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曾紧握枪

弓之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文 / 图: 弓之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美篇号:1589545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0年前,我高中毕业,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成为了江苏省灌云县的一个插队知青。那段时间,一心想着要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要在“农业学大寨”、“生产超纲要”的战天斗地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吃了不少苦,也获得了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的认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当时年纪轻,又是高中生,还是在大城市长大,见过些世面,且与当地农村的族姓派性没什么瓜葛,便在生产队里成了香饽饽,不久就被公推为掌握“三杆子"的一个不大不小较受器重的人物。为了不负青春,不辱使命,我也将当时的一些感想和每日的主要行踪,都记入了如下这些笔记本中,也使年近七旬的我回首往事时,能在眼前重现当年那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谓“三杆子”,一是“笔杆子”记工员:社员上工时长多少,该记多少工分要由我这笔杆子来认定并记录在簿;二是“秤杆子”保管员:生产队的粮草过秤,社员实物分配过秤等,都需要我这保管员把握好良心秤;三是“枪杆子”民兵排长:带领五十余名民兵随时听从召唤,维护治安,抢险驰援,保卫胜利果实,都得勇敢往前冲。“三杆子”当中,社员最着重的是“笔杆子”,因为那是年终分红的依据所在;干部最看重的是“秤杆子",因为那是集体家底的具体管家人。而我自己最看重的则是“枪杆子”,因为未能当兵报国,当个民兵排长多少也可聊补些许遗憾,何况我这个排里还有七八个退伍兵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说起民兵排长,这可是我步入社会后的第一个带“长”字的职务,虽非体制内干部,但也是那个年代经过公社人武部备案任命的生产队干部之一,每年都要集中轮训,使之成为“民兵工作三落实”的中坚力量。自1958年毛主席发出“大办民兵师”的号召之后,全国很快掀起了大办民兵师的热潮。以江苏为例,大体上由县委和县人武部组建县级民兵师,公社一级则是民兵团,而生产大队一般为民兵营(人口数较少的大队可编建民兵连),作为最基层的生产队则建制为民兵排,结构大体为:一班(男基干班,以退伍军人、中学毕业生为骨干,年龄18—28岁);二班(女基干班,有一定文化基础,年龄18—25岁);三班(男普通班,年龄29—4O岁);四班(女普通班,年龄26—35岁)。针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着重强调民兵工作“三落实”,即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受此理念熏陶以及民兵干部培养轮训,我的军事技能考核各科均优秀,曾被公社人武部表彰为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个人,以及民兵干部轮训班优秀学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紧握“五六冲”的持枪照,是那个年代我参加民兵工作最鲜明也最珍贵的见证。拍照的姿势是模仿雷锋的,手中的武器则是我国仿制的大名鼎鼎的“AK-47”冲锋枪。因为我曾摆弄过一些老旧相机,喜欢摄影,有点小名气,一位朋友就把他新买的“海鸥120”相机借给我试用了一段时间,而恰巧这时我正被抽调在人武部的民兵军事表演分队,于是便幸运地留下了一些当年我当民兵排长时的风采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淮阴军分区要在灌云县组织民兵军事表演观摩活动,我有幸成为军事表演分队的成员之一。除了军事科目的演练外,我还要为军事表演进行现场宣传讲解。我当时的日志,则简要地记录下了这段时间,民兵模拟实战进行训练的大致安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上下两幅日志拼图中,可以回味当年我知青生活的片断,以及民兵训练的科目及紧张程度。早晨、上午、下午,几乎都在训练和筹划,晚上还得参加文艺宣传队排练,非常辛苦。但不可否认,对正处于知青岁月的我而言,这样的历练,也是人生的一段快乐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仅如此,那时持武器拍照必须要经过批准,民兵也得遵守这样的纪律。而当时文化站的干部想为这次活动拍些资料照片,以便宣传和新闻报道,征得人武部的领导同意后,就给我们表演分队(也称“武干连”)拍了一些民兵练刺杀、投弹、制拉火管、捆炸药包,以及擦枪、巡逻、打背包、出操等照片。我自己也用120相机留下了美好记忆。这其中甚至还有以女知青为主的文艺宣传队,在靶场现场排练“飒爽英姿女民兵”的珍贵靓影。看着这些照片,我就在想,当年虽然穿军装进军营的愿望未能实现,但我还是为保卫祖国做出过自己的点滴贡献,我的人生中有这样一段当民兵排长的经历,也同样是值得自豪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久后77年恢复高考,我有幸考上了大学,民兵生涯也随之告一段落。值得一提的是,在入学军训中,我当年的民兵干部轮训,以及在军事表演分队强化训练打下的基础,还是发挥出了相当给力的作用,不仅成为班级队列训练的领队,而且实弹射击考核中,半自动步枪卧姿打100米胸环靶,五发五中50环!取得全校唯一的满环成绩,受到部队军训教官的当场表扬奖励,让我表演性质地再打五发。经征得教官允许后,我又采用左势左眼瞄准左手指扣扳机,而用右手臂托枪,理由是我的左眼视力更好,右手托枪也更给力,可以提高击发的稳定性,就这样跪姿射击打标尺1,五发五中打了48环。我们班上还有两位曾当过基干民兵的同学,在射击考核中也打出了45环以上的成绩。当教官得知我们都没当过兵但都是民兵骨干,有的还参加过县级以上的民兵军事表演,感慨地说:“你们这批刚恢复高考的大学生,真是能文能武的时代骄子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多年以后,我在沿海一地级市某执法部门担任负责人,又一次参加了军分区组织的领导干部纪念“八一”建军节复训打靶,10发子弹打了82环,成绩虽不大理想,但也有两枪10环,说明民兵排长的功底多少还有一些,可惜身体持续协调机能已无法和年轻时相比了。但我和许多老同志、老知青一样,非常高兴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我们立志报效祖国的那份情怀始终没有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