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美之旅(四)——留有遗憾的西江

暇客

我们一行结束荔波的行程,即赶往西江。到达时,天色未晚,天空中云彩鲜明,苗寨沐浴在夕阳之中。停车场大巴拥挤,人流、车流往来不息。到处都是举着各色旗子的导游,各自领着一队游客,小音箱传出的召唤声不绝于耳。目前,还不是旅游的旺季,从入口的人流看,到西江的游客还是不少。不敢想象,节假日的旺季会是怎样的场面。 我们包了一辆小景交车,走的VIP通道,不用排队坐大景交车。景交车穿行古街,一直把我们送到离住处最近的路口。抬头见一门头,上面写着:嘎哒略。导游介绍,这是苗寨的中心地带,是举行大型文艺活动和演出的地方,也叫芦笙场。街对面就是西江博物馆,大门紧闭,已过开放时间。 沿着一条不能通行汽车的小路蜿蜒向上走,一股刺激性怪味扑鼻而来,见路边站着几匹个头不高大的马,驮着沙石、磁砖一类的建筑材料。导游说,这山上建房子的材料都是靠马驮或是肩挑背扛。好在我们提前做好了准备,将大件行李放在车上,手上提着晚上必需的用品,轻装而行。沿途伴着养家禽的味道,几弯数绕,入住半山的蒹葭客栈。取自诗经的名字,本以为是如诗经一样美的民宿,实况却不尽人意。房间面积小不说,房间的霉味浓烈,只得门窗大开,通风换气后稍好。苗寨里面的民宿客栈大抵如此,因为都是吊角楼式的木制结构,房屋的跨度有限,所以房间都不大。我们所住的这家在寨子里应属中上等。半山的房间是可以观景的,从窗户就能看到对面山上的灯火。 到苗寨必体验的项目是长桌宴,导游把我们带到“苗香情古藏宴”,酒店规模颇大,前后两幢楼,各有两层,能同时接待上百桌客人。所谓长桌宴,就是将长条形桌子拼在一起,一字排开,一个小桌子六个座位,根据人数多寡,拼桌可长可短。每桌单独上菜,碗扣在桌上,每只碗上一只染红的鸡蛋,筷子是横着放的,这都是苗簇的习俗。长桌宴本来是重大节庆礼仪、娶媳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等活动时才摆的,可见其场面宏大。特色菜肴依次上桌,酸汤鱼、古藏肉、山寨黄牛肉、腊味拼盘、炒土鸡蛋等,菜肴虽不丰盛,也够吃了。不必在乎菜肴,重在氛围和体验。开席是吃鸡蛋仪式,一伙人同时拿着红鸡蛋在自己头顶顺时针绕三圈,然后将鸡蛋在自己的额头上敲碎,意味着”鸿运当头“和”岁岁平安“。为讨吉祥,只得硬着脑门,用力将鸡蛋敲碎。 接下来就是敬酒了。苗族小伙芦笙吹起来,姑娘们带着酒壶簇拥过来,酒壶由高到低一个接一个地倒,称之为”高山流水“。因是体验,喝多少倒是随意,不会灌醉。然后,还有姑娘喂食、脸蛋摸红等节目。 夜晚西江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登高观景也不容错过。乘景交登上寨子高处的观景台,俯瞰苗寨夜景。千家灯火,可见苗寨当今之兴盛,既有土著居民,更多的是外来游人。山风习习,吹散了米酒气息,顿觉神清气爽。诺大的观景台上挤满了人,观景的、旅拍的、直播的,不一而足,熙熙攘攘,吵吵闹闹。抬头看天空繁星点点、皓月当头,农历十三的月亮已有八九分圆了。无非是拍个照,录个视频,以此为证看过西江夜景罢了。 白水河穿寨而过,沿河两岸是繁华的商业街。以餐饮美食居多,各色苗寨特产店林立,还有足浴、足疗、酒吧分布其中。最精华的是从一号风雨桥至五号风雨桥之间,建筑、树木都饰以灯火,绚丽多彩,相交辉映。这是古镇统一的基调,几无分别的商业氛围,丽江、凤凰、乌镇莫不如是。曾经的特色,已演变成清一色。这是古镇生存的必然选择,没有商业就吸引不了人流,没有配套就接纳不了人流,没有人流就失去持续发展的来源。傍大的客流,势必对这些地方带来一些破坏性,诸如安全隐患、古建及传统的保护,破坏了原有的宁静,商业逐利本性使民风变味。这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做到对立统一,是摆在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面前的难题。 余秋雨老师在《山河之书》中收录了两篇写苗寨的文章,其一是《蚩尤的后代》,写的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记述了苗家女孩之美丽,尤其是她们的微笑,通过与她们的对话,将苗族的渊源娓娓道来,漫漫历史长河中苗人如何走来,到西南、到贵州。比较遗憾的是,此行没有见到多少真正的美丽的苗家女孩,古街上、风雨桥边穿着满是银饰苗服盛装的,都是外来旅拍的游客。身着苗服的服务员,显现出来的笑容都带有取悦客人的刻意与格式化,因为每天要接待一驳又一驳客人,实也不便指摘。更无缘一睹”孔明碑“的真迹,以及苗寨首领”古藏头“的身影。 思绪甚多,辗转难眠。听着三更的犬吠,五更的鸡鸣,卯时的鸟语,结束了夜宿蒹葭。清晨的苗寨,相对安静多了,喧闹到半夜的店面寂静了,古街老巷只有些早点店、菜市忙碌起来,总算找回一丝原来的烟火味。这里外国游客罕见,听导游说他们几乎不来西江,都出了周边尚未开放的苗寨,去寻找那份原始、那份本真去了。 旅途如人生,总是会留下一些遗憾。希望当下我的遗憾,不要成为后人长久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