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光浓似酒

邓问之

<p class="ql-block">  二月二,家乡习俗理发,炒豆,烀猪头,吃猪蹄。都有祈福吉祥,向往美好之意。</p><p class="ql-block"> 理发是希望鸿运当头。腊月理发,至过完正月,一般人都已鬓发冗长凌乱,只等二月初二日,剪掉一头烦恼丝,容光焕发,呈一派精神抖擞,矍铄清新之貌。</p><p class="ql-block"> 二月二理发,既取龙抬头之吉瑞,又有另一习俗无形制约——“正月理发伤舅舅”,母亲苛刻管束。年轻母亲严厉训斥要理发的懵懂儿女,年长母亲苦口婆心意味深长讲述舅舅们的辛苦和诸多好处。内里谁都明白,不过是迷信作怪,图的不过是亲人能长寿安康。故而大家都习惯坚持,默守陈规,让所有人在一片祥和顺遂中其乐融融。也偶有以压岁钱做要挟,从舅舅那里索要几百小钱,然后再赖舅舅几杯润喉小酒,小钱自然是悄悄送回,或者变相奉还,只为大家开心一笑。其中幸福温馨种种,实在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  理发店排起长龙,新老客户齐集。理发师傅识人相面,手法娴熟,动作干净利落;顾客软椅坐定,闭目屏息,自若凝神,一副安逸享受姿态。“嚓嚓”声中,黑丝飘然落地。师傅一句“您看行吗?”顾客起身离席,镜前左右打量,回一句“谢谢”,交钱走人。下一位就坐,循环往复,师傅忘却了腰酸手麻,为的是屋里坐等的客人和屋外的排队长龙;顾客互相寒暄,哪怕等到太阳西沉也极具耐心,为的是不能错过这个良辰吉日,祥瑞彩头。 </p><p class="ql-block"> 理发,实在是人们深深地爱着生活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豆子有黄豆、豌豆、蚕豆、玉米。炒豆有软炒硬炒之分,炒出的豆子也自然有软硬两种。硬炒只消一口大锅,豆子入锅,灶下务必小火,讲究的是温火慢工,不停翻炒。待听到锅内豆子劈啪作响,便要加快翻炒速度。否则,一旦豆子炒糊炒黑,不但面相难看,二则带有苦味,口感欠佳。这也是主妇间手艺比拼的一个谈资。</p><p class="ql-block"> 另有沙炒之法。需到山根窝风处取干净细沙,用筛子反复筛取,和豆子混合放入锅中,令豆子不直接接触锅釜,从而均匀受热。细腻如酥的沙子里,豆子被满满包裹,缓缓脱去稚气,香气渐渐氤氲,游走在屋子的每个角落,游走进灶边蹲守的孩子的鼻孔,肆意挑逗晦暗日子里人们的味蕾,也在那个青葱岁月里,向人们的脑海输入一帧帧温馨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筛掉滚热沙土,豆子闪亮再现。黄豆金黄,豌豆浑圆,蚕豆钢骨,玉米纤巧。倒入瓷盘,迸溅如瀑,铮铮有声,四下跳跃,再无娇羞矜持,骄傲张狂尽显。该是北方汉子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  若在炒熟的豆子上轻喷一层温水,再以湿布覆盖,豆子便会脱去那分骄傲钢骨,渐渐变得妩媚温柔,是为软炒。又是一副水乡少女的姣好姿态。</p><p class="ql-block"> 软豆细糯,入口如沙,适宜老人,老人在细嚼慢品中容易回忆过去;硬豆考验牙口,适合年轻人和孩子,更容易让人鼓足劲头思考未来。</p><p class="ql-block"> 总之,贫苦日子里,一把豆子实在治愈很多人许多馋病,也给人很多希望。</p><p class="ql-block"> 猪头猪蹄的蜕变则更壮烈。须在火上反复燎烤,或用烧红铁条,铁烙铁熨烫,深沟浅壑面面俱到,然后用刀刮去烧焦鬃毛和皮上黑色,并用水反复冲洗,待历经够水深火热,才得以上台面。附以茴香八角等一应香料,大锅中长时间炖煮,灶里劈啪作响,锅内热烈沸腾。掀开锅盖,香味尾随热气爬上屋顶,爬出窗棂,逗弄得狗吠马鸣声伙同着香气在村子上空留恋不去。</p><p class="ql-block"> 简单拆卸,大块装盘,大盘上桌,鲜亮诱人。夹起一块,颤颤巍巍,软糯丝滑,满满的胶原蛋白。筋头巴脑,剔透弹牙,极富嚼劲,伴着几杯温热烈酒,值得酩酊,可以忘我,世间一切便都不是事了 。</p> <p class="ql-block">  记忆里,父亲对子女教育有着绝对的控制欲。我便勤奋耕读,后来考上中师。父亲做了一桌丰盛宴席谢师,我被父亲叫到桌前一一满酒,敬酒。父亲眉宇间皆是喜气,喝得大醉酩酊。</p><p class="ql-block"> 送我到异地县城上学回来,父亲又驮上半袋子小米和行李,把弟弟送到了中学。我与弟弟完成了连续七年的初中接力。父亲则在每年的二月二置办下丰盛宴席,完成另一场谢师接力。母亲拿出操劳一年喂下的肥猪的头蹄排骨,让宴席风生水起,异彩纷呈。父亲拿出过人厨艺和惊人酒量令席间笑声四起,欢天喜地。弟弟捧着酒瓶一一满酒敬酒的时候,大家一片赞许,说父亲供书最成功,十里八村都数得着。父亲把感谢之语斟进酒杯,豪气地一杯杯喝进胃里。</p> <p class="ql-block">  我既羡慕父亲桌上豪饮的霸气,也不明所以地认为我和弟弟读书的一路坦途一定和酒有着一丝半缕的关系。而我在内心其实是忽略了父亲这个能够很好地驾驭酒的舵手的,更不曾想过,为了驾驭酒,驾驭生活,父亲做过多少归纳,才给我和弟弟铺就下这一路的坦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