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宁溪老街灯会游千年半山古村

山前

<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松石</p><p class="ql-block">地址:宁溪老街和半山古村</p> <p class="ql-block">宁溪二月二是浙江省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相传在南宋时就已开始,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宁溪的定在二月日,据说因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到处都在举办灯会活动,所以宁溪特意将灯会推迟到二月初二“春龙节”,这样既可以先学习别处的经验,取长补短,又能够让别人也有机会到宁溪来看灯,于是就有了“中华元宵皆三五,宁溪灯会独二二”的独特习俗。</p> <p class="ql-block">“六街花灯光铺地,八宅鼓乐音盖天”,这是描写传统宁溪灯会盛况的一副对联。古宁溪街共分为八宅,每年办灯会由八宅轮流主持。一般都在二月初二日上灯,初八日落灯,到了上灯日,各宅都要高高地竖起一根灯柱,在“T”形的灯架上煞为壮观地挂上九盏大红灯笼,这就是“九连灯”。另外,每宅还在街口搭建一座“虚空亭”,安放本宅的“保界爷”或“财神爷”。又在旁边筑一间鼓手亭,一群吹鼓手在亭子里从早上一直吹奏到晚上。灯会期间,家家户户门口都要贴春联,挂彩灯。传统的彩灯式样也是名目繁多,有纱灯、提灯、玻璃宫灯、荷花灯、稻矮灯、走马灯和各式各样的动物灯等等。灯会的第一夜叫闹街,八宅各自组织锣鼓队进行沿街演奏,或在自己宅的“虚空亭”内敲锣打鼓,宣告“二月二灯会”活动开场,接下来的各夜都要“迎老爷(神像)”。通常在初四夜进行大迎,掀起灯会活动的高潮,因为初四是宁溪集市,永(嘉)、乐(清)、仙(居)、临(海)、黄(岩)边境趁到宁溪赶集之便前来观灯,或走亲访友的外来群众特别多。这一夜每宅都要组织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参加迎灯,每支队伍由两面敲十三响大锣为前导,称之为“十三记锣”,接着是高举着的长方形“高照”,“高照”后面跟随着大红提灯、龙旗队,紧随在后的舞龙、舞狮、台阁、闹湖船等游艺项目则边走边舞,吸引了众多的目光,然后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稻矮灯、荷花灯、动物灯等各式各样的彩灯顺次出场。再就是节奏整齐、韵律铿锵的锣鼓队和乐队。抬在最后面的是各宅所奉的“老爷(神像)”。宁溪虽为山区集镇,却有五、六条长街,足有五、六里长,迎灯队伍以宅为单位,按照事先商定的迎灯顺序,沿街缓缓地巡回一周,在小横街没有拆建之前,由于直街和小街仅一水相隔,迎灯队伍在此能首尾相见。因此是公认观灯的最佳场所。每年都是人山人海,观众如云,观众一般都集中到了笔直宽阔的钟楼路上。迎灯绕街一周大约需要二、三个小时,迎灯队伍一边走一边表演各种节目。</p> <p class="ql-block">宁溪“二月二灯会”活动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多彩,集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杂耍、游艺等活动于一身,是一次民俗艺术的大荟苹,在整个台州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对宁溪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宁溪“二月二灯会”不仅是一个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很值得我们去珍惜、发掘,努力使它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2007年6月,宁溪“二月二”灯会被区政府列入黄岩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5月,被列入市政府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6月,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半山村位于黄岩西部山区,据考证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村民依山就势,泽溪而居,建筑以石为基,架木为房。如今虽盖了部分新房,但基本上保存了典型的江南山乡的传统特色。</p><p class="ql-block">半山村,在富山大裂谷景区的深谷中遗世而立,大概是因地处山腰之上,故名半山村。</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隐藏于半山之中的山村,如果不是来富山大裂谷,可能谁也不会想起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来。但令人意外的是,一直寻觅理想中古老村庄那种原汁原味的纯粹竟在这里不期而遇。踏入山村的一刹那,让人为之惊艳!</p> <p class="ql-block">年代久远的旧屋与古朴幽静的青石小径浑然一体,俨然一幅美丽的乡野画卷。</p> <p class="ql-block">这座与古道连接的“半山古桥”建于1794年,桥体由6块石条铺成,长约6米,宽约2.5米。古桥曾是古道上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虽然经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桥面至今依然坚固如初。</p> <p class="ql-block">而在黄永古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村中的古廊道,称为“半山驿廊”。 黄永古道建于明清之际,这条古廊道是当时为过路人提供歇脚休憩的场所。时至今日,村里仍然保留着这处路廊。</p> <p class="ql-block">半山溪流在河面宽阔处汇集成潭,称为山下潭。 半山溪虽然不宽也不长,但为方便两岸过往,架了许多小桥。</p> <p class="ql-block">另一座叫“黄盈初屋”的桥上老屋也是如此,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为一层木石结构,正屋2间,偏房1间。房子的一半在溪边,另一半在溪水上,一扇木门通过石板桥与对岸相连。</p> <p class="ql-block">村民的房子沿着溪流两岸而建,有的房子建造还真是别出心裁。这座被称为“黄庆潮屋”的古屋建于解放初期,2层木石结构,面阔5间,让人好奇的是房子几乎压着石桥而建,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溪流上。</p> <p class="ql-block">村中有历史价值的老屋大概要数许镜轩旧居了。许镜轩在民国时期曾任航空委员会委员,少将军衔。此屋建于民国4年(1915年),2015年村里筹资重修。</p> <p class="ql-block">断壁残垣,绿苔爬墙,风雨沧桑,也是历史的记忆和难以抹去的感伤。</p> <p class="ql-block">村中古老的农屋有些还很简陋,木头门壁,竹编敷墙挡风雨,用篱笆在屋外拦成的小小院落,青瓦背上冒出烟囱,升腾着袅袅青烟,让人感怀岁月悠悠,悠悠乡愁情。</p> <p class="ql-block">村中一溪由西向东奔腾而下,名曰“半山溪”。半山溪全长800多米, 属于典型的山涧溪流,溪水清澈见底,溪鱼灵动。</p> <p class="ql-block">在"长决线"未修之前,半山村中一条古驿道是黄岩至永嘉的必经之路。 古驿官道从村中穿境而过。据《黄岩志》记载,这条石级古道称为“永黄捷径”,总长49公里,翻山越岭,势若游龙,现被列为黄岩区第三批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座小山村一直保持着自给自足、最为原始的生活方式,村里看不到一家小卖部和点心店,远离商业利益的诱惑,让山村纯粹得与世无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