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

一望无边

<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中国中央级综合性历史档案馆,专门负责收集管理明、清两朝及以前各朝代中央机构形成的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旧馆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而新馆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9号。新馆总建筑面积9.91万平方米,馆藏明清档案 1000多万件(册),向社会提供档案查阅、展览参观等服务。</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3日来到新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基本陈列展—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p><p class="ql-block">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直接记录,是国家和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典藏的 1000多万件(册)明清档案(展厅展品多为整理后复制品,真迹已经归档保存,能看到也是幸遇)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透过档案的视角,徜徉于明清历史的长河,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家国记忆。</p> <p class="ql-block">《大明混一图》</p><p class="ql-block">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p><p class="ql-block"> 彩色绢本,我国现存绘制时间最早、尺寸最大的世界地图。图中以明代中国疆域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至赤道,北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详细标绘出这一广大区域内山川河流、海洋湖泊以及都邑市镇等内容。标注域内外地名五千余处,原为汉文书写,清康熙年间覆以满文名签。2003年,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赤道南北两总星图</p> <p class="ql-block">《乾坤一统海防全图》</p><p class="ql-block">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p><p class="ql-block"> 绢本设色,由10幅分图拼合而成,为徐必达、董可威据郑若曾《万里海防图〉摹绘而成。全图以海居上,以陆为下,陆地部分依“计里画方”绘出,注记详实,绘制精细。海岛航道、卫所城寨,谨严有序。井附有《广东要害论》《浙洋守御论》等,图文互补。</p><p class="ql-block"> 除我国沿海地区外,还绘出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清晰绘就<b>台湾岛</b>概况,井明确标注钓鱼岛等岛屿力明代海防区域。</p> <p class="ql-block">锦衣卫名册,类似的文册还有许多。</p> <p class="ql-block">《盛京城阙图》</p><p class="ql-block">清康熙朝(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为现存最早描绘盛京城阙、宫殿的舆图。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营造汗王宫。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改沈阳为“盛京”。盛京城周方形,城门街巷井字形布局。汗王宫及王府等重要建筑以满文标注,城门、寺庙、衙署等则用满汉文标识。</p> <p class="ql-block">庄妃册文</p><p class="ql-block">清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span style="font-size: 18px;">(1636年8月10日)</span></p><p class="ql-block"> 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册立一后四妃,其中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本布泰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册文以满、蒙古、汉三种文字朱笔书写,2010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清代金榜</p><p class="ql-block"> 殿试为科举考试最高一级,取中进士用黄纸发榜,称为金榜。本馆馆藏清代大金榜16件,小金榜 178 件,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5年,馆藏清代大金榜档案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清代金榜是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标志性的档案文献,是清代科举考试最高级殿试的成绩榜,也是封建统治者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其中,大金榜用于张挂,最长者近二十米;小金榜用于呈送皇帝御览。</p> <p class="ql-block">文科小金榜、武科小金榜</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元年四月初五日(1736年5月15日)</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元年十二月初一日(1737年1月1日)</p><p class="ql-block"> 小金榜为进呈皇帝御览的殿试中式人员名单。清代科举,文武井重,因此小金榜也分文武两种。殿试后,由读卷大臣批阅试卷井拟定名次,缮写小金榜进呈御览。小金榜首书制文,其后依次书写中式考生名次、姓名、籍贯等。此为乾隆朝丙辰科文科、武科小金榜。</p> <p class="ql-block">《金沙江上下两游山水全图》</p><p class="ql-block">清乾隆七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1742年)</span></p><p class="ql-block"> 《金沙江上下两游山水全图》全长77.4米,所绘滩形水势写实逼真,行船纤夫、马帮驮商、铜房驿站、营卫兵弁等沿途场景栩栩如生,极具科学与艺术价值,是迄今所知存世尺幅最长的中文古地图。乾隆七年,署理云南总督张允随奏报疏通金沙江工程情况,绘制此图,一井进呈皇帝御览。此图由云南武定府起,至四川叙州府止,绘有上游52滩、下游82滩。每滩配以图说,简明记注滩名、与上下两滩距离及滩险水势情况。</p> <p class="ql-block">《御题平定伊犁回部全图》</p><p class="ql-block">乾隆三十一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1766年)</span></p><p class="ql-block">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后,乾隆帝命郎世宁等人绘制得胜图16幅,并配以御制诗16咏、题跋2幅,共34幅面,交付法国制作铜版。全图详绘乾隆朝平定叛乱,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事件。此为第一部分,收录《平定伊犁受降图》等图、咏共9幅面。</p> <p class="ql-block">犬名册、猫名册</p> <p class="ql-block">消寒图</p><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 消寒图为清宫冬季的一种娱乐消遣。以九个九笔画汉字或图画组成。自冬至日“数九”始,每天描实一笔。九九写毕,冬去春回。每道笔画中,还可记录标示当日天气状况及节令风俗。</p> <p class="ql-block">光绪帝恭祝慈禧太后六十岁寿辰贺表</p> <p class="ql-block">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建立。清朝从1644年建立到1912年结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结束。</p> <p class="ql-block">盛载千秋——<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金匮龙柜明清档案装具陈列</span></p><p class="ql-block"> 一座座铜皮鎏金雕龙金匮和髹漆描金龙纹柜,以展藏结合的形式向公众开放,展示其独特的工艺之美。</p> <p class="ql-block">龙柜库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 “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展"”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方面的历史变迁,让观众深入了解这一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 该展览追溯了近百年的奋斗足迹,以明清档案事业发展为主线,共分为典册流传、筚路蓝缕、基业初奠、时代辉煌、面向未来五个单元,展示了90余件(组)的展品,有珍贵的明清档案工作老照片,有复原真实场景的沙盘和雕塑,有记录明清档案事业光辉历程的音视频等,全景回顾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近百年的历史长卷。</p> <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其前身为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经过多次更名与归属变动,最终定名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  明清档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与殷墟甲骨、敦煌写经,被誉为20世纪初中国古代文化三大发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保管、利用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近百年的悠悠岁月,几代明清档案人薪火相传,坚守档房,明清档案事业由最初的筚路蓝缕、艰辛推进,到如今实现跨越式的全面发展,一座现代化的档案馆由蓝图变为现实,明清档案事业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虽然不能读懂文献的精髓,走马观花已是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注:1、文字资料源于展览说明及网络查询。</p><p class="ql-block"> 2、由于文史知识的浅薄,记录不能保证完全正确。</p><p class="ql-block"> 3、显示上文下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