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鄂河谣·家常饭》

黄河风

<p class="ql-block">  <b>鄂城故事·家常品香</b></p><p class="ql-block"> 品尝美食,家常时鲜,五谷杂粮,醉溢心间。聚会尚礼仪,欢笑乐三餐。年节事庆有专属,花样翻新总相牵。香甜融心里,可口追梦间。烤煮蒸炸馨烈烈,削剔扭擀意绵绵。</p><p class="ql-block"> 厨灶热火,调味简单,汤清味美,故事有缘。腾腾香气溢,清爽满唇边。糜糕软糯莜窝俊,抿面柔筋烩菜煊。亲情家常饭,乡俗美心田。美食渊源传世久,举箸飞觞解口馋。</p> <p class="ql-block">  <b>新书荐读:鄂河谣·家常饭</b></p><p class="ql-block"><b> </b>(作者:陶健)</p><p class="ql-block"> 吃是人的本能和第一需要,婴儿呱呱坠地张嘴就是在寻找吃的,小孩子爱吃好吃的,都是本能与天性的自然流露。吃也是一种艺术,陆文夫先生的《美食家》将朱自冶的馋嘴提炼升华为美妙的东方饮食文化的惊世美艳。吃更是一种境界,若有人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叫人感觉是很没有出息的样子,而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这就有了境界。吃,的确是要有些境界的。我在一篇题目为《吃》的小文章里曾讲过,“其实吃也有‘度’,当吃则吃,不当吃则不吃,这个度把握不好,就会是笑柄遗恨;把握得好,可以见气节风骨。”</p><p class="ql-block"> 乡宁虽然偏居吕梁山一隅,却也和任何别一个地方一样,不仅可以孕育酝酿出个性独具的民风,更是会形成独特的饮食习俗文化。自然,这饮食文化,是宽裕生活的总结,是苦焦日子的拼接,是不上不下光景的巴结,是此三者融合的浑然之物。</p><p class="ql-block"> 且说说乡宁的家常饭吧。</p><p class="ql-block"> 《乡宁县志》(1992年版)对该地方的饮食及其习俗有较为概括的记述。“家常饭。民国时期富户以食细粮为主,穷人以食粗粮或糠菜为主。1949-1978年多为粗细粮各半。1980-1990年以白面为主,玉米面、黍子面、小米次之。饭食多为面食,喜吃面条。农闲时一日两餐,忙时一日三餐。早饭一般吃蒸馍或窝头,午饭吃齐子或抉片,间或调剂饸饹、饺子、包子、油饼、烙饼等饭食。另外米汤是人们每日早、晚饭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饮食。饭菜花样有:水饺、素面、肉面、素炒面、肉炒面、炸酱面、鸡蛋面、臊子面、汤面、挂面、搓面、焖面、卤面、拉面、削面、刀拨面、旗花面、杏渣面、豆面齐子、荞麦面齐子、和子饭、汤抉片、炒抉片、饸饹、馄饨、耳朵子、烩饼、羊汤泡水饺、圪窝窝、煮窝窝、抿圪斗、擦圪斗、斜斜子、拨鱼子、掐疙瘩、焖米饭、调和米饭、熟面、枣米、油茶、蒸馍、花卷、千层饼、垫油卷、卷子、桃桃子、豆馅馍、穴穴子、烫面馍、枣糕、包子、蒸饺、蒸夹、枣馍、卷肠、金银卷、韭合子、二面馍、豆角谷垒、菜疙瘩、猪大肠谷垒、窝窝、黄儿、瓜合子、猪油烙馍、葱花饼、水煎包、饦饦子、茄子饦、黄煎子、煎馍馍、软米糕、油饦子等。”</p><p class="ql-block"> 这一记述已经极为详细了,但是还有所遗漏,像爠菇蕾、䄻黍面圪切切、钢丝面等,都没有记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记述有拔高的地方。实际上1949-1978年多为粗粮间或有一次细粮,起码1974-1979年我在尉庄,我的父亲是公社干部,生活条件算差不多的,日常吃的都是窝窝头、豆面面条,调剂有二面馍,村里不少家户终年甚至春节依然吃窝窝头的极多;说以白面为主的时间也有些早了,1980年代初期是达不到的。所以“1949-1978年多为粗细粮各半。1980-1990年以白面为主,玉米面、黍子面、小米次之”说得不大符合实际,大约著述者是为了体现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吧。但是凡事都有其客观的过程,还是客观些好。二是对饭的花色品种分类比较乱,有的以原料为标准,有的以形态为标准,有的以做法为标准。像谷垒,是一种做法,而按照原料分,除了其记载的豆角的、猪大肠的之外,就尚有槐花的、茵陈的、土豆的、扫帚苗的、猪肉粉条的,等等。而且有不少对外乡人而言,别说知其所以然,就是然也可能都不知道。但是已经不错了,人嘛,百密难免一疏。三是一些饭食的名称用方言记录,没有相应的文字而以别字代替,又没有做法的记录,外乡人更不容易明白。像里面记载的“齐子”是面条,“抉片”是和好的面擀开直接扯小片入锅的面食,“斜斜子”是和好的面擀开切作菱形的面食,“谷垒”是菜类与面粉、馍渣搅拌蒸出的一种食物,“卷肠”就是其他地方的菜卷。</p><p class="ql-block"> 乡宁家常饭的最大特点,是香、辣,味道清爽而又醇厚。形成这一特点的关键因素是辣椒面。乡宁人做饭炒菜几乎都要用到辣椒面。那辣椒面都捣得极细,用箩子过,如面粉一般。炒做之时,先将辣椒面和花椒粉、葱花投入热油锅炝,热油必须掌握好火候,油不可过热或不够热,过热则会将它们烧焦,不够热又出不了应有的香味。有不少外乡人吃了乡宁家常饭,都感觉好吃而颇具特色,想学,又学不成样子,还不知道原因何在,关键原因就是没有把握这个不起眼的核心环节。在许多地方,都没有人会去做如此细的辣椒面的。</p><p class="ql-block"> 饸饹面是乡宁家常饭的代表作。十年前我曾经写乡宁饸饹面寄托对母亲的思念的文章发表,不想竟有报纸将其中的做法摘出转载,作为地方名吃介绍。做法是,胡萝卜、山药蛋、豆腐等菜蔬与羊肉或猪肉切丁,半公分见方,将锅内炒菜的油烧热,葱、辣椒面、花椒面入油,搅拌,香味四溢,倒入肉丁,炒至近熟,再倒入菜丁,炒制片刻,添加清水,量要足,以保证有丰富的浇面的汤,待菜丁半熟,再放入豆腐丁稍熬一会,起锅放盐即好。如果爱吃芫荽,细切,起锅前投入,既保证了它的香味出来,又保证它的鲜嫩碧绿。做好的菜臊子汤,红绿悦目,香气诱人。若无肉,有年节时炼好的猪羊油也可以;胡萝卜也可以由豆角、西葫芦等代替或同时采用。面要在炒菜甚至切菜之前就和好,和得软软的,揉到劲,饧到,有筋丝。荞面、白面、红薯面都可以,但是白面最好,现在生活好了,也许人们会以为荞面、红薯面有风味。饧好的面揪一疙瘩,团之细长放进饸饹床子压,直接入锅,锅里的水要保持似开非开的状态。面够一锅煮了,再弄旺火盖锅盖煮。面熟了,捞出来过一下凉水,变爽利了,分别挑在碗里。面全部压完了,再一碗一碗地热,浇上臊子,一碗一碗地吃。喜欢吃醋的人,往面里滴上陈醋,就更美气了。饸饹床子很有意思,那时候都是木制,粗大笨重,有的家户不是很多,常常要吃饸饹面了,先要借饸饹床子,压的时候,放在灶台上,一般是男人上去压,很费气力。吃饸饹,可以算作改善生活吧。</p><p class="ql-block"> 乡宁还有杏茶饭,虽然不常吃,但是风味独具。杏茶饭我也曾经写过,它的做法并不复杂。一把的苦杏仁,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碎,在白水里熬,不久即有白沫生于水面。据说苦杏仁有毒,而这白沫就是,但是这沫无须撇去,只要时不时地扬扬汤,白沫自会散去,毒就消解了。杏仁必须扬到熬到时候。汤里还要煮上麦仁、黄豆、干豆角、干萝卜条,也可以加少量小米,待都煮软了,就下上面条,汤翻几滚,端锅放盐,再用勺子盛油,炝葱花花椒,热的油勺扎猛子入锅,咕嘟滋啦,饭在这一沸腾里就好了。小的时候吃杏茶饭,因为听了大人们关于苦杏仁有毒的闲谈,每吃都有些担心,但是每吃都没有什么事,而饭的香气里透出的杏仁清醇而似有似无的微苦味道,直逼人的心底。杏茶饭也是节气饭,在正月三十吃,意思是熬苦,以祈把人间的苦愁熬去。</p><p class="ql-block"> 我初从尉庄到姥姥家生活,一天放学回来,就闻见满院子的奇怪的臭味,进到窑洞里简直令人窒息,一看,是姥姥炒菜的气味。原来,她是在炒虾酱豆腐。虾酱豆腐炒制的时候有奇怪的强烈臭味,吃起来却异香无比。虾酱豆腐,在乡宁是入席的菜,也是家常菜。虾酱是小虾加入盐,经发酵磨成粘稠状后,做成的酱食品,颜色紫红,气味鲜香无腥味,味道很咸,一般都是制成罐装调味品,亦有将虾酱干燥成块状出售。网上介绍说,“虾酱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适量食用对身体颇为有益。 虾酱一般作为调味使用。放入各种鲜菜内、肉内食用,味道最鲜美。吃汤面加入少许虾酱,则别具鲜味。也可生吃,也可蒸一下作菜肴吃。”虾酱豆腐的做法虽然是家常豆腐的做法,而乡宁的豆腐好(据说在清代曾经是贡品),有自然的嫩、白、筋、香、滑、爽,再有虾酱的佐治,当然更上一层楼了,有臭豆腐的妙,我感觉比臭豆腐更好。</p><p class="ql-block"> 随了时令的轮回,在乡宁城关地区,还兴吃一些应时家常饭。在《乡宁县志》(1992年版)里,将应时饭另起一题,着实是多此一举。应时饭,不过是家庭随了时节演进、植物生长而做的家常饭,给人以新鲜,给人以希望,如此而已。春天韭黄(韭芽)、韭菜上市,吃韭合、卷肠、包子、饺子、蒸饺;北瓜(西葫芦)上市,吃瓜合、瓜夹;夏季茄子上市,吃茄子饦饦、茄子夹夹、茄合;羊肉过了五黄六月上市,吃羊肉饸饹或臊子面。秋季胡萝卜上市,吃羊肉饺子、炖羊肉、羊汤等。</p><p class="ql-block">就详记三两样吧。</p><p class="ql-block"> 乡宁四月八的油糕,八月十五的月饼,春节的年馍,等等,都可称得上是地方饮食一绝,我的其他文字做了记述,此文就略去吧。</p> <p class="ql-block">  <b>作者介绍</b></p><p class="ql-block"> 陶健,男,1968年农历闰七月初六生,山西省襄汾县南贾村人。生于襄汾,长于乡宁,求学太原,安身侯马。先后于乡宁县尉庄小学、城关镇下县小学、乡宁二中、襄汾县汾城中学、山西大学省委党校大学班就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曾做党校教员、宣传干部、政府公务员。朴厚诚直,散淡庸碌,无所成就,不说也罢。喜欢沈从文、朱自清、陆文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博尔赫斯,业余写点散文,偶为诗,自娱而已。诗文不求刊发,年轻时代为名所诱惑偶然投出,居然有发表,散见于《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华夏时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三晋都市报》《生活晨报》《山西工人报》《临汾日报》《当代小说》《都市》等报刊者。</p><p class="ql-block"> <b>作品成集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鄂河谣》(上中下)与《陶健诗歌:闰七月的孩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