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峰:再造像—当代文化视阈下的石窟艺术

张家楼艺术公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主办方之一湖北美术馆对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也向在顶着酷暑、不辞辛苦来参加学术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艺术家致以诚挚的问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近几年来,在峰峰矿区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响堂山石窟在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以及文化传承上都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本次《再造像——当代文化视阈下的石窟艺术学术研讨会》,也得到了峰峰矿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的支持。作为主办方之一,湖北美术馆是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全国首批九个国家重点艺术馆。近年来,湖北美术馆和鲁虹先生合作,推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当代艺术展览系列,就是“再”系列的展览。有“再历史——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再水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2000—2012”“再肖像——2013三官殿1号艺术展”“再现代”。2014年和孙振华先生合作的“再雕塑——当代艺术展”。2015的“再影像”“再7拍”“再聚焦”“再十示:丁乙展”“再识方力钧”“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等。今天,我们在响堂山石窟研究院举办《再造像——当代文化视阈下石窟艺术学术研讨会》,也体现了对于这个“再”的认识。今天我们在全面迈向现代性的过程当中,“再”的概念区别于西方的一个“后”的概念。为什么我们不用“后造像”?我们用了一个中国人自己的一个概念。主办方峰峰矿区政府、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湖北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和云冈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大美院的学者、艺术家齐聚再响堂山石窟。我们从跨文化、跨学科的视角来探讨响堂山石窟艺术在当下的意义。那么响堂山石窟研究的时间非常短暂,一共有百余年历史,北齐这个朝代存在的时间也就那么二十多年,但在这二十多年过程当中就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宝藏。所以,在文明互鉴与民族文化的交融方面具有非常启示性的意义。而本次学术研讨也在考古学、艺术史学、历史学和雕塑学等,跨学科交融方面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当中,更加促使我们加强文化自信,加强在继承当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本次学术研讨的重要的策划人之一——赵立春先生,坚守响堂山石窟,一干就是38年。他历尽了风风雨雨。当年,他大学毕业来到响堂山石窟的时候,响堂山石窟应该说非常的破败,在学术研究等各个方面也都非常的凋零。但是今天大家看到的响堂山石窟,已经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赵立春为了筹备此次会议,2020年专程来到江苏宜兴参加第14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和重要的批评家孙振华、鲁虹也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同时在今年的4月份,方力钧、孙振华、鲁虹、沈琴等重要的艺术家、批评家也来到了响堂山石窟。和赵立春再一次进行了激烈的碰撞。这更加促使《再造像——当代文化视阈下的石窟艺术学术研讨会》的举办。特别是我们本次学术研讨邀请到了著名的批评家、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振华和著名的批评家、艺术史家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担任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主持。更加持了我们本次论坛的学术性、当代性和跨学科性。这次学术研讨会也让我们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和加强对于响堂山石窟的研究。刚才孙书记已经讲了,其实响堂山石窟除了南北响堂,还有水浴寺石窟,还有磁州窑文化。还有张家楼艺术u公社,这些景区就构成了一个艺术的群落。这个群落的对于一个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峰峰矿区来讲,非常难得。我说这就是一个金饭碗,我们不能端着金饭碗再去讨饭。那么这些可以在对响堂山石窟艺术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其历史的传统的文脉。同时根据传统的历史文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贡献我们峰峰矿区和响堂山石窟的智慧和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最后,我用两句话结束我的发言,让大家知道,敦煌有个樊锦诗,响堂有个赵立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谢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3年6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