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过前几周的学习,我对白描线条初步有了一些理解,特别是在老师的示范下,明白了那副紫荆花的每个线条走势虚实变化的道理,自以为了然于胸,手到擒来。但真正实践的时候才发现手跟不上脑子。今天读到苏轼“虽然,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这句话,原本“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我,突然有了种与先贤共鸣的快意。</p><p class="ql-block"> 作为唐宋八大家的苏轼,这个集诗书画于一身的文人,在一千多年前就总结出了“有道有艺”的著名论点,把“道”与“艺”确立为绘画的两点原则,重视它们之间的统一辩证关系。中国画与中国哲学同步发展,得儒、道、禅等诸家思想之产物,如果不深入学习中国古典文化,我们就只能停留在“技”而难得中国画精髓。何况,中国画的“技艺”如无“道”的支撑,也很难行的远。</p><p class="ql-block"> 作为今人,我们接受了太多的西式教育,矛盾论代替了阴阳五行,数理化占据了大多数学习时间,房子、车子成了大部分人的努力方向,视频、小说充斥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到了而立之年的我突然发现,文学、艺术虽是无用之用,但在这个物质生活极度丰裕的年代,人的精神世界更值得探索。思想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远比一件华服、一顿美食带来的快乐更为持久而醇厚。而我们中国古典文化更是一座丰厚而璀璨的宝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发掘和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