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走心改编的 民乐合奏《上海谣》

小草(拒收红花)

<p class="ql-block">  “《上海谣》,我是爱的不得了,这个弦律我太喜欢了,所以我就想用民族乐器来歌唱”。</p><p class="ql-block"> 音乐教育家、著名二胡演奏家黄玲教授谈起改编《上海谣》这首民乐合奏时,满怀深情道来。她运用江南丝竹手法创作,让婉转唯美旋律与情感融合、与灵魂共鸣。</p> <p class="ql-block">  灵魂共鸣的诠释,是指个体在面对某些题材时,内心出现一种强烈的共鸣感受,通常是出自于这个题材曾经触动个体心灵深处的相关经验和感情。</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黄玲在创作这首民族乐曲中,对原创《上海谣》的艺术感知能力不断升华,情感内心出现一种强烈的共鸣感受。最是被艺术感染扎心的地方,是在这优美弦律中,增加了一段江南丝竹。</p> <p class="ql-block">  黄玲说:“江南丝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传在江浙沪地区的民族传统音乐。它具有`小、轻、细、雅’的特点,正好与侯小声老师原创《上海谣》经典沪歌相匹配,能够有机融合,使乐曲甜美、含蓄、秀丽、应景,所以编配中釆用了一段江南丝竹”。</p><p class="ql-block"> 近日,由黄玲改编,上海泉水叮咚艺术团演奏的民乐合奏《上海谣》完成了首次录音。 大家在排练民乐合奏《上海谣》过程中,都相当投入,非常喜欢这个弦律,说是“好听,很开心”。  </p><p class="ql-block"> 上海泉水叮咚艺术团团长罗继纲说:“在黄玲老师指点下,侯老师的推动下,我们艺术团要把它演奏的有内涵,这不是单单的演奏,而是用艺术来表达,把情感融进去,拉出来,有韵味,有点灵魂”。</p> <p class="ql-block">  黄玲开心地说:“最开心的是作品弦律的基调,基因好。这么好的基因,实际上就是侯小声老师给了我福光照引”。</p><p class="ql-block"> 黄玲表示:沉浸在艺术作品喜悦中,让大家在分享海派源流音乐中来传承、生存本土文化和人文情怀,从中来赞美我们上海人的勤劳和聪慧以及人文情怀。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把这首作品演绎的美、演绎的好,演绎的大家喜欢,更加喜欢”。</p> <p class="ql-block">  艺无止境,学海无涯。黄玲深有感触道:“不停的改,要扬长避短,既要尊重侯老师原创作品,又把乐器演奏呈现的完美。”</p><p class="ql-block">  从民乐合奏《上海谣》创作全过程来看,确实不易。当侯小声对黄玲提出:“《上海谣》也可以搞个配器”始,黄玲就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p><p class="ql-block"> 黄玲太爱《上海谣》民乐合奏了,在编配创作时,这个旋律萦绕在心间。时不时的在探索、研究。有一天晚上不知改了几稿,躺了一会儿,凌晨4点不到又起来写……</p> <p class="ql-block">  黄玲改编的《上海谣》,以民乐作品先后由胡琴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直至民乐合奏等形式呈现,历时3年时间。其间,始终都得到侯小声老师大力支持和指导,黄玲每一步都走的很坚实,虽然有些累,但也有乐趣,更是使命。</p><p class="ql-block">  侯小声被感动到了,他是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群众文化学会副秘书长,创作声乐和其他音乐作品5000余首,《上海谣》就是其中一首沪语歌,它不断地被传唱,唱遍了上海大街小巷。 </p> <p class="ql-block">  侯小声说:“《上海谣》从独唱变成合奏,跨出了一大步;走向民族器乐领域,黄玲是第一家。《上海谣》开始有灵魂了,他不但是音准到位整齐度到位,而且注入自己内心的东西,把情感拉出来,有韵味,这叫灵魂。直白的说,我被感动了。</p><p class="ql-block"> 侯小声对《上海谣》给予很高评价,并对未来寄予厚望。他说:“上海人要活出上海人的精神风貌,我和黄玲在创作编配过程中一拍即合,从中也看到了黄玲的执着精神。要相信自己,把自己的力量充分贡献给老上海,振兴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