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村小学

梅疏影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春色正好,出门走走,信马由缰地就走到了小学的大门口,偏偏又赶上了下午放学的时候。学校的大门围墙上挂着白底黑字的木牌,大书着:六年级学生家长等待区、五年级学生家长等待区……而这些牌子的下面站满了家长,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不少年轻的家长。他们翘首以盼,等着自家的孩子出来,好接他们回家。其实学校的大门离小区的大门也就一百多米,而且人来人往,孩子们放学自己回家就行,哪里用得着家长来接?更有趣的是有的人家还来了两叁个人。</p><p class="ql-block"> 望着大人们背着厚重的书包,拉着欢蹦乱跳的孩子们远去的背影,我想起了自已童年上小学的情景,与现在的孩子们真有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七岁时我也背着书包进了学堂成了一名小学生,书包是两块布缝在一起做成的,里面也只有薄薄的两本书一一语文和算术,外加一支铅笔和一块小小的擦皮,那是用家里的鸡蛋换来的。学校设在村里大姓氏的宗族祠堂里,三间大房子隔出半间做老师的办公室外,就剩下一间大教室。周边两、三个村子的学生加起来也就三十多人。(因为那时候农村中很多孩子是不上学的)只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男老师。因为学生的年岁不同分四个年级,一堂课老师要讲四个年级的课程,常常是四年级看书,三年级写字,二年级做算术题,老师教一年级学生读书。教完一年级学生读书就让他们抄生词,教师去教二年级的课,以此类推,因而这样的复式教学一堂课要上很长时间。下课休息的时间也长,长到半小时左右。因此住得近的学生都回家去用柴火给全家人煮中午饭,好让下田干活的大人们回来有饭吃。住得远的孩子们来不及回家就在教室课桌边的大神台上跳上跳下的疯玩嬉闹。等到煮好中饭的同学和老师回到祠堂后再接着上第二节课。内容和第一节课相似,只是不同年级语文改算术,算术改语文这样调过来。下课后放学回家,上午的课程就算结束。</p><p class="ql-block"> 下午的课就比较简单,老师会让学生们抄抄写写,做几题算术就算了事,接着就让孩子们在祠堂的大门前疯玩一阵,内容自选,玩具自备,有踢键子的,有抓子的,有跳绳的,有拍香烟合纸的……也有疯跑打架的。老师看到打架的孩子拉到办公室每人“拍、拍"两巴掌,打过后罚站到放学,不问是非曲直也不批评教育,如想争辩就会再加两下子。挨了打的学生也从不告诉家长,告诉家长也没用。家长会说:“打得好,活该!谁让你调皮,送你上学就是让老师管的!"</p><p class="ql-block"> 放学时间大概在下年三点前后,要按住的村庄排队走,可孩子们往往是走不多远就跑得没影了,也从没见过有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放学回家,大多数孩子书包一扔就干活,拎起篮筐打猪草,拿起竹杆放牛羊,人人都做事,个个有事做。山边上,河滩上,牛背上都能看到学生们的身影。打好一篮子猪草的孩子也不急着回家,在田地里疯玩,迎着轻风,晒着太阳,笑着,跑着,开开心心,痛痛快快,一直玩到夕阳西下,反正也没有要写的作业。</p><p class="ql-block"> 想想我们那时的童年,生活简单,情感惇朴,无忧无虑。再看看今天的孩子,生活富足,父母娇宠,书包厚重。不知道哪个更好,哪个更快乐!</p><p class="ql-block"> ( 网络图片,侵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