿湖为重要灌溉农业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乍得国歌:乍得人民</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加蓬</b></p><p class="ql-block"> 加蓬共和国(英语:The Gabonese Republic;法语:La République Gabonaise),[1]位于非洲中部西海岸,横跨赤道线。东、南与刚果相连,北与喀麦隆接壤,西北与赤道几内亚毗邻,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800公里,国土面积26.8万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9个省,首都利伯维尔,人口222万(2022年),有50多个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为芳族(32%)、姆蓬韦族(15%)等。</p> <p class="ql-block">  公元12世纪,班图人从非洲东部迁入,在奥果韦河两岸建立了一些部落王国。15世纪,葡萄牙航海者抵达该地区。18世纪沦为法国殖民地。1911年被转让给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复归法国。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7日宣告独立。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至2024年1月1日)。</p><p class="ql-block"> 加蓬是中部非洲经济和货币共同体、非洲经济委员会、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联盟、中部非洲国家银行、非洲发展银行、伊斯兰发展银行的成员国, 采掘业、矿业、冶金工业、林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是加蓬的主要支柱产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加蓬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加蓬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利伯维尔</b></p><p class="ql-block">  利伯维尔(Libreville)是加蓬共和国的首都、最大城市和第二大港口,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利伯维尔”意为自由城,然而早在15世纪末,西方殖民者就相继到这一带沿海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曾先后为德国、法国殖民地,1960年8月17日宣告独立。如今,利伯维尔是中非地区的国际都市,也是理想的海滨度假胜地。游客可观赏奇妙的海上景色和现代化城市与热带园林浑然一体的典型非洲城市的风姿,也可到特尼斯半岛体验探险者的生活情趣,到荒岛领略特意保存下来的原始生活状态。</p> <p class="ql-block">  利伯维尔位于西部大西洋加蓬湾北岸,面积约65平方公里。从莱昂-姆巴国际机场起有一条20来米宽的滨海高速公路,沿着海边平原蜿蜒伸展到市中心,全长约15公里,沿途景色美不胜收。海滩上设有海滨浴场、休息厅和餐厅供游人享用。雅致的西式别墅星星点点地掩映在热带植物丛中。在这些低矮、精巧的别墅群中,也有一些式样别致的高层现代化酒店,供游客下榻。与滨海高速公路相连的是独立大街,总统府、政府机关办公楼等都集中在这条繁华的大街旁。这里超级市场和街头小摊并存,有多样的手工艺纪念品,是游客的购物之处。滨海高速公路后面是随着丘陵起伏而弯弯曲曲的环城马路,这一带的建筑富有浓厚的阿拉伯民族色彩和非洲古城的风貌。利伯维尔著名的建筑还有利伯维尔大学、科学和技术研究中心、民族博物馆、综合体育场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加蓬国歌:团结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圣多美和普林西比</b></p><p class="ql-block">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Sao Tome and Principe;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São Tomé e Príncipe),简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是位于非洲中西侧几内亚湾东南部的岛国,东距非洲大陆201公里,由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14个岛屿组成。圣、普两岛均属火山岛,地势崎岖,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圣普国土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22.31万(2021年)[28],90%为班图人,其余为混血种人,首都圣多美,全国分为6个大区和普林西比自治区。</p> <p class="ql-block">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全国人口约90%居住在圣多美岛,居民主要是班图人,其余为混血种人,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圣普原为葡萄牙殖民地,1960年,圣普解放运动爆发,1974年葡当局同圣普解放运动达成独立协议,1975年7月12日圣普正式获得独立,成立民主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是以种植可可等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国,独立后曾长期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的经济政策,1985年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1987年7月开始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圣多美岛</b></p><p class="ql-block">  圣多美岛(Sao Tomé Island)拥有“绿岛”的美名,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国的两主岛之一,也是海滨度假的胜地。圣多美岛是个火山岛,层峦叠嶂,山岭起伏,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2个,也是非洲多雨地区之一。岛上既无酷暑,又无寒冬,漫山遍野的林木郁郁葱葱,无论早晚或午间山头总是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犹如披挂在树梢的轻纱。这里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没有城市的喧哗和污染,有的是自然美和令人陶醉的诗情画意。特别是圣多美岛的南端,海岸线曲折多变,海浪拍打着峭壁和礁石,海水冲刷着柔美的海滩,椰林在海风中摇曳,一派热带滨海风光。</p> <p class="ql-block">  圣多美岛位于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距大陆240公里,靠近赤道,形状呈椭圆形,面积836平方公里,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国的首都圣多美就在该岛东北岸。岛上的最高峰是海拔2024米的圣多美峰,山岭中心还残存有原始森林,山涧潺潺流水终年不断,汇合成上百条蜿蜒曲折的大小河流,以及诸多的流泉飞瀑。首都圣多美市中心还有十六世纪的大教堂和圣塞巴斯堡(现为圣多美国家博物馆)。岛的北岸内维斯市附近有一块平坦的鹅卵石海滩,是当年葡萄牙人首次登陆的地方,竖有一块长3米、宽2米多的石碑,记述了当时登陆的人数和经过。这块字迹模糊的石碑如今变成了入侵者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国歌:完全的独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中非</b></p><p class="ql-block"> 中非共和国(法语:La République Centrafricaine,英语:Central African Republic),简称中非,是非洲大陆中部的内陆国家。中非国土面积为62.3万平方公里[1]。中非东部与苏丹和南苏丹交界,南同刚果(布)和刚果(金)接壤,西与喀麦隆毗连,北同乍得为邻,国土面积62.3万平方公里,人口511.9万(2022年),全国共有60多个民族,主要有巴雅、班达、班图、桑戈等,其中巴雅族人数最多,班达族分布最广,首都班吉,全国划分为16个省、1个直辖市。</p> <p class="ql-block">  早在公元9~16世纪,中非这片土地上就曾建立班加苏、腊法伊和宰米奥等三个部落王国。1891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10年被划为法属赤道非洲领地,称乌班吉沙立。1958年12月1日成立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3日宣告独立,成立中非共和国。1976年12月成立中非帝国。1979年9月废除帝制,恢复共和。1991年实行多党制。2013年3月,博齐泽政权被中非反政府武装联盟“塞雷卡”推翻。</p><p class="ql-block"> 中非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80%以上的工业品靠进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非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中非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马诺沃-贡达圣弗洛里斯国家公园</b></p><p class="ql-block">  马诺沃-贡达圣弗洛里斯国家公园(Manovo-Gounda-Saint Floris National Park)以其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著称,是中非共和国最重要的景观。公园正式建立于1979年5月17日,海拔在400-800米之间,公园地貌丰富,北部为荒原,中部地势平缓,南部为绵延起伏的高原,既有陡峭的悬崖,亦有茂密的森林。公园北部天气炎热,每年降雨量只得900毫米,但南部却潮湿多雨,每年降雨量为1,400毫米。由于地形与天气如此多变,公园内生长的植物繁多,总数达1,200种。1988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x)(x),马诺沃贡达圣绅罗里斯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7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  公园位于中非共和国北部巴明吉-班戈兰省靠近乍得的边境地区,核心保护面积17400平方千米。园内有最丰富的大型哺乳动物似乎是非洲水羚,与其他八种相当丰富的蹄类动物包括小羚羊、非洲大羚羊、大羚羊、侏羚、转角牛羚、小苇羚、水牛和疣猪。其他引人注目的或值得注意的大型哺乳动物包括河马、杂色羚羊、狮子、长颈鹿和巨大的大羚羊。较少的动物包括金色的猫、红腰霓羚和黄背霓羚。国家公园内已经确认有320鸟类,至少25种猛禽,包括非洲鱼鹰。有大型的季节性的人口鹳、鹳鹈鹕等。有些种类的动物需要特殊保护和关注,包括黑犀牛、大象、豹、猎豹、赤额瞪羚、非洲水牛、野狗、鲸头鹳和鳄鱼等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非国歌:复兴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埃塞俄比亚</b></p><p class="ql-block">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英语: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简称埃塞俄比亚(台译衣索比亚),位于非洲东北,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南苏丹共和国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人口约1.2亿,[31]全国约有80多个民族,国土面积110.36万平方公里,全国分为2个自治行政区及9个民族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p> <p class="ql-block">  埃塞俄比亚具有3000年文明史[1]。公元前后建立阿克苏姆王国[1],10世纪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13世纪,埃塞俄比亚帝国兴起,19世纪初分裂成若干公国。[1]1889年,绍阿国王孟尼利克二世称帝,统一全国,建都亚的斯亚贝巴,奠定现代埃塞俄比亚疆域。1889年,意大利同绍阿国王签订《乌西阿利条约》[13],1890年,意将占领区命名为“厄立特里亚”[13]。1896年,埃塞俄比亚大败意军,意被迫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1]1950年12月,联合国将厄立特里亚作为一个自治体同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13]。1974年9月12日,废除帝制。1993年4月23日~25日,厄立特里亚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公决,埃塞过渡政府接受公决结果,承认厄独立[13]。1994年8月22日,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1]2021年11月2日,埃塞俄比亚进入全国紧急状态。</p><p class="ql-block">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联盟成员国,非盟总部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设在其首都,是金砖国家、非洲联盟、政府间发展组织、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等组织成员。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埃塞俄比亚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拉利贝拉岩石教堂</b></p><p class="ql-block">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Rockhewn Churches of Lalibela)始建于公元12世纪后期拉利贝拉国王统治时期,有“非洲奇迹”之称。它位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以北350千米的拉利贝拉,是12和13世纪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p> <p class="ql-block">  拉利贝拉的11座岩石教堂大致分为3群,彼此间由地道和回廊连为一个整体。每座教堂占地几十到几百平方米,相当于三四层楼房之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阿克苏姆古城</b></p><p class="ql-block">  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古城是非洲阿克苏姆文明的发源地,曾是当时世界第三大王国的中心,一度被称为埃塞俄比亚的“基石”、“城市之母”和“古代文明的摇篮”。城内许多古迹都是这个伟大历史时期的见证,石碑、石桌、石凳、残破的石柱及座座王陵,都在默默地表明这个古老王国的辉煌历史。昔日的名城现在已经成为一大贸易中心,然而仍旧吸引着全球的游客、学者前来探访,看一看这曾经名噪一时的梦幻国度。</p> <p class="ql-block">  阿克苏姆古城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边境附近,考古遗址内现可以看到方尖碑、尖石塔和巨大无比的石柱,以及阿克苏姆国王卡列卜的陵墓,散落的石块等遗迹遗址。城内还有一座锡安山圣玛利亚教堂,相传圣经中神秘的约柜就被保存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埃塞俄比亚国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前进,我的母亲伊索比亚</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索马里</b></p><p class="ql-block">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英语:The 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简称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拥有非洲大陆最长的海岸线,总面积637660平方公里,人口1269万(2022年),[13]绝大多数是索马里族,又分萨马莱和萨布两大族系,首都摩加迪沙,全国分为18个州。索马里联邦共和国(英语:The 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简称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拥有非洲大陆最长的海岸线,总面积637660平方公里,人口1269万(2022年),[13]绝大多数是索马里族,又分萨马莱和萨布两大族系,首都摩加迪沙,全国分为18个州。</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7世纪以前,索马里建立了以产香料著称的“邦特”国。1941年,索马里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7月1日,索马里建立共和国。1991年,西亚德政权倒台后,索马里一直处于军阀武装割据的无政府状态。位于西北部的索马里兰与中部邦特兰以及索马里西南国均为实质独立。</p><p class="ql-block"> 索马里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索马里联邦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索马里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摩加迪沙</b></p><p class="ql-block">  摩加迪沙(英文:Mogadishu,索马里语:Muqdisho)是一座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是索马里联邦共和国的首都、重要港口和第一大城市,全世界唯一骆驼比人多的城市。索马里自古被誉为“乳香和没药之邦”,曾是出产乳香和没药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地方。公元前1000多年以前,一位名叫汗努的埃及贵族受埃及法老派遣来摩加迪沙购买香料,之后希腊、波斯的商人和中国的航海家相继而来。12-13世纪,繁华兴盛的摩加迪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乳香和没药市场以及象牙和皮革的贸易中心。在摩加迪沙悠久历史中也有着与中国相关的一笔,500多年前,中国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经两次远航到摩加迪沙,在摩加迪沙国家博物馆里,至今陈列着中国明代的瓷器。然而如今的摩加迪沙虽然依旧拥有热带海滨风光,但却充斥着战火,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  摩加迪沙位于索马里东南部,濒临印度洋西岸,林木苍翠,到处可见白色的阿拉伯风格建筑和古堡式的房屋。城中著名的地标除了哈马温旧城(Hammawein Old Town)之外,巴卡拉市集(Bakara Market)因曾发生过著名的摩加迪沙之战而声名大噪。城里建有大大小小的清真寺约150多座,现在保留着的最古老的法克拉德亚丁清真寺。“十月二十一”广场上有两座英雄铜像,两旁是遥遥相望的清真寺和大会堂。60年代由中国援助建设的国家剧场,是该市的文化中心和举行重要会议的场所。除此之外,海滨的杰济拉海滩(Gezira Beach)曾一度是受欢迎的度假区,却因为长年的战乱而失去了其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索马里国歌:大家的旗帜</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莫桑比克</b></p><p class="ql-block"> 莫桑比克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Moçambique;英语: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Mozambique),简称莫桑比克,是非洲东南部国家,以葡萄牙语作为官方语言,国土面积799380平方公里,人口3220万(2021年)[17][13],主要民族有马库阿-洛姆埃族(约占总人口的40%)、绍纳-卡兰加族、尚加纳族、佐加族、马拉维-尼扬加族、马孔德族和尧族等,首都马普托,全国划分为10个省。</p> <p class="ql-block">  13世纪,马绍纳人在现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一带建立莫诺莫塔帕王国,16世纪初国势渐衰。1505年遭葡萄牙殖民者入侵,1700年沦为葡的“保护国”。1752年由葡总督进行直接统治,当时称“葡属东非洲”。1951年,葡将其改为“海外省”。1974年9月7日,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简称解阵党)同葡政府签署了关于莫桑比克独立的《卢萨卡协议》。9月20日成立以解阵党为主体的过渡政府。1975年6月25日正式宣告独立,成立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1990年,改国名为莫桑比克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莫桑比克是联合国、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不结盟运动、英联邦、伊斯兰会议组织、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葡语国家共同体和非洲联盟成员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莫桑比克共和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莫桑比克的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马普托</b></p><p class="ql-block">  马普托(葡萄牙语:Maputo)有着“腰果之乡”的美名,也是海滨旅游胜地,是莫桑比克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港市。马普托建于18世纪晚期,曾为葡萄牙殖民地,对于莫桑比克这个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来说,这里却拥有绝美的海滨风光。马普托湾旧称“德拉瓜湾”,是非洲东海岸优良港湾,为海滨疗养地,气候宜人,风光漪丽,每到黄昏时分格外迷人。即使游客时间不多,也可以了解一些当地的历史,认识当地的手工艺品,享受美食,或是参观一下历史遗迹和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马普托位于莫桑比克国土南端,临印度洋马普托湾,北邻莫桑比克城市赛赛,西邻斯威士兰首都姆巴巴内,面积53.7平方千米。市内有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园和植物园等设施,还有一条为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莫桑比克人民解放事业的巨大贡献而命名的毛泽东大街。美丽的马普托海滩是莫桑比克著名的旅游胜地,最美之时是在退潮之后,为游客展开一幅恬淡而生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莫桑比克国歌;最可爱的祖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