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羽】寻访肖邦

佩庚

<p class="ql-block">  巴黎市东北部的蒙马特尔高地,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墓,拉雪茲神父公墓。公墓占地面积很大,有120英亩,肖邦就安葬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拉雪茲公墓</p> <p class="ql-block">  公墓很大,上百个墓区沿着高地随弯就曲,上下散开,形状各异。只是墓间的小道被逼仄得高低起伏,弯弯曲曲。在这种地方,手中的导游图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干脆朝着鲜花簇拥的地方走去,那里肯定是名人安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肖邦的墓占地不大,但这里鲜花最多,整个墓体都是用白色石料雕成。正面雕有肖邦的圆形头像,上方是一位怀抱小提琴,面容悲切的少女雕像。两边栽有侧柏相伴,正面有铁栏护卫。</p> <p class="ql-block">肖邦墓地</p> <p class="ql-block">  谈到肖邦,在法国那是妇孺皆知。肖邦的父亲是位侨居华沙的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自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八岁便能登台演出,不到二十岁便享誉欧洲乐坛。</p><p class="ql-block"> 1831年,时年21岁的肖邦定居法兰西。后来,肖邦遇到了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如蜜的爱情激发了肖邦的创作灵感,肖邦很快成为了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时至1847 年,肖邦与乔治·桑的关系破裂。在郁闷与悲伤中,1849年,年仅39岁的肖邦在巴黎辞世。</p> <p class="ql-block">凭吊肖邦墓</p> <p class="ql-block">  回国以后,我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在拉雪兹公墓长眠着的众多名人中,为什么肖邦作为一名波兰公民却受到了法国人民的格外垂青。</p><p class="ql-block"> 不错,法国人是喜欢看画展,喜欢读小说,喜欢在消遣的氛围中品味世事,辨明是非;法国人也喜欢听音乐,喜欢看歌剧,喜欢在视听虚幻中感悟人生的浪漫与激昂、现实与平淡。</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艺术形式之中,我觉得音乐最能打动人心并能产生长时间共鸣。肖邦的作品历经两个世纪,弦歌不辍,感动了世人也拨动了法国人的心弦,正所谓余音袅袅,不绝如缕。</p> <p class="ql-block">李平作品</p> <p class="ql-block">  人们关注肖邦的一切,这里面有敬仰,有哀悼,更多地应该是对他英年早逝、对那段爱情悲歌深深的惋惜,当然也有爱屋及乌的情愫融合其中。</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人们敬重肖邦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肖邦侨居法国十八年,他深深地爱着这个美丽的国度,但是他从未忘记他的祖国波兰。</p><p class="ql-block"> 肖邦辞世后,根据他的遗愿,他的躯体长眠在拉雪兹公墓,心脏却被运回波兰安葬,他把一颗赤诚的心永远地献给了他的祖国。</p><p class="ql-block">(肖邦的心脏安放在波兰首都华沙的圣十字教堂)</p> <p class="ql-block">墓地雕像</p> <p class="ql-block">音乐:肖邦C小调幻想即兴曲</p><p class="ql-block">图文:佩庚</p><p class="ql-block">本文改编自本人旧作《法兰西名人墓地寻访散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