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英国作家毛姆说:“阅读,就是为自己建一座避难所。”以此来强调阅读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对于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要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我个人的经验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亲子阅读。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共读一本书。通过亲子阅读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且很重要的事情, 然后他会更愿意自发地去进行阅读。在陪读的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他会觉得父母特别重视他的事情,让孩子的内心也充满了安全感。因为在做同一件事,也像是在和孩子深入地玩了一场游戏。这种陪伴,是一种有效且高质量的陪伴。</p> <p class="ql-block">现在大家压力都比较大,也都很忙,每天大概也就只有下班回去才有时间,我觉得,如果每天只能陪孩子半小时,那亲子阅读一定算是最佳选择之一。 通过身边一些朋友的分享,我会发现,凡是坚持亲子阅读的家庭,家庭的整个环境都是相对比较温馨与和谐的。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我个人也坚信,阅读的种子是在我们家庭当中播种的,孩子阅读的能力、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家庭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其实咱们学校也是费尽了心思的。比如现在在大力开展的漂书袋活动,它是一种以漂书为媒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的活动。图书漂流的这个过程,它漂的不仅有书香,还传递着品德和责任心。孩子们拿到的不仅仅是一本本的书,还有一份责任,就是他要保护好自己手里的书,保管好漂书袋,保持它的干净与整洁,让孩子们更加的有使命感,更珍惜漂到自己手上的每一本散发着生命力的书。这个过程有一种游戏情节和一种神秘的感觉,使得原本看起来比较枯燥的读书活动充满了趣味。孩子们每次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不同风格的绘本图书,也会增加他们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通过这个活动还增加同学们之间交流:比如这本书你看过我看过大家都看过,孩子们有着共同的话题,可以增加他们之间的友谊,更有利于团结一心,对于班级建设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p> <p class="ql-block">当孩子满怀期待地把书带回家,饶有兴趣地跟你分享说哪本书哪本书终于漂到我这来了的时候,看着孩子的兴头,也许就能懂他应该也是希望爸爸妈妈能给予他一些正向的反馈。我一般给与回应首先是听他说,听他介绍为什么会喜欢,然后陪他一起看。那一年级的小朋友识字量不多,很多字不认识,我以前都是先挑那种图片多字相对少一些的绘本,从这种类型的开始,我先带他读一遍,然后试着让他带我读一遍。前期我不要求他通过阅读去认识多少字,因为我的初衷不是认字,而是培养他阅读的习惯。读完以后,可以问他,你喜欢这里面的谁,为什么,这样子去引导他张口表达他的想法并带动他的思考,即便他说不出所以然来,哪怕只是原句照搬,我觉得也很好,至少说明他是用了心读进去了的。就这样慢慢地长期坚持下去,日积月累,让阅读成为每天的习惯。我想除了阅读本身,这样一个过程,孩子也会很享受那种与你肩并肩地坐着这种很对等的关系,你抑扬顿挫的领读,他结结巴巴的跟读,很有画面感,很温馨也很快乐。我想若干年以后,当我们无法再插手孩子的学习或者他长大了从这个家里走出去之后,我们和孩子都会格外怀念这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的幸福时光。</p> <p class="ql-block">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的孩子目前三年级,他现在可以做到一屁股扎在那看很久的书,有时候找了他半天最后发现他躲在某个角落里坐在地上,叫他他也没听到,因为他正沉浸式阅读。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这也是我与孩子共读书收获到的成果。所以,我还是觉得家长的行为起导向作用,前期陪读,后面他能独立自主看书的时候,你可以不跟他读同一本书,但可以他读他的,你看你的,我要营造的是这种读书的氛围,而且我也希望这种积极向上的充满能量的家庭环境,是能够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的,你影响着他,他影响他的子孙后代…所以我觉得,能够坚持亲子阅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今天我们有幸在芳草,学校比较注重这个事情,我们可以借助学校的漂书活动,把阅读这件事行动起来并且真正落到实处,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用史斯克兰·吉利兰的一首诗《The reading mother》——《阅读的妈妈》来结束我今天的分享,它的内容是这样写得:</p><p class="ql-block">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