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总共有多少个,又有多少个甲骨文被人们认识了呢?

杨牧青艺术家上古文化学者

<p class="ql-block">我国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总共有多少个,又有多少个甲骨文被人们认识了呢?</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文字博物馆公布数据,目前我国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500多个,已经释读的有1600余个,也就是说,目前被认识的甲骨文数量只有总量的三分之一多一点,还有大部分甲骨文没有被人们解读出来。</p><p class="ql-block">因此,中国文字博物馆长期坚持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征集工作,对于积极参与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最高可奖励10万元。然而,在2016年10月开展的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征集评选工作中,截至2017年9月30日第一批收到论证报告65篇,经过专家初审、终评,只有复旦大学蒋玉斌先生获得优秀成果一等奖1篇,奖励资金10万元;清华大学王子杨先生获得优秀成果二等奖1篇,奖励资金5万元。</p><p class="ql-block">甲骨文为什么那么难认呢?为什么甲骨文发现之初人们解读出了那么多字,如今却越来越难以认识了呢?</p><p class="ql-block">甲骨文研究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彦民说:文字的发展有其时代性,如果古人穿越到我们这个时代,他看到我们厨房里的很多工具,他会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同样的,我们回到古代,很多古人厨房里用的东西,我们也不会用,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所以不仅仅是文字在改变,很多事物也在改变,除非有些材料将这些餐具和文字对应起来,否则我们很难去追溯到其古代的形态,也就很难去了解文字背后的来龙去脉了。</p><p class="ql-block">释读甲骨文需要很深的传统文化积淀,而我国最早一批甲骨文释读者多具有这样的传统文化底蕴。比如王国维先生对四书五经是烂熟于胸的,还很喜欢青铜器上的金文,对于这些古文字非常熟悉。所以包括王国维那代人在接触到甲骨文的时候,能够从掌握到的文字往上推,推到小篆、再上溯到金文,最后追溯到甲骨文。那个时代的学者几乎把所有常用的字都考释出来了,贡献极大。”常用的甲骨文被早期的甲骨文研究者释读出来以后,剩下的相对艰涩难懂,也就是所谓的“死文字”、“硬骨头”,往往是不常用的字,自然是越来越难以解读出来了。</p><p class="ql-block">现在破解甲骨文就比过去复杂多了,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手段和途径。首先要了解甲骨文的造字本意,既要跟后世的文字对应得上,也要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所以现在的古文字研究,尤其是甲骨文的考释,要求学者既要有古文字长期训练的素养,同时也得读懂古书,尤其是和甲骨文时代比较接近的古书,比如说《尚书》《左传》《诗经》都要读得懂,解读出的甲骨文和传世文献能够一一互证。现代学术的要求也进步了,要求更加严格,不是说认出一个字就行,还要能印证上,这也是现在考释甲骨文非常难的原因之一。过去三五十个字能够解释清楚的字,现在也许需要几十页、上万字才能论证清白、解释清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链接善缘,文化赋能诸业,</p><p class="ql-block">文商融合发展,真诚缘来如愿。</p><p class="ql-block">A.文科资本联盟:艺术产品、图书产品、科技产品、健康产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科技项目孵化。</p><p class="ql-block">B.学习启智讲堂:艺术/书画琴棋乐、学术/文史哲地经、五术/医卜星相命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脉和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C.创辅交流平台:水墨华山、水墨巴蜀、水墨三晋、水墨苏浙沪、水墨京津冀·杨牧青艺术文化行;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JJJJ四苟掼蛋俱乐部·京津冀晋陇五省市域掼蛋同乐;医美大健康科技平台共建项目管委会;万幅水墨写精神,一片甲骨表寸心!甲辰龙年3月27日庚寅杨牧青随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