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幻王仁华作品展

道不远人

<p class="ql-block">“亦真亦幻——王仁华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p><p class="ql-block"> 画展于去年12月23日开幕,历时半个月,共展出王仁华工笔人物画作品60余件,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并取得强烈的反响。《中华书画家》杂志主编王镛是北京双年展策划委员会召集人之一,在点评人物画作品时称:“王仁华兼擅工笔重彩与写意水墨,她笔下的旗袍仕女与时尚美眉交替粉墨登场,在怀旧情绪中混杂着现代讽喻,表现了画家对人生戏剧的洞察与沉思。”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写下展览前言,指出:王仁华笔下时尚女性的戏妆隐喻,揭示:“亦真亦幻”是王仁华本次画展的主题,交织着现实和想象的动力,展开的是一种充满张力的艺术姿态。</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美术界的领军人物,他们的评论具有权威性。时尚女性形象是当下工笔人物画热衷描写的一种题材。但与那些画得细腻精致的时尚女性人物画相比,王仁华的工笔人物画倒显得几分简朴,她不是细抠那些女性时尚服饰的细节,或用绚丽的色彩渲染时尚的光鲜,而仍然是注重墨色统领画面的主体性,甚至画面始终葆有写意的即兴与快意。</p><p class="ql-block"> 她总是在画面上寻找或制造一种反差,除了时尚元素与古旧物件碰撞所生成的隐喻、简约外形与写真图像所构成的冲突,她也力图探寻与创造绘画语言上的对比。譬如,细微刻画的脸部手部与放松写意的衣着服饰,厚敷剥落的色料与轻快透明的墨色,沉着古雅的色彩与细劲有力的勾线,如此等等。她力图在这些语言的互冲之中形成画面的统一性。她擅长墨色的运用,尤其喜爱通过以水撞墨的方式构成画面的主体结构,其人物服饰、屏风边框、烛台油灯等,莫不通过这种大面积的没骨式的墨块形成画面主视觉,而以水撞墨的即兴随意、墨与水幻化的不确定性,也无疑呈现了水墨画所独有的快意与洒脱。</p><p class="ql-block"> 王仁华作品的艺术魅力显然得益于具有当代艺术品质的文化符号挪用。她的画面没有现实场景的再现,那些非现实情节的设计和图像挪用都试图通过非逻辑性而达到深化主题寓意的作用。其画面中的现代女性常常青衣妆扮,让她们穿越在古装与时尚之间,形成画面富于对比性的现实与舞台、生活与角色的变幻,让人难以区分现实人生与舞台角色之间的界线。但这些具有文化符号特征的图像挪用与集合,实际上呈现了主题表达的模糊性或宽泛性,而这正是当代艺术图像隐喻的共同特征。</p><p class="ql-block"> 应当说,曾经的学戏经历一直影响着王仁华的人格塑造,现实生活的磨砺或许都来自她内心对戏曲的那份挚爱,而角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她个人现实生活的适应度,难辨现实身份与戏曲角色。她的人生充满了起伏和跌宕,传奇与神奇形塑了她非逻辑性的画面。戏妆人生,或许本就是她自己在现实剧场不得不扮演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美哉妙哉,斯言如玉,为领赏王仁华中国画作品打开了启迪之门!</p> <p class="ql-block">  王仁华作为一名女性画家,有小女人细腻、温婉的一面,同时也透过独特的视角和大写意的画风,在真实表达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关怀, 传递着向上的精神力量。正所谓,信念是唤醒灵魂的一道光,唯有如此,才能在纷繁多变的世间,活出闪耀星辰。</p><p class="ql-block"> 王仁华以她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看似相对的元素或概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她将传统与现代、简约与繁复、柔和与对比融合在绘画中,既具有写实的细腻与工笔的精细,又表现出写意的自由,展现了一种丰富而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了解生命又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一如王仁华对绘画的真诚。她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用色彩填满孤独。孤独一旦成为享受,它就有了美丽的仰望,一朵花打开自己的瞬间带着一种悄然而静寂的浓烈。 </p><p class="ql-block"> 《王仁华自画像》 95x69cm 纸本水墨 2016 年</p> <p class="ql-block">《暗香浮动》•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95×93cm 2006年(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组委会收藏)</p><p class="ql-block"> 王仁华是合肥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省书画院专职画家,安徽省民盟书画院院长,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王仁华作品独具特色,她巧妙地把中西方文化融汇在一起,把古今和戏里戏外穿梭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王仁华样式”,作品体现了西方的写实和中国的写意,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中国的诗意表达,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体现出价值的高度,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识”,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灯语》•王仁华中国画</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39.5cm×69.5cm 2007 年 中国美术馆一层3、5号展厅 2023.12.31 12:30</p> <p class="ql-block">《美眉》•中国画</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201.5cmx172cm 2004年 浙江美术馆藏</p><p class="ql-block"> 幕前幕后都是戏,王仁华以敏锐之心洞察细节。“我觉得把戏装穿好,在舞台上与各种设计凝聚在一起本身就特别完美。如果将其照抄画下来没多大意思,我要找一个与这些不一样的,所以就想去看舞台背后,特别是草台班农村戏曲的舞台背后,特别有意思。”戏剧舞台的化妆间是王仁华寻找素材的地方,这里的人与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使她对这类题材产生了大量的创作灵感。</p> <p class="ql-block">《异彩纷呈》•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221cm×147cm 2019 年 2019年 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参展作品《异彩纷呈》(北京)</p><p class="ql-block"> 《异彩纷呈》,采用了超现实的拼贴式构图,画面背景也是藏蓝色天空,画面上方中央陈列着一件类似基督十字架的马王堆汉服,前方是三名盛装打扮、舒袖演唱的中国京剧演员和一位身披纱裙、翩翩起舞的欧洲芭蕾舞女,他们身后隐约还有汉唐仕女的身影,天空飘落缤纷的花瓣,地面展开工整的书法,作品以东西方文明融合的联袂歌舞象征着人类和谐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徽班进京》•亦真亦幻王仁华中国画作品展 纸本水墨:364cmx408cm 2013年 (安徽美术馆收藏) </p><p class="ql-block"> 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徽班进京》,通过大面积的水冲墨块形成画面主视觉,表现出人物的快意与洒脱,和强烈的历史感,仿佛每个人物都在说话。</p> <p class="ql-block">《粉墨春秋》•中国画</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235.5cmx92cm 亦真亦幻 王仁华中国画作品展 2005年</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以生活为背景,以时间为布景,人们在其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王仁华用独特的手法,拉近了人生与戏剧的镜头,让人感受到半真半幻的人生体验。</p> <p class="ql-block">《似水似风似云》•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74cmx93cm 2005 王仁华中国画作品展 江苏美术馆收藏 中国美术馆一层3、5号展厅《似水似风似云》获“中国美协百家金陵中国画展”金奖 (南京)</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一手擎煤油灯,另一手握胭脂盒,一袭黑色长袍裹在身上的女子,还是轻轻掀开帘子一角向外张望渴望自由的青衣女子,亦或是穿着时尚摆弄扑克牌的青年女子……王仁华总是能够将人物的情感细腻入微地展现在观者面前。她的画作仿佛有魔力一般,让人们产生共鸣,牵引着观者去窥探和思考画作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哀怨不向红烛烧》•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71.8 x 92.5 cm 2001年</p><p class="ql-block"> 王仁华的作品不拘泥于女性表现力,而是全方位的,从格局的层面剥开人性的脆弱和挣扎,这样的作品不仅拥有立体的骨骼,还拥有丰满的内在,有历经沉淀的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75 x 93 cm 2008年 王仁华亦真亦幻中国画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军厨》•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75 x 150 cm 2022年 亦真亦幻王仁华中国画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中国记忆》•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209×190cm 2009年 亦真亦幻王仁华中国画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藏</p><p class="ql-block"> 工笔人物画《中国记忆》描绘几名照相写实式面部造型的时尚美眉,正在操纵一台民间提线木偶京剧人物演出,在虚幻的舞台幕布旁边,活泼靓丽的少女们“半端庄半痴狂”的表情动作,与长髯花脸的木偶的机械姿态形成有趣的对比,可能也包含某种现代讽喻。</p> <p class="ql-block">《角儿》•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75 x 93 cm 2008年 中国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起舞弄清影》•中国画</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73.2 x 93 cm 2006年 亦真亦幻王仁华中国画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粉墨徽班》•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 221·4cmx98.1cm 2012年</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俗世间种种的纷纷扰扰,仿佛是 一场巨大的戏剧,人们在其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王仁华笔下的戏曲人物, 冷艳、孤寂,饱含生命的张力,她笔下不同时期的女性,不同镜头的女性,常常是她自己内心的缩影和写照。</p> <p class="ql-block">《血色玫瑰》•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66·5cmx 134·2 cm 2017年 安徽美术馆收藏</p><p class="ql-block"> 颜色是画家的语言。王仁华画画常常大量使用白色。白色不仅代表圣洁和高贵,还是一种文化行为。可以象征和平与宁静,可以表示空白和无限,代表可能和未知。白色也被用来表示无可辩驳的事实和真相,除了美好,还有哀悼和悲伤。在《血色玫瑰》这幅作品中,王仁华大面积使用了白色。洁白的战地沙布飘舞着血红的玫瑰,不仅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表现了对革命信念的坚守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梅兰芳》•中国画</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231cmx69cm 2008 亦真亦幻王仁华中国画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粉墨登场》•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 2012 亦真亦幻中国画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藏中国美术馆一层3、5号展厅 2023.12.31 13:42</p> <p class="ql-block">《剪花娘子》•亦真亦幻中国画</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230cmx180cm 2019年 中国美术馆藏</p><p class="ql-block"> 《剪花娘子》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工笔人物画《剪花娘子》富于民间艺术的浓艳色彩,只有剪纸老大娘的面部造型是素描写实的,其他男女人物都是勾线平涂的,平面剪纸的程式化、装饰性的大红马、小红人和娃娃花团锦簇,有如红红火火的年画。我一直认为,借鉴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艺术走向现代的一条捷径。</p> <p class="ql-block">巜红妆》•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47·7 x 77 cm 2004年 安徽美术馆收藏</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家园里,她品尝一个人的孤独,也习惯了孤独,或许只有在和自己的影子对视的时候,才有真正属于她的时间。思考和创作是一个人的事,孤独是艺术家倾听世界的一种途径,这样的生命丰盈而饱满,也是一个人最极致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巜古灯今照》•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38· 5cmx 73·2 cm 2016年 安徽美术馆收藏</p><p class="ql-block"> 王仁华参加2017年第七届北京双年展“丝路与世界文明”的作品《古灯今照》,特意把象征中华文明之光的汉代灯盏,安排在藏蓝色天空背景的画面上方显眼的位置,由呈现“千手观音”队列的一群古装仕女举臂高擎,燃烧的明灯在丝绸之路上焕发着烛照千秋的不熄光焰。在这里,画家的怀旧情结与现代寓意获得了高度统一和升华。</p> <p class="ql-block">巜花旦》•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85·5cmx65·5 cm 2004年 (安徽美术馆收藏)</p><p class="ql-block"> 月夜如水,万籁俱寂,大地陷入一场真正的演出,只演给懂得的人看。万物皆可入戏,万物皆有悲喜,演着演着,岁月入了心,草木入了情,一个人的戏曲也拉开了帷幕。王仁华是这场戏里最忠实的观众,她用最独特的语言演绎生旦净末丑,把视觉艺术形象的鲜明和直观化为纸上的含蓄和诗意,并通过现代叙事手法展现戏曲文化的精妙之处。正是戏声响起,舞亦翩然,一张白脸下面才是真实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舞风》•中国画</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70cmx 27 2021年 安徽美术馆收藏 中国美术馆3、5展厅</p> <p class="ql-block">《刀马旦》•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70.6 x 66 cm 2003年 安徽美术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姻脂》•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97x 65cm 2010年 安徽美术馆收藏 中国美术馆3、5展厅 </p><p class="ql-block"> 王仁华爱想象,时常留意身边的细节。她注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将皖南写生时中国传统门框与西方雕塑相结合,创作了名为《有天窗的画室》。这是一幅蕴含深刻的作品。人世间的磨难并不会因其艰苦而少一件,总要打开 一扇窗户,迎接生命的雨水和真光,带着虔诚的期盼,把属灵的祝福和恩典紧握在手中。这一扇开启智慧的天窗 ,经过某种应允打开的天窗,也是打开我们心灵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巜大象无形》•王仁华</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202.5x 69cm 2009年 安徽美术馆收藏 中国美术馆3、5展厅 2023.12.31 13:52</p> <p class="ql-block">《昨夜的风》•亦真亦幻中国画 纸本水墨:220cm×98cm 2010 年</p><p class="ql-block"> 2018年,除了怀旧题材和戏剧场面,画家也关注社会现实生活,热心表现工农兵群众的主题性创作。在她的主题性创作中,最让人欣赏她的是那幅纯水墨人物画《昨夜的风》。那名牵着一匹战马立正的年轻女兵,英姿飒爽而又朴实真纯,大概因为是纯水墨的统一色调,人物面部工细的素描造型与着装粗犷的水墨渲染融合得相当自然。她的工笔人物画《压伤的芦苇它不折断》,取材于汶川地震中一位失去双腿仍然坚持依靠钢铁假肢跳舞的舞蹈女教师的感人事迹,满台繁花似锦纷纷绽放,衬托着坚强的舞者永不凋谢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巜心灯》•亦真亦幻中国画</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214x 80cm 2018年 安徽美术馆收藏 中国美术馆一层3、5展厅</p> <p class="ql-block">巜箴言》•亦真亦幻中国画</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95.3 x 90.5cm 2011年 安徽美术馆收藏 中国美术馆一层3、5展厅</p> <p class="ql-block">巜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工笔人物画 纸本水墨:220cm×180cm </p><p class="ql-block"> 2014 年,王仁华创作了《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繁花满地,唯美飘逸,白衣舞者若仙子翩然。不经意间,裙摆下露出的双腿令人触目惊心,这是用钢铁做成的一截假肢。王仁华以汶川地震中一位失去双腿但用顽强生命去跳舞的舞蹈老师为创作原型,通过对人物动作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其心里的刚强,柔和的色彩传递着温暖祥和的氛围,细腻的笔触呈现出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坚毅。</p><p class="ql-block">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无论过去经历过怎样的挫折,都要坚守着信念,当旷野的风再次吹过荒芜,必会有无数的丰盛降临心间。</p> <p class="ql-block">巜杜鹃花开》•亦真亦幻中国画</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75 x 175cm 2021年 安徽美术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三昧在手》•亦真亦幻中国画</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83 x 94cm 2008年 安徽美术馆收藏 中国美术馆一层3、5展厅</p> <p class="ql-block">《崋非崋》•亦真亦幻中国画</p><p class="ql-block"> 纸本水墨:129×66cm 2010年 中国美术馆一层3、5号展厅 2023.12.31 13:57</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对王仁华的《華非花》印象比较深刻。画中女子凄美、冷艳, 低头看花瓶中干枯的花朵。红色瓷瓶上怒放的桃花与枯萎的玫瑰形成鲜明的对比,桃花与玫瑰是属于“红”的语言,倾诉着爱情。但时过境迁,繁华已成过往。女子怀旧、幽怨的目光中,仿佛道出她自己的孤独,而手中不愿再展开的书卷,是紧锁的心门,锁住了誓言如烟.....</p> <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纸本水墨: 197x67cm 2001 年</p><p class="ql-block"> “庭院深深”不仅在诗里,还在王仁华的画里。门里门外都是故事,斑驳的墙壁写满旧年月,每一处痕迹都散发着回忆的馨香。夕光里,远方来信,眸子里微微闪烁着柔情。虚实相生的意境营造出美学层面的高级形态,如梦如幻。女子独处清幽的环境,内心是暖,是流动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古典怀旧令人心生回味,这或许是中国人的天性使然,在王仁华塑造新时代女性主题中也有淡淡的情结再现,如她所说:“我天生的有一种怀旧情结,冷峻、孤独、寂寞的灵魂呐喊和精神倾诉,经常在画面 中诱惑着我,折磨着我,使我难以自持。”在传统逐渐失落的世界里我们跟随王仁华的作品重返诗意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窥探》纸本水墨:136×68cm 纸本水墨 2000 年</p><p class="ql-block"> 2000 年王仁华的《窥探》获得“新世纪 · 中国风情中国画展”金奖开始,王仁华的画作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p><p class="ql-block"> “戏曲与绘画是一样的,舞台上的戏曲感觉就在唱我自己,将真实的人性和人善表现出来,有极大的审美,让我产生一种兴奋感。”她不单是画一个戏曲人物,而是在画众生,画她自己,画这始于喧闹归于平静的 一生。</p> <p class="ql-block">亦梦亦幻王仁华中国画作品展结语:</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画画是让画家承受的一种忧郁”。时而如暴雨后的猛醒,时而又百思不解地去缠绕那漫无头绪的感觉。艺术原本有它的使命,也可以说是一种游戏。它却含糊不清游离在恍惚与清醒之间,似乎又乐在其中。我用手试着去表达灵魂的明朗与幽静,用眼睛大胆授受一切,包括一切内外的真实,沉浸在诗意与神秘中我多情地寻找着那份曾经感动过的星河……</p><p class="ql-block"> 人的手是永远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此时我的心进入到未知里,寻求我要找的东西,冷峻、孤独、静谧的生命,在引诱着我的感情。花开了,花枯了,“枯”不是死,它是一种花非花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我努力地尝试着第一份感动,横涂竖抹的是从心灵中来,又回到心灵中去的那种精神体验,我愿真诚地表达我生命里汪洋恣肆的美,半真实、半虚无,半工笔,半写意,半水墨、半色彩,半思古、半寻新,半生活,半梦境,半端庄、半颠狂,生命的真诚和人类精神的协调,艺术规律与艺术观念的协调,永远只在酝酿与妆扮中,只有心绪在起舞,心灵在浅吟低唱,那形却依然处在瞬间的木然之中。我努力地去表达它们给我的感受,那是我记住的东西、因为在那里肯定是打动过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造形文化与笔墨文化的协调,时代呼唤着笔墨的新语境。《美眉》们粉墨登场,我选择了现实主义手法去描绘一些非现实的场景一一戏剧人生。有人说:“它是一个可以规避人生风险的地带,或许是一个真正的黑白之间”。</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戏”。过来的人有这种感叹,但从戏剧与生活的关系来讲,是假戏真做,戏剧中的境是无中生有的境,是来自虚拟,它似乎和“想象”伴随在一起。是戏,如画,是生活。中国画、中国戏,两者在艺术创造的过程都借助“想象”,利用生活经验中各种印象交互揉杂构成。我们也可以把艺术叫做超越规律而观照事物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戏中有画,画中有戏,美不胜美。异曲同工,各臻其妙,有感而发,而不无病呻吟。让情感追随笔墨的倾泻传送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愿心灵进人深邃的梦想,以至生命的永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