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简牍(38):清华简1⃣️3⃣️

半农堂主

<p class="ql-block">01.《大夫食礼》</p><p class="ql-block"> 《大夫食礼》与《大夫食礼记》编连为一卷,篇题为整理者根据简文内容拟定。《大夫食礼》内容为楚地大夫之食礼,主体载大食之礼,兼记小食;《大夫食礼记》则论执事者行事。两篇关系类于《仪礼》诸篇与附经之“记”。简文词句类于《仪礼》,行礼节次与《公食大夫礼》最为接近,与该篇记主国国君以食礼待下大夫之聘宾、兼记上大夫与下大夫之别亦相类。两篇是亡佚的先秦礼书,对于研究礼书的形成、流传与经记之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02.《大夫食礼记》</p><p class="ql-block"> 本篇主要论执事者行事、食礼之陈具,与《大夫食礼》之关系类似于《仪礼》附经之“记”与经文之关系。</p> <p class="ql-block">03.《五音图》</p><p class="ql-block"> 本篇原至少有简三十七支,现存三十五支,全篇形式犹如帛书,绘写方法近似清华简《筮法》的人身图、卦位图部分,内容为一幅“五音图”,比较系统地记载了五音音阶异名,今据之拟题。图中央绘有一个五角星,其上角对应宫组音名,其他四角分别对应商、角、徵、羽各组,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分布。五角星图形由“宫—徵”、“徵—商”、“商—羽”、“羽—角”、“角—宫”五条连线构成,五组音名以五角星为中心向正上和四隅五个方向发散书写,内容不记正音而只记音阶异名,每个音名皆以墨块为界格,各组音阶异名数量不等。推测本图完整时应有音名二十四(或二十五)个,现存二十三个。音阶异名大多前缀、后缀修饰词,修饰词多曾见于曾侯乙墓编钟、编磬等出土乐器铭文,以及《黄帝内经》等传世文献。其中以“上”修饰的五音在图中全部出现,其他音名均不全,这一情况可能与本图的具体用法有关。《五音图》为中国早期乐理体系以及先秦音乐史研究,无疑提供了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04.《乐风》</p><p class="ql-block"> 本篇简长九·九厘米,宽〇·五厘米,是目前所见长度最短的战国竹书,其形制小巧,便于随身携带,具有一定实用功能。本篇原应有简十四支,现存十二支,简文分两部分。简一至简五为第一部分,所记内容为音名,音名以五正声为主,约每两个音名后施以一个标点,似代表一节,这部分性质疑为乐曲谱。简五音名之后接写有“乐风”二字,其下空白,应为题记,故我们以之名篇。简六至简一四为第二部分,内容以“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为记述格式,“”前、后之词具有明显的等次关系。《乐风》系迄今所见最早的可能与古乐谱相关的资料,对先秦音乐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05.《畏天用身》</p><p class="ql-block"> 本篇共十七支简,篇题根据简文首句和全篇内容拟定。本篇属于诸子说理类文献,围绕天人关系展开论述。作者认为天、人二者各有职分,不可偏废,同时也有联系,不能割裂,但更强调人的主体性,心的能动性。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转化的辩证关系,既要敬畏自然,充分了解事物本身的规律,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积极参与,重视心的能动性,强调“无法而图之,事可成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既要遵循事物的一般规律,也要根据事物的具体特点,不拘常规,便宜行事。明者能够明于人,原因就在于后天对身心的磨炼。简文内容完整,是一篇重要的先秦思想文献,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天人思想具有重要价值。本篇通篇使用句读符号,释文大体上据以断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