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站在《英烈名录墙》前</b></h1><h1> 清明前夕,我们79中66届的部分老同学们参现了《平津战役纪念馆》。站在平津战役纪念館的7030名《英烈名录墙》前,为烈士们默哀,尤其看着那《籍贯不明烈士碑》上镌刻着的834名烈士名单,更使我们的内心被深深地震着。 </h1><h1> 70年前他们为天津的解放,以刘亚楼(福建人)为前线总指挥的34万解放军,与以陈长捷(也是福建人)的13万敌守军展开了浴血激战。当时党中央要求他们三天拿下天津,结果仅用了29小时,他们冲破了84华里的"天津城防工事(含护城河)”,拿下了大小1000多个敌调堡,冲破了40000多颗地雷,消灭了大量的敌人,仅用29小时,将红旗插在天津城楼上,快速彻底地解放了天津。 </h1><h1> 按照展馆《烈士名录》初步统计,仅为解放天津,就有23799名解放军战士伤亡(包括天津外围战),其中4106人血洒津门大地,壮烈牺牲,这其中就有834名籍贯不明的烈士。</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战地埋忠骨,</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铁血铸忠魂。</h1><h1> 天下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和平是用无数先烈的生命换来的。此时想到这无籍贯可查的834名烈士,他们也有家乡,也有父母兄弟姐妹,也有自己的青春年华,但为了全国的胜利、为了天津的解放,把青春和热血洒在异地他乡的津沽大地上;他们可能还刚刚滿18岁,他们的牺牲父母并不知曉,他们的烈士抚恤金父母分文也没有得到,《光荣烈属》的牌子也不会挂在父母家的大门上;70年间他们的父母思儿之心是多么的痛苦啊,是怎样熬过了艰难的日月可想而知,直至逝去也不会暝目………… 想到这些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着,只有对烈士深深的怀念和无限的敬仰,使我进一步懂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倍感珍惜快乐地过好晚年生活,发挥余热,为社会增光,不去添乱。教育我们的子女不忘历史,做个爱国爱民的好公民。</h1><p class="ql-block"><br></p> <h1>👇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h1> <h1>👇厅中央的铸铜雕像表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h1> <h1>👇战役决策厅通过对中共中央九月会议和全国与华北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平津战役作战方针和部署等重大历史史实的介绍,展现了平津战役发起前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英明决策的全过程。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看到毛主席亲手写下的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手稿、电文等重要文物。</h1> <h1>👇讲解员叶同志在为同学们做义务讲解。</h1> <h1>👇这是毛主席在西柏坡办公室的旧址复原,主席的蜡像栩栩如生,就是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中,主席和他的战友们指挥了震撼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被誉为:“在最小的指挥所中指挥了最大的战役。</h1> <h1>👇同学们在为中共中央五位书记默哀鞠躬</h1> <h1>👇这张珍贵的城防图,为人民解放军的炮弹提供了准确的目标,极大的减少了城市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仅用29个小时就解放了天津。</h1> <h1>👇踊跃《支前忙》,深刻地揭示了人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革命战争规律。它再现了人民群众加工军粮、赶制军鞋的繁忙景象。</h1> <h1>👇同学们在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