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风云(第1章)

秦皇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秦皇鸟</p> <p class="ql-block">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享国37年。</p><p class="ql-block">公元581年2月,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p><p class="ql-block">杨坚随即登基,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今陕西省西安市),杨坚是为隋文帝。</p><p class="ql-block">公元 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p><p class="ql-block">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迁都洛阳,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p><p class="ql-block">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杨广,李渊逼杨侑禅让,国号“唐”。</p><p class="ql-block">公元619年,王世充逼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彻底灭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1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南北朝混乱不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杨坚乱世中崛起</b></p> <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是分裂、混乱的时代。</p><p class="ql-block">南朝以东晋的基本地盘为主,频频更换朝代、更换皇帝,先后延续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p><p class="ql-block">北朝则是由“五胡乱华”引起,北魏统一北方后与南朝对峙,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改朝为北齐和北周,除了东西对峙,还与南朝形成新的后三国时代。</p><p class="ql-block">因此,在历史上,南北朝有三多,朝代多、内乱多、杀人多。</p> <p class="ql-block">隋朝的开国者杨坚就出生在南北朝时期的西魏。</p><p class="ql-block">杨坚出生于公元541年7月21日 ,出身显贵,他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是关中政权的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杨忠早年先后效力于元颢、尔朱度律、独孤信的帐下。</p><p class="ql-block">公元534年,杨忠因护送孝武帝元修迁都长安,得到丞相宇文泰重用。参与潼关之战、沙苑之战,大败东魏和南梁军队,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受封陈留郡公。</p><p class="ql-block">公元554年(恭帝元年),宇文泰以有功诸将继承鲜卑三十六国及九十九姓,本来是汉姓的,赐以鲜卑姓,李渊祖父李虎赐姓大野氏、柱国赵贵赐姓乙弗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p><p class="ql-block">所以,杨忠也叫普六茹忠,而杨坚也叫普六茹坚。</p><p class="ql-block">因此,很多资料考证说杨坚和李渊有鲜卑血统,说后来的隋朝、唐朝并不是完全的汉人政权。</p><p class="ql-block">其实没有这回事,仅仅是赐姓而已,更多的是一种荣耀,是宇文泰笼络汉人的一种手段,与血统毫无关系。</p><p class="ql-block">公元541年(西魏大统七年)7月,杨坚诞生于冯翊般若寺,据说当时“紫气充庭”。</p><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东西魏势不两立,连年大战,杨忠经常带兵出征,行踪不定,杨坚的母亲吕苦桃有时也要随军照顾丈夫,所以杨忠夫妇根本没时间来照顾小杨坚,因此,杨坚小时候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杨忠夫妇都没有陪伴在杨坚身边,主要是由尼姑智仙来抚养杨坚,时间长达13年之久。</p><p class="ql-block">杨坚怎么会在寺庙里出生,在寺庙里长大?</p><p class="ql-block">当时,在周武帝宇文邕灭佛之前,中原大地上佛教极为盛行,上到皇帝,下到普通百姓,大多是佛教信徒。</p><p class="ql-block">杨忠夫妇当然也不例外,在常年与佛寺的来往中,杨忠夫妇和当时的奇女子神尼智仙产生了深厚的友谊。</p><p class="ql-block">杨忠漂泊半生,在34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才有了个孩子,34岁得子即使在今天也不算早,更何况是杨忠生活的那个年代,因此杨忠对自己的这个孩子宝贝至极,为了保佑这个孩子的平安,选择了在佛寺生产,并把儿子杨坚托付给这样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尼姑智仙来抚养。</p><p class="ql-block">寺庙里幽静的环境,罕有人往的宁静,让杨坚时常感到无边的孤独,但也造就了他日后深沉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的内向性格;寺庙里清苦的生活,刻板的作息,让杨坚自小就养成了坚韧不拔,不惧一切挑战的刚毅性格,简朴的生活作风也一直贯彻在杨坚的整个生命生涯。</p><p class="ql-block">公元553年,13岁的杨坚进入到太学读书,这是杨坚初次登上历史舞台的一年。</p><p class="ql-block">当时,宇文泰执政西魏多年,深感要治理好国家,文化知识非常重要,但是西魏的多数大臣都和杨忠一样,出自武川边镇,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更要命的是,宇文泰发现那些功臣们的后代也有向他们父亲靠拢的趋势,自小就学习骑射,对于读书也没有什么兴趣,因此宇文泰大力提倡功臣贵族子弟进入太学读书,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号召下,很多功臣们纷纷把自己的后代送进太学读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坚被自己的父亲杨忠送往了太学去深造。</p><p class="ql-block">杨坚走出寺庙,来到太学读书。这是西魏高级人才培养学校,学生一毕业,几乎都能获得官职,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从杨坚后来“不晓书语”的自我表白以及后世讥讽他不学无术看来,杨坚在太学就不是一个肯用功读书的学生。</p><p class="ql-block">虽然杨坚学习不用功,但是他相貌不凡,举止庄重,少年老成,寡言少语的性格更是加深了这一形象,因此在太学里很快就成了同学中的核心人物,同学们都很尊重他。</p><p class="ql-block">而太学里面大多都是贵族子弟,因此杨坚结交了不少朋友,积累了政治资本。</p><p class="ql-block">其中日后对杨坚帮助最大的是郑译,正是因为和郑译的交好,才导致杨坚后来登基称帝。</p><p class="ql-block">公元554年,在太学学习还不到一年,14岁的杨坚就被京兆尹薛善看中,担任长安城的功曹,正式开始了他的仕途。</p><p class="ql-block">公元555年,因父亲杨忠平定江陵有功,15岁的杨坚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的勋官,封成纪县公;第二年,又升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衔。</p><p class="ql-block">在西魏的官职系统中,骠骑大将军这一职仅次于柱国和大将军,全国仅有24位。</p><p class="ql-block">杨坚刚步入仕途就依靠父亲的功勋获得如此高的官爵,这既是宇文泰笼络关陇军人集团的既定方针,又同宇文泰对杨坚的赏识不无关系。</p><p class="ql-block">一代枭雄宇文泰第一次见到杨坚时,也不禁暗自感叹:“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言外之意是,杨坚这小子不简单,日后必成大器。</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是官本位的社会。</p><p class="ql-block">杨坚凭借父亲的关系,在十几岁无须努力就获得了超额回报,因为杨坚有个好父亲,似乎锦绣前程已成定局。</p> <p class="ql-block">公元556年,杨坚迎来他人生中一件大事,他要娶亲了。</p><p class="ql-block">杨忠的好战友独孤信看中了杨坚,决定把女儿独孤伽罗许配给他。</p><p class="ql-block">杨坚的岳父独孤信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时任北周上柱国、大司马,地位之高,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这门姻亲的缔结对于杨坚日后的显赫大有裨助。</p><p class="ql-block">结婚后,二人感情甚笃。</p><p class="ql-block">在日后的政治风雨中,独孤伽罗一直站在杨坚身后,给予杨坚支持,而她对政治的敏感力又让杨坚如虎添翼。</p><p class="ql-block">杨坚在16岁就爱情事业双丰收,父辈为他铺设了一条金光大道,至于怎么走,走得好不好,就全在杨坚本人了。</p><p class="ql-block">公元556年11月,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开创者、西魏政权的实际掌控者宇文泰病逝,他的第三子宇文觉即位天王、周公。</p><p class="ql-block">公元557年2月,宇文觉废西魏恭帝建国,国号周,建都于长安,史称北周。</p><p class="ql-block">北周初年,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觉的堂兄宇文护一手遮天,随着他权势日炽,赵贵、独孤信等元老重臣被一一清洗,剩下的杨忠便是少数有实力的人物了。</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杨忠进封为随国公,作为实力派的杨忠,宇文护一直把他视为眼中钉。</p><p class="ql-block">也是这一年,17岁的杨坚被任命为右小宫伯,得以接近中枢。</p><p class="ql-block">杨坚怀着17年沉淀的热血,漫步在尘世寒冷的冬季,艰难地实现着自己少年时立下的壮志。</p><p class="ql-block">还是这一年,宇文护以大冢宰的身份独揽国家大权,孝闵帝宇文觉密谋诛杀宇文护,不料事情败露,孝闵帝被逼逊位,不久被杀,又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帝,是为周明帝。</p><p class="ql-block">宇文毓和杨坚都各自娶了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宇文毓和杨坚互为连襟,按道理来讲,宇文毓当皇帝对于杨坚来说是件好事,但在权臣宇文护掌权的非常时期,道理往往不管用,宇文毓当皇帝对杨坚来说却未必有益。</p><p class="ql-block">北周政权在明面上是宇文毓是最高统治者,但是实际上满朝文武都知道真正掌握权力的还是大冢宰宇文护。</p><p class="ql-block">在北周开国初期,权臣宇文护一手遮天,随着他权势日盛,许多反对他并对他有威胁的元老重臣赵贵、独孤信等被一一清洗,剩下的杨忠便是少数有实力的人物了。</p><p class="ql-block">杨忠一向为人谨慎,不对当时发生的各种事情发表言论,只是在默默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宇文护也抓不到什么把柄,所以一时对杨忠也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毕竟宇文护已经清洗了太多重臣了,现在再无故乱杀功臣,宇文护自己也不好受。</p><p class="ql-block">所以宇文护转变了策略,想从杨坚哪里作为突破口,来通过拉拢杨坚来使杨忠站队自己一边。</p><p class="ql-block">按北周官制,作为右小宫伯的杨坚相当于副侍卫长,可以经常接触到皇帝,而在封建社会越靠近皇帝就越容易得到提拔。</p><p class="ql-block">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宫伯的直系领导却是大冢宰宇文护,需要经常向宇文护汇报,很显然这个职务就是夹在皇帝宇文毓和权臣宇文护中间。</p><p class="ql-block">所以,杨坚刚一上任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不仅皇帝宇文毓对杨坚百般拉拢,就连权臣宇文护也多次对杨坚主动示好,暗示他只要愿意投靠自己,一定会前途光明。</p><p class="ql-block">而初入官场阅历尚浅的杨坚犹豫不决,就此事咨询自己的父亲。</p><p class="ql-block">杨忠只说了一句话:“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p><p class="ql-block">这句话的意思就说,夹在两个婆婆之间最难相处,你最好别掺和他们之间的事。</p><p class="ql-block">打这样的比喻,杨忠的意思非常明确,如今皇帝和权臣之间矛盾重重,胜负未卜,你要离他们远一点,千万别卷入进去,否则的话,那就是一片叶子,卷入漩涡里,会为自己招来灭顶之灾。</p><p class="ql-block">听了父亲的话,杨坚没有回应宇文护的拉拢,而是小心翼翼的在皇帝和宇文护之间保持着一定距离,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不偏不倚,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当然,宇文护心里对杨坚这样的做派肯定是非常不满,然而杨家父子看上去没有任何野心,而且谨言慎行,对当时发生的各种事件都保持沉默,宇文护也抓不到什么把柄,所以一时对他们无可奈何,并且宇文护觉得虽然杨忠父子不一定可靠,但是杨忠战功赫赫,还是有一定利用价值的。</p><p class="ql-block">当然既然你杨忠父子不对我投诚,那接下来也就别想有太大的发展了,所以接下来杨坚始终在宫伯这一职位上打转。</p><p class="ql-block">宇文毓是个聪敏好学且励精图治的皇帝,他不甘心当一个傀儡皇帝,所以要掌握政权,与宇文护的矛盾日趋激烈。</p><p class="ql-block">宇文护觉得自己摆布不了宇文毓,于是便在公元560年4月派人毒死了宇文毓。</p><p class="ql-block">公元560年5月,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后,杨坚由右小宫伯改任左小宫伯,从副侍卫长转为正侍卫长。</p><p class="ql-block">虽说扶正了,但杨坚高兴不起来。</p><p class="ql-block">小宫伯就是皇帝的贴身侍卫,按理,这是个接近国家一把手的职位,日后飞升应该不难,但事情远非如此简单。</p><p class="ql-block">宇文护把杨坚安排到这个位置上就是想让杨坚当“探子”。</p><p class="ql-block">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杨坚倾向宇文护,万一哪天他倒台了,自己必然遭到清算;如果亲近皇帝,势必会得罪大权在握的宇文护,自己同样吃不了兜着走。</p><p class="ql-block">杨坚就在这样两难的局面徘徊,表面上是贴身侍卫,威风凛凛,但个中滋味又有谁知呢?</p><p class="ql-block">杨坚在父亲的告诫下,采取了平衡路线,既不得罪不巴结宇文护,又不亲近皇帝,不卷入政治漩涡,他将想法深藏于心。</p><p class="ql-block">春去秋来,次年,杨坚长女出生,当了父亲的杨坚不再如少年那般意气风发,在复杂的政治倾轧中,他变得更沧桑。</p><p class="ql-block">公元564年(保定四年),北齐来犯,杨忠率军出击,数日攻下北齐20余城,声名日盛。</p><p class="ql-block">武帝宇文邕对杨忠的战功赞赏有加,想封杨忠为太傅,但宇文护因对杨氏父子不疏不亲的态度耿耿于怀,这个官就没封成,反而把杨忠外调地方。</p><p class="ql-block">杨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深深刺痛了杨坚,因为宇文护的专权,他的政治理想一再受挫,充满失落与不满。看着身边的同伴官位年年攀升,自己却被雪藏在这个职位上,整整8年没有升职。</p> <p class="ql-block">公元565年,在被冷落了整整8年后,杨坚这条咸鱼总算翻了一下身,25岁的杨坚被晋升为大将军,出任随州刺史。</p><p class="ql-block">不久后,杨坚来到随州上任,随州是杨忠当年南征梁朝打下来的地盘,也是杨忠随国公这个爵位的封地,因此杨坚对这里很有感情,他踌躇满志,摩拳擦掌,打算在这里干出一番大事业。</p><p class="ql-block">然而梦想再美好,现实也是残酷的,这一切只不过是权臣宇文护对他的调戏和警告,刚到随州担任刺史没几个月,杨坚屁股还没坐热,他就接到了宇文护的调令,征召他马上回京城另有任用。</p><p class="ql-block">回到长安后,杨坚却发现他的遭遇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杨坚迟迟等不到他的任职工作,也就是说现在杨坚成北周官场的失业者。</p><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宇文护设计好的,宇文护对杨家父子迟迟不表态已经很不满了,所以这次就给杨坚设了个套,让杨坚意识到不跟我合作就没有事情可做,宇文护相信杨坚迟早会忍受不了,迟早会来找自己,因为品尝过权力的快感后,没有人能接受失去权力的那种痛苦。</p><p class="ql-block">杨坚是何等聪明,自然也明白宇文护的意思,他明白只要自己愿意主动去巴结宇文护,向他投诚,自己想得到的一切都会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然而杨坚清楚的认识道,目前看来宇文护权倾朝野,可是他的敌人实在太多了,又连续废黜杀害了两任皇帝,对外征战又屡次失利,风光的背后其实危机涌动,再加上当今的皇帝宇文邕看起来也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他对宇文护的未来实在不是太看好,他相信宇文护的垮台是必然的,而且这一天并不会太远。</p><p class="ql-block">杨坚现在唯一要做的是就是等待,而不是去趟这个浑水,他深知现在的蛰伏是必然的,所以杨坚一直都没有去主动找过宇文护,自然年纪轻轻的杨坚自此就赋闲在家。</p><p class="ql-block">恰好此时杨坚的母亲吕苦桃此时生病了,往后3年里杨坚足不出户昼夜不离的侍奉吕苦桃,一直到公元568年,杨坚母亲的病况才痊愈。</p><p class="ql-block">然而就在这一年,杨坚的母亲刚刚从死神手里逃脱,他的父亲杨忠又突然病逝了。</p><p class="ql-block">公元568年,62岁的杨忠不幸病逝,作为嫡长子,杨坚理所当然的继承了他父亲随国公的爵位。</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北周不封王,最高的爵位就是国公,所以此时拥有最高权力的大冢宰宇文护也不过是晋国公,可是杨坚的这个随国公却是一个虚衔,没有实际的权力,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职位。</p><p class="ql-block">眼看就快到而立之年,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年华,自己却闲赋在家无事可干,杨坚心急如焚。</p><p class="ql-block">父亲杨忠的去世对杨坚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从小到大父亲杨忠虽然陪伴他的时间非常少,但是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指引杨坚前进,杨忠的去世一时之间让杨坚感到了一丝迷茫,甚至对自己的选择也有了一刹那的动摇。</p><p class="ql-block">当杨坚还在为前途着急,迷茫彷徨的时候,北周政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p><p class="ql-block">此时,和杨坚一样在耐心等待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明面上的傀儡皇帝周武帝宇文邕。</p><p class="ql-block">宇文邕是北周最有作为的皇帝,他“聪敏有器质”“性沉深有远识”,宇文泰曾说:“成吾志者,必此儿也。”</p><p class="ql-block">自公元560年登基以来,到现在已经整整13年了,虽然宇文邕表面上一直都是对宇文护逆来顺受、唯唯诺诺的样子,但事实上宇文邕一直在等待着除去宇文护的那个机会,最终在公元572年3月,宇文邕手刃了自己的杀兄仇人宇文护。</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在作了整整13年的傀儡皇帝后,宇文邕终于亲政了,而苦等了15年之久的杨坚也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公元572年3月,周武帝宇文邕手刃了自己的杀兄仇人宇文护后,终于开始亲政,这一年他刚好30岁,雄姿英发雄心勃勃,他立誓要干一番大事业。</p><p class="ql-block">一个月后,宇文邕正式立自己14岁的长子宇文赟为太子。</p><p class="ql-block">北周政坛的这次惊天变动,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当然也改变了杨坚的命运。</p><p class="ql-block">宇文护被杀,对于杨坚而言,无异于在大漠之中看到了一汪清澈的泉水,也无异于在黑暗之中看到了一丝光明,他多年来的苦闷一扫而空,心情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公元573年9月,杨坚13岁的长女杨丽华被宇文邕选中嫁给了太子宇文赟,成为太子妃,从此杨坚就成了皇帝的亲家,这极大提升了他在社会上的声望和地位。</p><p class="ql-block">事实上,当时杨坚能和皇帝联姻,除了杨丽华本人确实才貌俱佳以外,这也充分说明了皇帝对杨坚的认可和欣赏,杨坚沉稳的性格和低调的作风,早就给宇文邕留下了很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33岁的杨坚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好日子,这段时间杨坚过得春风得意,凭借皇帝亲家的身份,再加上他这人天生就有那种老大的气派,因此他身边总是朋友众多。</p> <p class="ql-block">武帝宇文邕亲政后,着手进行军事、政治改革,内修国政,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很大发展。</p><p class="ql-block">武帝开始考虑统一中国,首先把矛头对准了北齐。</p><p class="ql-block">公元575年(建德四年)7月,周武帝宇文邕经过精心准备亲率大军讨伐北齐,总兵力高达18万,主力从潼关出发,沿崤函古道东进,兵锋直指洛阳。</p><p class="ql-block">35岁的杨坚也第一次得到了统兵的机会,他被任命为偏师主帅,率水军3万从渭水转入黄河,负责配合主力作战,于河桥击败齐军。</p><p class="ql-block">但这次伐齐却因为宇文邕突然生病而被迫终止。</p><p class="ql-block">就在杨坚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这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差点让杨坚吓出了冷汗,这也让杨坚从此为人做事更加小心低调。</p><p class="ql-block">齐王字文宪对当时的北周皇帝宇文邕说:“杨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p><p class="ql-block">要知道,宇文宪乃是宇文泰众多儿子中最为骑勇善战的人,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人,在见到杨坚时竟然会不自觉地失态。</p><p class="ql-block">如果字文宪所说属实,可见杨坚的威势之盛。</p><p class="ql-block">但是,当时武帝宇文邕和杨坚之间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武帝宇文邕很有自信驾驭杨坚,就对宇文宪说:“此止可为将耳。”</p><p class="ql-block">就是说杨坚此人只可以作为一个将领。</p><p class="ql-block">还有便是宇文邕的心腹重臣王轨,非常希望宇文邕废掉太子宇文赟,便一直跟武帝宇文邕说太子怎么不堪大用,顺带脚把杨坚也牵连了进去。</p><p class="ql-block">王轨对宇文邕说:“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p><p class="ql-block">明明是说太子,王轨为什么偏偏要提到杨坚呢?</p><p class="ql-block">因为杨坚的身份太敏感,他是太子的岳父,将来的国丈,如果太子继位后能力不行,外戚干政,杨坚就可能夺走北周的天下。</p><p class="ql-block">归根结底,王轨还是希望宇文邕废掉宇文赟。</p><p class="ql-block">也许是王轨这话说的太直接,太唐突,太冲了。</p><p class="ql-block">宇文邕听了很不开心,只是恨恨的回了一句话:“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p><p class="ql-block">大概意思就说,如果天命真的是这样的话,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p><p class="ql-block">不管是王轨的预测,还是宇文宪的担忧,从后来的历史演变来看,他们的眼光都十分准确毒辣,但是人生就是这样,你没有其它的选择。</p><p class="ql-block">不管怎样,宇文邕还是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负,相信杨坚翻不出什么浪花。</p><p class="ql-block">但是这些风波也很快就传到了杨坚的耳朵里,杨坚吓出了一身冷汗,从此他做事更加低调,更加很少抛头露面。</p><p class="ql-block">公元576年10月,经过一年的休整,周武帝再次统帅六军东进伐齐,杨坚被委任为右三军总管,此战北周大获全胜。</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杨坚36岁。</p><p class="ql-block">公元577年,北周诸军大破齐军,灭掉北齐,完全统一北方,战后论功行赏,杨坚晋封为柱国,被封为定州总管。</p><p class="ql-block">正当杨坚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危机又悄然降临。</p><p class="ql-block">北齐灭亡了,宇文邕又想起了之前宇文宪和王轨说的话</p><p class="ql-block">当时正在战时,虽然表面上武帝不在意,但内心还是有所忌惮。因为太子宇文赟实在平庸,而杨坚相貌非凡,又具有军事才能,他害怕自己死后,杨坚万一窃权怎么办?</p><p class="ql-block">尽管不放心杨坚,但杨家、独孤家的势力不容小觑,加之杨坚又是太子的岳父,武帝又不是滥杀之人,因此并没有对他下手。</p><p class="ql-block">但一想到杨坚,武帝就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因此武帝在官位上做了文章,他把杨坚从定州(今河北定州)调到了兖州(今安徽毫州),当时兖州远离京师,属于北周边境,此举无疑是将杨坚发配了。</p><p class="ql-block">杨坚接到调令,自然明白怎么回事,心里很不平衡。他忍下了这口气,收拾好行囊,走在荒凉的古道上……</p><p class="ql-block">公元578年(宣政元年),武帝宇文邕亲率大军准备消灭残余北齐势力,同时打击虎视眈眈的突厥。</p><p class="ql-block">但天不遂人愿,武帝宇文邕在北伐路上忽得暴病,死于路上。</p><p class="ql-block">武帝死后,太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周宣帝。</p><p class="ql-block">《周书》是这样评价宇文赟的:“穷南山之简,未足书其过;尽东观之笔,不能记其罪”。</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代雄主,宇文邕极具进取之心,他对自己的太子宇文赟是抱有很大期望的,所以宇文邕对太子宇文赟的要求十分严格。</p><p class="ql-block">但严厉的的棍棒教育并没有将太子宇文赟培养成自己想要的继承人,反而事与愿违,物极必反,激起了宇文赟的逆反心态,表面上对自己父亲唯唯诺诺的宇文赟内心里隐藏的是对其深刻的仇恨。</p><p class="ql-block">所以,宇文邕死后,宇文赟没有感到一点悲伤,反而抚摸着自己身上被打的杖痕,大声对着武帝的棺材恨恨地骂道:“早该死了!”。</p><p class="ql-block">然后又在自己父亲的灵堂前直接把武帝的宠妃不问年龄大小,长得美丑,全部接收,供他发泄。“大行在殡,曾无戚容,即阅视先帝宫人,逼为淫乱。”</p><p class="ql-block">皇帝死后,本来按照北周旧例继承人都需要守孝一个月左右,但是宇文赟在武帝死后第2天就登基,十天后就脱掉孝服将北周武帝安葬完毕,这在把孝字看得比天还大的古代是非常不可思议的。</p><p class="ql-block">安葬完武帝后,宇文赟就马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大搞庆祝活动,觉得庆祝活动不过瘾,又下诏仪同以上官员的女儿不许嫁人,以便自己挑选,纳入后宫,最终有五位皇后并立。</p><p class="ql-block">不知是不是厌倦了政务处理耽误皇帝宇文赟的尽情享乐,公元579年2月19日,宣帝宇文赟忽然心血来潮,宣布传位于太子宇文阐,改元大象,自称天元皇帝。</p><p class="ql-block">此时,宇文赟仅仅只当了还不到9个月的皇帝,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算的上非常奇葩了。</p> <p class="ql-block">当上了太上皇天元皇帝的宇文赟终于完全没有什么顾忌,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他非常喜欢“天”、“高”、“上”、“大”之类称呼,严禁别人使用这样的称呼,凡是名字中带有此类字的全部改掉,姓高者改为姓姜,高祖改称长祖。</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宇文赟又下令天下妇女除了宫里的以外,都不得涂脂抹粉。他自比天帝,高高在上,连大臣们有急事要去天台和皇帝商量,都必须吃斋三天,净身一天。</p><p class="ql-block">又或许是小时候被自己父亲打的次数太多了,他当上皇帝后,为了让别人也常常自己早年所受的苦头,就发明了一种名为“天杖”的刑罚,一百二十棍为一天杖,后来觉得不过瘾又翻了一番,公卿百官很少有没被鞭笞过的,就连宇文赟所宠幸的皇后、妃嫔和宫女,也不免杖背。</p><p class="ql-block">可以说就是宇文赟的天杖把北周最后一点的人心全部打没了,把他父亲宇文邕留下的丰厚遗产全部败光了。</p><p class="ql-block">宇文赟禅位是为了尽情享乐,但是朝政总得有人处理吧?</p><p class="ql-block">因为北齐的先例的警示,所以宇文赟对自己的几个叔叔们是非常不放心的,害怕他们哪一天效仿北齐故事进行篡位,就把对自己有威胁的五个叔叔都赶出朝廷,出任地方职位,所以北周大权就落到了他的岳父杨坚的身上。</p><p class="ql-block">公元579年(大象初年),杨坚官任大后丞、右司武,很快转任大前疑。</p><p class="ql-block">宇文赟每次外出巡幸,都让杨坚在朝内留守。</p><p class="ql-block">在杨坚执政的这段时间,虽然宇文赟到处胡闹,但是朝政在杨坚的主持下却依然有条不紊,几乎没出什么乱子。</p><p class="ql-block">刚开始宇文赟觉得这种情况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宇文赟发觉杨坚在朝廷的威望越来越高,对自己的岳父杨坚也是越来越猜忌。</p><p class="ql-block">再加上杨坚的长女、皇后杨丽华每次见面都是劝谏他,不会对他献媚,搞得宇文赟对杨坚一家非常不爽。</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杨丽华又劝谏宇文赟,终于把宇文赟给惹得勃然大怒,失去理智的宇文赟扬言要赐死她。</p><p class="ql-block">关键时刻,杨坚在宫中布下的耳目发挥到了作用,于是杨坚的老婆独孤伽罗马上进宫,为女儿苦苦求情,不停的赔礼,不停的磕头,一直磕到头破血流,杨丽华这才免于一死。</p><p class="ql-block">经此一事,杨丽华也是对自己的丈夫宇文赟彻底死心。</p><p class="ql-block">随着杨坚屡建功勋,位望隆重,宇文赟得那颗猜忌之心终于忍不住爆发了。</p><p class="ql-block">一次宇文赟突然召见杨坚入宫,宇文赟对自己的侍卫左右吩咐道,如果杨坚进来脸色有一丝变化,就杀掉他。</p><p class="ql-block">杨坚入宫后,宇文赟借机发作,大发雷霆,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可是杨坚对此却神色自若,平静的像深不见底的井水一样,再加上宣帝的宠臣、杨坚的老同学、内史上大夫郑译从旁帮忙,宣帝宇文赟这才消除了怀疑,没有动手。</p><p class="ql-block">郑译在杨坚日后夺权的过程中起到的是决定性的作用,他其实早已察觉北周的江山在经宇文赟之手有了摇摇欲坠的先兆,又因为杨坚相貌非凡,在朝廷威望很高,就一直和杨坚走得很近,所以这次事件郑译就拉了杨坚一把。</p><p class="ql-block">不过,杨坚心里非常不安,请郑译说服宇文赟将杨坚外调。</p><p class="ql-block">公元580年(大象二年)5月,宇文赟突发奇想欲伐南陈,并且想让自己的亲信郑译来担任南征的总指挥。</p><p class="ql-block">郑译却推辞找借口对宇文赟说:“平定江东这么大规模的行动,必须要有皇亲国戚或朝廷重臣出面,才镇得住场面,我觉得随国公杨坚比较合适,不如让他去寿阳以督办南征军务。”</p><p class="ql-block">宇文赟对郑译一向是言听计从的,加之他早就对杨坚看不顺眼了,所以没有多想,当场就答应了。</p><p class="ql-block">5月18日,宇文赟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负责南征事务,杨坚突然足疾发作,并没有马上出征。</p><p class="ql-block">后人推测杨坚故意托病,因为杨坚已经知道了周宣帝将不久于人世。</p><p class="ql-block">不过,要是杨坚真的去了扬州,那么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大隋朝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