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上女人(六)

明少

<p class="ql-block"><b>  昨晚去看望父母,和父亲随即谈起了关于塬上女人这篇文章里的选材问题,父亲一再强调有的选材过于直白,会不会引起当时人后人们的误解,虽有的先辈已去世,但仍有后人生活在哪里,不能伤及塬上人的感情。我觉得父亲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对之前的文章又梳理了一遍,把比较敏感的词句做了修改,但是仍然保留了一些真实的场景,否则已经是加工过的写作了,再失去一些真情实感,文章就失去灵魂和存在的价值,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塬上人的经历其实就是我们共同的命运。总之,很尊重父亲的意见,因为父亲和共和国几乎同龄,父亲走过的岁月,就是我回忆记录当年岁月的一本珍贵的教科书。父亲又帮我回忆了许多珍贵的资料,我一一珍藏,再次走进了塬上的那片热土……</b></p> <p class="ql-block"><b>  塬上宋家二掌柜家族,先后育有两男四女,女儿先后出嫁到方圆几十里以外的为人厚道诚实的家庭中生活。两个儿子均先后各育有子女近十人,后曾孙男女人数更是达三十余人,时代秉持传承忠、厚、仁、义之家训,可谓家族人丁兴哇,家族繁荣。从家族中划时代来看,一代人比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广泛也较深,但总体上还是以孩子的自愿念书的愿望,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子女受教育的高低,没有把子女的教育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同时依旧有重男轻女的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唯有知识能改变命运的途径越来越明显,所以各家开始对孩子的教育逐渐引起了重视。俗话讲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不是立杆就能见影的。也就在七十年代前后,宋家二掌柜夫妇相隔不到五年先后驾鹤西去,结束了塬上属于一代人的传承使命,留给家族中每个成员的只有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家风和忠厚纯朴的作风。</b></p><p class="ql-block"><b> 1975年初,根据毛泽东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全国各个方面的工作开始了整顿。经过几年的“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对但是薄弱的农村经济破坏实在太大了。在农村清除一切牛鬼蛇神,在一定程度上是把塬上流传的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得到了整顿,但是也把一切极具时代代表性的老物件也破坏掉了,特别是把庄子上各户集资浇筑的一口口径大约一米有余的大钟,钟体上通体梵文,且留有集资者姓名,就在这次运动中成为了牺牲品,据传留有:宋、吴、冯、陈等家族姓氏。</b></p><p class="ql-block"><b> 中央也清除的认识到国内存在此类问题对制约发展经济的严重性,经过全面整顿,形式也明显好转但是无论经历着怎样的运动和革命,塬上人对生活的初衷依然没有丝毫改变,犹如土地上散落的种子,遇到阳光和雨水就会就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1976年短短的九个月时间里三位伟人敬爱的周总理、德高望重的朱德总司令、伟大领袖毛主席相继逝世,全国人民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也深深的思虑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毛主席逝世前后,“四人帮”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活动,也给党和人民提供了粉碎“四人帮”的机会和决心。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党和国家的工作开始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b></p><p class="ql-block"><b>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旧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在徘徊中前进。经济建设开始恢复和发展,人们急切期待着党和国家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b></p><p class="ql-block"><b> 自中国解放后无论社会怎样改革,但是指引全体中国人民走向和平和幸福生活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 塬上人自然也不例外,唯独同样难以摆脱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和人生命运,治愈留给后人悲痛的法则就是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与命运和自然展开的无穷尽的抗争。社会秩序一旦稳定,经济发展的浪潮就会席卷而来,塬上的人们依旧恢复了热火朝天的干劲,加上近几年有大量新人口增加,塬上的住户也日益多了起了,繁荣的景象遍布了整个村庄。遍地开荒、大力养殖畜牧业,向自然索取维系生活的资本,以此改变贫穷的命运。</b></p><p class="ql-block"><b> 这时候的工农阶级的生活差别也慢慢的显现了出来,先前队里派出去参公的几个青年,而今已是享受着国家定额发放的工资和定量供应的粮食,和塬上劳动的行家里手依旧过着东山日头送西山,年复一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来说,生活的环境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命运也悄然无声的发生着改变。塬上和外界的联系就是一条幽静的小土路和一个小小的收音机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依旧过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b> 年轻的女人们慢慢开始认识到,除了让孩子读书外能走出大山去也是改变命运的途径。夜晚躺在炕上望着木制的窗户方格,用纸糊起来的窗户透着微弱的光芒,把塬上本该璀璨的星河和皎洁的月光阻挡的模模糊糊、斑斑点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