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激情燃烧的岁月

燕郊东哥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回首激情燃烧的岁月</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写在隧道局二处成立40周年之际</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陈 东)</h1><h1> </h1><h1> 1984年5月,我跟随铁道部隧道工程局一处五队整建制从广东坪石衡广复线雷公尖隧道进口工地转战到了位于北京延庆县铁炉村的军都山隧道出口工地一一二处三队。当年在军都山隧道发生的一场场战役记录了隧道局二处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协作献身的辉煌篇章。回首往昔,军都山那隆隆的炮声仿佛又在我耳边响起,那争分夺秒保工期的一幕幕情景和许多刻骨铭心的故事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脱产培训,职业生涯从此改变</b></h1><h1> 1984年7月二处将通过考试招录驾驶员,我参加了考试,并以总分第二名成绩榜上有名,在等待去昌平南口驾校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却等来了要去洛阳参加段队长培训的通知,1984年9月1日,隧道局在洛阳职工大学举办的首期段队长培训班如期开课,二处选派了张嘉、李耀勇、徐泽江、邓运章、陈东共五名职工参加培训,我有幸成为了"黄埔一期"的一员,全局来自三个工程处的近二十名学员系统地学习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设备管理、施工管理、工程测量以及施组设计等项目管理知识。四个多月的学习,犹如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我以平均99分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结业考试。在班长张嘉提议下推选我为二处的优秀学员,于是我成为了隧道局第一期段队长培训班的三名优秀学员之一并获得表彰。</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84年9月至1985年1月在洛阳参加隧道局首届段队长培训班合影)</p> <h1>  1985年1月学习结束后回到昌平,时任二处政治处主任栗先玖找我谈话,询问了学习收获情况,还问到:假如给你一个分队,你有没有信心带好并完成任务?毫无实践经验的我面对军都山隧道异常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紧张的工期,如实回答了自己的一些担心并坦诚的交代了我的信心并不是很足。回到三队后领导从多方面培养我,先后安排我在测量、调度、领工员岗位工作。培训让我的人生轨迹从驾驶员转向了行政管理。</h1><h1> 1985年4月二处政治处举办青年政工干部培训班,除了段队长班的5人全部参加外,在机关工作的王超、简贵伟、曾宝成、王莉华、三队的王连茂、医院的项彬、袁巧莉、通讯所的许云玲、王素玲等也一同参加了培训。二处政治处栗先玖主任、宣传科周万荣科长亲自授课,另有外聘老师,重点培训了新闻采访和写作的相关技巧,为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班安排我们做市场调查和到队上去采访的任务。那时候人们的思想导向就是任何时候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培训期间恰逢"五一"劳动节,我回焦作结婚,来回仅四天,婚假未休完我就急忙赶回昌平培训班。参加采访并完成了《班子更新,气象更新》《牵住安全的牛鼻子》等采访写作任务,培训期间张嘉提任四队工会主席,四十天的培训结束后、政办的王超、王莉华、宣传科的简贵伟、组织科的曾宝成继续回机关原岗位,项彬提任防疫站站长、王素玲回通讯所当领班,徐泽江留在政治处调研室、王连茂到团委,许云玲到工会任会计、我和邓运章都留在了宣传科,担任宣传干事。这次培训又使我的职业生涯从行政转到政工。</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青年政工干部培训班学员前排:王超王连茂徐泽江陈东李耀勇</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排:许云玲王莉华王素玲邓运章简贵伟曾宝成1985年合影)</h3> <h1> 1987年我从宣传科调处政办任秘书,年轻有为、科班出身的政办主任余汉林教了我不少写作知识,后来我又从主任秘书到党办副主任、主任共在党办工作11个年头,经历了韩培根、李长义、初继旺、李长义四任党委书记。其中初书记在任期间要求最严、收获最大、进步也最快,他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写作水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我受益终身。在朔黄五公司、内昆、元磨、徽杭十公司的书记岗位工作4年、2002年处党委丁荣富书记将我调回处组织部长岗位工作1年、在纪委副书记岗位工作14年,经历了刘东彪、符世祥、陈文忠、宋宝华四任纪委书记,2017年调任工会副主席,2020又兼任西南指党工委副书记,2022年退休,参加工作42年中已经在企业党群岗位走过了三十七个春秋,目睹了军都山的辉煌,也见证了二处的发展。</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宣传科的简贵伟、陈东、曾和金、邓运章、周万荣在昌平办公楼前合影)</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围绕生产 深入现场采访报道</b></h1><h1> 在宣传部的主要工作也是经常到工地去采访报道,宣传施工生产中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人物,那时候工作充满激情,只要发现或听说哪里有新闻线索,就会想千方百计去采访并写成文章,否则睡不好觉。1986年7月1日《隧道工人报》创刊后的半年中,每期报纸上基本上都有我写的报道,最多的一期多达4篇。我多次被局评为优秀通讯员,被《隧道工人报》聘为驻处记者、1987年我去洛阳局报社时,曹总编亲自为我填写了记者证。我采访过炊事员、也采访过工程师、我采访报道过的修理班长王永林后来成为了全国劳模,报道过的二队技术主管周世祥后来成为了隧道局的董事长。除了自己写作外也经常发现和鼓励基层的通讯员写作。当年我在二队驻队时间较长,二队有一名民工通讯员非常优秀,他叫何进才,职工子女,在二队打工开电瓶车,他经常利用上班的间隙时间在工地发现线索并采访,因为上班没带记录本,他就把自己的烟盒拆开记录,下班后再整理写稿交给我或经过二队书记审阅后直接寄报社,他发表的作品也是比较多的,他成为了局优秀通讯员。他父亲退休后是他兄弟何文才接了班,他回了山西老家。</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曹总编亲自为作者填写的记者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作者在军都山隧道出口洞门留影)</h3> <h1>  1986年5月8日,铁道部隧道工程局二处政治处主办的内部月刊--《山魂报》创刊,旨在及时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宣传报道二处改革和施工生产的大好形势,讴歌二处的先进人物、培养、锻炼人才,反映二处职工心声,政办主任余汉林担任执行总编,机关党群人员负责稿件采写提供,我后来除了采写外也担任了编辑,从改稿、画版、送样、还要到印刷厂去校对,印刷后再分发寄送到各单位,虽然是月刊,每出一期还是要消耗不少的精力。出了三期后,局通知为了集中力量办好隧道工人报,要求各处都停办内部刊物</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处办的第一期巜山魂报》)</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如履薄冰 齐心协力攻克难关</b></h1><h1> 军都山隧道是大秦线一期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全线的控制工程,不仅是施工难度大,工期与进度的矛盾也非常突出。军都山隧道共设置三个斜井2个平导。1984年3月至8月。施工队伍陆续进点,一队负责进口及1#斜井施工;三队负责出口及出口平导施工;四队负责2号斜井及增加平导施工;二队负责3#斜井施工。处属汽车队、修配厂、机管站、职工医院、设在昌平十三陵乡涧头村,材料厂、生活供应段及处机关均设在昌平县城关镇。新修工程施工道路10.29公里、架设通讯线路7.6公里。到1984年12月1日施工准备工作完成,1985年1月1日正式开工。施工中的三大难题使严峻的形势更加严峻、工期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h1><h1> 一是进口段开挖165米后进入625米长的黄土段,施工条件十分困难。拱顶距地面13至23米,最浅处3.6米,大部分地覆盖比小于1,形不成自然拱,土压力大。施工初期曾一度发生大塌方,坍方段总长度约30米左右、拱墙坍体约3000多立方、军都山隧道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工期又推向了雪上加霜的境地、致使军都山隧道前期刚刚打开了的东西大门、己经形成中间全面开花的大好形势、年底保贯通、 8.25可建成通车的希望、突然变得十分的困难和渺茫。面对严峻的形势局长钱焕奎、老局长许志仁、技术专家王梦恕、处长韩培根、总工蒋中庸等技术权威都赶到现场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管超前、少扰动、早喷锚、强支抑、紧封闭、勤测量"十八字的施工原则、采用小导管超前注浆、深井降水的施工方法,经过近两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通过了塌方体。从1985年5月进入黄土段施工,次年11月小心翼翼地终于安全通过了黄土段。</h1><h1> 二是出口地下泥石流整治。军都山隧道出口多次出现泥石流,最大的一次泥石流是在1986年4月29日发生的,当天我和宣传部的曾和金主任专门去军都山出口掌子面录像,当时三队的队长陈祯祺、技术主管王福柱和几个工人正在察看掌子面的情况,突然从掌子面上方阵发性涌出大股的泥沙碎石喷磅而出,冲出的泥浆像决堤的洪水,直泻而下,现场人员急忙后撤,正在掌子面上措不及防的陈祯祺、王福柱等人被泥石流冲出去好几米,连连滚带爬撤离险境,被冲倒在地的陈祯祺队长满身是泥,脸上还被擦出了一道道血痕,险些被泥石流淹没,当天的泥石流约1500立方米,涌水量1100立方米/天,冲出长度65米,正洞前后泥石流流出220米。正准备到现场录相的我和洞内的工人们一起快速后撤了几十米,有一个工人的雨鞋被陷入泥石流中拨不出来,只好光脚丫跑,停在洞内汽车也急启动快速后撤,场面十分惊险,好在快速后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但掌子面被迫停工了。对此,局、处、队三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商量,立即制定了治理泥石流的施工方案,即排水降压,砌筑台阶型2米厚的止浆墙,全断面深孔注浆,上导超前,上半断面先拱后墙的施工方法。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留核心、紧封闭"的原则指导加固及堵水注浆施工,花了六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安全通过了泥石流段19米泥石流地段。</h1><h1> 三是攻克F11号断层。F11断层位于2#斜井与3#斜井之间,长763米,是全隧最长的破碎带。含有大量的地下水,掌子面最大出水量为2700吨/昼夜。为降水搞清断层地质情况,在斜井里又增加了平导开挖。同时,根据断层围岩软弱多变的特点,采用上半断面环形开挖,钢支撑、管棚超前支护,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对围岩进行水平收敛量测及拱顶下沉量测,对初期支护状态进行全面观测。F11断层施工中未出现塌方,顺利通过。但上半断面贯通后,在450米范围内发生了严重的变形,最严重地段,钢支撑与喷砼层分离并扭曲变形,扇形支撑300毫米的园木压得支离破碎,个别地方的钢支撑折断,有的还侵人净空,光处理这450米的F11断层就用14个月的时间,月均进度31米,可想而知这段工程进度多么艰难。</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军都山隧道进口洞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当时录像正常需要4人,上工地录像最少需要两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高度关注,领导关怀鼓舞职工</b></h1><h1> 军都山隧道施工进度处处受阻,工期矛盾更加突出,也引起了铁道部党中央的高度关注。铁道部丁关根部长、李森茂部长、孙永福、尚志功副部长多次视察军都山隧道,基建总局蒋才兴局长、毛文礼副局长多次到军都山视察工作,并同局处队的干部职工一起召开相关会议研究施工方案,在8.25决战动员会上,蒋才兴局长说:"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决战决胜,到决胜的时候,我再来喝你们的庆功酒,我这个不会唱歌的人到时候也为大家唱一首欢庆的歌,我这个不会跳舞的人,也为大家跳一曲迪斯科"。台下干部职工掌声雷动,深受鼓舞。大秦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陈璞如、年过70的大秦办老主任刘文、国务委员宋平也总是在军都山隧道最困难的时候来到现场,送来鼓励、关怀与温暖。<br /> 特别是1986年4月9日,是我们二处三千多名职工最难忘的时刻。这一天,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要亲临我们军都山隧道视察。这天早晨,北国的春色显得格外地迷人,到处是一派阳春三月的美色丽景色。一大早,处领导、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局先进生产者、工作者,穿着整齐的铁路服装等待在军都山隧道出口,期待李副总理的到来。</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李鹏副总理在隧道局钱焕奎局长陈学志书记陪同下视察军都山隧道)</h3> <h1> 上午九点三十分许前哨值勤人员通过对讲机传来了李副总理的车已经到达的消息后,我们的心一下都紧张起来,激烈地跳动着。很快地排好队伍,翘首向来路望着,来了,幸福的时刻到来了!李副总理乘坐面包车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出口工地。他身穿黑色的风衣,戴着金丝边眼镜,从车上走了下来、和参加接见的八十多名代表,一一握手,基建总局毛文礼副局长高声地对我们说:"李鹏副总理代表党中央,来看望大家来了"!我们热烈的鼓起掌来,用掌声来表达对李副总理的崇高敬意和热烈欢迎。李副总理微笑着,不停地向我们挥手致意,亲切地问候大家:"同志们辛苦了" 我们齐声回答道:"李副总理辛苦了!"李副总理在铁道部、隧道局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接待室,听取钱焕奎局长的汇报。随着钱局长的汇报,李副总理详细地询问了军都山的地质情况,施工方法,机械设备、工程造价等问题。当钱局长汇报到军都山隧道进口六百米黄土地段的施工情况时,李副总理问到:"你们干脆大开挖算了嘛!"钱局长回答说:"大开挖施工量大,而我们专业局完全有技术力量进行暗挖。北京复兴门地铁正在争论是明挖还是暗挖,他们到我们这儿看了以后,感到复兴门不应该大开挖,应该暗挖。" 李总理说:"复兴门也要搞成正常交通网,应该暗挖,你一大开挖交通都断了",钱局长肯定地回答说:"从技术上看,我们完全可以!"<br />李副总理听完汇报以后,戴上安全帽,换上雨靴,兴致勃勃地进洞参观视察。走到灌注的地方,李副总理看到防水塑料板和模板台车整体衬砌一次就衬砌十二米时,高兴地说:"好,这个办法好,要总结经验,对其它隧道也有用。"李副总理来到掌子面,看到工人们穿着被渗水湿透的衣服仍然冒着渗水忘我工作时,他十分感动地说;"隧道工人真辛苦!搞四化建设就得有这种精神."从洞内视察出来,满意地对局、处领导说"你们的工作做很好!"接着就和代表们一起合影留念。回到接待室脱下雨靴后,李副总理应邀挥笔题写了"开拓前进"四个大字。局领导又请陈璞如老部长签名,老部长很谦虚,想到李副总理已题字签名了,他就免了。李副总理幽默地说:"怎么,你们不愿开拓前进?"一句话,引得哄堂大笑。老部长推辞不掉,也挥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丁关根部长、孙永福副部长都签名留念。十点四十分,李副总理准备启程去一局指挥部吃午饭,临上车前,他高兴地问大家:"八七年打通军都山隧道,你们有信心没有。""有!"大家齐声回答,李副总理微笑了一下,又问;"能不能保证质量?""能"!李副总理在热烈的掌声中离去了。下午又不辞辛劳视察了军都山隧道进口,难忘的时刻虽然过去了,但党中央对我们三千多名职工的亲切关怀和无限的期望,却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里。它将激励我们全处职工焕发出极大的热情,鼓起极大的干劲,把军都山建好,让党中央放心。当月,军都山隧道出口创造单口独头掘进月成洞241.48双线米的全国最高纪录。</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钱局长向李副总理介绍施工生产情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李鹏副总理为隧道局题词:开拓前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瞄准8.25 百日决战众志成城</b></h1><h1> 进入1988年后,军都山隧道在大秦线所处的形势更加严峻。整个大秦线一期工程43座隧道完成了42座,只剩下了军都山隧道。410公里线路已铺轨392公里,生产线剩下的十几公里也在我局管段。铁道部大秦线第七次工作会议决定,把军都山隧道建成工期定在8月25日。军都山隧道制约着大秦线年底建成,影响着国家60亿投资的效益,国务院、铁道部在期待着我们,大秦线各兄弟单位在看着我们,若是军都山挡了道,隧道局将成为历史的罪人。面对重重困难,局处领导和全体参战人员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在军都山吹响了决战的冲锋号,立即拉开了"百日决战"的序幕,百日决战从5月18日拉开战幕。全处上下进行了深入发动,决战中确保8.25的目标、意义在职工中反复讲,天天讲,全体参战职工发动起来了,点燃了激情,激发了斗志,增强了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四个队的洞口都挂起了"卧薪尝胆,顽强拼博,离8.25还有XX天"的工期牌。每天催人警醒,促人奋进,沸腾的工地上一片你追我赶的繁忙景象。&nbsp;</h1><h1> 决战中全处上下一心一意投入到了确保"8.25"的决战中,据不完全统计,有350多名职工推迟了探亲和婚期,在党员中开展了"党员身边无事故,无欠帐,无违纪,多做好事"的"三无一好"活动,500名共产党员冲锋陷阵在最艰苦最关键的各个岗位。青年突击队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全处的工期倒排,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工区、各班组、各工作面,任务还分解到每天应当完成多少,局处的十几名处职干部、二十多名科职干部都分散驻点到四个队,并参加各工点每天召开的交班会,出现欠账都要查找原因,并制定措施补上欠账。对各个节点目标也制定了具体的奖惩措施和标准。决战中处党委还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决战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去,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了工棚、工地、台车、罐车、拌合楼,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感情,增强了"三感"。&quot;8.25&quot;决战中我记忆最深的有三件事:</h1><h1> 一是8.25决战广播站。处党委组织广播站,利用通讯线路开通了有线广播站,挑选了张瑞刚、王溪胜、李梅、郭红、王利华轮流担任主播,每天下午5点半钟准时播放:"决战8.25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今天是x月x日,今天隧道各口完成任务情况如下……"每天各队的任务情况、好人好事、二处新闻……等内容都在第一时间向全处职工播报,每天许多职工都端着饭碗边吃边听,职工们都特别关心本队的任务是否完成,也喜欢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宣传报道。总之广播站对鼓舞斗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笔者当年参与主办的《决战简讯》每周一期)</h3> <h1>  二是《决战简讯》这也是为配合8.25决战,由党办主办的一份小刊物,我一直参与《决战简讯》的采写、编辑,主要是反映决战的先进事迹,好人好事、每周一期,我主要是负责画片编辑、文章修改,文章采写、校对、盖决战简讯红印,再通过每天的交通车分发到各个工程队去。达到鼓舞士气的作用。那是时候还没有电脑,打印机也打不了大号字,标题都是找李耀勇人工刻写上去的,决战简讯这几个字是工会的吴昌轩刻的字。<br /> 三是机关组织突击队增援。决战中由于砼衬砌需求量太大,时有供不应求的情况,机关由纪委书记肖德全动员,组织了两支突击队,一支是到材料厂增援帮助拆包装水泥,保证散装水泥鑵车能及时装满车运送到一队、三队拌合站,第二支突击队是到每一辆车上押送水泥,路上有情况及时记录,轮胎爆胎帮助换胎,确保运输路上不耽搁。这种一呼百应、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保工期的精神在决战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倒排工期中,怎么算都不太可能完成的目标,硬是在大家的努力下实现了。1987年12月26日军都山隧道贯通。1988年8月25日全隧主体工程竣工,1989年9月28日军都山隧道进行了交接铺轨,10月24日北京铁路局正式验收。1987年6月大秦办授予军都山隧道"样板工程"。1988年10月29日大秦验收委员会对军都山隧道进行初验,工程综合评定:合格率100%,优良率95.7%。1991年11月14日,军都山隧道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 奖--"鲁班奖"。 </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材料厂工人 将包装水泥拆开装入散装水泥罐,由于拆装供不应求,机关才派人突击队员前去增援)</h3> <h1>  军都山隧道是二处的开篇大作,辉煌只属于过去,但军都山隧道提炼出来的"开拓、拼搏、协作、奉献"的精神值得传承,在隧道局建成40周年之际,衷心祝愿我们企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攀高峰、更铸辉煌,兴旺发达,蒸蒸日上。</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