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三国打卡行,(2024.3.4-22)

石頭

<p class="ql-block">龙年首行,9位来自上海、北京、深圳、湖南的团友,在领队的带领下,直奔南亚三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三个伊斯兰国家。</p><p class="ql-block">南航一架180个左右座位的BY737-800飞机,载着33位乘客,清早从乌鲁木齐出发向南,在朦胧晨雾中越过中天山山脉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用15分钟飞过刀削斧劈、白雪茫茫的神仙之山--昆仑山脉后,再飞行约半个小时,就到了巴基斯坦的东北部边境城市--拉合尔市的上空。</p><p class="ql-block">(↓昆仑山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巴基斯坦】</b></p><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一个从原印度分治出来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世俗宪法中,写入“伊斯兰共和国”国号的国家。</p><p class="ql-block">在巴基斯坦,我们到了印巴边境的拉合尔、首都伊斯兰堡、塔克西拉和巴阿(阿富汗)边境的白沙瓦,一路汽车。实际上,仅仅是在巴基斯坦的最北边(靠近开什米尔地区),走了一条横弧线。把巴基斯坦的北部,由东向西坐车横穿了一次。</p><p class="ql-block">从3D地图上来看,巴基斯坦是个北部从喜马拉雅山脉往南下来,一路到印度洋边逐次降低的地形;印度河也从喜马拉雅高原出发,一路南下,纵贯巴基斯坦,汇入到印度洋。因为线路安排的局限性,我们看不到印巴争议的开什米尔高原,看不到印度河流域的农业全貌,看不到巴东南部广袤的沙漠,看不到印度洋边的巴基斯坦风情,更难以去追寻古老印度河文明的足迹。只能蜻蜓点水的看了一些古迹,感受了一下现今的巴基斯坦。</p><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行程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巴基斯坦之拉合尔市</b></p><p class="ql-block">拉合尔市,巴基斯坦的第二大城市,文化和艺术中心,是座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曾是莫卧儿帝国的首都,也是巴基斯坦4个省中最富裕的省--旁遮普省的省会,正在印巴边境上。当年的《拉合尔宣言》,奠定了印巴分治的基础。</p><p class="ql-block">印度西北边境也有一个旁遮普邦,与巴基斯坦的相邻。估计原来是同一个旁遮普地区,印巴分治的时候,一分为二了。</p><p class="ql-block">没有想到的是,拉合尔所在的旁遮普地区,原来是海拔220米左右的一个好大的平原--旁遮普大平原。</p><p class="ql-block">(↓拉合尔城堡与巴德萨希清真寺中间的大广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特殊礼遇</b></p><p class="ql-block">从拉合尔机场出来,迎接我们的,不仅有地陪导游“山虎”(几年前在重庆大学学习了半年中文,语言还行),还有一辆警车和几个警察。山虎说,当地政府规定,中国游客到此,都有警察随行保护。我们在拉合尔市区,享受了一整天的警察安保服务。</p><p class="ql-block">(↓护卫我们的警察和警车)</p> <p class="ql-block">拉合尔持枪的警察叔叔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拉合尔城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世界文化遗产</b>拉合尔古堡,1021年始建时,只是一个泥土筑成的军事要塞。500年后,莫卧儿王朝的沙贾汗国王重建拉合尔城堡,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王宫,拉合尔城堡成为了莫卧儿王朝的都城。</p><p class="ql-block">拉合尔城堡的东门,因为朝向印度德里的方向,叫做“德里门”;据说印度德里红堡朝向拉合尔的方向,正门取名为“拉合尔门”。由此可见,两城、两国之间的深厚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拉合尔城堡的东门--德里门)</p> <p class="ql-block">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时,曾到此访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镜子宮</b></p><p class="ql-block">古堡中最有名的,就是“镜子宮”了。这是沙贾汗国王为其王后修造的寝宫,只为满足她生前“躺在自己的寝宫里,也能看到满天星星”的要求。</p><p class="ql-block">有时候啊,面对女人的要求,男人啥事儿都敢做。贾宝玉“撕扇子买千金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p><p class="ql-block">(↓镜子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国王与王后</b></p><p class="ql-block">沙贾汗国王的这个王后,就是来自波斯的女子阿姬曼。阿姬曼是谁?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晓得;但要说起泰姬陵的泰姬.玛哈尔,估计许多人会惊呼“哦,是她啊!”</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在镜子宮建成前一年,泰姬因难产去世了。红颜薄命,还是没有享受到这专为她而建的特色寝宫。</p><p class="ql-block">拉合尔,是泰姬长期生活的地方,死后安息于现今印度阿格拉的泰姬陵。</p><p class="ql-block">(↓国王与王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四十柱宮</b></p><p class="ql-block">国王的“办公室”和“书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国王的议事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城堡里的花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巴德沙希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巴德沙希清真寺,就在拉合尔城堡的对面。</p><p class="ql-block">(↓巴德沙希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当时最大的清真寺,可以同时容纳6万人祈祷。</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巴德沙希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锡克教教堂</b></p> <p class="ql-block">巴德沙希清真寺与锡克教教堂毗邻而居,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拉合尔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拉合尔博物馆,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历史最久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拉合尔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馆藏不很丰富,主要是以佛教题材的犍陀罗艺术展示为主,也有一些出土的早期原住民生活器具和《古兰经》展示。</p> <p class="ql-block">犍陀罗艺术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里收藏有<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巴基斯坦的国宝</b>--《苦行的释迦》,又称《禁食的悉达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瓦加边境降旗仪式</b></p><p class="ql-block">拉合尔市东约30公里处的印巴边境瓦加,是巴基斯坦与印度众多边境口岸之一。自1959年以来,双方的边境安全部队每天都要阿塔里-瓦加边境,举行升国旗和降国旗仪式。</p><p class="ql-block">(↓瓦加边境口岸)</p> <p class="ql-block">边境部队如此庄严的升国旗、降国旗仪式,看起来却是那么的滑稽搞笑。</p><p class="ql-block">严肃的主题,也可以搞成如此的骚操作啊。</p> <p class="ql-block">怎么看着,好像是在进行踢腿比赛呢?</p> <p class="ql-block">来看看视频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拉合尔火车站</b></p> <p class="ql-block">拉合尔热闹的二手衣服和鞋子市场</p> <p class="ql-block">巴德沙溪清真寺门口的美女们</p> <p class="ql-block">宣礼塔下的含羞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巴基斯坦之伊斯兰堡</b></p><p class="ql-block">首都伊斯兰堡,也在旁遮普省的境内,海拔约600米左右,在拉合尔市西北约300公里。</p><p class="ql-block">坐车从拉合尔出发,一路向西北方向行走,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走了大概200公里左右,一道几百米高的、长长的、两边望不到头的山脉,平地凸起,横亘眼前,天下无路。山脚边,一条公路弯弯曲曲的通进山里,不断地爬升。看了一下GPS实时海拔,当车行到600米左右的时候,眼前豁然开朗,又是一个大平原!在这个平原上再行驶100公里左右,就到了首都伊斯兰堡了。</p><p class="ql-block">原来,大平原还可以这样子梯级垂直提升的。真是长见识了。</p><p class="ql-block">(↓两个梯级大平原中间的垂直山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的首都,最初是在印度洋边上的卡拉奇,后来才搬迁到伊斯兰堡的。窃以为,他们当年之所以把首都由海边迁往内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安全因素。卡拉奇首都在海边,没有屏障,易攻难守。伊斯兰堡首都北靠开什米尔高原,南边是一个海拔几百米高的天然垂直山体屏障,在当时以坦克、大炮为主体武器的时代,是易守难攻、相对安全的。二是气候因素。卡拉奇天气湿热难当,伊斯兰堡气候凉爽宜人。</p><p class="ql-block">巴西当年也是把首都从海边的里约热内卢,迁移到了内陆中部地区的巴西利亚新建的。</p><p class="ql-block">(↓首都山上看首都伊斯兰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罗赫达斯要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世界文化遗产</b>罗赫达斯要塞,一座500年历史的要塞,位于拉合尔与伊斯兰堡之间,在伊斯兰堡东南约100公里左右的高、低两个大平原的交接处。估计其作用,是扼守上下两个平原之间通道口的军事要塞。据说这个要塞从未被攻破过,才能比较完整的保留到今天。</p><p class="ql-block">(↓罗赫达斯要塞)</p> <p class="ql-block">穿过岁月洗涤的城墙门洞拾级而上,透过古老城墙的枪眼,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金戈铁马。</p> <p class="ql-block">在要塞古老的城墙上,小憩一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费萨尔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最大的清真寺,据说是世界第六大清真寺,由已故沙特国王费萨尔出资捐建。寺高80米,祷告大厅内可容纳万人同时祷告,祈祷厅内没有一根柱子,所有重量都由四个角上的四根宣礼塔拉起和承受。</p><p class="ql-block">(↓费萨尔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美女与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正在祷告的莫斯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首都山下的赛布林村</b></p><p class="ql-block">伊斯兰堡市北有座山,叫做“首都山”,山下,有个赛布林村。</p><p class="ql-block">(↓赛布林村口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银行正在给村民举办金融知识培训</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百年前印度人的房子。红色的房子是印度教徒的房子,黄色顶的房子是锡克教徒的房子。那时候的印度教与锡克教徒,是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百年前印度人的家)</p> <p class="ql-block">看到村子里的这个场景,不知道怎么想到了潘金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巴基斯坦独立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莲花状的独立纪念碑,4瓣莲花,代表了巴基斯坦的4个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巴中友谊中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巴基斯坦国际传媒大学,就设在友谊中心里面。</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巴基斯坦总理府</b></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此参观的前一天,巴基斯坦新总理刚刚选出。今天,几个国家的领导人来此祝贺。执行警卫任务的警察们,在总理府前的草地上休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巴基斯坦门</b></p><p class="ql-block">号称巴基斯坦门,其实,这里是巴基斯坦的军营大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国际友好公园</b></p><p class="ql-block">这里,有各国领导人种植的树木,以示国家友好,长青不老。</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周总理等十几位我国领导人种植的树木。中巴友谊,是一代一代领导集体,精心缔结出来的。</p><p class="ql-block">在巴基斯坦,我们真切的感觉到了这种友谊的深入人心。无论走到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警察还是小商小贩,看到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巴中是最好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堡的公交专用车道</p> <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的公交车,都是长成这样子的。</p> <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的大卡车,全都是打扮得花花绿绿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巴基斯坦之塔克西拉</b></p><p class="ql-block">塔克西拉,<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世界文化遗产</b>地。在首都伊斯兰堡西边约50公里左右。这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著名古城,公元前6世纪,这里曾经是犍陀罗王国的首都。</p><p class="ql-block">塔克西拉的现名,是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此地后,改名为“塔克西拉”。</p><p class="ql-block">(↓塔克西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塔克西拉的佛教遗迹,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高僧法显、玄奘都到过这里,唐玄奘在此讲经说法2年。</p><p class="ql-block">塔克西拉博物馆里,主要展示的是与佛教相关的文物。</p><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许多的犍陀罗艺术佛教遗迹展示</p> <p class="ql-block">这里,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牙齿的佛舍利子。</p> <p class="ql-block">塔克西拉,是巴基斯坦的历史名城和健陀罗艺术的发源地。古代犍陀罗地区,指的是现今的塔克西拉、白沙瓦等巴基斯坦的西北部地区与阿富汗的东部一带。</p><p class="ql-block">(↓塔克西拉遗址大佛塔)</p> <p class="ql-block">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对此地有过记载。</p><p class="ql-block">(↓唐三藏在塔克西拉的一处修行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朱利安大学遗址</b></p><p class="ql-block">塔克西拉古城里的一个山头上,有世界上第一个佛教学校--朱利安佛教大学遗址。</p><p class="ql-block">(↓朱利安佛教大学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几十座佛塔基座和许多的佛像雕塑。</p> <p class="ql-block">唐玄奘捐资修建的一座佛塔。</p> <p class="ql-block">独居一室,独显尊贵。</p> <p class="ql-block">朱利安佛教大学的唐三藏修行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巴基斯坦之白沙瓦</b></p><p class="ql-block">白沙瓦,巴基斯坦西北部与阿富汗接壤的边境城市,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的省会。公元前一世纪,就已成为都城。</p><p class="ql-block">白沙瓦,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隘口,著名的开伯尔山口的东出口,就在白沙瓦市西约16公里处。当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印度,阿拉伯帝国征服南亚地区,就是从开伯尔山口进来的。</p><p class="ql-block">我国高僧法显、玄奘曾先后到此。</p><p class="ql-block">白沙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现在,这里仍是巴基斯坦通往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主要公路通道。</p><p class="ql-block">(↓白沙瓦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白沙瓦博物馆内观</b></p> <p class="ql-block">白沙瓦博物馆,也是以佛教题材的石雕展示为主。</p> <p class="ql-block">这里,收藏有一尊被分成三节的《苦行的释迦》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有泰国政府赠送的佛塔,里面供奉了佛舍利子。</p> <p class="ql-block">里面还有一个民族木雕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巴拉希萨尔城堡</b></p><p class="ql-block">巴拉希萨尔城堡,600年前由莫卧儿帝国的开国君主巴布尔始建,100年前由白沙瓦锡克族总督纳尔瓦重建,是扼守开伯尔山口之东出口的重要堡垒。</p><p class="ql-block">(↓巴拉希萨尔城堡)</p> <p class="ql-block">巴拉希萨尔城堡目前被军队管辖,只能在外围看看,不允许进入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白沙瓦旧城区的集市</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为比邻阿富汗,白沙瓦是巴基斯坦对女性着装要求最严格的地区。街上行走的女性很少,偶然见到几个,大部分都是把头全部包裹起来,只能透过面部的纱网,去窥视外面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阿富汗】</b></p><p class="ql-block">阿富汗,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全国63%的国土是高原,27%的国土在海拔2500米以上,没有多少可用于耕种的土地。处在亚洲陆路交通的十字路口,东西方贸易的十字路口,几大古老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近半个世纪以来,阿富汗历经战乱(被占领+内战),国家仍顽强的生存;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老百姓仍顽强的活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p><p class="ql-block">刚刚结束战乱的阿富汗,说起来是个令人生畏的地方。有的旅行达人,也还没敢涉足此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天的阿富汗,仍然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此次南亚三国之行,最出乎我认知的,就是阿富汗了。在阿富汗,我们虽然只到了其34个省中的东北方向的首都喀布尔省、中部的巴米扬省,西南部的赫拉特省和东南部的坎大哈省(坐车路过的省就不算了),也算是有点代表性了。我有三个没想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个没想到</b>,阿富汗人的生活还算安定,基本上看不出经历了长久战乱的痕迹。几年前,我到过利比亚、伊拉克和叙利亚,那里的战后惨状,随处可见,到处是断垣残壁,老百姓的精神状态也很不好。在阿富汗,除了经常碰到TL班的武装检查站之外,基本上看不到战后的遗迹,到处是一片平静、热闹的样子。据当地导游介绍,2001年以来,阿富汗老百姓实际上没有经历什么战乱:M军在此20年,主要是对付TL班武装去了;M军撤退后,TL班武装主要是与政府军作战,也基本上没有牵涉到老百姓。</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个没想到</b>,TL班还比较好打交道,基本上没有传说中的那样恐怖。我们在阿期间,直接与TL班部门官员三次打交道,都很顺利。对龙国人,他们还是比较友好的。</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三个没想到</b>,阿富汗的卫生状况还不错,基本上没有脏乱差的样子。在伊拉克,垃圾遍地,卫生状况差的很。在阿富汗,我们所到之处,虽然看得出来城乡街道路况、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但是卫生状况还不错,感觉比巴基斯坦、孟加拉都要强。</p><p class="ql-block">(↓阿富汗行程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阿富汗之喀布尔</b></p><p class="ql-block">喀布尔,阿富汗的首都,一座2500年历史的城市。由在高原群山围裹着的几片相连的小盆地组成,人口600万。除了中间的几块盆地外,周边的山坡上,都是鳞次栉比的居民建筑。坐车在喀布尔市区参观,时不时的还从两山中间的通道经过。</p><p class="ql-block">(↓首都喀布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凯旋门</b></p><p class="ql-block">喀布尔城西南,雪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耸立着一座大门楼--凯旋门。1919年阿富汗独立时,国王第一次在此发表讲话。当时是个小门,后来改建成现在的大门。阿富汗的第一辆汽车,也是从这里开出去的。</p><p class="ql-block">(↓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阿富汗国家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馆不大,藏品也不多。</span></p> <p class="ql-block">主要部分也是以佛教内容为主,传统部分,没啥东西了。一是近代饱受蹂躏,被强国掠夺;二是前几年内战,因战乱遗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巴布尔花园</b></p><p class="ql-block">第一位莫卧儿皇帝巴布尔的安息之地。</p> <p class="ql-block">花园中间的这条景观水沟,正好是喀布尔市的中轴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风筝市场</b></p><p class="ql-block">喀布尔的风筝市场,有两个作用,一是风筝交易,二是风筝比赛。虽然他们的场地是那么的简陋,风筝是那么的简单,与潍坊风筝的豪华和科技含量无法比拟,但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自然的流露出无法抑制的开心和快乐。</p><p class="ql-block">幸福,有时候就是那么简单,与财富无关。</p> <p class="ql-block">喀布尔街头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喀布尔旧城区</p> <p class="ql-block">喀布尔的街头,经常看到许多这样子的小推车。如果车主坐在车斗里,就是等着帮人运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阿富汗之巴米扬</b></p><p class="ql-block">巴米扬,阿富汗的第四大城市,巴米扬省的省会。</p><p class="ql-block">去趟巴米扬,真的不容易。赶上了半个月前下的一场暴雪,大雪封山,山路弯弯,180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12小时。真的是饥寒交迫。</p><p class="ql-block">(↓进入巴米扬时翻过雪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巴米扬东大门</b></p><p class="ql-block">巴米扬城,处在一个峡谷之中,峡谷的北面是起源于帕米尔高原的兴都库什山脉,南面是巴巴山脉(窃以为,巴巴山脉应该也是兴都库什山脉的分支)。城东和城西,各有一个进出城市的大门,大门附近有军事城堡,守护着城市。</p><p class="ql-block">(↓巴米扬东大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祖哈克城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世界文化遗产</b>祖哈克城堡,在东大门口峡谷边的高地上。因为城堡所在的山体,全部是赤红色的土地,故又称红城。</p><p class="ql-block">在巴米扬城的西大门处,也有一个守护城市的城堡。由4个圆柱形的碉楼,组成一个城堡群。我们没有去看了。</p><p class="ql-block">(↓祖哈克城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尖叫城遗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世界文化遗产</b>尖叫城,在巴米扬城区旁边的一个山头上,官名应该叫喀拉库拉。据说是当年成吉思汗的一个孙子,在这里被箭射死了。蒙古大汗一怒之下,下令屠城,满城哭嚎。窃以为,此处应该是巴米扬古城。</p><p class="ql-block">好像,当年成吉思汗征战西夏时去世后,西夏王城也惨遭屠城。</p><p class="ql-block">(↓尖叫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巴米扬大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世界文化遗产</b>巴米扬石窟群,就在尖叫城下、巴米扬城边。这处1500多年历史的艺术巨作,历经劫难,两座大佛雕像,在2001年被完全摧毁了。其他洞窟里小的佛雕像,也基本上被洗劫一空了。</p><p class="ql-block">我国高僧法显、玄奘先后到此瞻仰过大佛。</p><p class="ql-block">我们去参观时,两尊大佛已经被围挡起来了,不让近距离参观。两个TL班的持枪警卫,一个坚决不允许我们进里面去参观,把着钥匙不开门;另一个听说我们是中国人,拿石头砸开门锁,一定要我们进去参观,还把自己的自动步枪给我们做照相的道具。</p><p class="ql-block">(↓尖叫城遗址上远眺巴米扬大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西大佛遗址</b></p><p class="ql-block">高53米的西大佛,已经全部被摧毁了。</p><p class="ql-bloc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组织专家想要修复,发现雕像洞窟顶部有开裂迹象,暂停了施工,只留下了脚手架。</p><p class="ql-block">(↓西大佛遗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东大佛遗址</b></p><p class="ql-block">高38米的东大佛,大部分被摧毁了。从洞窟石壁上残留的部分,还能依稀看出东大佛的壮观景象。</p><p class="ql-block">(↓东大佛遗址)</p> <p class="ql-block">坐在尖叫城的残垣断壁上,拿着城中捡到的巨大机枪弹壳,望着巴米扬大佛雕像遗址,我突然被一丝恐惧情绪围裹:如果有一天,世界上最有实力的几个强国,被几个特立独行的强人掌权,汇成了一桌强人对对碰,那时候的世界,会是个啥样子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班德阿米尔湖</b></p><p class="ql-block">阿富汗虽然多山,多雪山,但是自然景观有特色的不多。跟咱新疆、西藏比起来,平平无奇的班德阿米尔湖,在这里也算难得的自然景观了。</p><p class="ql-block">(↓班德阿米尔湖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四周是陡峭的石山,中间是几个小湖。</p><p class="ql-block">夏天来这里,可能会好看一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巴米扬街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走访巴米扬人家</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们家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这户人家的大女儿,读了三年大学,英语相当不错,找不到工作(TL班不让妇女读书,工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阿富汗之赫拉特</b></p><p class="ql-block">赫拉特,位于阿富汗西南部边境,是阿富汗的第二大省(按人口)。赫拉特与伊朗接界,现在许多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比如电力、天然气等,都是靠与伊朗贸易解决的。</p><p class="ql-block">从喀布尔飞往赫拉特,一小时的航程,机翼下全是看不到边的高原雪山。到了赫拉特的上空,在一大圈看不到边际的白雪皑皑的山峰中间,包裹着一大片凹地;在雪圈之内,是一圈黄土高原,中间是一块大大的平原。飞机落地一看,周边全是山,地面一马平川。这就是赫拉特,一个隐藏在高原雪海中间的化外之地。</p><p class="ql-block">在巴基斯坦,看到了阶梯式的大平原;而在赫拉特,则见识到了凹陷式的平原。</p><p class="ql-block">(↓飞机上俯瞰赫拉特)</p> <p class="ql-block">到了新的地方,先要到当地政府部门去登记。来到赫拉特旅游局,旅游局年轻帅气的官员和他的同事们在办公室里接待了我们,进行了座谈交流。虽然他不讲英语,态度倒是蛮和蔼的。一个像新闻人员的青年,现场采访了我们一位来自上海的团友。</p><p class="ql-block">(↓在赫拉特旅游局办公楼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赫拉特城堡</b></p><p class="ql-block">因为是斋月期间,赫拉特所有的政府部门,都在下午两点钟下班。我们在旅游局登记交流完后,早已超过了他们的下班时间。那个青年官员当场给赫拉特城堡的负责人打电话,要他们延期下班,等着接待我们。</p><p class="ql-block">感觉,TL班还是有点人情味的。</p><p class="ql-block">(↓赫拉特城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赫拉特尖塔</b></p><p class="ql-block">蒙古汗王帖木儿的儿媳支助修建的伊斯兰塔,<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赫拉特最早的伊斯兰塔。原来四根高塔中间,还有清真寺和伊斯兰教学校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赫拉特尖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D'Azur Gah神社</b></p><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苏菲派圣人阿卜杜拉.安萨里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星期五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又叫贾玛清真寺,有800多年的历史,是阿富汗最好的伊斯兰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贾玛清真寺内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阿富汗之坎大哈</b></p><p class="ql-block">300年前,坎大哈是阿富汗的首都。现在,坎大哈是阿富汗除了首都喀布尔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TL班的总部,就在坎大哈,其最高领导人,也住在坎大哈。我们路过时,还远远的看到了他家的白色房子。</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过的阿富汗四个省市,从地形地貌来讲,坎大哈应该是最好的,估计其在全国也算最好的。首都喀布尔完全是在高原群峰中间,坎大哈却是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原上,大平原,小山峰。</p><p class="ql-block">(↓坎大哈机场通往城区的大道)</p> <p class="ql-block">坎大哈机场通往市区,是一条单向4车道的大道。大道上一长队的大货车,都是从伊朗过来的物资,要运往首都喀布尔。</p> <p class="ql-block">外国人来了,首先还是要去坎大哈信息和文化厅报备的。</p> <p class="ql-block">TL班新闻发言人接待了我们,进行了交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艾哈迈德.沙赫.杜兰尼墓</b></p><p class="ql-block">艾哈迈德.沙赫.杜兰尼,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统一国家的人,被阿富汗人亲切的称为“艾哈迈德.沙赫爸爸”。坎大哈的机场,名称就是“坎大哈沙赫爸爸机场”。</p><p class="ql-block">(↓六边形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墓地前的石柱,据说是从伊朗搬移过来的国王挂衣服的,现在也成了当地人朝拜的圣物。</p> <p class="ql-block">坎大哈历史上另一个统治者的墓地(忘了其名字),生于7世纪,42岁去世。他生前不接受君王的称呼,认为自己只是个部落的首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四十级楼梯</b></p><p class="ql-block">当年国王为了方便观察敌情,利用坎大哈城边的高地,修建了一个瞭望塔。因为登塔的台阶有40级,故名“四十级楼梯”。</p><p class="ql-block">我爬上爬下数了一遍,除了最底下已经毁损的几级台阶外,完整的还有48级台阶。<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阶梯的每一级台阶,相当于正常楼梯的两倍高度,爬起来还真有点费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十级楼梯)</span></p> <p class="ql-block">站在塔顶,坎大哈城和坎大哈平原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独立门广场</b></p><p class="ql-block">独立门广场,相当于是纪念1919年阿富汗独立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在坎大哈的街头十字路口,到处都是街心小花园,小花园中间,修建有一个雕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视觉中的阿富汗】</b></p><p class="ql-block">我们虽然在阿富汗呆了9天,跑了4个省,毕竟语言限制加上其他因素,对其了解非常有限,只能说窥豹一斑。</p><p class="ql-block">(↓喀布尔街头)</p> <p class="ql-block">政治上的事,不好随意去问,也无从问起。不知道TL班重新执政后,实行的什么体制和模式。38岁的地陪导游“鲁里”,是阿富汗人,在前政府部门工作过7年,也从事过旅游行业。他本人不太喜欢TL班的有些执政方法,认为塔执政后,他自己的签证受到了国外的限制,过去签证很方便,现在基本上拿不到国外签证了(应该是国际社会普遍还没有承认TL班临时政府的合法地位所导致的)。他也不喜欢TL班限制女性读书工作权利、限制女性自由着装权利的做法,他说大部分阿富汗人都反感这种做法。我们在阿富汗几个机场看到,在办理值机的岗位上,还是看到有一些女性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喀布尔街头)</p> <p class="ql-block">在阿富汗期间,有一个感觉,似乎TL班也在不断调整他们的执政理念。开始注意塑造国际形象,保护在阿外国人的安全。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景点,都有武装人员过来保护,叫我们放心(从没要钱要物)。我们有3次直接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打交道的机会,他们的态度都不错。其中一次是在阿富汗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签证时,使馆工作人员把我们请到使馆办公楼的休息厅里,等候签证。这是在其他任何国家的使领馆里,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p><p class="ql-block">(↓阿富汗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签证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另外两次是到赫拉特省和坎大哈省时,外国游客需要到当地旅游局和信息文化厅报到。TL班的年青负责人很热情的在办公室里接待我们,给我们签发参观通行证,交流介绍情况。</p><p class="ql-block">(↓坎大哈TL班官员签发的参观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在阿富汗进入机场,一般要经过3道安检,出机场时,行李箱还要安检一次。</p><p class="ql-block">在公路上,经常碰到TL班的武装检查站,省与省之间交界处,都设有武装检查站。</p><p class="ql-block">在酒店里,一般都有2-3道安全检查,有武装警卫人员,防弹厚铁门、铁栅栏,有的还有警犬。入住了酒店,晚上基本上不可能再出去了。</p><p class="ql-block">在主要旅游景点、大的商场和公共场所,都有武装警卫人员。一些私人住宅,都请了TL班持枪警卫。我们在首都喀布尔,一个江西小伙子租栋院子开的民宿和餐馆吃饭,院子门口就请了2个持枪警卫。</p><p class="ql-block">这些TL班武装人员的着装,五花八门。估计是TL班经费比较紧张,暂时还没有能力统一着装。</p><p class="ql-block">(↓喀布尔国际机场)</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是允许全民合法持枪的(持枪者要去政府部门登记),其社会治安,在我们走过的4个省和路过的地方,前后9天时间里,没有听到枪声,没有看到偷盗抢劫,没有看到打架斗殴的情况。导游鲁里说,两年前的阿富汗,社会治安是非常糟糕的,经常看到公开持枪抢劫。这两年来,社会治安是最好的时期。看来,公路上的武装检查站和满大街巡视的武装人员,对阿富汗的社会治安维护,还是有明显效果的。</p><p class="ql-block">(↓喀布尔武装人员巡视街头秩序)</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的经济,似乎在缓慢的恢复,但增长明显乏力。阿富汗本身就是个消费为主的国家(生产能力不足),目前许多生产和生活物资,都是靠邻国支持和贸易来解决缺口。TL班政府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有限,许多人都处在失业状态。鲁里说,阿富汗现在有30-40%的人,不知道下顿饭在哪里。对他说的这个数据,我是持严重怀疑的。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如果有30-40%的国民都处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那会乱成一锅粥了。根据我们走过阿富汗这么多地方的观察,市场物资的数量,市场热闹的程度,社会平稳的状况,应该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比例。</p><p class="ql-block">毕竟,阿富汗是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贫困群体是肯定存在的。</p><p class="ql-block">(↓巴米扬街上的菜市场)</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路看到,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景点,TL班做了少量的维护整修工程,但工程量都不大。在城市里,也看到了一些TL班的在建工程项目。</p><p class="ql-block">(↓TL班在坎大哈新建的商品市场)</p> <p class="ql-block">TL班政府目前维持正常运转,应该是有些财政困难。鲁里说,现在M国政府每周给TL班政府拨款8000万美刀(无法核实此说法)。</p><p class="ql-block">阿富汗的交通规则是行车靠右,但街上有许多的右舵车。主要是TL班政府没收入,从行车靠左的巴基斯坦进口右舵车出售,来取得一些收入。</p><p class="ql-block">(↓赫拉特汽车拥挤的街头)</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是个内陆国家,海运是没有的,国内交通主要靠公路。但是阿富汗的地理条件实在太差,大部分都是高原雪山和高原戈壁沙漠,公路状况不敢恭维。我们从喀布尔到巴米扬省,180公里路程整整走了12小时。省与省之间,不能直飞航班,都要通过首都喀布尔转机。我们去赫拉特省和坎大哈省,都是从首都点对点的飞来飞去的折腾。</p><p class="ql-block">阿富汗的电力也是短缺的。我们在巴米扬,两个晚上都是凌晨0点-6点停电。</p><p class="ql-block">(↓3月下旬的阿富汗冰雪地貌)</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作为一个内陆伊斯兰国家,太平洋和大西洋太远,阿拉伯海的和煦暖风和迪拜的时尚之风,是难以吹到这里的。男人必穿的标配服装,就那么几种颜色的大袍子加上肥裤子,少数职业男性,在大袍子上套一件西服上装。我们在阿富汗期间,也不得不穿起了全套袍装。女性的着装,全部是从头到脚的长袍子,头部必需包着,最多露出眼睛和鼻子,有的全部蒙脸,透过面部的纱网看外面。</p><p class="ql-block">(↓透过面纱看世界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看得出来,阿富汗的基础设施比较老旧了,公路经常凹凸不平,城市道路时有裸露,房屋不少也年久失修。虽然路上都是人车混杂,拥挤不堪,但城乡总体卫生还算可以,街道路面上没什么垃圾,各家门前,时常看到有人在清扫路面浮土,洒水降尘。阿富汗的公共卫生状况,总体上比巴基斯坦要强不少。</p><p class="ql-block">(↓在阿富汗不得不穿的当地服装)</p> <p class="ql-block">在几个城市,我们都看到常态的堵车现象。街道上,满街都是汽车、三轮车、摩托车。从汽车流量来目测的话,阿富汗的车流量比咱们许多地级城市的车流量要大的多。我们到城市周边的村子里,也看到路上都是停的汽车。虽然这些汽车大部分都是旧车,但仅仅从车流量来看的话,阿富汗怎么也不像是一个贫困国家。鲁里介绍说,阿富汗绝大部分都是二手车,只有2%的新车。我观测了一下,整个汽车队伍里面,以日系车居多。</p><p class="ql-block">(↓坎大哈街头)</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用手机,也是令人苦恼的。出了城市,手机基本上没有信号的,偶尔有,也是2G。城里(包括酒店里)的所谓3G、4G信号,跟咱国内的速度简直没法比。其实,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通讯,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那里,我们十分想念国内流畅的移动通讯。</p><p class="ql-block">在阿富汗,基本上看不到卖明信片的,我只看到一处有明信片卖,但又没法邮寄。阿富汗的邮政系统,基本上被战争毁损殆尽了。</p><p class="ql-block">(↓巴米扬街头)</p> <p class="ql-block">在阿富汗几个城市的街道上行走,看到街边一楼的房子,跟我们许多地方一样,大部分都是各种门面商店,路边上是各种临时摊位和随意地摊。我们特地观察了一些蔬菜、食品摊位,各种蔬菜、水果不少,大饼(馕)店特多。感觉在阿富汗,到处都是商店、商摊、商贩,到处都是食品蔬菜、水果馕饼,到处都是人流、车流。这种直观的“繁荣“景象,与网上显示的阿富汗贫困数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是困惑的很,百思不得其解。</p><p class="ql-block">(↓喀布尔的自助餐厅)</p> <p class="ql-block">在阿富汗的城市里,经常看到设计有特色、装修显豪华的建筑,那就是<b style="font-size: 20px;">婚礼堂</b>。阿富汗人举行婚礼,一般不会少于1000人以上的客人参加。有钱人在婚礼堂举行结婚仪式,钱少的在家里举办婚礼。婚礼堂酒店也有包工包料的全包模式和包工不包料的半包模式。有的干脆在家里举办,自己购物,请人帮忙做饭。一次婚礼,全包模式一般要7000-8000美刀。参加婚礼的宾客,只来吃饭,不需随礼。亲戚朋友想要送礼的,可以事先送礼到家。</p><p class="ql-block">(↓喀布尔的婚礼堂)</p> <p class="ql-block">早几年我去叙利亚(宣布停战一个月期间进去的),敢一个人早晨在大马士革街头跑步;这次在阿富汗,我们都不敢独自一人上街。原因是阿富汗人太“<b>热情</b>”了:街上一站,立马一群人过来围观,像看稀有动物一样;一不小心,你就成了“模特”,找你合影的络绎不绝;再不小心,一堆人找你推销他们自己的小商品;更糟糕的是,老的小的直接拉着找你要钱。</p><p class="ql-block">毕竟,现在的阿富汗,外国人进去的,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在阿富汗的各个景点,好像只有一次碰到了几个西方长相的人。我们在喀布尔的酒店里,看到了一排清一色的丰田豪华越野车(车牌都没有),车尾标注“UN”,还看到几个西方人。</p><p class="ql-block">谁知道这些贴着“UN”标签的人,在阿富汗干嘛呢?</p><p class="ql-block">(贴UN标签的车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孟加拉】</b></p><p class="ql-block">孟加拉,一个先从印度分离到巴基斯坦国,再从巴基斯坦国分治出来的国家。</p><p class="ql-block">印巴分治时,象旁遮普地区一样,孟加拉地区也被一分为二:东边在巴基斯坦的那部分,叫做东巴基斯坦(或东孟加拉);西边在印度那部分,叫做西孟加拉邦。</p><p class="ql-block">当年的东巴基斯坦,就是如今的孟加拉国。</p><p class="ql-block">(↓首都达卡市的达卡门)</p> <p class="ql-block">达卡门的旁边,有一个墓地,说是达卡市的标志性建筑。导游也叫不上名字来,这里安葬着三位已故的孟加拉著名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孟加拉国家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不大,也是主要以佛教题材展示为主。</p><p class="ql-block">(↓孟加拉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孟加拉国父穆迪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佛教题材展示</p> <p class="ql-block">馆藏国宝--嵌象牙丝的地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这个小小的清真寺,已有400年历史,是首都达卡现存最老的建筑。没记清楚它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达卡大学</b></p><p class="ql-block">创建于1912年的达卡大学,在校学生3万多人,估计相当于咱的清华大学了吧。</p><p class="ql-block">(↓达卡大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拉尔巴格堡</b></p><p class="ql-block">拉尔巴格堡,400年前是国王与其军队的驻所。</p> <p class="ql-block">军队司令官的女儿,就安葬在这座红房子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达卡教会(圣玫瑰教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亚美尼亚商人1677年建造</b><b style="font-size: 18px;">的</b>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阿赫桑曼济勒粉红宮殿</b></p><p class="ql-block">孟加拉的母亲河--布里甘加河畔的阿赫桑.曼济勒宫,是过去一座印度富人的私人园林住所。其粉红色的建筑,颇有特色<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在是一座博物馆,再现十七世纪末印度贵族的生活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赫桑曼济勒粉红宫殿)</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萨达尔哈特港口</b></p><p class="ql-block">这条河道,一直通向孟加拉湾。港口岸边,垃圾遍地,一股恶臭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达卡的公共交通工具</b></p><p class="ql-block">孟加拉的首都达卡市,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五花八门:有穿城而过的火车。</p> <p class="ql-block">有高架的轻轨车</p> <p class="ql-block">有英国统治时期留下来的双层巴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外表破旧不堪的单层巴士</p> <p class="ql-block">有三轮摩托和三轮电动车营运出租车</p> <p class="ql-block">有数量最多的人力三轮车</p> <p class="ql-block">象蝗虫一样,满街都是。</p> <p class="ql-block">有城中“象湖”河道里的渡船--水上公交船。</p> <p class="ql-block">还有那满街行走的“铁头功”。</p> <p class="ql-block">达卡,可能是世界上最拥挤的旅游打卡地。那么多的城市交通工具交织在一起,加上基本上没有红绿灯,城市交通秩序实在是不敢恭维,堵车,是常态。我们坐人力三轮车去看一个古堡,1.8公里的路程,被堵在路上动弹不得,只好下车走路。在这里,短途行程,走路可能比坐车要快得多。</p><p class="ql-block">(拥挤不堪的交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孟加拉国民议会大厦</b></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花园里的建筑。1961年开工、1982年建成的孟加拉国民议会大厦,是由当时的巴基斯坦政府建造的。大厦里还设有专门的图书室和祷告室。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立法机构办公大厦。</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水中间的建筑。大厦的内外墙壁都没有做装修,保持了原坯墙的外貌,既体现了特色,又节约了投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巴拿马城</b></p><p class="ql-block">结束南亚三国之行的最后一个参观点,是位于孟加拉首都达卡东南约50公里处的索纳冈市的巴拿马城。1000年之前,巴拿马城是古孟加拉地区的首都。一条东西向的长约600米、宽约5米左右的老街,街道两边修建有50多栋2-3层楼的房屋,颇有些欧式风格。</p><p class="ql-block">(↓巴拿马城)</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巴拿马城安静的古街上,看着眼前一栋栋千年之前就颇有现代欧式风格的古旧建筑,想起这一路上看过来的南亚三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孟加拉,在千年之前,都是世界上比较发达富裕的国家;这里的人们,甚至创造了许多走在世界前面的辉煌的古代文明。如今,这里却塌陷了;这里的人们,成了地球上比较贫困的人类群体。</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是轮回,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数百年;有人说,是战争,外族不断入侵,资源都被掠夺;有人说,是内耗,族群争斗不息,劳命伤财不止。</p><p class="ql-block"><b>我不知道,也说不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