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北京行游十四》 大运河畔“三庙一塔”

理达

<p class="ql-block">图文、编制/理达(部分文字为景区介绍)</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4.3.20日下午15:00—15:30</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区(三庙一塔)</p><p class="ql-block">作品原创</p> <p class="ql-block">  三月春分的这天下午,来到国家5A级的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走进了大运河西畔的燃灯佛舍利塔和周边古建筑群片区。这里是通州大运河景区的一个博大精深的著名历史文化景点,建筑精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也就是称之为“三庙一塔”的经典景区。一塔即古老的通州燃灯塔,三庙即儒教的通州文庙、佛教的佑胜教寺、道教的紫清宫。</p> <p class="ql-block"> 📖通州文庙📖</p> <p class="ql-block">  通州文庙建于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比北京国子监尚早四年,为目前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孔庙,也是仅存的州县级孔庙,历史上为州学所在地。通州文庙也称学宫,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元、明、清三代以来历经22次修复和扩建。通州文庙从建成至光绪末年科举废止。有2363名五贡以上人员从这里步入仕途,其中状元2名、进士178名、举人688名、五贡1497名。</p> <p class="ql-block">  通州文庙内的泮池、泮桥,又称泮水,是地方官学标志。由于古代帝王立学名“辟雍”,四周环水,中央建堂,俯瞰如玉璧。诸侯所设学校在等级上低于皇帝,因此只能以半水环之,故称“泮水”。泮池一般为半圆形,壁为石砌。池边及桥上均设望柱、栏板,不施雕刻。古时新进的秀才入县学继续学习,都要入宫见孔子泮,称入泮或游泮。</p> <p class="ql-block">  北京通州文庙内的大成门,又称“乾门”,始建于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祭孔大典时,品级较高的官员整理衣冠、熟悉仪规之处。现建筑为复建,包括正门与侧门,平时侧门开启,正门只有在祭祀孔子时才开启。在门庭列礼仪兵器戟的多少与官职的高低相关。过去,武官需把兵器在此存放,才能进入祭拜。</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孔子的享殿,也是文庙建筑群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现为清代建筑,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歇山顶的殿式建筑。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殿前有月台,与大成殿形成“凸”字形布局。拜台是举行祭孔仪式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正中供孔子牌位,孔子像两旁是颜回、曾参、孟轲、子思“四配”和“十二哲”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  重建通州学记碑,碑刻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由张士甄撰文,杨正宗篆刻。碑文记述了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通州发生大地震之后,通州文庙被毁,知州于成龙带头捐献俸禄重建通州学宫的事迹。碑座和碑首均为方形,碑首刻云纹图案。是见证文庙历史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  乡贤碑,碑刻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这块碑上记载了自金代以来到清代,通州在朝廷任高官,且身正明清、政绩彪炳的人名和职位。是见证通州历史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  通州文庙内的圣容殿,是供奉孔子画像及生平圣迹的场所。殿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现建筑为复建,是一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的硬山顶建筑。</p> <p class="ql-block">文庙内的碑廊。</p> <p class="ql-block">  众善醵资学宫碑,年代不详。此碑为通州士绅为重修学宫时筹集资金所立,原碑段为两截,上半部文字基本浸滤不清,碑额篆书“重修碑记”,下半部残存文字11行,记录筹款重修学宫之事。</p> <p class="ql-block">  明衙署石狮,石狮为明代衙署的旧物,曾立于通州衙署大门两侧。狮子双目的颜色应为后期民俗活动时,所举行的“点睛”仪式所为。</p> <p class="ql-block">  镇水兽(一对),通惠河的二十四道闸上,每个闸口都曾设有镇水兽。镇水兽是闸上的建筑装饰构件,起到美化装点闸口的作用,同时承担着预警水患,充当“水则”(古人测量水位的标尺)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皇木,三根巨型皇木出土于通州运河河道,其中,底部最长一根为格木,另两根为硬核合欢木。通州大运河边曾有两个皇木厂,据《明史》记载,嘉靖至万历年间,北京地区曾发生过七八次洪水,致使河水泛滥,卷带大量泥沙将皇木厂淹没;皇木厂的木材部分被大水带入渤海,有些淤沉于运河河底。</p> <p class="ql-block">  通州文庙内的尊经阁,又称藏经阁,用于贮藏皇上御赐书籍、儒家重要经典及诸子百家之书的藏书楼,供学宫生员博览经籍,阅读研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为复建,两层六角攒尖顶。</p> <p class="ql-block"> 🌹佑胜教寺🌹</p> <p class="ql-block">  佑胜教寺俗称“塔庵”,似为北齐(公元550年—577年)始建,坐落在通州燃灯塔东侧,殿内供奉燃灯佛。康熙版《通州志》记载此寺名为佑胜教寺,殿前立有中华民国二十五年“重修通县胜教寺记”的碑文,目前建筑为明清时期风格。历史上佑胜教寺规模宏大,经历岁月磨难,现存山门、天王殿、燃灯宝殿、三圣殿、观音殿各一座,寮房数间。</p> <p class="ql-block">燃灯宝殿内供奉燃灯佛。</p> <p class="ql-block">  燃灯古树。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区“三庙一塔”古建筑群内,佑胜教寺燃灯大殿门前,一棵树龄350余年的国槐饱经沧桑。古树三米以上主干已折断,虽经历战火和自然灾害,但依然挺拔,仰望古塔,述说传奇。古树是大运河记忆的一部分,古树保护是运河文脉传承中的一道独特风景。</p> <p class="ql-block"> ☁️紫清宫☁️</p> <p class="ql-block">  紫清宫俗称“红孩儿庙”,始建于明代中期,现为清代建筑。现存山门、正殿和东、西配殿各一座。正殿东山墙正中有铭文记载清光绪年间重修紫清宫始末,西配殿内有水井一口,山门东侧有古槐一株,旧时有来此宫求雨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紫清宫即紫府清都之宫殿,是道教认为的神仙所居之地。始建于明代,现为清代建筑。现存山门、正殿和东、西配殿各一座。宫内主供道教等级最高的三尊天神,即“三清”。</p> <p class="ql-block">  紫清宫西配殿内有一古水井,此古井深约14米,上覆之盘口为整石凿成,其口型别致典雅,似唇上凸。沿古井口顺南方向,有连接其石水沟槽通向南侧山墙处。此古井年代久远且建于紫清宫西配殿之内,据推算此井似建殿之前就已经存在。</p> <p class="ql-block"> 🌲燃灯佛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  燃灯佛舍利塔,因塔前供奉燃灯佛像而得名,通州当地人称之为“通州塔”,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终点的象征。通州燃灯塔,为八角型十三层砖木结构密檐式实心塔,由须弥座、塔身和塔刹组成,塔身八面均有精美砖雕,造型优美,气势巍峨,名冠幽燕,构成了古“通州八景”之首古塔凌云。</p> <p class="ql-block">  通州燃灯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周年间,历代多次重修,是北京地区建造年代最早、最高大的佛塔之一。现存古塔为辽塔形制,塔高56米,密檐式实心砖木结构,塔檐共挂铜铃2248枚,雕凿佛像415尊,塔身13层,塔刹内原有直径24.5厘米,圆周1米的铜镜,现存通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通州燃灯塔,是大运河千年漕运的航标,清代诗人王维珍留下了“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千古绝句,“古塔凌云”是著名的古通州八景之首。</p> <p class="ql-block">  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区,最著名且堪称经典的是“三庙一塔”古建筑群景区,这里浸透着通州的历史文化和发展,上面已经介绍了“三庙”包括通州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一塔则是清代诗人王维珍诗句“一枝塔影认通州”中的通州燃灯佛舍利塔。目前“三庙一塔”景区是全天免费对外开放,欢迎美友老师莅临北京通州,游通州,游大运河景区,行大运!</p> <p class="ql-block">  此次走进“三庙一塔”景区,由于时间关系,只是参观游览了大部分古建筑群(殿),殿内参观瞻仰少部分,待以后继续进行分享。</p> <p class="ql-block">  📖🌹谢谢您雅赏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