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之旅——摩洛哥(之五)

勇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菲斯古城:红色</b></p> 快到菲斯古城时,窗外景色突然靓丽起来,先是经过一座山,并看到很多猴子,司机说这座山叫猴山。令人舒适的美景便延续开来,一直到这个小镇:伊芙兰(Ifrane)。司机停车,我们下车拍照并大致领略一番。 伊夫兰是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参照之四中的地图,标注了山脉的位置)中部城市,海拔1,650米,2013年人口40,104,跟广州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小区差不多。这哥们儿不幸被我隐拍到(我们不叫偷拍,叫隐拍),眼神异样,莫非有偷情之嫌?用词不雅,应该叫浪漫,这是法国人的专利。 <p class="ql-block">小镇始建于1929年,是法国统治时期由法国人一手创建的。</p> 不幸的隐拍仍在继续,看来,浪漫的情调被延续下来并四处蔓延。 伊夫兰是摩洛哥著名的滑雪胜地,自然风光优美,有“小瑞士”之称。 这里有全摩洛哥最贵的大学,安静,干净,街边上全是豪宅,是一个富翁度假的地方。 这样说来,顿觉自己的腰包也鼓了。 如果只看图片,我说这是欧洲,你说看不出跟非洲有毛关系,你真会说话,懂得配合。 尤其这种红顶小房子,在北欧随处可见,峡湾两边也比比皆是,所以,似欧洲,不假。 蓝天白云,茂密的绿植,掩映着的红顶小屋,好似一幅画。 继续一路北上。这样的场景就跟欧洲不像了。 而这种鲜明的颜色对比,分明是在提示,这里是非洲的后花园。 阿拉伯语文字,看上去,也带着艺术气息。 可以近距离看到村子里的清真寺,沿途几乎每个村子都不例外。 到了,我们的目的地,菲斯古城,这就是入城的城门了,这里也是古城和新城彻底分开,我们刚刚穿越了新城,依然可以感受到欧洲的风格。保护古迹并避免和伊斯兰文化冲突的理念显示了法国人的远见。 这次我们住的也不错,详见后续的食住行章节。放下行李,赶紧上天台看古城全景,此时也是傍晚时分,时间宝贵。 非斯(Fez)是摩洛哥北部城市和穆斯林宗教文化中心,非斯省省会。 摩洛哥最早建立的阿拉伯城市,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被视为伊斯兰教圣地之一。现任国王摸还摸的六世的爱妻拉拉萨尔玛就出生在这里。 菲斯城建于公元9世纪,成为摩洛哥的皇城,有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学。 到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时,菲斯代替马拉喀什成为马林王朝的首都,到达了它的鼎盛时期,麦地那里的建筑和主要遗迹都可以追溯到那个时期。 由于菲斯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麦地那,有完整的城墙,纵横交错狭窄的街道,古城内遍布清真寺、广场、市场、各种工匠作坊等,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尽管摩洛哥的政治首都于1912年迁到了拉巴特 ,但非斯仍然是最主要的文化中心和宗教中心。是人文摄影的天堂。这个门就是著名的蓝门,古城的大门之一,我们就在左边这里,吃了我们的第一顿中餐,烟火气很浓,熏得我们透不过气来,不过饭菜口味还不错。老板是一个矮个子中山人,挺善良的,答应一个同胞用微信支付,其实他不怎么需要人民币。 菲斯是摩洛哥四大皇城(非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拉巴特,此行我们去了两个:马拉喀什和菲斯)之首,古城由9000多条巷子组成一个大迷宫,12万间房屋,35万居民。 是个极易迷路的地方,甚至有:没在古城迷过路,不算到过菲斯来,的说法,被称为”迷城”、现实版“一千零一夜”。 菲斯河在此分支,适宜农耕,所以菲斯在阿拉伯语意为“金色斧子”,也有“肥美土地”之意。 半山腰上的菲斯(Fez)市,可俯瞰广阔的平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重镇。它大约位于北纬34°3′19.16",东经4°59′7.97"周围。 菲斯分为老城(bali)、新城(Jadid)和新市区(Villenouvelle),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的典型的中世纪风格的城市之一,在阿拉伯国家可与马拉喀什(摩洛哥南部城市)、开罗(埃及首都)、大马士革(叙利亚首都)和萨那(也门首都)等城市相媲美,依旧保存着浓郁的中世纪风采。 菲斯还是世界重点文物紧急抢救项目。 古城占地250公顷,由伊德利斯二世兴建于公元808年,17公里长的城墙基本完好,保留着浓厚的阿拉伯色彩。 作为中世纪城市的经典,菲斯不仅是摩洛哥的宗教圣地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所在地。 菲斯现为菲斯大区首府所在地,下辖五省。它被美国著名杂志(Traveler)评为全球最浪漫的10大城市之一。 对于第一次来这里的人,若想自己独逛保证迷路。即使是当地人在这拥有近九千条巷子的城市也末必全都熟悉。我们逛的不远,还好,没有迷路。 恰好是狭窄无比兼需侧身擦肩方可通过的迷宫巷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巷道里挤满了各种手工艺品的商店、茶餐馆、画铺、肉店、蔬菜水果店等,异国风情缤彩纷呈。 你可能会闻到弥漫着药草和香料的混浊味,也可能会听到铜铁敲击声,那是饰品店在做工。某个寂静的小巷里,可能隐藏着一个不起眼的皮具店,货真价实,直呼超值。 这样的画店不由得驻足欣赏,竟然发现涉猎广泛,有玛丽莲梦露、卓别林、曼德拉,也有孙悟空、国王。 说驴是这里的唯一交通工具,我们好像就遇到一匹。像这条巷子,感觉比较陈旧,甚至有些凌乱,但是仍然不能远离艺术,这就是他们的灵魂。 阿布伊南神学院(Bou Inania Madrasa),这所建于14世纪的神学院是菲斯重要的神学机构, 马林王朝建造的最后一座清真寺,也是菲斯唯一一座有宣礼塔的神学院。 这里遇到了不少同胞,应该是此行所遇同胞最多的一个场景了。 典型的摩洛哥风格,复杂且精细的雕琢。 其实房间里面的采光并不好。 这是菲斯唯一的神学院宣礼塔。 这个设计让人想起哈桑二世清真寺,有些雷同。 色调的选择显得庄重,没有太过强烈对比,符合神学院的身份。 透着质感和牢固。 神学院的简介。 熟悉的中文字让我不禁驻足,猜想是谁写的?同胞游客帮忙?还有韩语,说明店主很聪明,用这样的方式吸引母语游客。 <p class="ql-block">为了买拖鞋进店,知道我们来自大唐,格外开心和卖力,主动拿出乐器弹唱,结果,一双也没卖掉,好可爱。理由很简单,还是不还价。急需培训的对象。</p> 当艺术被年轮打磨,将是一番何等的神韵? 雕刻和绘画,展示了匠人的用心。 这几乎是唯一阳拍的照片了,两个土著老远就热情的对暗号、打招呼,知道是Chinese,格外开心。我说take a picture吧,马上摆姿势,积极配合,真乖。 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小商店,藏在巷子的角落里。 就感觉他东西多的没地儿放。 又是同样的招数。 一个小商店的LOGO,都这么艺术,不觉得吗? 就一个招牌,也透着沧桑。在这里,跟妖精一样年龄的东西,一点也不稀罕。 这应该算危房了,也说明够坚固的,都上千年了。 看上去有些破烂不堪,但或许这正是人家的值钱之处,教科文组织也不是吃闲饭的。 感觉跟石牌村的握手楼有一拼,在广州很多村子,农民自建的房子,为了减少地皮浪费,不仅过道狭窄,楼房之间也挨得很近,打开窗子就可以和隔壁楼窗子里的人握手。 每一块招牌,可能就是一段历史。 清真寺的宣礼塔,在整个古城,为数不多。 我们见到的女人少,男人多,应该是女人大多在家里呆着,料理家务? 防空洞一样的构造,在这里藏个人,估计能把鬼子急死。 这是牛皮癣的艺术?还是艺术的牛皮癣?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菲斯古城遇到的典型的需要侧身才能会车,不,会人的过道。而且,会的是一位妙龄女郎,她恰好从右边这扇门里出来,微笑着跟我们会车。这记忆,不深刻都不行。总体来讲,我对菲斯的感觉没有孩子们那么好,觉得陈旧是主要的,至少没有太多的惊艳,也可能我们逛的不远,没有领略更多的精彩。也可能我从小就在这种土坯房里长大,见怪不怪。不过既然教科文组织都说了,那就给他们一个面子吧。(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