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皓月园</p><p class="ql-block">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是为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而建的。园名取自郑成功的诗句“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中的“皓月”二字。郑成功雕像按十倍于他本人的身高比例雕刻而成,坚毅凝重,令人肃然起敬。它不仅是鼓浪屿,也是整个厦门的重要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除郑成功石雕,还有一座巨型铜雕,郑成功及其部将居中,其余各路兵马都朝两侧延伸,图幅宽广,再现了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荷复台的历史场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皓月园</p> <p class="ql-block"> 皓月园内景色秀美,与雄壮威武的郑成功雕像互相映衬。明代建筑风格与沙滩、树木、海景、山色相映成趣。蜿蜒的海上长廊,旁边的岩石上建有一座皇帝殿,是当年郑成功誓师传令的地方。皓月园离厦门本岛最近,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双子塔和演武大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日光岩</p> <p class="ql-block"> 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p><p class="ql-block"> 日光岩并不高,海拔92.7米。站在顶峰既可以把鼓浪屿的海天、植被及建筑尽收眼底,又可以观日出日落美景。</p> <p class="ql-block"> 站在日光岩山门处,可以看到一块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上有许世英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系明万历元年江苏丹阳人丁一中所书,这是日光岩最早的题刻。左侧为“鹭江第一”,是清道光年间福建长乐人林铖所写,两者靠近,字迹相当,林铖署名特别大,游人常误为二者皆是林铖所题,其实后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年。</p> <p class="ql-block"> 崖刻之下是日光岩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日光岩寺绿瓦红柱,彩檐翘立,登顶之前祈福一下,也是很有仪式感的。弘一法师曾经在日光岩寺闭关修行几个月,寺的西侧建了弘一大师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 登顶的过程,可以看到众多石刻,还有与之相配的景物、遗迹。</p><p class="ql-block"> “九夏生寒”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后的巨石上。古人称夏季九十天为九夏。此地岩高树古,海风阵阵,盛夏至此,顿觉凉爽。</p><p class="ql-block"> 古避暑洞位于日光岩半山腰,有几块巨石叠成的一个自然石洞,石上有施士洁题写“古避暑洞”四个大字。这里长风浩浩,历来是人们夏天避暑的好地方。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后,施士洁愤而举家内渡,先后寄居于泉州、厦门等地。这幅题刻当为此时所书。</p><p class="ql-block"> “闽海雄风”位于远而亭后侧龙头山寨寨门遗址北面的巨石上。相传郑成功当年在此筑水操台指挥水师操练,山上至今仍保存有寨门等遗址。</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可以饱览鼓浪屿全岛风光。蜿蜒的海岸线,高大挺拔的绿树与优美的红砖建筑相得益彰,真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菽庄花园</p> <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以园主人字“叔臧”的谐音命名。</p><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分为补山园和藏海园两部分。</p><p class="ql-block"> 补山园主要景观是假山,即十二洞天,共有12个洞室,镶嵌了十二生肖于各个洞口。</p><p class="ql-block"> 藏海园之所以叫藏海,是因为只有当转出月洞门,大海才会跃然眼前,四十四桥是最佳观海点。</p><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听涛轩内的钢琴博物馆是一大亮点,馆内主要是爱国华侨胡友义先生的藏品,很多都是稀世珍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卦楼</p> <p class="ql-block"> 从日光岩看下去,一个红色圆屋顶跃入眼帘,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八卦楼,是鼓浪屿的标志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八卦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圆顶高10米,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称八卦楼。</p><p class="ql-block"> 八卦楼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由原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郁氏借鉴巴勒斯坦、希腊、意大利和中国一些经典建筑风格,设计出这幢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独特建筑。</p><p class="ql-block"> 现在,风琴博物馆迁址于此。馆内收藏各式管风琴,其中一架号称世界最大管风琴,至今仍能演奏。我参观的时候,刚好演奏开始,眼福耳福齐享。</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段录像便是最大管风琴演奏现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