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西大寨旅游景区 探访久远的红色印记

酒仙(周新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摄影/图文,制作:酒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部分图片致敬网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红旗广场</b></p><p class="ql-block"><b>  山西大寨旅游景区,位于太行山西部,山西省东侧。景区包括大寨村和虎头山森林公园两部分。景区内重峦叠翠,风光秀丽,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曾激励鼓舞着几代人。至到今天,大寨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大寨村旧居窑洞景观</b></p><p class="ql-block"><b>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全国各个领域都掀起了各种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其中最为著名的运动之一就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发起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使得大寨迅速成为了中国政治版图上的重要地标。大寨人不仅创造出了一种名垂史册的"大寨精神",同时,还成就了一位共和国独一无二的农民副总理"陈永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简介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陈永贵、贾进才、郭凤莲为带头人的大寨人,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改变了大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靠天吃饭的落后面貌。在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农业学大寨"的题词之后,使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瞬间变成了华夏农业的一面旗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大寨村全景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寨又一次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蜕变,站在高高的虎头山观景台上向下俯瞰,近可观大寨村楼房林立、场矿遍地,远可眺群山葱胧、风光秀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村一街景</b></p><p class="ql-block"><b>  走进大寨村,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里虽然还遗存有昔日"农业学大寨"的印记,但却没有太多的岁月沧桑;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壮观,但却有着清洁整齐的街道。用青石板铺设的街道平坦规范,店铺商品应有尽有,广告宣传与全国各地一模一样,通讯电网防火排水等基础没置一应俱全。好客的大寨人每时每刻都在用他们充满幸福自豪的笑脸,对前来参访的每一位游客热情地迎来送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旅游风景区示意图</b></p><p class="ql-block"><b>  如今的大寨村和虎头山风景区,相继开发了"民族团结林、知青林、军民池、支农池、联建池、团结沟渡槽、狼窝掌梯田、大柳树景点、大寨新村及陈永贵墓地、老英雄墓园、郭沫若诗魂碑、叶剑英吟诗地、孙谦纪念地、周恩来纪念亭、周恩来三访大寨纪念碑、陈永贵故居、大寨展览馆、大寨文化展示馆、大寨文化广场、大寨生态源、大寨遗踪展、大寨果园等20多个景点。让一个已经久负盛名的农业村演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旅游景区。这一个个具有鲜明特色特点的众多景点,使如今的大寨变成了一个如诗如画,悦目赏心的带有岁月遗存的精神画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从这里走进大寨村</b></p><p class="ql-block"><b>  大寨村,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大寨展览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寨人民公社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还保留了一批当年著名的"红旗广场"、"村口大牌坊"、"火车厢式窑洞"及多处著名人物历史遗迹等当年的标志性建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村党总支办公楼</b></p><p class="ql-block"><b>  如今的大寨村,是山西省五大著名特色旅游景区之一,国家4A级景区。2016年,大寨村被住房城建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荣获当年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2019年,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同年12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定为"中国森林乡村"。2004年,大寨又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大寨村梯田(部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不畏艰险,不惧困难,勇予创业的大寨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通过"首战白驼沟、三战狼窝掌、奋力战洪灾、搬山填沟造农田"等壮举,在中国的农田改造历史上,留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永恒精神史纪。</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村"火车厢式窑洞"景点</b></p><p class="ql-block"><b>  当时,"大寨精神"在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表彰之后,各级领导,军界将领,社会名流以及世界130多个国家的政坛要人、国际友人等,都曾争先恐后地到大寨参观访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大寨人民公社旧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据统计,在毛泽东主席1963年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之后的十五年内这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共有一千多万人在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使得大寨魅力无限,风骚尽显。令人感叹不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狼窝掌梯田</b></p><p class="ql-block"><b>  1964年初,《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长篇通讯:《大寨之路》,从此,国人仿佛一夜之间便知道了"大寨"这个名字;知道了在这个太行山腹地的小村庄里,居然有一批以最大最强的体力劳动,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用双手双肩,石钎撬杠,麻绳条筐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让中国古代《愚公移山》的故事从寓言中变成了现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大寨人三战狼窝掌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 三战狼窝掌,是大寨人一个很鼓舞激励并感人的故事。也是一段很是艰苦艰难的奋斗经历过程。</b></p><p class="ql-block"><b> 狼窝掌,是大寨的一条大山沟,它的名字来源于其早年间荒凉且人迹罕至并常有狼群出没的地方。这地方因为沟深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很难种植庄稼。1965年冬季,陈永贵带领全村劳动力开始第一次对其大规模改造。建造出了25道石坝,通过填充大量的黄土,使其改造为层层梯田。然而,第二年夏季的一场大暴雨所形成的山洪,几乎冲毁了所有的石坝和梯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三战狼窝掌石雕景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及工程纪要与狼窝掌梯田</b></p><p class="ql-block"><b> 面对失败,陈永贵并没有气馁。1956年秋,他再次动员全村劳动力对狠窝掌进行改造。这一次他们加深了坝基,采用了更大的石头重新筑坝,并在沟首修建了一个小型水库以便拦蓄山洪。然而,1957年夏季,一场更大的山洪再次冲毁了大寨人心中的梦。</b></p><p class="ql-block"><b> 尽管连经两次失败,陈永贵和大寨人仍没有放弃,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请教有关专家指导,决定进行第三次尝试。经过1957年冬与来年春季的奋战,他们最终成功地在狼窝掌建造出了32条大坝。这次工程经受住了包括1963年以来的所有山洪的考验,终于战胜了"狼窝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当年大寨铁姑娘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奋战在狼窝掌时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b> 通过三战狼窝掌的最终胜利,大寨人不仅改造了狼窝掌,大寨村的基础条件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土地增加了,粮食亩产也随之得到了很大提升,从平均亩产130多斤一下子上升到770多斤,随着科学种用的应用发展,粮食单产也在逐年提高,从而使得大寨人彻底改变了缺粮的现状。</b></p><p class="ql-block"><b> 如今的大寨,虽不再提"以粮为纲",但在中国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和大寨村的会作下,今天的"狼窝掌"梯田,已经成为山西新品种"谷子"的示范田和山西杂粮试验田。同时,也成了大寨旅游景区"农业观光"的景点之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虎头山窑洞客栈</b></p><p class="ql-block"><b>  大寨,不仅创造了"大寨精神",大寨人的真诚热情,无私诚信也一如既往地感动着每一位来大寨参访的人。</b></p><p class="ql-block"><b> 这是我们来大寨的前一晚住宿的虎头山窑洞客栈。客栈的主人是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妇,他们客栈的每个房间和餐厅中都挂有当年毛主席、周总理、陈永贵,郭沫若等中央领导接见大寨铁姑娘们的合影照片,一问才知,主人的母亲就是铁姑娘队的一员。他在讲述母亲当年的故事时满脸都洋溢着骄傲自豪。那种感情完全由衷地发自内心。</b></p><p class="ql-block"><b> 他们的客栈,与城市的大宾馆没有多大区别,暖气,卫生间、淋浴房24小时热水供给一应俱全。早、中、晚餐想吃什么他们就现做什么,且都色香味俱全。在当晚的饭桌上,男主人还特地给我们送上一瓶大寨陈酿。热情周到的服务堪比三星级酒店。</b></p><p class="ql-block"><b> 这些还不是最感动我们的地方,最感动我们的是那天我们一行吃过早饭登上虎头山森林公园游玩过后驶出大寨已20多公里时,我突然发现自已装在裤子兜里的钱包不见了。心想,那一定是丢在大寨客栈了。钱包里除了一些证件外还有这次我们大几千元的旅游"公款"。</b></p><p class="ql-block"><b> 当时想到钱丢了也就算了,那些证件没了这之后再往宿及再进别处的景区可就麻烦。抱着一线希望,我们又不得不折回大寨。回到大寨,不想主人也正着急呢。见我们归来,马上就拿出了我所丟的钱包,还一个劲地问我看看少了什么没有。感动之余,我从钱包里给主人抽出500元。然而主人却无论如何不收。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深地感动赞叹:心灵美的大寨人,您无愧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典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大寨大柳树景观</b></p><p class="ql-block"><b> 在大寨村委会旁边的大寨卫生室门前,有一棵大柳村。大柳树的记事铭牌上显示:大柳树属国家三级文物,树龄150余岁。解放前被称"苦人树",解放后改称"乐人树"。</b></p><p class="ql-block"><b> 解放前,大寨许多劳苦人因交不起地租,常被地主恶霸吊在大柳树上拷打,还有人不堪忍受剥削压迫而在老柳树上寻短见。旧社会大寨人称大柳树为"苦人树"。</b></p><p class="ql-block"><b> 解放后,大寨人在大柳树下斗地主、分田地、吃饭、剩凉、着书、读报、听广播,并且经常在大柳树下召开"饭场会",村子里的好多庆典活动也常常在大柳树下进行。所以,"苦人树"又被大寨人改称为"乐人树"。</b></p><p class="ql-block"><b> 大柳树,是大寨村一个半世纪历史发展的见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展览馆</b></p><p class="ql-block"><b>  来大寨旅游,除了游览观礼大寨的人文与自然风光之外,参观大寨展览馆是必须的选项。因为这里记录、陈列的全都是大寨的发展史,尤其是昔日的辉煌。</b></p><p class="ql-block"><b> 大寨展览馆,位于虎头山半山腰处,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记事为一体的多功能展示场馆。整个展览馆由《大寨艰苦创业篇》和《大寨改革开放篇》两大部分组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参观大寨展览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大寨展览馆,反映展示的是上世纪五十、六十至七十年代大寨近30年艰苦创业的奋斗过程。它是一部中国农民脱胎换骨地创造自己生存环境的历史;是一部战天斗地治山治水改变生产条件的历史;是一部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美好理想拼搏奋斗的历史。直到今天,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大寨英雄谱群雕</b></p><p class="ql-block"><b>  走进大寨展览馆,当看到一面面旌旗和一件件实物的时候,总有一种强烈的荣誉感和神圣感油然而生。以暖色调为主的馆内布设,整洁美观,和谐温情。迎面大厅上的《大寨英雄谱》大型浮雕占据着整个大厅主墙壁。将大寨的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表现得淋漓尽致,场景宏大感人。典雅壮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展览馆部分图片与锦旗</b></p><p class="ql-block"><b>  大寨展览馆,分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多个章节与多个单元。</b></p><p class="ql-block"><b> 第一部分:《大寨艰苦创业篇》。展示的是大寨人在第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战天斗地、改造旧大寨穷山恶水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以及他们在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建设方面的不懈探素。突出展现了以陈永贵、费进才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农民英雄形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参观大寨展览馆</b></p><p class="ql-block"><b>  第二部分:《大寨改革发展篇》。这一篇表现的是大寨村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大寨开花结果的升华。全篇主要展现的是1991年以来,大寨人在第二代领导人郭风莲的带领下大刀阔斧深化改革创业致富的艰难转折历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大寨最初的企业剪彩画面</b></p><p class="ql-block"><b>  1991年11月,郭凤莲以昔阳县委副书记、大寨村党总支书记的身份又一次回到大寨。虽然全国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已经不在,但党和国家从未忘记这个曾为中国农业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模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大寨窑洞景观</b></p><p class="ql-block"><b>  1992年,大寨成立了经济开发总公司。他们引项目,引人才,引资金,先后建起了10万吨级的水泥厂、粮食转换的酒业公司、核桃露厂、农副产品加工厂,煤矿、化工厂、毛衣厂、贸易公司、吃住行一体化的森林公园等项目,使大寨旗下的产品门类多达30多个,让过去几百口人从事一项工作且三十年不变的单一的农业生产格局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集团公司综合办公大楼</b></p><p class="ql-block"><b>  在大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寨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个卫生医疗有保障、文化设置完善、教育条件优越、环境优美、农民富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虎头山下崛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参观大寨展览馆</b></p><p class="ql-block"><b>  还是那一片天,还是那一块地,在这块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寨人用他们勤劳智慧的双手,画出了一幅最新最美的画卷,谱写出了一曲最响亮最动听的乐章。</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参观大寨展览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从老一辈的艰苦创业,到新一代的开拓创新,大寨人总是以高昂的精神风貌走在时代的前面。如今的大寨以其优美的自然生态风貌与热情好客的村风,吸引着源源不断慕名而来的一批又一批游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4A级景区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  大寨村西边有座起伏跌宕的山峦,此山离昔阳县城五公里。从远处眺望,山势酷似一只巨大的卧虎。而"虎头山"也便因此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虎头山森林公园游园简介 </b></p><p class="ql-block"><b> 虎头山山势不高,但却奇丽厚重;面积相对不大,但却明媚灵秀。又因这里有英雄的大寨人战天斗地的历史见证;有国内外上千万的伟人、名士和"朝圣"般人流的涉足,才使得积淀着人文与自然景观的"虎头山"声名远扬。</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通往虎头山旅游景区的牌坊</b></p><p class="ql-block"><b>  走进虎头山,柏油铺设的进山道路平坦干净。一侧的山下是一片片的多个品种的果树园,山腰公路两旁尽是高大的松柏和还没有抽芽的婆娑杨柳。走进深处,山上的路略显陡峭,平坦的路面也突然间变成了石头路。虎头山上的石头路,不像大多数景区铺设的青石板路那般平坦,而仅仅是用一块块不规则的乱石铺成。山路曲折蜿蜒,凹凸不平。我想,这应该是大寨人有意铺设,它表现的或许正是大寨人所走过的那段艰苦奋斗的行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虎头山景区观景台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  从乱石铺设的山道上慢慢登攀,身后的山路不时会被密布的松柏掩盖。登上虎头山观景台放眼山下,眺过浅唱的茂密树林,狼窝掌上的层层梯田便映入眼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叶剑英元帅题字虎头山</b></p><p class="ql-block"><b>  我们一行来大寨探访游玩的时候,正是初春三月,此刻虽然没有南方初春时节的盎然生机和诗的浪漫,但走进虎头山的茂密森林之中时,却依旧能看到各种飞禽的跳枝,听到各种鸟类的如歌般的鸣唱。嗅到空气中飘荡着的树木之幽香。坐在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的"虎头山"纪念石碑前,在感知大寨春意盎然美好的同时,心中也隐隐浮现出大寨许多点点滴滴久年的红色印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留影在虎头山的森林公园深处</b></p><p class="ql-block"><b> 大寨村人利用虎头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观,退耕还林后又投资建设起了森林公园。他们先后从北京、石家庄、太原等地引进15个绿化树种,在景区内除栽种有大量的松、柏、杨、柳、桧、槐、梅等树种之外,还种植有多种极具观赏价值的高档花卉。如今矗立在游人面前的是一座颇具规模的森林公园。游人在公园内赏松柏常绿,听林涛阵阵,闻花香芬芳,观山花烂漫。真的很是惬意。醉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风景如诗如画的大寨梯田</b></p><p class="ql-block"><b>  大寨,从地理上分属黄土高原气候,因受海拔和土壤条件限制,大寨农田每年大都只种一季农作物(农业大棚除外)。它们不种冬小麦,只种谷子、玉米、高梁,芸豆、绿豆等杂粮作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风景秀丽的大寨新老居住区</b></p><p class="ql-block"><b> 从虎头山观景台眺望,被绿荫与梯田包围起来的大寨人新居与老窑洞景点及远处大寨村总支办公大楼、大寨商贸有限公司综合大楼与众多场矿场房相映成趣,仿佛一幅乡村都市画卷瞬间跃然纸上,壮观多姿,挺秀完美。无不令人惊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陈永贵半身雕像</b></p><p class="ql-block"><b> 大寨展览馆大院内,有一座用泰山石雕刻的陈永贵的半身雕像。雕像高7.2米。他头上包着白色毛巾,脸部皱纹清晰逼真。他面带微笑,神态坚毅,充满自信,给人的感觉是淳朴向上,温暖可亲。同时,在他微微露出的笑容里,透着一种对未来的思索与牵挂。顺着雕像背后的石阶一路向上攀登,经228级台阶登上虎头山,便是陈永贵的陵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陈永贵之墓</b></p><p class="ql-block"><b> 陈永贵的陵墓坐北朝南,墓中用灰白色的方石包裹,四周用方石砌成半园形的石墙,白色大理石墓碑上刻有"陈永贵同志永垂不朽"九个鎏金大字,尽显肃穆庄重。纪念碑上写有陈永贵的生平事迹。陈永贵1986年3月26日在北京因病逝世,终年72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陈永贵墓地的228级台阶</b></p><p class="ql-block"><b> 陈永贵墓地,仿中山陵设建,从虎头山山脚下的"大寨展览馆"到墓冢之间的228级台阶,共分为五组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其中的38级台阶,寓意陈永贵同志38年的党龄,两级72级台阶,寓意陈永贵同志72岁寿龄,而其中的另一组8级台阶,则是象征陈永贵同志在中央工作的八年时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陈永贵墓碑</b></p><p class="ql-block"><b>  陈永贵的一生,是艰苦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他用勤劳和智慧做出了一番惊人的事迹;他用行动帮助了一个个困境的群众脱离了贫穷;他扎根基层的沃土中深耕细做;他用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践行着一切为了人民为了家乡谋幸福的初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展览馆中的大寨英雄塑像</b></p><p class="ql-block"><b>  大寨虎头山上,除有陈永贵的墓地墓碑外,还有三位与大寨有着不可分舍的名人的墓地和墓碑。他们是建国之后为大寨作出很大贡献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贾进才;为大寨精神传播做出很大贡献的"山药蛋派"作家代表人物孙谦和一代大文豪郭沫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老英雄贾进才墓碑</b></p><p class="ql-block"><b>  在陈永贵墓右边约20米处的第二个墓冢,是老英雄贾进才的墓。贾进才是一位著名的石匠。大寨人曾说,大寨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有他亲手凿过的石材。他是陈永贵的"伯乐"。在任支部书记其间主动让贤。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老英雄",所以,贾进才的墓碑上就被刻上了周总理"赞称"的"老英雄"。贾进才的墓地较小,墓前竖立一块刻有"老英雄贾进才之墓"的普通墓碑。没有褒扬赞美之词,和他生前一样朴实平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山药蛋派作家代表人物孙谦墓碑</b></p><p class="ql-block"><b>  陈永贵墓冢右边第三个墓地是孙谦之墓。孙谦,"山药蛋派"作家(注:山药蛋派是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主要作家有赵树理、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其作品带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具有一种朴素朴实,通俗土气的自嘲)。孙谦曾任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影协主席等职,1996年3月5日病逝于太原,享年76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大寨人劈山造田场景塑像</b></p><p class="ql-block"><b>  孙谦从1942年开始文艺创作,写有大批优秀秧歌剧、电影剧本、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及散文等作品。他竖持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深入生活,反映现实,其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被山西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称号,获国家授予的"文化部先进文化工作者"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1963年,大寨遭受大洪灾后,孙谦带病深入大寨,与全村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写出了具有巨大反响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寨英雄谱》。这篇报告文学,是最早把大寨推向全国的文章。他多次到大寨深入生活,他认为,"大寨精神"代表了中国亿万农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在他之后的作品中,他的挚着也始终贯穿着这一精神。他忘不了大寨人,大寨人也更不会忘记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郭沫若墓园</b></p><p class="ql-block"><b>  在陈永贵、贾进才、孙谦墓地墓碑的右下方,是郭沫若的墓园。郭沫若纪念碑立于他诞辰一百周年的1992年9月。正面写有"郭沫若同志永垂不朽",背面是郭沫若的诗《颂大寨》。</b></p><p class="ql-block"><b>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曾任政务院(建国初期到1954年9月的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文教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科大校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他是中国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郭沫若诗碑</b></p><p class="ql-block"><b>  1965年,郭沫若带队中国科学院部分专家学者到大寨考察。在大寨,他与大寨农民同吃同住,与大寨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当他看到大寨人民耗时12年打造出来的一块块整齐的梯田时,内心感到无比震撼。他对艰苦勤劳的大寨农民由衷地感到敬佩。在他看来,大寨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传承。因此,在他的文章与若干首诗歌里,曾多次出现"大寨"一词。</b></p><p class="ql-block"><b> 1978年6月,在他病重期间,他对身过的家人说:"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由此不难想象,郭沫若是多么地爱大寨。</b></p><p class="ql-block"><b>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因病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的遗愿,遗体供医学解剖后火化,骨灰被送到大寨撒在了虎头山的森林与梯田里。"肥田"。</b></p><p class="ql-block"><b> 郭沫若享年86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周恩来纪念碑亭</b></p><p class="ql-block"><b>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三次带外宾视察大寨。大寨人为纪念周总理的关怀关切,在虎头山上为他修建了"周恩来纪念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周总理三次视察大寨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曾三次到大寨。第一次是1965年5月,陪同阿尔巴尼亚中央政治局常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科列加为团长的经济代表团。随同前来的有罗瑞卿、李先念;第二次是1967年9月陪同越南总理范文同、副总理武元甲。随团前来的有陈毅;第三次是1973年4月,陪同墨西哥总统埃布维利亚及其夫人,随他前来的有李先念、邓颖超。周总理三次都是徒步视察大寨全貌。每次都会兴高采烈地向客人介绍大寨发展变化情况。他曾语重心肠地对大家干部群众说:大寨今后一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二要兴修水利,抗御干旱;三要发展畜牧业,搞多种经营;四要办农民夜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寨人都做到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周恩来对大寨精神高度概括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b><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周总理在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度概括了大寨精神:"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坚苦奋十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团结沟渡槽及两侧的红旗雕塑 </b></p><p class="ql-block"><b> 我所处的这个位置,是大寨的"国家级"水利工程:团结沟渡槽。它的建设耗时耗工无法用成本计算。它彰显的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沟渡槽,距沟底落差27米,长120米,过水渠宽1米,深1米。雄伟壮观的团结沟渡槽,横空跨过大寨水库,浑然天成,蔚为壮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团结沟渡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与渡槽下的大寨水库</b></p><p class="ql-block"><b> 团结沟渡槽,把杨家坡水库的水经龙山引到虎山,蜿蜒而下流至南垴村又至大寨村,它让沿途的数个村庄受益,它是沿线多个村庄共同团结协作的结晶,所以被称为"团结沟渡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被铺设成旅游栈道的团结沟渡槽</b></p><p class="ql-block"><b> 这里也是团结沟渡槽的一部分。它的上面铺有石板,石板上面又铺设了平坦而又仿滑的石砖。这样,既不影响引水,又能便利人行。尽管团结沟渡槽如今已基本上失去了它的最初功能,但它作为"大寨景区"的一个最主要的"景观",仍然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意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大寨文化展示馆</b></p><p class="ql-block"><b> 大寨旅游风景区,除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宜人旖旎的山村风光和大寨展览馆外,在满目灵秀的虎头山上,还有一处反映大寨文化价值的展馆,它就是"大寨文化展示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文化展示馆中的大寨全景沙盘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大寨文化展示馆,建造于2001年,该馆以文化为主题,运用收集、整理、保存的大量图片资料和历史实物,全方位地展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的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所形成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及文化生活等独特的文化现象,揭示在文化内涵驱动下的大寨的昨天、今天与明天的发展轨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大寨人劈山造田劳动场景塑像</b></p><p class="ql-block"><b> 大寨在辉煌的岁月里,曾吸引了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诗人、画家、歌唱家、音乐家等文化名人前来采风、创作或献艺。他们也都为大寨的发展注入了自己的心血;为大寨文化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为了永远地让更多的人们记住他们,大寨人特地修建了这一"大寨文化展示馆"以示纪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寨虎头山普乐寺俯瞰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在大寨虎头山森林公园深处,还有一座与"红色旅游景区"有点不那么协调的"普乐寺"。这座宏伟辉煌的庙宇,占地面积8280平方米。它原是一座很古老的庙宇,1963年被山洪冲毁,2006年重新进行了改扩建。因为它属私人出资扩建,所以并没引起广泛关注。它也仅仅是在满足关照那些具有精神信仰者的同时的一种"红色旅游"延伸。</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陈永贵旧居</b></p><p class="ql-block"><b> 这个典型的北方农家小院,就是陈永贵1968年至1986年期间工作生活的地方。小院内有两个窑洞,分属陈永贵家人的卧室和厨房,另有三间瓦房,是陈永贵的接待室。现如今,卧室和瓦房内,布设有陈永贵生前的许多照片和生活实物。</b></p><p class="ql-block"><b> 陈永贵的一生,都是艰苦朴素的农民装束。他是中国最伟大的农民,他为改变家乡贫穷面貌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大都知道他,大寨人更不会忘记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郭凤莲家的小宅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郭凤莲的家,建在一处小山坡下,与她家并排的其它农家小院一样,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小院不太,内有两间二层小楼。小院外观整齐,墙壁洁白,过年时贴在大门上的楹联仍保存完好。门前的道路不宽,但一尘不染,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朴素静雅,明媚精致之美感。让人很觉安静平凡整洁亲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郭风莲近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郭凤莲,现任大寨村党总支书记,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她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七届"中国十大女杰"和"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郭凤莲,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忠诚、勇敢、坚强、创新的精神。她不仅在自己的经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在现实中创造了辉煌。她的事迹鼓舞着的不仅仅是大寨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写在后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如今的大寨,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党风好,民风正,无邪恶,无邪教,环境优美,治安良好。在大寨,除一些重要场所,他们的房舍、住户等,绝大多数的窗户都看不到防盗网、防盗窗,即便是临街住户、门店,也都是窗净几明,一派和谐祥和的自然景象。看后让人倍感愉悦温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大寨人,在经历了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变为农业兼村办小作坊再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转变,并使得大寨村人全面地实现了"小有教,老有靠,病有报",村里的孩子们从大寨幼儿园到大寨中学毕业全部施行免费教育,考入大学、中专的学生们一律给予不同"指标"补贴;老年人从60岁之后,按不同年龄段逐步提升养老补贴等一整套的为民、便民、利民政策措施,使得大寨人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空前的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如今的大寨,一如既往地在创造着奇迹。大寨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犹如《列子》中的《愚公移山》精神,源于一代代大寨人的艰苦奋斗,不畏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典范。在当前全国各地面临农村空心化严重问题的背景下,大寨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理想中的新农村家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2024年3月26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于河南舞阳贾湖</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