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思考(完整篇)

康乐谷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字原创 王克曼</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图文编辑 孟庆泉</b></p> <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  美篇《领军人物的艺术人生》从23日公开发布,仅3天时间阅读量已高达1.8万人次,大大超过65571编辑部以往所发布美篇的传播速度。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阅读量,首先要感谢美友圈的主持人和管理员老师的指导,感谢广大美友对美篇内容的高度关注。</p><p class="ql-block">  为加强与美篇好友的互动,共同探讨艺术创作的规律,经作者同意,将他10年前发表的学术论文《军事纪录片创作思考》制作成美篇发布,供美友分享并给予指导。</p> 电视纪录片是直接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是纪实的、非虚构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纪录片生产得到迅猛发展,纪录片类型、风格的多样化成为我国纪录片创作逐渐走向繁荣的一个标志。尤其是最近一些年来,随着纪录片的不断发展,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纪录片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类型。这类纪录片涉及的内容往往都是历史上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军事事件。<br><div>  近年来,由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文化传媒研究会、广东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制作了《哈军工》、《英雄导弹营》、《鏖战远东空军》、《威震南天》等十部军事历史纪录片。影片播出后,不仅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中,《哈军工》还多次获得大奖。<br></div> <p class="ql-block">  这十部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p><p class="ql-block">  一是策划观念的突破。作为军事题材纪录片,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我军历史上重大军事行动所涉及的政治背景要求军事题材纪录片必须突出主题。军事题材纪录片在策划观念上还要求,纪录片创作人员结构上必须坚持“三结合”的原则,即高层领导、军事专家、电视编导的结合,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对影片的创作成功发挥了综合优势,这也是军事题材纪录片的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p> 二是采访范围和人员的突破。这十部影片涉密的范围超出了以往的很多军事题材纪录片,《哈军工》摄制组在顾问组的带领下,走遍了全国十三个省市,采访了高度保密的研究所、实验室、军事院校和军事基地;《鏖战远东空军》摄制组拍摄的范围远至朝鲜平壤、志愿军总部、毛岸英烈士墓、上甘岭等地。《哈军工》采访的人员层次高、数量多,其中有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军上将、涉及核心机密的两院院士,还有第一颗原子弹的起爆手、新式坦克的总设计师等一百三十多人。这些都是地方电视台难以办到的。 三是保密审查规格上的突破。对于纪录片来说,一般的审查是制作单位即电视台自身完成,有些重大题材的作品需要宣传部门或国家广电总局进行审查,而《哈军工》等十部影片由于涉及的内容高度机密,审查规格是前所未有的。《鏖战远东空军》、《英雄导弹营》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保密委员会进行审查;《哈军工》除了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重大题材创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查之外,国家广电总局还提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保密委员会进行再次审查,方可发放准播证。审查规格之高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影片的分量。 四是收视率以及收视市场份额的突破。《鏖战远东空军》2010年11月25日、27日在广东卫视播出的时候,占据的市场份额都位于频道当天所有播出节目的首位。更于2012年9月17日至22日每晚在纪录频道(CCTV第九频道)连续播出,此外还被译成朝语在朝鲜国家电视台播出,均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英雄导弹营》2009年8月1日在广东卫视播出,收视率超过了当天广东卫视在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居所有节目的首位。纪录片的收视率超过了电视剧,在今天的电视市场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突破。 五是奖励层次和影响的突破。《哈军工》2011年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会等单位共同启动的“红旗飘飘九十年”红色纪录片回顾展暨红色题材纪录片推选活动中,荣获“经典作品奖”,并被中央档案馆收藏,这是广东电视台有史以来的第一次。2012年荣获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这是中国电视界的最高荣誉奖;在国家广电总局主要领导直接关心下,中央电视台安排在全国“两会”重要时期即2012年3月4日至13日,每晚八点黄金时段在纪录频道(CCTV第九频道)连续播出。这也是近年来南派纪录片能登上中央电视台专业频道播出平台少有的成功之作。 <h1>  下面,结合这十部纪录片的策划和创作过程,谈谈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h1><h1><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 一、军事纪录片的基本特征</b></div></h1><h1><br>  重大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是指以反映我军历史上的重大军事事件、军事活动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从题材范畴来说,属于历史文献片的范畴,但是,由于所涉及的内容是重大军事历史题材,与一般的历史纪录片、文献片相比较,既有一般纪录片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独特而又鲜明的特征。<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一)真实性。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纪录片的真实性是这种影视艺术形式的各种功能、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失去了真实性,纪录片就失去了价值。纪录片的真实性首先是在新闻学和历史学原则上的真实性,即真实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虽然,在纪录片的真实性的问题上,有“双重品格的真实”、“多重品格的真实”、“哲理真实”等不同的理解,但是,在新闻学和历史学上的真实性这一点上,是不能动摇的。纪录片的真实性是所有纪录片的创作者都应该恪守的第一准则。近年来,一些纪录片造假的事件轰动了国际纪录片界,造假者也受到了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审判。</span></div></h1>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沙场点兵:1979年指挥<br></b><b>导弹营在广西前线执行防空作战任务</b></h5> <p class="ql-block">  (二)解密性。解密是军事纪录片的突出特征,也是军事纪录片的核心内容和观众的主要看点。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解密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入普通人无法进入的空间,展示常人无法熟知的军旅生活,描述尚未公开的军事战役等。二是通过军事纪录片的拍摄,观众可以看到平时所难以接触到的珍贵文献资料。在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很多文献资料是以往不对社会大众开放的。这些文献有的是音像资料、有的是历史文物,也包括一些解密的文件、手稿等等。观众通过观看纪录片,能了解到历史年代的真实镜头。三是一些未经披露的历史事实、军事行动、军事活动等,在保密期满后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从解密性来说,《哈军工》可以说是一个典范。影片揭示了王牌军校哈军工创办过程,其中有中南海如何运筹帷幄、陈赓大将为何被紧急召见……除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解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革命烈士左权的女儿左太北,报考哈军工竟然政审不合格?彭德怀为什么反对左太北就读哈军工?按下第一颗原子弹起爆按钮的韩云梯工程师,讲述当时自己按下了惊心动魄的惊天一爆过程等细节,这在当时是绝对的国家机密。《哈军工》的解密性,让观众大饱眼福。此外,如《鏖战远东空军》中我国高射炮部队秘密进入朝鲜的决策过程、中国高射炮部队在朝鲜战场的部署;《威震南天》中我国高射炮部队如何秘密进入越南抗击美军,打响了一场没有公开的战争。《英雄导弹营》之中,亲历战斗的英雄讲述当年如何采用“近快战法”击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制U-2侦察机。这些解密的内容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无疑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看点。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的有关规定,保密期限已满,就可以解密,在这类纪录片当中,今后将会有更大的创作空间。</p>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沙场点兵:1981年组织<br></b><b>导弹部队赴友谊关执行轮战任务</b></h5> (三)对抗性。军事斗争是人类冲突中最激烈的斗争形式,对抗性是军事纪录片的普遍特征。作为反映军事斗争的纪录片,毫无疑问的要涉及到敌我双方的冲突。如纪录片《哈军工》当中,“哈军工”的兴建就是强烈的中美军事对抗下的产物。朝鲜战场上,中美两军在装备上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志愿军以血肉之躯对付敌人的飞机、大炮,战争打得十分艰苦。在这种背景下,毛主席亲自调动指挥百万大军的志愿军代司令陈赓来办学就不足为奇了!此外,陈赓办学,独巨匠心地提出了“两老办院”方针。为了办好学院,陈赓创造性的提出了团结两部分人的政策:“两老办院”,使“哈军工”里“将相和”。当时陈赓对老干部讲:“你有你的长征二万五,他有他的十年寒窗苦。”纪录片《鏖战远东空军》开篇就围绕云山战役,牢牢抓住志愿军高炮部队第一次与美空军接触战这一核心内容,在其中穿插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国际国内背景,始终调动着观众的注意力。战斗过程的描述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通过对极具故事性和冲突性战争的叙述,给了观众极大的震撼。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沙场点兵:1983年调任<br></b><b>高炮师参谋长考察黄埔军校</b></h5> (四)情感性。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军事纪录片中的人物面对生与死的考验、面对生离死别的抉择,产生的情感比其它纪录片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军事冲突是敌我斗争的最高形式,这些冲突都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由于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必然引发人的情感,强烈动人的情感反映在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当中,也是此类纪录片的一大特性与看点。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沙场点兵:1985年检阅高炮导弹部队</b></h5>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 二、军事纪录片的主要功能</b></div><div><br><h3 style="text-align: left;">  纪录片和影视艺术的其它门类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纪录片是纪实的艺术,在纪录片的功能上,也和这种纪实性密切相关。纪录片具有多种功能——宣传教育、传播信息、介绍文化成果、实行社会监督等等。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功能上,有着自己的独特性。<b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一)艺术性与观赏功能。纪录片为什么能吸引人们观看?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是否具有艺术魅力?对于纪录片是不是属于一种艺术形式,人们对此也有过不同的认识。有人明确反对纪录片的艺术问题,认为纪录片不过是像新闻一样真实地记录和反映生活,仅仅是传递信息,不具备艺术性。但是,从纪录片发展的历史来看,纪录片的功能已经远远不止是传递信息,近百年的发展,纪录片已经成为影视艺术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门类——影视纪实艺术。从纪录片发展的历史来看,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纪录片作品,无论是最早的《北方的拉努克》,还是“形象化政论”派的《破坏平原的犁》,“真实电影”派的《夏天的故事》,除了真实纪录、反映当时的历史之外,无一不是具有艺术魅力的佳作,正是因为其强大的艺术魅力,这些纪录片才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的情感。纪录片自从诞生以来就因为它独特的艺术性而获得了观众的喜爱。DISCOVERY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专业纪录频道,这些专业纪录频道不仅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都说明了纪录片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2011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了专业的纪录频道,在目前电视节目“娱乐化”成为主流的背景下,开办专业纪录频道,除了说明中央电视台的社会责任,毫无疑问也是源自于纪录片观赏价值带来的信心。军事历史纪录片所具备的艺术魅力,使得它具有了观赏价值,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收看。《英雄导弹营》在广东卫视播出期间,连续2天的收视率在该频道近20个节目中分列第一、第二位;而《鏖战远东空军》在广东卫视播出期间,有两期节目占据的市场份额,在广东卫视当天所有播出节目中列第一位。2009年10月18日,《哈军工》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试播。在容纳1500多人的礼堂里,从退休的学校元老到年轻的学生座无虚席,3个小时的放映,中途无一人退席。大家聚精会神地观看,看到感人处,不时会发出唏嘘声、呜咽声;看到令人振奋处,许多人发出了会心的笑声。放映结束时,全体起立,报以长时间的热烈鼓掌。这都说明艺术上成功的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span></h3></div></h1>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95年军委副主席</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迟浩田上将视察高炮学院</b></h5> (二)文献性与史料价值。所谓文献,是具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资料。对于以影像为书写手段的纪录片来说,毫无疑问是具有文献性的。纪录片是“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纪录片已成为了解和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文本。纪录片不仅是我们观照自身的“生存之镜”,而且是后人研究我们的历史的宝贵资料,因此它具备文献价值。对于以影像作为表现手段的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来说,实际上就是用影像对历史进行记录与整理,在文献性和史料价值上,显得更有份量。<br>  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反映的大都是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军事活动、军事事件。要创作一部成功的军事历史纪录片,离不开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利用。例如,在《哈军工》的创作中,除了参考《哈军工传》、《王牌军校——哈军工》等参考书之外,还利用了国防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工程兵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等军事院校提供的与“哈军工”密切相关的大量珍贵文献。这些文献资料以影像的方式在纪录片中得以呈现,不仅仅使得影片更加具有真实感和说服力,同时也使得影片本身具有了重要的史料价值,为相关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在创作《英雄导弹营》的时候,就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有专门反映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发展历程、作战过程的《飞鸣镝——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还查阅了有关中国地空导弹部队的资料、第一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大量图片资料。同时,还利用了《飞鸣镝》一书中首次披露的大量珍贵文献,如中国地空导弹部队成立的有关文件、地空导弹部队的作战地图、台湾国民党空军“黑猫中队”的有关资料等等。从《英雄导弹营》、《鏖战远东空军》、《哈军工》到《威震南天》,这十部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填补了相关军兵种历史影像的空白,2011年《哈军工》被中央档案馆永久收藏。   (三)思想性与教育功能。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军事历史纪录片的创作就不可能不考虑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从我国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实际情况来看,这类影片集中反映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承担了相应的教育功能。对于纪录片《哈军工》来说,思想性和教育功能发挥得更加明显。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题材审查委员会的专家们对这部大型文献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哈军工》是一部很好的片子,看后令人振奋,很教育人,也很感人;该片选取的角度很好,以一个学校为视点,反映了中国的发展变化;内容很丰满,让人思考很多问题,这是非常难得的;该片语言平实,电视手段的应用灵活多样,剪接流畅,一看就知道是电视台的大手笔。《哈军工》在广东卫视频道播出之后,观众来信高度评价:这部力作是精神大餐,是教育下一代人的最好教材。2012年3月4日至13日,全国“两会”期间,《哈军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影片播出之后,不论是哈军工校友还是普通观众,都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网友“TATRA”在网上撰文写到:我父亲是哈军工1962年空军系的毕业生,很遗憾老人已经过世……我对J10感兴趣的时候,常常问他进展如何,他总是表现出与这部分工作无关,不了解的样子。他去世之后我整理遗物的时候才知道,他什么都知道,只是他不能够告诉我,因为那是纪律……。网友“jsone”也写到,我也在看CCTV-9的纪录片,这两天同时在放两部重头戏,一部是反映中苏友好的《哈军工》,一部是反映中美恶斗的《上甘岭》。还有大批观众纷纷表示,CCTV9纪录频道播放的纪录片《哈军工》,应该看看,了解一下历史。《鏖战远东空军》在广东卫视播出之后,一位观众来信这样写道:“这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它教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先烈、不要忘记血与火的过去,要倍加珍惜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从这里可以得到答案。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哈军工》获红旗飘飘90年<br></b></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中国</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红色纪录片经典奖(颁奖现场)</span></b></h5>   (四)学术性与研究价值。电视纪录片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军事历史题材纪录来说,学术性与研究价值是其重要体现。《哈军工》充分地体现了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学术性与研究价值。哈军工办学时间并不长,只有17年,毕业生17000人左右,但是却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包括6位共和国上将、16位中将、100多位少将;40位两院院士和20多位省部级领导。近年来威震中外的“歼10”、“飞豹”和“三代坦克”都凝结着“哈军工”人的心血。可以说“哈军工”的兴建,奠定了我国国防军事高科技的基础。“哈军工”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哈军工”培养人才的秘诀在什么地方?“哈军工”的传统精神又是什么?纪录片《哈军工》对于这些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哈军工》的学术性使得它成为当代研究科技强军、教育兴国、人才战略成功范例的一份宝贵资料。<br>  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系统纪录某一历史时期重大的军事活动、反映经典的战例,对于军史研究、战例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如《英雄导弹营》对地空导弹部队对空作战的不同战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对于地空导弹部队创造的“近快战法”、“反电子干扰战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时还有大量的战例分析。《鏖战远东空军》对于我高炮部队在不同条件下的战术、战法都有着详细的介绍。这种影像、声音的呈现方式,为部队、院校进行相关的战史、战例研究提供了生动的材料。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军事纪录片的组织策划</b></h1> 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组织策划是一个非常重要、关键的环节,不仅能够保证纪录片正确的主题和立意,还能够为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从创作实践的角度来说,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组织策划应重视以下几个要点。<br>  (一)创作人员结构“三结合”。要成功创作一部军事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离不开三个方面力量的结合,即高层领导、军事专家以及电视编导。坚持“三结合”的原则。这既是《哈军工》、《英雄导弹营》等十部纪录片成功的经验,也是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和一般纪录片在创作上的重要区别。<br>  1.高层领导。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要有高层领导的参与,把握影片的主题和方向。高层领导由于所处的领导层位置、以及具有的丰富经验和阅历,对纪录片主题的把握和提炼、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提高影片的层次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撑。高层领导的参与,对于《哈军工》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哈军工》摄制组采访校友俞正声</b></h5> 2.军事专家。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离不开对文献资料的使用,离不开对相关史料的考证,要保证纪录片所有资料、史料的真实性,电视编导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很难完成这个任务,这就必须有军事专家的参与。从影片的策划阶段开始,就要有军事专家的参与,这也是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与一般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的区别。从这类纪录片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影片策划的军事专家往往就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或者是对这段历史非常熟悉,他们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往往会对纪录片创作提出独到的见解,扩大了创作人员的视野,提升了作品感染力。<br>  纪录片《威震南天》在策划阶段,邀请了军事专家参与策划。军事专家对高射炮部队的战斗序列、不同类型高射炮的特点、高射炮的历史变迁等等都进行了介绍,保证了影片在交待相关内容的时候,不会违背历史,也不会背离高射炮部队作战的真实过程。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哈军工》总顾问</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唐天标上将杨恒中将参加审片</b></div></b></h5> 《哈军工》的成功也离不开军事专家的作用,我们聘请了几位熟悉“哈军工”历史的校友担任顾问组成员。专家组的几位顾问从影片方案的制定、采访大纲的拟定、人物的拍摄到后期制作与审片全程参与,不仅在创作的最初阶段就对影片的主题和方向进行了指导,对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审片阶段的最后把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军事专家全程参与纪录片创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电视编导能够在军事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得以接触到与影片相关的军事机密、联系采访相关人员并进入严格保密的军事设施拍摄。军事专家丰富的知识与阅历、广阔的社会资源都为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揭秘”提供了便利条件。《哈军工》的摄制过程中,由于有了军事专家的全程参与,摄制组才能够联系到众多的接触核心机密的院士、专家,才能够进入对外严格保密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保密单位进行拍摄。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军事科学院院长</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郑申侠上将参加颁奖晚会</b></div></b></h5> 3.电视编导。电视编导是影片最直接的执行力量,是影片编导工作的承担者。电视编导要在高层领导、军事专家的指导下,发挥自身的专业素质,创作出主题突出、史料真实、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编导与一般纪录片的编导相比,要具备更强的素材驾驭能力,因为这类纪录片要处理更多的影像资料。电视编导既要善于组织前期大量人物的采访拍摄活动,又要善于对后期大量影像资料进行选择和剪辑。<br>  (二)挑选合适的创作团队。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在挑选创作团队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注意挑选艺术个性与题材特点、风格要求相吻合的创作团队;二要注意创作团队的艺术实践、创作经验。艺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创作,电视创作虽然是属于团队创作,但是仍然包含了核心成员的艺术个性,并且会在影片的艺术风格上表现出来。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要取得成功,在挑选创作团队的时候,团队的艺术实践经验也非常重要。如果创作团队没有类似影片的创作经验,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可能徘徊而不得入其室,要么是在主题的把握上抓不住要领、要么是把握不好分寸、或者是在艺术创作上无法达到要求等等。相反,如果创作团队有着类似的艺术实践经验,则无论是在主题把握还是风格处理,都会更加有利;尤其是在“三结合”的问题上,会更加游刃有余、形成合力。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空军副参谋长陈辉亭将军</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担任《鏖战远东空军》总顾问</b></div></b></h5> (三)收集系统的资料、保证内容结构的完整。纪录片的结构要做到完整、统一,应该形成一个整体。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所涉及的内容一般都比较复杂,涵盖的人物多、时间跨度长,要把握这类影片的结构,需要一定的艺术功力。由于内容多、时间跨度长,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一般都是以系列片的方式呈现,如《英雄导弹营》共5集,《哈军工》更是多达10集。因此,既要保证系列中每一集作品的相对独立,又要保证影片整体结构的完整性。从《哈军工》、《英雄导弹营》、《鏖战远东空军》、《威震南天》十部作品的创作来看,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最好在创作之前有较为完整的文字、书稿以资借鉴,这样才有利于电视编导对影片结构的完整性进行把握。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济南军区空军司令员</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刘忠兴中将接受采访</b></div></b></h5> (四)选择采访人物与事件。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离不开对相关人员的采访,离不开对具体历史事件的交代,采访的对象包括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研究者等等。在一部影片中,要采访哪些人物、交代哪些历史事件,这也是影片组织策划的一个重要任务。确定采访的人物和事件要服从两个原则:主题的原则和艺术效果的原则。所谓主题的原则就是选择的采访人物和事件要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否则就会影响主题的表达、让材料淹没主题。艺术效果原则是指所选择的人物和事件要生动、要有吸引力、要能够吸引观众。因此,要寻找并采访有故事、有特殊经历的采访对象。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刘居英院长来广州看望哈军工毕业学员</b></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军事纪录片的主题把握</b></h1> 对于艺术作品来说,主题是指包含在作品中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主题鲜明突出,是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重要特色,也是纪录片创作成功的关键。主题是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灵魂,是在创作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且要在创作全过程中始终考虑的问题,这是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特性和功能所决定的。如何把握一部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主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br>  (一)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主题的把握,需要在“三结合”的前提下达成共识。<br>  (二)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主题的把握,需要在“三结合”的前提下,不断深入研究材料,不断提炼,不断升华。<br>  (三)要用主题统领材料,材料烘托主题。<br>对于军事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来说,主题是它的核心和灵魂。只有主题明确才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统领材料,让材料为主题服务。材料只有为主题服务,才能够有力地说明、烘托和突出主题。<br>  选材要注意典型性。所谓典型材料,就是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较大说服力的材料,是那些能够支撑主题的材料。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军人情怀:2006年访问西点军校</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军人情怀:2009年祭拜毛岸英烈士墓</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军人情怀:2017年祭拜陈赓院长墓园</b></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军事纪录片的艺术创作</b></h1> 一部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能否被观众接受,关键在于这部影片艺术上是否成功。没有艺术性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影片的艺术性决定了整个影片的影响力。只有通过艺术创作,才能够实现“出彩”、“出情”、“出魂”的艺术效果。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影片包含的情感是否动人、塑造的人物是否生动、结构的新颖程度和艺术手法的熟练程度上,在真实性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纪录片的元素和表现手段,使之形成一个艺术的整体。对于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组织策划者来说,要对其作品在艺术上进行指导,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br>  (一)对影片中的情感进行艺术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感染力。情感性是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一个基本特征,动人的情感是这类纪录片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元素。<br>  情感的突出和渲染,能够极大增强影片的艺术魅力,这也是影片的组织策划者在艺术创作阶段应该关注的问题。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三位防空学院院长任维修</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王福田、王克曼参与纪录片"情景再现"</b></div></b></h5> (二)解说词的创作。解说词是电视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纪录片创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变现因素,对于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来说,更显出其重要性。人物采访、历史资料、解说词构成了军事题材纪录片的三要素。与一般纪录片比较,军事题材纪录片的解说词在功能上既有共性,也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由于军事历史纪录片反应的内容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很大程度上要大量利用历史资料画面,不可能像现实题材的纪录片一样,完全采用纪实的手法,因此,军事历史纪录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功能:<br>  1.叙事功能。<br>  2.抒情功能。<br>  3.点亮主题。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要求主题明确,利用解说词对影片的主题进行适当点拨,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解说词在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不管如何重要,它和画面都是一个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关系。声画结合的最佳值,很难用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确定。两者相互干扰,会起抵消作用;单纯强调某一种因素而忽视另一种因素的潜在能力发挥,则会给人不满足感。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需要创作者在实践中摸索与总结。<br>  4.结构转换。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往往采用“碎片组合”的结构,很多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共同去表现同一个主题,时空转换频繁,这时就往往需要解说词来起到“转场”作用。纪录片《哈军工》第三阶段的修改重点集中在解说词。当时由组织策划者亲自抽调广东电视台的精兵强将,与顾问组一起对每集的解说词进行细致的修改,经过逐章逐节逐句的推敲,才产生了出彩出魂的《哈军工》解说词,在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总之,好的解说词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这也是《哈军工》的解说词广受赞誉的原因。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广东省人大主任黄丽满</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参加《哈军工》颁奖典礼</b></div></b></h5> (三)音乐创作。音乐是影视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渲染情感、增添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功能来说,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音乐主要有配乐和主题音乐两种。<br>配乐要符合影片的风格和定位,或温婉优美、或壮怀激烈、或大气深沉……除了配乐,有的大型纪录片还有主题音乐,如片头曲、片尾曲。主题音乐的存在,有助于利用音乐对主题进行阐释和说明,利用音乐直入人心的作用,把主题表达得更加艺术化。<br>  (四)艺术创新。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求新求变,这是艺术创作永葆青春的法则,纪录片也不例外。对于军事历史纪录片来说,要积极利用一些新的艺术手法大胆创新。<br>  1.剧情化尝试。纪录片的剧情化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如BBC出品的《二次大战实录》系列,全部采用演员来进行扮演,演员也不仅仅进行情景化再现,而是有对白、有大量表演。实际上,如果抛开严格依据史事来拍摄这个特点,这类纪录片和电视剧已经没有太多的区别。国内也有剧情化纪录片的尝试,但是大多数仅限于故事的剧情化、情节化。而对于军事题材纪录片来说,一般采用纪实的手法,采用剧情化再现的手法存在一定的难度,剧情化的尝试也大多停留在故事剧情化上,在场景呈现的剧情化上,由于往往都涉及到战争场景,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再现。《英雄导弹营》在利用剧情化的场景来强化画面的冲击力、吸引观众的手段上进行了尝试。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画面不可能通过拍摄再现,创作者想到了一个办法,即对作战指挥过程进行再现。把地空导弹部队实战中的部分指挥器材搬进演播室,把曾经担任导弹营长的三位防空学院院长请进演播室,再现地空导弹的作战指挥过程,真正做到了场景呈现的剧情化,大大增强了吸引力,这既是一段解密,也是一个成功的剧情化的尝试。今后的军事历史纪录片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大胆使用剧情化的手法,大胆创新,让这类纪录片变得更有艺术魅力、更加吸引观众。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卢瑞华省长关心纪录片</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创作工作并为视协提词</b></div></b></h5> 2.利用数字技术、模拟技术,增强军事历史纪录片的表现力。电影《阿凡达》的上映,标志着数字技术在影视的运用,较之当年的《黑客帝国》又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纪录片大量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制作,在国内外的纪录片中也很常见,极端的如美国历史频道出品的《360战舰》系列,全部用数字动画制作,没有一格完全实拍的画面。国内的纪录片如《故宫》、《台北故宫》也用了不少动画手段。可见,利用数字技术,不仅仅能够弥补资料画面的不足,还能够以电脑动画的直观性、冲击力提升影片的可视性。对于军事历史纪录片来说,还可以运用军事教学中的仿真模拟技术,并以此增强影片的表现力,如模拟地空导弹实战过程、演示当年空战的情景。这种手段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强影片的解密色彩,还能够以其新颖、有冲击性的画面,大大提升影片的艺术效果。<br>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向王克曼</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赠送《沙场点兵 荧屏布阵》牌匾</b></div></b></h5> 以上几点创作思考来自军事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实践,目的在于指导军事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促进电视艺术的繁荣,推进军事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是目前纪录片创作中一个值得开掘的领域,一方面,从我国纪录片发展的历史来看,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并不多,类型化的趋势还不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属于保密的军事事件、军事活动都已经可以公开,这就为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此外,由于时间的流逝,事件的亲历者、知情者越来越少,加大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力度,也具有抢救历史的意义。而对于口述史的发展来说,也是一种贡献。随着越来越深入的探索,将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奉献给观众。<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text-align: right;">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