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 影 器 材:EOS 5D Mark IV;<br><br>摄影、后期及制作:福特<br><br>摄影地:北京</h3> <h3> 中国国家大剧院,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由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该建筑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1958年,批准立项,1999年确定建筑设计方案,2000年确定工程施工单位,2001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4月,工程主体结构封顶, 2007年9月,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并进行试演,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的《天鹅湖》,兰州歌舞团的《大敦煌梦》,以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茶馆》等共举行七场演出。同年12月,国家大剧院正式进行常态化演出。<br>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独具匠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建筑的创新。大剧院由地上、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部分外观呈半椭球形,东西长轴212.2米,南北短轴143.64米,高46.68米,四周被人工湖环绕,宛如“一滴晶莹的水珠”漂浮于湖面。整个壳体风格简约大气,其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经巧妙拼接呈现出唯美的曲线,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夜晚的大剧院在灯光的映照下更加璀璨夺目。大剧院地下部分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br> 大剧院内部设施完善,拥有歌剧院、戏剧场、音乐厅等多个演出场所,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演出需求。其中,歌剧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歌剧院,拥有2416个座位,舞台设施先进,可以满足大型歌剧、舞剧等演出。除了演出场所,大剧院还设有艺术展览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培训中心等,为大众提供了更多了解和欣赏艺术的机会。同时,大剧院还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团体前来演出,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总之,国家大剧院不仅是一个演出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