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春好年华

真诚待你 10581791

<p class="ql-block">  尽管自己已年近古稀,可是每当说起青春这个题目依旧心潮澎湃,难以平静。每当回忆青春往事的时候,依旧孩子般兴奋不已。因为我的青春没有虚度,它在磨砺中成长,在奋斗里进取。雷锋同志曾说,青春啊,是美好的,可真正的青春永远属于力争上游的人。我的青春不是在虚度年华中度过,也不是在碌碌无为中荒废,我一直努力前行,规范自己做勇敢进取,力争上游的人,让自己的青春放出光和热。</p><p class="ql-block"> 我是六八年下乡的“老三届”知青,初中刚上二年不到,还没有毕业就与同学们一起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经风雨,见世面”去了。历经艰难困苦,终成正果,四年后经过考试回城进入抚顺矿务局工业学校学习;两年后中专毕业分配到矿区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开启了我人生的新起点,演绎了自己青春往事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学徒不怕苦</i></b></p><p class="ql-block"> 进工厂那年我刚23岁,风华正茂,青春横溢。带着从农村广阔天地摸爬滚打的锐气和两年多中专学习的成果,兴致勃勃走进工厂的大门,来到厂工资科报到。科长姓佟,是一个五十左右岁,精明干练的女同志,她热情的接待了我和我的同学。又沏茶又倒水让我们很不好意思。她告诉我们这批来的工人都要到加工车间(后来叫电机车间)当车工,因为厂子要生产从其他厂转产小型电机,主要需要机加工活件,而且我们还要先行去原来加工企业代培学习。我们听了她一席话,十分振奋。一是自己马上就要学习新的技术,那年代流行“车钳铆电焊,学精吃饱饭”的口头禅,车工那时候很自豪的。二是那时新工人要从学徒工做起,而学徒工工资每月才17元,和我们在中专时每月的补贴一样,我们代级学徒就是从一级工开始学徒,每月工资33元,这是组织上考虑我们都在农村干了几年,又念了中专,年纪普遍偏大等种种原因从政策上对我们的照顾。在那个绝大多数人都挣四五十元的年代,真的让我喜出望外,出了厂门我和我的同学都欢呼跳跃起来。旁边走路的行人都奇怪地看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三月小草吐青时,我们到厂报到,我要去的车间是为了这次转产新成立的,在集中学习有关厂规和安全知识培训后,当四月百花争艳时,我们总共三十多人就开始到原产品加工企业代培学习。这个企业比我们厂规模要大,由于今后只是专注生产大型电机,将小型电机全部转产由我厂加工。这个厂离我家稍微远些,正常要乘有轨电车或公共汽车上下班,大约行程需半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到了新企业,首先就是拜师认岗。我的师傅姓尹,是厂里的劳模,个子不高,红里透黑的面孔,是一个厚道寡言的人,年纪比我大不了几岁,长得结结实实。作为劳模当然干活要走在前边,就像我们在农村铲地时打头的,给大家做示范。他每天开工比别人早,收工比别人晚,干的也是最累的活,我暗暗叫苦不迭,怎么摊上这么一个师傅?这要跟他多吃多少苦,多挨多少累呵?加工电机大轴需要将几十斤的加工棒料每天搬上搬下,比别的徒弟工作量都大,心里不时有些委屈。一样挣钱,太不划算。</p><p class="ql-block"> 日子一天天过,我慢慢适应了尹师傅的工作节奏。粗加工时它放手要我干,到后来精加工工序他丝毫不敢大意,手把手教我加工技能,关键部位都是自己操作把关。从怎么磨车刀最好到怎样量尺寸最准,从安全注意事项到加工过程薄弱环节都说得透透彻彻,恨不得掰开皮说馅。他说得仔仔细细,我听得认认真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尹师傅的传授下,我很快就能独立操作了。我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很多师门绝活,更主要的是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他的奉献精神和劳动热情,他每天都比其他车工多干近两倍的工时。那时候尽管计件,但是奖金并不高,他绝不是为了每月多得几块奖金而这样拼搏的。他告诉我,年轻人要干一行钻一行,莫负青春好年华,多为国家做贡献,不给自己留遗憾!他是我的工作师傅也是我的人生老师。我们至今还有来往,师徒情谊始终伴随。</p><p class="ql-block"> 学徒的时候还有件事我也挺打怵,那就是倒班,机加工车间都是如此,生产车间歇人不歇马,机床昼夜轰鸣,人可受不了。即使倒班开始我也不大适应,在家早睡习惯了,冷不丁白天睡觉很不适应也不习惯。即使二班也要半夜下班,收拾床子完事到家也过半夜了。洗洗涮涮得一点多才能入睡。有时候白天困还睡不实成。晚上上班给上走刀不能有半点疏忽,一次粗加工,一般需要十几分钟走一道工序,我不觉打盹,被旁边师傅及时发现,马上提醒我,安全是大事,千万不能大意!还给我讲了很多类似事故教训,让我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我遇到一位严管负责的好师傅,他的言传身教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我,无论做什么都要一丝不苟。</p><p class="ql-block"> 秋天枫叶正红的时候,大家学徒回厂,厂里各种机加工设备都已经备齐,只等我们学成归来立即投产。从老厂也带过来几位老师傅,任命为三个加工班的班长,带我们这些新人上岗。学徒工里我是第一批能独立操作的车工,而且是从毛胚加工到精加工全工序都能操作的车工。有的人回来只能加工单一的粗活。这时我不再委屈,也不再感觉吃亏,我深深领悟那句老话,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我从内心里感谢我的师傅。我暗暗下决心要以尹师傅为榜样,做一个响当当的合格的车工。</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学车不怕摔</i></b></p><p class="ql-block"> 现在年轻人抢着学驾驶,急着开车;我年轻时候一心学骑自行车,都是为了上下班或出行方便。我上班得单位离家十几里地,家到车站又较远,步行需要二十多钟,那时车少人多,半天来一辆车,车站都是人,路面窄车开的慢,偶尔还误点,时间不好掌握。看到别人骑车上下班,时间自己把握,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心里好生羡慕。于是我开始利用星期天到学校操场学骑车,一圈一圈的转悠,开始让弟弟在后面扶着车座,自己蹑手蹑脚不敢骑,说到底就是怕摔。弟弟说,哥,学骑车不能怕摔,撒摔你就别学骑车。我学车摔了十多次,腿都摔破了,一个礼拜就上路。我听了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像学游泳,总要呛过几次水的。胆子大了,不怕摔了,心里不慌了,双手也平稳了,慢慢掌握了平衡,一点点能自己走了,我和弟弟都很高兴。觉得可以上路了,就像在学开车最后总得经过路考的。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不上路试试怎么骑车上下班?到了路面,没有车的时候,我骑的顺顺当当,春风得意,可是一遇到前面有人就慌张,急急忙忙不知道撒闸,更不会下车。只好宁可牺牲自己,愣愣往路旁树趟子里钻,摔过多次我也不气馁,我和弟弟说,我叫不怕摔。弟弟逗的哈哈笑个不停。经过四个礼拜天的摔打,我终于可以轻松独立上路了,青春无悔,不留遗憾,骑车上班心里美!有时候静下想想,人这辈子不经摔打,则一事无成。骑车上班十几分钟我就可以从家到单位,除特殊原因从不迟到。</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谈婚不怕丑</i></b></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不敢谈对象,由于自己家庭出身不好,自己内心深处一直有自卑感,始终压抑这个话题。回城工作了,尽管带级学徒还没转正,正常也允许谈婚论嫁,无人干涉。可是由于出身问题却让我在此事上屡屡受挫,屡战屡败,找对象挫折不断,谈了几个一涉及此事都迅速爱船搁浅,爱河干涸。我当年也算一个靓仔,白白净净,身材适中,被回头率还是蛮高。有的女方看好同意,可是家里执意反对,那时的人哪敢不听父母的话?父母不应承,那就彻底没戏,最终也是棒打鸳鸯,一拍两散。有人说你先不要说家庭不行吗?到木已成舟,瓜熟蒂落时候再说真相,她家也无可奈何花落去。我又不想隐瞒这些,地主就地主,又不是我是地主,我不怕丑。我爷爷是地主,与我何干?有一个时期我将自己封闭,谁也不要再谈对象二字,我过敏!</p><p class="ql-block"> 也是好事多磨,机缘终到。上班两年后,经同车间一位老师傅介绍与爱人邂逅,赶巧岳母是我中学时学校校医室的高校医,我那时业余在学校广播站广播,时有接触,她对我印象很好,开了绿灯,点头默认,我与其宝贝女儿彼此也很情投意合,都是知青一见如故,到一起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同学情,有情人终成眷属,转年一月,正赶上“大结婚”那年,知青大部分都是那年结婚的,记得街上来来往往都是购置新婚用品的人。岳母大人对我说,你们两个还差什么?只要你们同意,两家到一起吃顿饭就算妥。没有什么旅行结婚,也没有当今大操大办,两家人及就地亲属聚到一起吃了顿饭,我们两家距离不远,我用自行车将她的两床被褥驮来,开始新婚蜜月生活。说起结婚这事对于我说难难于上青天,说易没花一分钱就把媳妇娶到家。面对岳母和媳妇我常常很内疚,总有一种遗憾在心头。所以四十多年我与爱人感情始终如初,相亲相爱。</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学写不怕改</i></b></p><p class="ql-block">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各方面工作都逐步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也是如此,生产在大上,思想教育也须紧紧跟上。我们车间又是个新车间,宣传教育任务很重,书记姓杨,是一个很重视党的基层建设的好领导,当时我还兼任车间团支书,这个车间年青人占绝大多数,除了车间领导即使老厂来的老师傅也不过三十岁。书记会议多,事情多,所以好多青年教育的任务和车间宣传信息都是我来分担与撰写。白天还要上床子顶岗,我只能利用自己业余时间点灯熬油去做,有时太晚就在办公室对付一宿,虽然比较劳累,但是有时想想比在农村那种艰苦条件可要好多了。自己倍加珍惜当下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当时由于我们车间是厂党委的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单位,所以平时需要报送的信息和材料比较多,尤其是总结计划以及经验类材料经常要写,杨书记很信任我,这些材料都要我来完成。党委派宣传部、组织部的同志经常下来做指导。写一般信息反映,我轻车熟路,且要求不高。但是我写的经验总结等文字材料上边来的领导常常提出很多修改意见,需要反复修改才能蒙混过关。起初我满不在乎,觉得是他们吹毛求疵,横挑鼻子竖挑眼。后来冷静下来看自己的文章,确实有点像懒婆娘裹脚布又臭又长。看看人家给我做样本的计划和经验,学学公文写作知识,我知道了自己的毛病是把写材料当做写作文,文字啰嗦,拖泥带水,而且学生腔太多,形容词过滥,虽然在校时我的文章总被做范文读给大家,但是写总结和经验与此是风马牛不相及!于是我开始按照公文写作要求和好的范文对照,改写自己原来的文章。厂里当时的几个大文豪都帮我改过材料。有时候我的七八千字的经验他们竟然删掉一半还多。我知道了论公文写作我远远不够,甚至还是一个小学生。厂政治处的李主任文字最精炼,对我的帮助指导最多,手把手教我改写文章,一字一句推敲斟酌,把文章改得更精炼,如火纯青。在大家的耐心帮带指导下,我锲而不舍,勤奋好学,终于上道,材料越写越精,慢慢得心应手。李主任常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我对这话有深刻感悟,我有一篇写后进变先进的典型经验材料“嘎刺头变成排头兵”,竟然五次易稿才通过,最终被全局选上在整个矿区做交流。这篇文章也为我以后进机关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实干不怕难</i></b></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社会风气很正,不搞特殊化,没有特殊人。就拿我们这次工种分配吧,给我的印象最深。没有来的时候,都说工厂学技术首选“车钳铆电焊”,来了才知道这里面最轻松自在的是电工和钳工,挎着工具到处转悠,待遇好又不累,而车工倒班不说,每天都有工时定额,必须要猫着腰顶岗作业的。但是落在我们车间的年轻车工有矿务局工资处长的儿子,也有厂劳资科长与主管分配的老鲍,他们的孩子都和我在一起当车工,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更没有一个人提出换工种的要求。我的父亲当时也是矿务局财务处的高级会计师,经常来我厂检查工作,可是父亲担心我怕苦怕累,总是嘱咐我,要学好技术,做一名合格的车工。所以当时的社会气候决定任何人想靠走后门当特殊人,此路不通。谁也不要抱有幻想。</p><p class="ql-block"> 但是命运之神总是会惠顾有准备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的写作能力被厂领导赏识和看重,1978年春天,我由车间被借调到厂工会办公室,主抓办公室及生产技协工作。当时车间杨书记先调到工会任工会主席,所以我的借调与他的呼吁有很大关系。杨书记是我人生的一个贵人。我从车间到机关这一步是他为我铺的路。从某种意义上他是我的引路人,今生今世我不会忘记他。因为一个人你再有能力也得有人给你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得有人持续不断的举荐你,引领你。第二年,由于我撰写的群众技协工作经验在省市都做了交流,上了报纸,为企业争了荣誉,厂长书记都很满意,我正式转干,成为三中全会后首批机关转正干部,不久我被厂由工会直接调到厂办室做调研工作,给厂长当了秘书,我在机关也立住了脚跟,新的岗位,新的工作催我奋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当回忆青春往事,我都会想起自己由学校进工厂,由车间又到机关这段经历。我想起中学时期看“创业史”中作家柳青的一句话:“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年轻人确实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与转折点,对一个人的一生进退尤为关键。如果这个时候你还不知进退,不去努力学习和进取,不想吃苦受累,只想享乐,天上掉下多大馅饼也不会掉到你的头上。还是那句老话,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苍天不负有心人!在农村务农如此,在工厂做工也如此,幸福的钥匙在你自己手中。</p><p class="ql-block"> 不负青春好年华,奋发进取青春美!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像沙漠中风里雨里,昼夜兼程,顽强跋涉的骆驼那样,认准目标,矢志不移,不惧风沙,磨砺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让青春发出灿烂的光和热!让自己的人生不平凡,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