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家训《戒子植》

@瞎折腾

<font color="#167efb"><b> 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戒子植》</b></font><br>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当初担任顿丘(今河南清丰)县令的职务年龄正好是23岁,对于当时的所作所为,现在想起来也没有什么可悔恨的地方。你今年也已经23岁了,可要加倍努力啊!<br> 这段话看起来内容比较简单,但实则意味深长。我们要分析分析这段话的历史背景和前因后果。按照《三国志》记载,曹操20岁被举为孝廉,22岁担任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汉灵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这件事儿引起了轰动,当时洛阳城的治安情况为之一变,权贵横行的局面得到了控制。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当朝权贵,他们难以中伤曹操,只得以举荐为名,将其明升暗降,外调为顿丘县令。这一年曹操正好23岁,在顿丘县令这个位置上,二十多岁的县长曹操发展生产,保护老百姓,打击权贵,整顿社会治安工作做的也是有声有色。所以曹操说,“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也就是说,回顾当年的所作所为,曹操觉得不光没有什么悔恨的,而且还有点儿骄傲的意思在里边儿,觉得自己做得不错<font color="#ed2308">,年轻人做事情就应该有股虎气,有股锐气,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作敢为。</font>所以曹操告诫曹植,你也已经23岁了,你要加倍努力才行,言外之意就是,你要像我当年那样有一番作为才可以。<br> 那么,曹操是在什么情况下跟曹植说这段话的呢?这个史书上有记载,当时曹操要东征孙权,他特意把曹植留下,镇守邺城,临行之前,为了激励曹植,他才说了这段话。<br> 我们只要看看曹植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现,在20岁前后,曹操对曹植的培养真的是非常的用心,非常非常的到位。曹植从小就聪慧过人,过目不忘,出口成章,曹操对这个儿子特别喜爱,十五岁的时候,曹操带他东征海贼;十六岁的时候,曹操带着他北征乌桓,一直到达柳城。这段经历令曹植印象深刻,后来他专门写了一首诗来描述这个北征的经历。这首诗就是著名的《白马篇》:<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font><font color="#167efb">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167efb">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font><font color="#ed2308">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font><font color="#167efb">。</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167efb">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font><font color="#ed230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font><font color="#167efb">!”</font></b></div> 曹植十七岁的时候,就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征。这次南征,曹植也在军中,也就是说,他亲身经历了赤壁大战。<br> 曹植十九岁的时候,洛城的铜雀台建成了,曹操很高兴,他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就是要写诗词歌赋,歌颂一下这个铜雀台。当时曹植也在众人当中,在所有人当中,曹植的写作速度飞快,可以说是文思泉涌,落笔如飞,文不加点,他第一个交了卷子,在所有人里面,他是写得最快的,而且文章质量特别高,文词优美,意境高远,流传到今天就是我们熟悉的《登台赋》。<br> 到这个时候,应该说曹操就已经动了让曹植做自己接班人的心思了。所以,他特意制造出一些机会,精心的去历练和培养曹植,到了23岁的时候,曹植已经被封为临淄侯,他是兄弟们当中唯一的一个万户侯。曹操大军要东征,特意留曹植镇守邺城,其实就是对他的培养和历练。我们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font color="#ed2308">“性格就是命运”</font>。大家看到曹操给曹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可惜的是曹植这个人性格里面文人的气质太过,而领导的气质不足。他好酒贪杯,口无遮拦,太情绪化,太容易冲动,一旦喝点儿酒,就容易做出过火儿的事情。从建安22年到建安24年,也就是曹植从26岁到28岁这三年之间,接连发生了几件事儿,决定了曹植的未来,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其中最严重的一件事儿就是曹植借着酒兴,乘坐着王室的马车,擅自打开司马门,在只有天子才能走的正道上纵情驰骋。这件事的影响非常的坏,曹操震怒,相关的官员都被处死了,曹植也被严厉的斥责,因为这件事儿,曹植在曹操心中的好印象大打折扣。还有一件事儿,曹植的夫人崔氏公然违反曹操确定的规章制度,穿着奢华的衣服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曹操一怒之下,把这个儿媳妇就给处死了。这件事儿对曹植打击也非常大,所以有学者就研究,曹植写洛神赋,其实不是在怀念甄氏,而是在怀念这位崔氏。那另外还有一件大事儿,公元219年,关羽包围了曹仁。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带领部队前去解围,结果曹植因为喝酒把出兵的事儿给耽误了,这件事儿让曹操非常生气,也非常失望,再加上政治对手曹丕对曹植的打压,最后曹植在接班人争夺中彻底落败。<br>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称帝,而曹植的人生急转直下,这种转变从他的文学作品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在此之前,曹植前期的作品都是阳光的,向上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充满了积极乐观的精神。但是在此之后,曹植后期的作品都是压抑的,都是悲观的,充满了失望、感伤,苦闷和苍凉。比如有一首著名的《七哀诗》:<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还有一首《野田黄雀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b></div> 曹植30岁的时候,被人诬告,接着被消夺了爵位,差一点儿就丢了性命,幸亏他的亲生母亲卞皇后的保护,这才算是逃过一劫,此后发生了一段著名的故事,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七步成诗的故事。那关于这段故事,在《三国演义》里有精彩的描写。此后,曹植就一直处于被打压、被防备、被监视的状态。后来曹丕去世了,他的儿子曹睿成了皇帝。曹植曾经慷慨激昂,几次上书,要求出来工作,要求为国做事情。曹睿好言安抚,态度是很温和的,但是坚决不起用,坚决不重用曹睿把曹植转封到了山东的东阿,爵位是东阿王。在这里曹植还有一段神奇的经历,有的朋友可能知道一种佛教音乐的专门术语,叫梵呗。通俗来说梵呗就是佛教唱诵的一种吟唱形式,歌颂佛祖菩萨,传播佛教中国本土梵呗的开创者就是曹植。在东阿城的东南,有一座鱼山。话说这位曹植常游鱼山,忽闻空中泛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这些来自鱼山的梵天之响让曹植特别有感悟。于是他凭借自己过人的才华,将本土音乐,汉语发音和梵文经典融合在一起,发明了一种新的唱诵形式,叫做鱼山梵呗。此后,鱼山梵呗又传到了日本、韩国,传遍了亚洲乃至世界。而曹植本人也被尊为梵呗始祖(中国佛教音乐创始人)。2008年的6月,鱼山梵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中,可以说这也是曹植对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的贡献。<br> 说到这儿,我就很感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23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23岁的曹植并没有听从曹操的教诲,他并没有走上父亲所选择的那条道路,不过他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和精彩。我在想,如果当皇帝的不是曹丕,而是曹植,他能不能把这工作干好呢?不一定,说不定还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宋徽宗。当然,这些都是我们的假设核心,一条成功的人生就是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做适合自己的事情。我查了一下资料,大家看看:<br> 23岁的曹操做了县令;<br> 23岁的曹植成了万户侯,镇守邺城。<br>那进一步来说:<br> 23岁的孔子在鲁国已经开始收徒讲学了;<br> 23岁的秦王嬴政已经执掌了国家的大权;<br> 23岁的项羽率领5万人打败了20万秦军;<br> 23岁的纪晓岚高中顺天府乡试第一;<br> 23岁的牛顿已经开始研究力学的理论;<br> 23岁的爱因斯坦已经写出了相对论的论文;而23岁的刘邦在沛县无所事事,过着喝酒吃肉,调戏女子的无赖生活。<br> 我们大家可以看到,<b>人和人的起点不一样,平台不一样,环境和背景也不一样。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要想成功,就要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定下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付出不懈的努力,日夜不息,无怨无悔。才能有所建树。</b><br><br> <b><font color="#b06fbb">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br>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侯。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br> 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万户。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br>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font></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