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泉州九日山

老哥

<p class="ql-block">  泉州九日山在国内是一个名不经传的 小山,而在福建特别是泉州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他见证了中国海上经贸发展的历史。这也是我们来泉州旅游必去的一个景点。据介绍很久很久以前登上此山可以望到海。而现在这里望到的已是一片楼房建筑。</p><p class="ql-block"> 在市区有6路、602路二趟公交车到达景区,我们乘坐的602路公交车70岁以上和退役军人优待证免费。到达景区走了半小时就来的了只有百十来米的山上。沿途的石壁上到处可见文字石刻,很具有历史年代感。九日山以“山中无石不刻字”闻名四方,现存宋元以来摩崖题刻70多段 ,最著名的就是宋代的祈风石刻。</p><p class="ql-block"> 据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南安县·九日山》记载:“九日山,县西南二里。奥衍明秀,溪流演漾,峰峦映发,称为名胜。邑人九日登高于此,因名。山之冈脉,接晋江县界,峰岩泉石,其得名者以数十计。”西晋太康九年(288年),九日山下兴起全闽最早的佛教禅林——延福寺,海内外高僧释子多来挂锡住禅。南朝梁代中期(520—527年)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就有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又名真谛)挂锡翻译佛经。 宋·曾会《重修延福寺碑铭》)。明、清时期延福寺大大中落。至清代陈庆镛重修时其规模已缩成一个小寺庙。后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文革”中被毁,80年代重建。</p><p class="ql-block"> 古时来此作短期寄寓或长期隐居者,不乏其人,他们成就了九日山隐逸文化。其中唐代秦系、姜公辅、欧阳詹、韩偓等四名士<span style="font-size: 18px;">等“四贤”是九日山隐逸文化的代表,对泉州文化产生较大影响,彰显了士人风骨,涵养了教化之风,丰富了泉州文化之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 九日山麓原有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8年)构筑的泉州最早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曾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九日山以“山中无石不刻字”闻名四方。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题刻甚多,真草隶篆行诸体俱备,尚存75方,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其中有宋朱熹所题、清福建提督马负书重刊“九日山”,元至正十年奉政大夫监郡契玉立为唐代高僧无等禅师修 行岩洞题刻的“泉南佛国”。书法价值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留题;就史料价值而言,最珍贵的是宋代的海交祈风石刻,共有13方,记载从北宋至南宋160多年间,泉州地方官吏为番舶祈风的史实,是宋代泉州海外交通对外贸易物证的珍品,也是我国同亚非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九日山繁华落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已经失去了以往的荣耀,游人稀少,景区树木也很少,阳光明媚的时候很难找到遮阳的地方。而且这里没有烧香拜佛的寺庙,更少了一些人间烟火的气息。能够吸引游客到此游览的惟有历经千百年的文人石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文中图片均为老哥本人摄影原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九日山中石刻多,</p><p class="ql-block"> 字字珠玑话史国;</p><p class="ql-block"> 航海源史泉州记,</p><p class="ql-block"> 一刻一石前人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