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散记

感悟—-林毅臣

<p class="ql-block"> 有些人,一辈子见过一面就够了;有些地方,一辈子去过一次就够了。而有些人,见了一面就放在心里,时时想起;有些地方,去过一次就有长住一辈子的愿望;桂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  十岁那年,我从小学语文课本中读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文中描绘到:“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从此,心中就有了去桂林看看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走过人生五十载,去过的中外城市、景区也有上百。领略过皇城根儿的厚重,纽约的繁华,苏杭小家碧玉般的细腻温婉,庐山的清秀,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狂野……桂林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p><p class="ql-block"> 流年不利,重病七载,稍远之行,不敢奢望。桂林的大学同学代华数番邀约,在他“你到桂林,我提供点餐式旅游服务,我的地盘你说了算”的诚挚邀请下,终于下定决心奔赴三千里外圆四十年之梦 。</p><p class="ql-block"> 五天四夜的旅程,归于一句话:“桂林,值得!”</p> <p class="ql-block">   漓江风光</p><p class="ql-block">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风光甲桂林”,漓江风光以桂林到阳朔之间60余公里为首。登船前行,果然山清水秀、美不胜收。近处的山高耸入云,山上长满了参天大树;山脚奇花异草,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暗香疏影横斜水清浅;江面白鹭纷飞,水鸟相戏,不时有不知名水鸟从江面掠过,爪子上顿时多了一只小鱼;江岸上是风姿卓约的凤尾竹随风起舞。</p><p class="ql-block"> 漓江山水,是一幅绝美的中国山水画。江边的山,挺拔俊秀,山峦起伏,千姿百态,峰峦叠嶂,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似泼墨似写意,让人陶醉其中。漓江的水,波光粼粼,轻轻荡漾,如同一面明镜,映照着大自然的绝美面容;漓江的水,静谧悠长清澈见底,宛如一条玉带,山水相绕,峰回路转,种种风情扑面而来,流淌着无限柔情,让人沉醉不知归路。</p> <p class="ql-block"> 船过杨堤,眯眼稍息,忽然觉得自己一个凌波微步,从江中来到岸边,砍竹结庐。白天,焚香抚琴,阅经读书;夜晚,对着点点渔火,禅坐冥思,修身养性。偶尔,邀上三五渔夫、农夫、樵夫温酒煮鱼,畅谈农事年情……</p><p class="ql-block"> 船到阳朔,回望漓江山水,久久不愿离去。漓江,值得!</p> <p class="ql-block"> 银子岩</p><p class="ql-block"> 广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境内溶洞颇多。银子岩溶洞就是是其中典型,溶洞贯穿十二座山峰,属层楼式溶洞,洞内汇集了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生长的钟乳石。</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游玩过“金华双龙洞”,杭州“灵溪洞”,印象最深的是双龙洞的躺船而入和冰壶洞内的巨大瀑布。</p><p class="ql-block"> 银子岩最为著名的景观有三绝:雪山飞瀑、音乐石屏、瑶池仙境。现已开放的游程约2公里,包括下洞、大厅、上洞三大部分,特色景点数十个,以音乐石屏、瑶池仙境、雪山飞瀑"三绝"和佛祖论经、独柱擎天、混元珍珠伞"三宝"等景点为代表,钟乳石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宛如夜空的银河倾斜而下,闪烁出像银子、似钻石的光芒,栩栩如生,形象逼真。</p><p class="ql-block"> 游过银子岩,一生不缺钱。</p> <p class="ql-block"> 印象刘三姐</p><p class="ql-block"> “印象刘三姐”给与我的感觉就是“震撼”,歌声与舞蹈和桂林的山水景色有机相结合,给予观众的巨大情感触动。刘三姐表演中融入漓江山水,几百人真实演绎山歌对唱,又有着科技感。印象刘三姐,你能感觉到中国人的浪漫,实景舞台相当惊艳,当灯光出来,漓江风光展现在你的面前,观众席发出“哇哦”的惊叹声时,立马给你一种惊艳的感觉,不愧为张艺谋大师的精彩巨作。</p><p class="ql-block"> 一开始的壮族山歌听不太懂, 但是舞蹈画面还是通俗易懂:一群渔翁出来打渔,纯正鲜艳的红色绸布如渔翁手里的网,随着渔翁的提网、下网如海浪一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看到的是漓江两岸人民的日常生活。这种大场面,因为灯光的配合更加震撼,勾引你目不转睛欣赏,不时用手机记录。 :最吸引人的那一段是:月亮船缓缓出来,一个仙气飘飘的曼妙女子在月亮上翩翩起舞,灵动飘逸,如同仙女,从月亮的这头舞向另一头,又倏地落下来,似嫦娥一般。前面是一排身着白衣的女子在江边沐浴,出浴后又换一身民族服装, 此段故事情节虽不易懂,但是场景足以让人回味。另外还有男女情歌对唱,壮族渔家嫁娶等精彩情节,让人久久沉浸其中。</p> <p class="ql-block"> 遇龙河</p><p class="ql-block"> 桂林山水丰富多彩,若把“漓江风光”比作刘三姐般美丽俏皮的话,那么“遇龙河”的风光就是少女的含蓄婉约。踏上竹筏,在艄公的一声“起”中,开始6.5公里的竹筏漂流行程。遇龙河不宽,其溪流清澈幽深,流水潺潺,如诗如画,河边花红柳绿,微风徐徐,飘来阵阵清香,真是香风熏得游人醉。两岸奇峰异石形态各异,虽不如漓江两岸那般层出不穷,但也浪漫多姿,气息葳蕤,几近仙境。河边二三钓友垂于柳下,农妇清洗摘于田间的果蔬,引得鱼儿争抢残叶与虫子,好一派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 遇龙河艄公的撑杆姿势亦与他处不同。其它地方艄公的撑杆是“入水,收竿,再入水,撑竿,收竿”,而遇龙河艄公是“入水,收竿,竿旋转180度,再入水,撑竿,收竿”。我问艄公为什么要加个“旋转”的动作,他说是祖师爷传的,看来,船工亦分流派。</p><p class="ql-block"> 漓江山水风景如中国水墨画,那遇龙河就是水粉画。每一处景点都有着不同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象鼻山 </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和我一样,以为象鼻山在桂林与阳朔之间的漓江风光中,其实它坐落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p><p class="ql-block"> 象鼻山不高,此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是桂林山水的象征,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与“祥”字谐音,寓意吉祥如意、平安吉祥、招财进宝,大象为祥物。而东南亚人民也以大象为吉祥动物。因此象鼻山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打卡。</p><p class="ql-block"> 象鼻山的神奇,首先是形神似,平生所见各种动物形状山峰无出其右;其次是在象鼻与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每当明月升起就行成“象山水月”奇观。此头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半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一月挂于天,一月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天合之作奇特景观。</p><p class="ql-block"> 象鼻山自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p> <p class="ql-block"> 灵渠,水街</p><p class="ql-block"> 灵渠,古称“秦凿渠”等名,是2200余年前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它位于桂林市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秦并六国后,秦始皇为开拓岭南,统一中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掌管军需供应,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渠渠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岭南从此从蛮荒走向文明,岭南迎来第一次大开发。</p><p class="ql-block"> 灵渠的灵魂之处在于“人字形分水坝”。一十分水,三分给南渠,六分留给湘江,一分给北渠。坝体是鱼鳞坝,由竖立的巨石通过榫卯结构链接,再辅以古代水泥“三合土”黏连,历经千年不倒。工程通过分水铧嘴而沟通湘江和漓江,陡门(船闸)则是人工水道改善通航条件的关键工程。相邻陡门的启闭,船只得以'循崖而上,建瓴而下',陡门的运行方式和功能基本具备了现代运河工程的技术要素。密集的陡门(36陡)组成连续船闸,使得灵渠成为世界上最早穿越分水岭的运河。</p><p class="ql-block"> 水街景区由秦汉建筑文化、古桥文化、古雕塑文化、灵渠历史文化、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大部分组成。“秦文流觞”是兴安古北门的所在地,也是水街的入口,从“秦文流觞”进入水街,就走进秦风汉韵的历史中。清代著名诗人苏宗经曾这样形容兴安水街,“径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桨脚挥波易,篷窗买酒便”。民舍沿灵渠修建,河边桃红梨白,清流潺潺,垂柳幽幽,鱼翔浅底;乡民悠闲垂钓,品茗奕棋,走入其中,游客的心立马静闲下来。灵渠上最有名、最古老的桥就是万里桥,万里桥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作为昔日往来南北必经之道,历史上被称之为“楚越要津”。据说,万里桥距离唐朝的都城长安水路有一万里的路程,所以称它为万里桥。在桥的南岸我们还可以看到明代才子吴玉写的《万里桥记》一文和“万里如归”石碑。</p> <p class="ql-block">诚挚感谢代华同学的热情招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