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來美一眨眼間,随時間的流逝已近四十年。不記得誰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同一件好事。我年輕時在國內便與書法有染,在國外開畫廊教書法也一直未有停止過,與書法少說也有半個世紀之緣了。半輩子在努力做同一件書法藝事,你們說,若沒有一點成績,能對得住人生嗎?</p><p class="ql-block"> 在國外教書法,在團體、在校上課,面對紅皮綠眼、不懂中文字如何能學書法,這是最大的挑戰!如何寫好書法?更是難上加難!史上不少大學藝術系的教授、漢學家在這方面也花過不少苦心,但恕於本人眠光有限,始終未曾見過有哪位紅皮綠眼、白人黑人寫過一幅象樣的書法作品。鑒於此,鄙人獨辟蹊徑,據書史之發展脉搏,擬定出一套方案,讓沒有中文背景的西方人容易學習掌握的、《三步法學會隸書》中英文版本。此小冊子出後,反應良好,我免費送給了許多學校、學生,也算有收到言簡意賅之效,學生據此書而更快學好書法。</p> <p class="ql-block"> 圖為已届耳順之年的西人學生,用篆書寫的隋人王通《禮樂》句。本來是准備安排作為美方正式禮物,送給中國客人的,只是突然間風向變了,未能成其雅事,可惜!</p> <p class="ql-block"> 這是另一位白人學生寫的”心經”隶書作品長卷。她的名字為Melanie Ryals , 是一位水彩畫家。</p> <p class="ql-block"> 這是Nancy Fray , 用隶書寫的千字文長卷。里面一千個不重復的漢字,她也未必識得或记得多少個,但不影響她能寫出這樣的、難度大的書法作品。從這點上來說,懂不懂中文字,對她來說似乎又不重要。當然,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她是完全可以查詢到她所要知道的哪個字的英文意思。</p> <p class="ql-block"> 圖是在這里讀中學的學生、名字叫邵如馨的作品,另外一位同齡姐妹邵如懿,她們二人13歲時開始在我指導下學書法和繪畫,三年之間在圖書館便開了五次雙人展覽,還出了一本書畫集。雖然書畫作品仍顯稚嫩,但在她們這個年齡段,也算是交了一個小有成就的書卷,留下一個她們童年的美好回憶。</p> <p class="ql-block"> 下面海報,是四年前MFA波士頓美術館邀請我去進行書法演講揮毫活動的告示。聽安排這個活動的老外Nancy說,一般的藝術家只是一次,而我卻是一連二次,分兩個星期舉行。可以想見館方特別重視、或是觀眾的反應熱烈,又或者中國的書法魅力對西方人特別吸引。</p> <p class="ql-block"> 今我已届退休,但我對書法的教學和傳承興趣未減,且隨著與西方社會的深入,尤其覺得高等教育界對中國書法的痴熱程度特別明顯,似乎是教育程度越高越顯得對書法的興趣。現在又有一個新的project 剛好合我所好,繼做了幾所中學書法活動後,一個月之內就已經有四、五所大學排期,邀請我進行這個書法演講揮毫活動。</p><p class="ql-block"> 下圖為多年前在Wellesley 女子大學時講課時揮毫示範。</p> <p class="ql-block"> 有人問:中國文化最受西方人歡迎的是什麼?我認為入排名前面的應該是慶典時的舞獅活動、醫療保健的中醫,余下的藝術便是書法了,中國畫的受歡迎程度顯然遜色。西方人愛說中國書法是中國人的抽象藝術,他們特別喜歡那書法線條的律動,那如音樂般的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所以他們特別喜歡看揮毫時寫行草書。</p><p class="ql-block"> 圖為在美出的幾本關於書法的書。</p> <p class="ql-block"> 隨著時間的遞進,中國書法的演講傳播,向美國紐英崙區大學縱深發展下去也是可期的。它是中華文化幾千年的結晶,也不應該只是讓其局限在華人文化圈,讓世界其他族人受益、發揚光大,讓中華書法更具意義和歷史價值,是我等作為書法傳承者的歷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圖為1999年寫下並完成大碑的”二千歲圖”, 由二千個不同壽字組組成。</p> <p class="ql-block"> 這個碑刻是1990年為當時的波士頓市長Raymond Flynn 寫的銘文,鑲嵌在波士頓唐人街牌樓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梅先生為大學中国書法教师,美国著名女子大學衛斯里(Wellesley College) 丶勒斯里大學(Lesley University) 客座教授。是一位集書法丶国画和篆刻于一体的藝术家,已任二十多年美国纽英崙藝术学會會长,美国北美書画藝术家協會顾问、名譽會長。分別在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 , Harvard 大學丶MIT丶Wellesley等著名學府,和國內廣東丶江西等省份大學作數十次書法演講。Boston Herald和Boston Globe等英文報紙丶多個中英電臺的採訪報道,及Brush Talk Edition等的介紹。</p><p class="ql-block"> 梅先生也屡获奖项。已分别在北京丶芝加哥丶纽约丶等地举辦個展或双人展二十多次。2013年為哈佛大學 “川—Three Column” 画廊,為近百年來第一位書法家被邀请在處展出45天。04年与馬友友等一批世界各地的藝术家,在Peabody藝术博物馆成立100週年進行12天的 “絲绸之路” 節目慶祝活動。於2000年美国首都Washington DC亚太藝术研究院授予二十世纪藝术贡献奖勋章,2001年国内授予 “德藝雙馨藝术家” 稱號等。</p><p class="ql-block">曾為波士顿市長写碑文,刻挂在 “天下為公” 牌楼; 書写二千寿字刻成“公元二千大寿” 大碑,立在廣東台山鳳山公园。名字小传已列入<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等十多部典籍。</p><p class="ql-block"> 出版著作有<梅宇国書法集>,<三步法學會隸書>,<秋之爱>诗集,和多款書画掛曆等。作品廣被中西人士收藏,“龍” 為Worcester博物馆收藏, “碧波荡漾” 丶 “卧雲弄月” 等为Peabody博物馆收藏, “穆如清风“ 等為馬英九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