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旧路•旧闻•旧貌换新颜】南昌以历史乡贤命名的道路 《二》

李清

<p class="ql-block">  子固路:以曾巩的表字子固命名的。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江西抚州南丰人。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  曾巩幼年能文,未冠之年便名闻天下。欧阳修牧守滁州时,曾巩师从学习古文,存世散文上千篇;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是议论文和记叙文。曾巩也擅长于诗词,古朴典雅,清新自然。</p> <p class="ql-block">  嘉祐二年进士及第,授太平州司法参军。六年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元年为《英宗实录》检讨官,次年起任地方官,在越州、齐州、襄州、洪州、明州等地,颇有政绩。元丰四年迁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元丰五年四月,擢中书舍人。</p> <p class="ql-block">  子固路上有贺龙元帅在南昌领导《八一南昌起义》的指挥部旧址。子固路是老城街区,居民集中,商业繁华,其中,不乏南昌拌粉等各种小吃。</p> <p class="ql-block">  叠山路,为记念南宋谢枋得而命名。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江西信州弋阳县人。一目五行终身不忘。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谢枋得曾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他在江东领导义军抗元,被俘后不屈,最终殉国。谢枋得的作品被收录在《叠山集》中。</p> <p class="ql-block">拓宽后的叠山路,车水马龙。</p> <p class="ql-block">  叠山路东起八一大道,西至抚河路,东西走向的南昌干道,仅次于中山路,现全长2174 米。1966年改名为反修路,1973年改名为九江路,1984年复名叠山路。</p> <p class="ql-block">  苏圃路:南宋时一位隐士苏云卿在绍兴年间来到南昌,并在东湖畔结庐定居,以种植蔬菜为生,其人高风亮节,被尊称为“苏翁”。在东湖中的小洲上所种植的蔬菜比其他所有的菜农都种得好,菜价也比其他菜农都卖得便宜,因此名声远播。</p> <p class="ql-block">  苏圃路南端,孔夫子的弟子澹台灭明(七十二贤人之一),在苏圃路二中门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塑立着</span>讲学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古人称种植蔬菜的园子为“圃”,土著人所说的苏圃之“圃”,即是菜圃。后来人这个地方又被称为“苏翁圃”,初俗称为“三洲苏翁圃”,后改名“憩云庵”,当年园圃处于南昌东湖湖水之中,圃内道途两旁遍植杨柳。今日,“苏圃”也还是八一公园中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苏圃路北起叠山路,南至中山路。一九七三年以前,作者刚到南昌时苏圃路并不全通,南段自中山路到民德路叫“环湖路”;中段自民德路到叠山路叫“道德观街”:北段自叠山路到阳明路主要是原南昌八中(现在是南昌十九中)的操场。命名“苏圃路”,是因为“豫章十景”之中的“苏圃春蔬”。</p> <p class="ql-block">  苏圃路南端湖边上的南昌二中,前身是心远中学,创建于1901年,与天津南开、长沙明德并列为中国三大私立名校之一。在这所中学毕业或读过书的近代名人很多,例如:黄道、邹韬奋、方志敏、杨超等烈士;国民党中将黄维、 桂永清(两人系江西上饶贵溪人)均在南昌心远中学,江西省立第一中学等学校读过书或毕业。更有成为新中国两院院士的:吴有训、阳含熙、徐采栋、程孝刚、蔡方荫、刘恢先、游效曾、黄家驷、吴式枢、盛彤笙等。他们是心远中学的骄傲!二中大门左侧有一组雕塑,是澹台灭明(即子羽),在豫章(南昌)讲学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25年的叶挺第十一军指挥部旧址,就设在南昌苏圃路二中校内。</p> <p class="ql-block">  苏圃路地处东湖区,毗邻八一公园,南接中山路,穿过叠山路,北接阳明路。</p> <p class="ql-block">  焕章路:以汪大渊的表字焕章命名。汪大渊,字焕章,南昌施尧村汪家垄人,布衣出身,元朝民间航海家,地理学家,他发现澳洲早于西方二百年,著有《岛夷志略》。后世,对世界地理影响巨大!</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应该都不知道焕章路,它地处青云谱区。焕章路西起金沙大道,东至迎宾大道。焕章路全长約十一公里,被迎宾北大道分割后,还延伸出一条焕章东路。</p> <p class="ql-block">  阳明路:以明代王阳明的号命名的。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1472~1529年),因筑室故乡阳明洞中而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集“立德、立言、立功”于一身的“三不朽”大儒。王阳明的“阳明心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王守仁曾在江西为官,平定“宸濠之乱”有功,被封为“新建伯”。</p> <p class="ql-block">  阳明路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26年,北伐军攻占南昌后,1927年2月李烈钧(九江武宁人)担任了江西国民政府的首任主席,当时南昌的古城墙战后破损严重,决定拆了城墙扩建市区。1928年底,朱培德<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继任,</span>国民政府拆了城墙在墙基上铺路。最初,其中德胜门到永和门这一段路叫阳明路。</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四年,从西始接八一大桥,东至八一大道与青山南路交汇处,以王守仁的别号“阳明”为路名。现今已延伸至青山湖西、洪都大道隧道口。</p> <p class="ql-block">  船山路:为纪念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词人王夫之而命名的。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表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石船山,后人称之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攻占了京城。王夫之听到惊天国变,写成《悲愤诗》,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p> <p class="ql-block">  船山路初建于一九二八年,当时它是环城路的一部分;然后在一九三四年,为了纪念王夫之,该路段被命名为船山路。一九六六年,曾短暂地命名为兴国路,但在一九八四年又恢复了原名船山路。</p> <p class="ql-block">  丁公路:丁公路是以《丁公庙》因庙得名;“丁公”实指明朝万历年间的丁永祚。清朝光绪年间,在庙周边已形成街巷;据清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誌》记载:丁公,丁永祚,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任南昌云南参政,(盐粮参政),后升任江南巡抚,为官较清正,丁永祚是地地道道的南昌人,后人立丁公庙纪念。</p> <p class="ql-block">  丁公路有一所蜚声业内的全日制小学,它创建于1953年,曾经命名为“安源路”小学,七八十年代改名为“金盘路”小学。</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昌柴油机厂(简称“南柴”)在丁公路中段。</span>曾经是一个全国知名的大型柴油机制造企业之—。南柴公交车站就是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长庚路:以宋应星的表字长庚命名的,宋应星,字长庚,(1587年-1661年),宜春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中国明末科学家,汉族江右民系,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试。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著成《天工开物》一书。他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p> <p class="ql-block">  皇姑路:是以裘曰修之妻皇姑命名的。皇姑的本名:熊月英,她被清皇太后认为义女(即乾隆义妹),是为“皇姑”。皇姑路位于南昌红谷滩经开区。南起丰和北大道,北至冠山路南昌理工学院,全长三公里。</p> <p class="ql-block">  有一部分图片來自网络,谢谢!成稿于2024年3月21日于西湖文化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