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十五)可怜父母心

KLRS

<p class="ql-block">在下乡插队那段难忘的岁月中,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劳动,让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但我那时觉得,面临各种艰苦、磨难和挑战,我都能坚强地去面对,顽强地去克服,无所畏惧地去迎战。惟有来自父亲、母亲还有奶奶对我日思夜想地牵肠挂肚;对我年幼无知、不愔世事,而无比担忧、无比焦虑的那份沉重的情感,让我感到难以承受和无比的心痛。</p><p class="ql-block">我一九七一年末中学毕业。那年毕业生一半留城分配工作,一半下乡插队。当时全班同学对每个人进行了公开评议,评议结束后,老师把评议结果写在了黑板上,我的名字是在留城的名单中的。</p><p class="ql-block">当时真是心眼太实,我和父母都以为这个结果离留城是八九不离十了。哪知最后的结果是让我下乡插队。</p><p class="ql-block">当时父母让我等一等,暂缓下乡,看看情况再说。我想,学校都宣布让我下乡了,赖在家里不走不让人笑话吗?于是,我不顾家里的反对,不顾父母的感受,自作主张,无知无畏,自己偷偷地迁出了户口,交给了学校(实际上真有不少同学暂缓下乡后,又被留城了)。</p><p class="ql-block">父母知道后,对我的所做所为十分的震惊、十分的气愤。但他们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无奈地、默默地为我准备了下乡必备的行李和用品。奶奶怕我在农村挨冻,特意按河南老家的样式,给我做了一套不用穿都能立起来的厚厚的棉衣棉裤。</p><p class="ql-block">我当时深知我的行为伤了他们的心,对不起他们,所以我没对他们提任何要求,没额外要任何东西。唯一的请求就是我下乡走的那天,谁也别送我,让我自己走。因为我怕自己这固执任性的决定换来全家人一起痛哭的离别场面。</p><p class="ql-block">下乡启程的那天早上,吃完早饭后,我背着挎包,提着旅行袋,哽咽地向他们道别后,就快速走出了家门,一个人向学校走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妹妹告诉我,我走后,父亲的眼泪就止不住了,当着他们的面老泪纵横,泪流满面,弟弟妹妹们也都跟着一起哭,全家人哭作了一团。</p><p class="ql-block">父亲早年离家参军,为了赶走日本侵略者、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金戈铁马,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后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直驰跃沙场,戎马半生。</p><p class="ql-block">生我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因为多年残酷战争环境的摧残,再加上年事已高,父亲体弱多病。</p><p class="ql-block">那时父亲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母亲也在财务岗位整天忙碌。奶奶年近八十,还是裹足小脚,干不了太多的家务活。我们家姐弟四人,我是老大,所以很多家务活的担子都落在了我的肩上。</p><p class="ql-block">由于年龄小,很多事情做不好,加上父亲对我这个长女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我经常受到父亲的批评和责怪,从来没从父亲嘴里听到过一次表扬和称赞。因此在我心里,总觉得父亲从来没得意过我,从来不待见我,对妹妹弟弟们都比对我好,以至于在感情上和父亲产生了不小的隔阂,对父亲的总是敬而远之,敬畏远大于亲近。</p><p class="ql-block">在听了妹妹述说父亲为我这个固执,不听话的女儿而流泪后,我心痛的不能自制,顿时泣不成声,泪流满面。原来多年来父亲一直把对我的疼爱都深藏在了心里,爱的那么深,爱的那么重。却又从不轻易流露,从不轻易表达。而我还一直都在错怪他,疏远他。我是真的太不懂事,太混蛋了。很多年里,一想起父亲为我而流泪,我就鼻子发酸,泪流不止。</p> <p class="ql-block">那年,我们是十二月二十一日下乡。元旦的时候,父亲就来到我下乡的小山沟来看我了。当我见到父亲之后,心里除了感到很意外,还觉得有点不自在。心想这才下乡十天,你就来看我,这还不得让农村社员和知青同学笑话我吗。可我又哪里知道这十天父亲是怎么在牵挂和煎熬中度过的。</p><p class="ql-block">那年冬天,由于青年点太冷,女知青晚上都分散住在了社员家里,我来的第二天就把这一情况简单的写信告诉了家里。但我没写清楚只是晚上住在社员家里,吃饭还在青年点这一具体情况,本来就对我已经十分担忧的父母亲以为我吃、住都在社员家里,担心顿时又增加了一层,他们怕我心实嘴笨,不会来事,处理不好与房东的关系,怕我受委屈,怕我吃不饱饭,睡不好觉…。因此,他们再也坐不住了。趁着元旦放假,父亲就急忙赶到我下乡的小山沟里,看我究竟处在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回家时,父母亲为了让我和房东搞好关系。我从家里走的时候,给我拿了两大旅行袋外加两个挎包好吃的东西。第一次拿这么多东西,又是坐火车、倒汽车,把我累的满身大汗,筋疲力尽。</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在下火车上客车时,人多拥挤,我又拿那么多东西,好容易挤到车门口,可两支手提着沉重的旅行袋,不拽车门根本上不去,我在后面人的推搡和拥挤中,把旅行袋扔在车门里的楼梯上,腾出了一只手,拽着车门口的铁杆,才爬上了车。上车后,感觉整个人都虚脱了一般。</p><p class="ql-block">下客车后,一想还要走好几里的山路,要过一条大河,要走独木小桥,我都要绝望了。幸好遇到了青年点的一名男同学,他帮我提了一个旅行袋,才算走回房东家。</p><p class="ql-block">等第二年春天我们搬回青年点后,我再从家里回农村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父亲怕给我带太多吃的东西影响不好,只允许我带两斤饼干和咸菜大酱之类的下饭菜,多带一点好吃的都不可以。</p><p class="ql-block">但每次回农村时,父母和奶奶每次都是千叮咛,万嘱咐:好好表现,多干活,少说话,见人有点眼力见,搞好与贫下中农的关系,千万不要搞对象…。每次我都是带着这些嘱咐,背着他们依依不舍的目光离开家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乡的第二年夏天,父亲又一次来到了我插队的小山沟。这一次父亲是来给我办转点手续的。</p><p class="ql-block">我家有位邻居,也是一位老战士。在和父亲的闲聊时,得知他的女儿在郊区某地下乡插队。那个地方的大队干部和这位邻居关系很好。这位邻居希望把我也转到那里,和他的女儿做个伴,相互之间有个照应。</p><p class="ql-block">父亲对这个地方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后,觉得这里除了水质不好(当地人都喝一个大水泡子里的水)外,其他方面还都可以。一是离家近,坐客车几十分钟就到,我回家或家人去探望我都很方便。二是邻居和这里的大队领导关系很好,有什么事或将来抽工都能关照一下,虽然不直接认识大队领导,但多年的老邻居还是可以相信的。父亲母亲一番商量之后,决定把我转到那里去下乡插队。</p><p class="ql-block">父亲见到我后,就把准备转点的意向跟我说了。听了他的话后,我犹豫了一会。当时我根本不想转走,毕竟下乡快一年了,基本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也逐渐熟悉了这里的父老乡亲,而且这里还有我的很多同学。到了新的地方以后,一切都是未知数,一切都得重新开始。但我决定这一次不再违背他们的意愿,就痛快地答应了。</p><p class="ql-block">之后,父亲就一个人到小山沟里转了转。就在这个时候,遇到队里的老贫协,知青都管他叫L大爷。L大爷看见了父亲之后,就上前热情地和父亲握手,做了自我介绍后,便和父亲聊了起来。</p><p class="ql-block">当他听父亲说要把我转走的决定后,力劝父亲别让我走,说我在这表现不错。有回城的机会一定不会耽误我。</p><p class="ql-block">父亲被他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想到,这里毕竟是省里的先进单位,管理严格,社员的觉悟和思想水平要比别的地方的社员高。一个女孩子在这个地方下乡,相比别的地方更让人放心。反复权衡了利弊之后,父亲又决定不让我走了。</p> <p class="ql-block">在传出沸沸扬扬的我要转点了的消息之后,父亲又决定不走了。我觉得很尴尬,也很生气。后来证明,当时没有转点还是对的。因为那个邻居的女儿回城时,不知什么原因,只得到了一个集体的名额。</p><p class="ql-block">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父母亲就象有病乱投医的病人一样,只要听说哪有让我早些回城的办法,都想试一试。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我在乡下回不来是多么着急,多么焦虑。</p><p class="ql-block">以后的两年里,父亲虽然没有再到我下乡的小山沟来看我,但却几次派我的两个妹妹替他来看我。青年点的知青里面,数我家来的人最多,次数也最多。</p> <p class="ql-block">下乡那几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我从不跟家人说,因为这是自己选择的路,再艰难,再难过,也得自己坚持,自己走下去。没法跟家人说,也没脸跟家人说。</p><p class="ql-block">因为我的固执和任性,自己原本平静温暖的家,被骤然掀起了狂风巨浪,全家人因此不得心静,不得安生。</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父亲母亲最大的心病就是我在农村乡下没抽回来,我家最重要的事情也都围绕着我下乡这件事。</p><p class="ql-block">我刚下乡走的时候,弟弟才满四周岁,刚懵懂记事。晚上他同父母同居一室。稍大些后,他告诉我,在我下乡的这几年里,爸妈根本没睡过一天好觉,天天半夜坐起来唉声叹气,然后嘀嘀咕咕说个不停。说的是啥,弟弟听不懂,只知道是在为我这个大姐下乡的事发愁。弟弟几乎天天被他们的叹气声和说话声吵醒。</p><p class="ql-block">我深知,这几年父母为我操碎了心,伤透了神。我的固执极端行为,带给他们很大的精神负担和思想压力。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和忧愁,反过来又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思想包袱,也让我感觉压力山大。</p><p class="ql-block">那几年我其实很想家,非常想念疼我爱我的父亲母亲还有慈祥温暖的奶奶,想念可爱的妹妹弟弟们。但一想到回家后,看到父母发愁的样子,看到他们瞅我时忧郁的眼神,想到家里弥漫的阴沉气氛,想到这些都是由我这个始作俑造成的,我就对回家都感到有些恐惧。</p><p class="ql-block">七四年的时候,奶奶已经八十岁了。她老人家觉得年龄大了,必须要叶落归根,所以坚持着要回河南老家。</p><p class="ql-block">我刚出生时,奶奶就从河南来到我家,一晃已经二十年了。我们姐弟四个全是奶奶带大的。除了有几年我在幼儿园入长托外,一直到我下乡,始终都是奶奶在照顾着我们,虽然我也承担了不少家务,但都是在奶奶的帮助下、指导下完成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姐弟四人中,我和奶奶感情最深。奶奶是我心中最大的依赖和靠山。在母亲和奶奶生气的时候,我感情的天平始终倾向于奶奶这边。</p><p class="ql-block">那年“十一”,我请假回家为奶奶送行。奶奶走的头天晚上跟我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还在农村没抽回城。第二天,在火车站台,火车开走之前,奶奶也一直在看着我在流眼泪。望着年迈的奶奶,我的心都要碎了。与奶奶临别的这一幕,一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p><p class="ql-block">八一年我结婚时,我回了一趟丈夫的老家山东后,特意拐到河南探望了奶奶。奶奶那时已经八十七、八岁了。她见我的第一句话就问:“俺妞,你抽回城了吗?俺老做梦你还在乡下,没抽回去”。……可见我下乡这件事对她老人家的冲击和震撼有多么的大,让她这么多年还在挂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目睹我下乡给家里带来的愁云惨雾之后,七四年时,我大妹也中学毕业了。她那届毕业生的分配方向是全部下乡。这次父母亲想办法,把大妹留城了。大妹也很听话,留在家里好几年,料理家务,照顾着家人,一直到我回城后,才去上技校,然后参加了工作。</p><p class="ql-block">小妹更是励志,她的口号是坚决不下乡,坚决不走让家人和自己都心痛的这条路!她中学毕业那年,毕业生分有三条出路,一是可以直接报考大学,二是考不上大学,可以考高中继续读书,三是大学、高中都考不上的,下乡务农。</p><p class="ql-block">小妹也真的争气,她直接考上了大学本科。这是她看到我下乡给家人带来的无尽烦恼后,发奋读书的结果。这个结果给我们家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和欢乐,也给我父母亲脸上争了光。</p><p class="ql-block">当最小的弟弟初中毕业时,母亲又毅然舍弃了自己热爱的岗位,提前退体,让弟弟接班。虽然在当时这并不是弟弟最好的出路,但是,这是解决弟弟毕业就待业的权宜之计(那时已经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体现了母亲为子女舍自己那深深的母爱。</p><p class="ql-block">妹妹弟弟们比较满意的学习、工作安排,抚慰了父母为我操碎了的那颗心。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既没本事,还不听话,妹妹弟弟都比我懂事,都比我让父母省心。我真不配做家里的大姐,让父母劳心费神了那么长时间。</p><p class="ql-block">那时我老在想,在我下乡这件事上,是父母年龄大了不担事,还是他们舔犊情深,无限放大和格外看重了我在农村下乡这件事?别人的家长难道也像他们这样整日愁眉苦脸、一筹莫展吗?等到自己有了孩子,我才真正理解了父母当年对我那沉甸甸的情感。</p><p class="ql-block">二千零一年,我的儿子要去外地上大学了,我是千般的不舍,万般的不放心。生怕他自己照顾不好自己,老寻思到了学校他会洗衣服吗?他吃饭会不会应时呀?要是不舒服了自己会不会及时去看医生呀?……老伴说,他都这么大了,他是去大城市念书,又不是跟你当年一样去下乡插队,有什么不放心的?</p><p class="ql-block">想想也是,我当年下乡时比他还小了好几岁。而且是从城市到农村,环境相差的有天壤之别。如今这样的条件我都不放心,当年父母对我在农村插队怎能不牵肠挂肚,怎能不日思夜想、忧心忡忡呢?而那时我还对他们的这种担心觉得是个负担,觉得沉重,觉得喘不气来。可那不正是他们那代人用自己独特方式疼爱子女的一种表现,是他们对子女情真意切的真实流露吗?</p><p class="ql-block">父爱如高山,母爱深似海。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不深情地注视着自己孩子?只不过每个父母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子女接收后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出发点都是父母对子女永恒不变、最深厚真挚的爱!</p><p class="ql-block">可惜,自己年轻时不懂这种爱,不理解这种爱。等懂了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已经无法弥补,已经无法回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