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汉字的演变</b></p> <p class="ql-block">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 记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结绳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契刻记事</b></p><p class="ql-block">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p> <p class="ql-block">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p> <p class="ql-block">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 “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甲骨文</b></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字(男 ):这个字是“男”,左为“田”,右为“力”。“力”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农具“犁”的一种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这个符号来表示男人。</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十二属相,是不是有点像简意画。</p> <p class="ql-block"> 你们看看象形字,“日”就是个圆圆的太阳,“月”就是弯弯的月亮,“水”向条小溪,“牛”特别突出了两个犄角。</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金文</b></p> <p class="ql-block"> 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人们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这就形成了金文。</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相比,金文的象形程度更高,而且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金文的笔道肥粗,弯笔多。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填实的写法,更形象生动逼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大篆</b></p><p class="ql-block">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缺点是字体繁复,书写不方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小篆</b></p><p class="ql-block">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由于它的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钦睐,又因为它的笔画复杂,行事古怪,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一些印章刻制上,一直采用小篆。</p> <p class="ql-block">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隶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b> 到了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字体进一步简化,书写变的简便,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形体扁方而规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草书</b></p><p class="ql-block">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因它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又进一部发展成为今草。到了唐朝,又有了抒发情怀,寄情于笔端而表现的狂草。</p><p class="ql-block">草书本就来源于章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楷书</b></p><p class="ql-block"> 随后柔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一直使用到现在,.它的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直,有撇,捺和硬钩,,更便于书写.。图9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就是由楷书演变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行书</b></p><p class="ql-block">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宋体</b></p><p class="ql-block"> 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成为宋体。</p> <p class="ql-block"> 下面给大家看一下几个字的演变过程。</p> <p class="ql-block"> 总体来说中国汉字的发展,前后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甲骨文 → 金文 →大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