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历史故事所想到的

淡泊明志

<p class="ql-block">  近闻几则唐太宗李世民时代的几则小故事,从中体会到在现实的生活中的体行和感触。认为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为历史文化中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古人们的一些身体力行的作法,就是在现代的工作与生活中,也值得学习和借鉴。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历史,研究历史,并将历史上有用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p><p class="ql-block"> 一则故事是讲唐代曾有过一名丞相叫卢展文,这个卢展文在未作丞相以前在吏部供职。吏部也就是现在的组织部门,是封建社会中管理官吏的机构。卢展文是负责考核各省府院的官吏的工作业绩。也就是现在的干部年终考评。年终他在考评当时户部一官员的述职时,发现这位官员的述职报告中有这样的记录。报告中说他在向某地漕运粮食中,由于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一艘船被大风给吹翻,粮食全部落入水中,而且还造成了人员伤亡。卢展文看后,给批了个中下等,当时共分九等。中下等就是第七等,根据规定罚一季的奉禄。这个官员听到宣布后,不诉苦,也不求情,行礼后转身就要走。卢展文很奇怪,他完全可以申述,是因为大风刮的,不是人为造成的,以此来减轻惩罚。于是他又叫回这位官员说‘我改变主意了,给你改批为中中等’。也就是说不罚你了,可是这个官员依然是只行一个礼,又转身要走。卢展文觉得我给你减轻了处罚,你连句感谢的话都不说,又要走了。于是他又叫住他说‘我又改主意了,给你改批中上等’,中上等就是奖励一个季的奉禄,这个官员依然是行了礼走人。卢展文认为这个官员的定力深厚,而且在处罚和奖励面前表现的很淡定,是一个做官的材料。于是他大胆向皇上举荐这位官员,后来这位官员做了户部尚书,专管朝廷的钱粮之事。</p><p class="ql-block"> 淡定是做人办成大事的根本,无论喜忧,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受到一点委屈,便不知如何是好,逢人便讲,到处诉说,而且满腹苦恼。这样的人难成大事。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能人,无人能比,这种人也难成大事。屈而不悲,兴而不喜,这是做人成就事业的根本,这就是淡定。淡定是考验一个人的素质和素养的标志。这就意味着低调做人,从而看淡世间的事物。这也包括名利这些特殊的事物。在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优秀人才,最后成为一代名人。这些至今还深深地銘记在人们的心里。也有些昙花一现或大红大紫的人物,都没有越过淡定这一关,最后以暗淡的色彩告别人生。</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则故事,是说李世民广开言路之后,广泛纳谏。也就是允许大臣们可以自由地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在当时向皇上进谏言最多的是丞相魏征,几乎每天上朝都要向皇上进谏,有时搞的皇上下不了台。有一天下朝后,李世民很气恼,因为在朝上魏征和他针锋相对。回到后宫,对正妃长孙氏说‘等那一天找一个理由,一定要把这个种地的杀了’。长孙氏问他要杀何人,他说是魏征。 长孙氏马上回到后房,换上每次随驾时的礼服出来,跪在李世民的面前:“恭贺皇上。”李世民很奇怪,这在后宫,又不出驾,你行的是哪门子的礼,还要祝贺。长孙氏说:”你今天才感觉到魏征说到了你的痛处,这是好事。“李世民这才恍然大悟,长孙氏是说他必须听别人不同的意见,才能做好一国之君。李世民顿失杀魏征的心机,而魏征也成为唐朝的一代名相。这个故事说明了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配合。当然在唐朝盛世时,长孙氏李世民的得力内助,很多的事情是听了长孙的观点后而决定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的理解的配合也尤为重要。记得有一个村曾发生过一个凶杀案,起因是两家的小孩打架,另一家的家长打了这家的小孩。本身事情已经过去了,也平息了。可是当对方的丈夫回到家后,妻子却狠狠的训了丈夫一顿,意思是把孩子打了你也不管管。一下把丈夫的火给点着了,拿了一把刀到街上把那个男人,也就是打他家小孩的人给砍了,经抢救无效死亡。他砍人后也吓得跑了,最后服毒死在他乡。一场平常的小事酿成了大祸,两家都家破人亡,妻儿老小流落外地。这里讲的就是妻子假如在合适的场合下,劝丈夫或讲明一些道理,不干那火上浇油的事,也许事情就不会发生。所以夫妻之间理解和配合是十分重要的。人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涵养,而且多学点历史,看看历史的贤人们是如何处理事情的,这就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李世民尚能听正妃长孙的劝解,而我们的平常人又何尝不能效仿古人去处理一些繁琐的事情呢?</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发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曾震撼世界。我们祖先曾在世界上造就过许多从来未有的东西,才推动了历史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两则历史上的小故事,虽然都是一些平常的琐事,却能反映出深刻的历史文化。所以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为我们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的先人们,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一些真正的精华东西,来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