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几日撰写了一篇小散文《春到长安》,因自己一向自卑,故未向平台投稿,只是自己做了美篇随手发到“相约铜吴堡”群,请各位文友指点一二,可接下来的事情出乎我的意料。</p><p class="ql-block"> 起先是群主王雪飞高调称赞,用“天马行空”来赞美,这个评价不能说十分准确,但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自己确实喜欢在文章中天马行空的联想,因为这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想什么就写什么,丝毫不愿受束缚,可生活中还是该怎样就怎样,不能太放肆。</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的老师也看到了文章,匆匆点评几句就撤了,末了留言得空细说。说实话,我很期待专业的点评,这样可以知足知不足,我也想在文字方面有所进步。隔一日,老师居然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的点评,还找出几处错别字,我惊喜之余也十分羞愧,对自己平素一口气成文太过自信,殊不知还是有不少漏洞。同时也为七十多岁的老师为我认真、仔细批改文章而万分感动,我眼前就闪现出他戴上眼镜,坐在逼仄的小书桌前逐字逐句批改的画面。人生遇一良师,夫复何求!</p> <p class="ql-block"> 时常觉得好文章不能单看点击量,而是要看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者有几处,有多少人能受到启发。这正像我文章中引用的那一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样,学写文章的人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赞美或认可,你只要努力在春光明媚时绽放就好了,没人鼓掌,那就自己为自己鼓掌。人活着,不要总是忙着取悦别人,取悦自己也很重要,我大概属于后者。</p> <p class="ql-block"> 后来另一文友红红也不吝溢美之词,还说要把我的写法讲给闺女听,着实令人动容。她和我同龄,但社会地位甩我几条街,文学成绩更是有目共睹,也是特别勤奋的一个追光者。还有高产作者宋台长也做了精彩点评,其他文友也纷纷给予肯定,我倍受鼓舞,情绪高涨,于是想着自我剖析一下,以供大家品读时更能贴近我创作时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属于典型的有感而发之作,发其真情,抒其感悟。春天是万物萌生之季,此时阳光明媚,阳气上升,世间的每一个生命都顺势而为,拔节成长。人也一样,抛却繁厚的冬装,轻装出行,心情愉悦。小文开头便运用对比手法,将冬季和春季的不同特点表达出来,让读者对春天多了几分向往、几分期待。</p><p class="ql-block"> 正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唐村的梅花到兴庆宫的玉兰花、迎春花、杏花,一路走来一路写,一步一美景,一花一世界。写花时不做局部精描,而是将目光放至远处进行整体概括,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让句子多了灵动,从而达到用自身的平凡来衬托玉兰的高洁,将花的意义进行升华。文中写到“就让这平凡如我的杏花开在心里吧,永不凋零”、“我不敢与玉兰合影,生怕自己笨拙的表情配不上玉兰花的仙气飘飘,惊扰了一树精灵”等句子都是如此。这或许就是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的地方,大家都是普通人,尤其面对大自然,我们都极为渺小,就像一棵树可以活上千年仍然枝繁叶茂,但人却不可以长生不老。至此,读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便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文章后面穿插李白、孟郊、杜甫的诗句,除了让读者感受大唐诗人的诗意情怀,更多的想表达我个人的崇拜之情,告诉读者来长安逛,你若是不背几首唐诗都不好意思来。</p><p class="ql-block"> 当然,像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的好诗多得是,我偏偏选取一首马屁诗作为例子,让大家在欣赏李白才情的基础上更为他的坎坷仕途鸣不平,也就不难有后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了。有多少读者也很认同这句话,怀才不遇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可能出现的事情,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大概是共情的第二方面。</p><p class="ql-block"> 孟郊的“春风得意”也是用几十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可因为出身寒门,背后没有大树好乘凉,最终只能辞官归隐。这是文人的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我借孟郊的经历抒发“阶级固化不是一个时代的问题”,这是联系到当今的社会现象,有多少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鲤鱼跃龙门,可无论怎么使劲浑身解数都无法逾越。这是共情之三吧!</p><p class="ql-block"> 最后结尾用一句“春困秋乏夏打盹”来过渡,切入杜甫的“春光懒困倚微风”来结束出游。文章举例妙在精而不在多,大唐诗人众多,要是一一列举岂不啰嗦。“春光不待人”意欲告诉读者,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你才不枉来人间一趟。末一句做了两种选择,若是春天没空来,那就秋天来,来看“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也蛮好的。只要你心态好,四季皆是美景,一份随意,一份洒脱都可以跟着自己的节奏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