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雨湖文艺》—我文学创作的摇篮

水墨清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曹书明</p> <p class="ql-block">谁都说热土难离,可人在江湖闯荡,往往身不由己,你就是再不舍也得离&nbsp;。从我1984年迁至长沙算起,揣着难舍难分的情怀和无休无止的思念,离开湘潭已经整整四十年了,离开《雨湖文艺》自然也整整四十年了。</p> <p class="ql-block">《雨湖文艺》为季刋,是湘潭市群众艺术馆所创办的地方性文艺刊物,也是湘潭市活跃地方文艺创作和培育地方文艺人才的唯一文艺刋物。只所以叫《雨湖文艺》,可能是市群众艺术馆座落在风光涟漪的雨湖边上的缘故吧。雨湖真的很美,宛如城市的眼睛,它撩拨着人们“偷得半日闲”的心弦,洞察着社会上林林总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记不清我与《雨湖文艺》是如何结缘的细节了,那时我才二十多岁,正是风华正茂、敢闯敢干的年纪,虽然在地级和省级报刊上发表过作品,但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任何文字功底和创作经验,于是便一头扎进了《雨湖文艺》这块土壤,并在这块土壤上蔓延着文艺创作的根系,吸吮着文艺创作的营养,膨胀着文艺创作的细胞,收获着文艺创作的果实。久而久之,我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楹联等方面的写作技巧便慢慢成熟了。每当发表新的作品,我便捧起《雨湖文艺》,仔细端详着心血凝聚的文字,闻着杂志散发的那阵陈墨香,心儿陶醉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不禁油然而生,创作的动力得到了加码。</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加入了省级和全国这个家和那个家的协会,出版了这个体裁和那个体裁的文集,获得了省级和全国这个比赛和那个比赛的大奖,被传略于这个大型文献和那个大型文献的版面,但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才刚刚入门,而且入门得益于《雨湖文艺》的培育和锤炼。现如今,老态龙钟的我已行至暮年,不再往杂志社投稿,亦不再参加什么比赛了,但为防止老年痴呆,仍自娱自乐地笔耕不辍,并在朋友圈里发一发。</p> <p class="ql-block">浪迹江湖太久,早已物是人非。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都是一个耄耋老人了,何况那些比自己还年长的朋友们呢?也不知道《雨湖文艺》现在还办没办。不管怎样,我从事业余文艺创作的真正起点是《雨湖文艺》,我怀念它,我感恩它,与《雨湖文艺》的那段情缘已牢牢镌刻在心底,永远不会磨灭。不可磨灭的记忆里还有《雨湖文艺》编辑部的那些朋友们:江立仁、胡果存、胡丕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