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感悟》之五、之六、之七 梁刚首创2024.03.27最后定稿

梁刚

<p class="ql-block">《人生的感悟》之五</p><p class="ql-block">让思想的光辉照亮我们生命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有阅读、有思考才有思想,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无不是站立潮头的先驱和思想的引领者。在历史的星空中,无不闪烁思想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宦海浮沉、仕途奔波、苦于生计、忙碌一生之后,回过头来,仔细品位伟大的思想家实际上就是预言家,也是剖析世态炎凉、江山社稷、人间冷暖、治国理政的实践家。</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今天阅读越来越少的现实中,我们还有自己的思想吗?做事还有主见吗?还有创新发展的胆识和能力吗?还分得善恶和是非曲直吗?</p><p class="ql-block"> 我们忽略了思想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先导,是人生价值观和人生取向的支撑点!</p><p class="ql-block"> 有健康、向上、正直的思想意识,就能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就能调整好心态,就不能被眼前的羁绊和矛盾问题所困扰。</p><p class="ql-block"> 今天为朋友整理出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让大家对我华夏祖先的思想家的观点、理论和倡导有初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1、老子和他的主要思想</p><p class="ql-block"> 由于照片数量有限,只上传9幅照片,最后一名我国古代思想家是王夫之。</p><p class="ql-block"> 老子生活在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p><p class="ql-block"> 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老子的思想主张: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无论什么事都要遵循本源。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而在权术上,老子主张物极必反。</p><p class="ql-block"> 2、孔子和他的主要思想</p><p class="ql-block">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p><p class="ql-block">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p><p class="ql-block"> 孔子思想的主要核心是仁和礼。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p><p class="ql-block"> 3、孟子和他的主要思想</p><p class="ql-block">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人。</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p><p class="ql-block"> “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人生的感悟》之六</p><p class="ql-block">让思想的光辉照亮我们生命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4、庄子和他的主要思想</p><p class="ql-block">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p><p class="ql-block">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庄子的论述中有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有“无所用天下为”的政治主张;有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p><p class="ql-block"> 5、荀子和他的主要思想</p><p class="ql-block">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p><p class="ql-block">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之一;荀子的天人论 ,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之一;荀子的社会道德观,隆礼重法、人而能群、分等级而治是荀子的又一重要思想主张。”</p><p class="ql-block"> 6、董仲舒和他的主要思想</p><p class="ql-block">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p> <p class="ql-block">《人生的感悟》之七</p><p class="ql-block">让思想的光辉照亮我们生命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p><p class="ql-block"> 7、朱熹和他的主要思想</p><p class="ql-block">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p><p class="ql-block"> 朱熹的思想是理学思想和格物致知论。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p><p class="ql-block"> 8、王守仁和他的主要思想</p><p class="ql-block">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致良知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主观唯心主义思想)</p><p class="ql-block"> 9、黄宗羲和他的主要思想</p><p class="ql-block">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p><p class="ql-block">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p><p class="ql-block"> 10、王夫之和他的主要思想</p><p class="ql-block">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生于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初一子时,卒于壬申正月初二午时。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p><p class="ql-block">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p><p class="ql-block"> 王夫之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者。他提出“天理即在人欲”,反对禁欲主义。他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p><p class="ql-block"> 不要轻视思想家的论述,我们要明确拥有正面能量的人,拥有大智慧,他们分得清世界的黑白曲直,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跑偏也不会随波逐流。他们不会扭曲事物的本质,不会夸大事情的不利面。他们知道世界运作的原理,明白人人都有阴晴阳缺。</p><p class="ql-block"> 可以明确的说明确的目标和执著的精神来自思想,而这几乎可以让你实现任何理想,达成任何目标!</p> <p class="ql-block">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p><p class="ql-block">——《庄子.养生主》</p><p class="ql-block">做善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也不好触及刑法,这样才能保全自己,颐养天年。这句话看似有些消极,其实是积极,我们看很多人倒是积极追求名利,但最后却引来杀身之祸,或者身败名裂,最后不得善终,得不偿失。</p> <h3>荀子是我国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在年轻的时候周游列国,钻研儒家思想,集百家之长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我们看看荀子的名言名句都有哪些吧。</h3><h3>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h3><h3>  解释: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不经过艰难的考验,无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h3><h3>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h3><h3>  解释: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h3><h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h3><h3>  解释: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 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h3> <h3>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h3><h3>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h3><h3>选自《春秋繁露·通国身第二十二》。</h3><h3>【译文】气中的纯净部分是精华,人中的纯洁者是贤才,修身养性的以积累精气为宝贵,治理国家的以聚拢贤才为原则。</h3> <h3>朱熹说:</h3><h3>“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h3><h3>引自《近思录.为学》。做人谦虚宽容,待人接物就能豁达大度,即使遇到不如意的事,也能泰然处之;做人心胸狭窄,遇事就会多方挑剔,处处不顺眼。</h3> <h3>王阳明说:</h3><h3>“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h3><h3>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h3> <h3>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法律)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黄宗羲</h3> <h3>王夫之说:</h3><h3>“自疑者必疑人,信人者必自信。”</h3><h3>出自《读通鉴论·卷三·景帝》。【译文】怀疑自己的人必然怀疑别人,相信别人的人必然相信自己。</h3> <h3>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h3><h3> 选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h3> <h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h3><h3>【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h3><h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h3><h3>【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h3> <h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h3><h3>释义:爱护自己的老人和孩子,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但对别人家的老人和孩子却觉得无关痛痒;圣人推己及人,把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孩子都当成自己的亲人,这就是仁道,这就是圣人和凡夫的区别。</h3> <h3>黄宗羲说:</h3><h3>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h3><h3> 语出明·黄宗羲《原君》。释:消除。做国君要有把天下百姓的利害得失放在首位的阔大胸怀,要为万民造福,为天下除害,使天下百姓受其利,让全国人民避其害,而不是时刻把个人的利害得失放在心上。</h3> <h3>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h3><h3>翻译:君子不隐暪自己的短处,不知道就发问,不会的就去学习。</h3><h3>-——董仲舒</h3> <h3>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h3><h3>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h3><h3>天不变道亦不变。</h3><h3>——董仲舒</h3> <h3>王守仁 (1472~1528),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筑室会稽 阳明洞 ,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h3><h3>1、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h3><h3>语出明·王守仁《传习录》。知,求知。成,完成。求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求知的结果。</h3><h3>2、知而不行,只是未知。</h3><h3>语出明·王守仁《传习录》。学了知识,而不实践,这等于没有学到知识一样。</h3> <h3>荀子说:</h3><h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h3><h3>解释: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 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h3><h3>意思是做事要从一点一滴中做起, 才可能有所成就。</h3> <h3>王夫之说:</h3><h3>1、君子之道,以人治人者也。</h3><h3>出自《宋论·宁宗》。</h3><h3>【译文】君子的道,就是用人来管理人。</h3><h3>2、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h3><h3>出自《读通鉴论·卷六·光武》。</h3><h3>【译文】天下有不变的理论但没有不变的方法。</h3> <h3>朱熹的名句</h3><h3>1、礼即理也。</h3><h3>2、活到老,学到老</h3><h3>3、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h3><h3>4、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h3><h3>5、朋友,以义合者。</h3><h3>6、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h3><h3>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h3><h3>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h3><h3>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h3><h3>10、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h3><h3>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h3><h3>1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h3><h3>13、百学须先立志。</h3><h3>14、胸怀坦荡,正大光明。</h3><h3>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h3> <h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h3><h3>【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h3> <h3>庄子说:</h3><h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h3><h3>白话释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h3> <h3>庄子说:</h3><h3>“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h3><h3>不要因为荣华富贵而放纵懈怠,也不要因为一时穷困而随波逐流,无论富贵还是贫穷,其实内心的快乐都是一样的,因此得道的人总是无忧无虑的。</h3> <h3>王阳明名句</h3><h3>不仁之人,不可以托国。</h3><h3>出自《宋论·太宗》。【译文】不仁德的人,不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h3><h3>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h3><h3></h3><h3>出自《知行录之三·传习录下》。【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h3> <h3>朱熹说:</h3><h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h3><h3>出自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意思是:这水为何如此清澈呢?那是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学习永不停息的精神。现在这两句诗比喻多读一些好书,会让自己思维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h3> <h3>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h3><h3>《王阳明全集卷·20》。历史上各种圣人都是浮光掠影,只有心中良知乃真正是吾师。</h3> <h3>  老子说:</h3><h3>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h3><h3> 意思是: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h3> <h3>黄宗羲名句:</h3><h3> 1、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h3><h3> ——清·黄宗羲</h3><h3> 2、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清·黄宗羲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学则可以守身,可以治民,可以立教。</h3><h3> ——黄宗羲</h3> <h3>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寿命,然而珍惜光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