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

李晓辉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崧舟老师曾说:“儿童写诗,诗写儿童。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儿童写下的,是诗一样的美好生活。诗写下的,是比诗更美好的童年。让儿童诗意的栖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发展学生的语感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基础,抓住教学主线,让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进行创作升华,达成语言学习与审美的结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自由的氛围中,倾听学生的思想表达个性化理解在语文学习中提升审美意识和情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训练只有植根于“语文大地”才会有诗意的语文才会呈现出完美的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阅读教学是强调阅读本位的,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的主流读写观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想自己的教学也曾经引领孩子们拜读金波的我喜欢你系列文集,并结合单元主题及生活引导孩子创编诗歌,他们诗意样的每一个字符都渗透着孩子们的美好生活及体验。这就是孩子们真情的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美德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德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妈妈说,美德是拾金不昧,乐于助人。</p><p class="ql-block">爸爸说,美德是勤劳勇敢,艰苦朴素。</p><p class="ql-block">美德是什么,</p><p class="ql-block">老师说,美德是用宽广的心去包容他人。</p><p class="ql-block">同学说,美德是上课认真,专心听讲。</p><p class="ql-block">噢,我明白了。</p><p class="ql-block">美德是用心去爱别人,包容别人。</p><p class="ql-block">美德是用心去体谅别人。</p><p class="ql-block">美德是身边的一件件小事,</p><p class="ql-block">美德,是这个世界最美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感悟生活的引子,他们通过文字学知识、悟道理。2017年的11月有幸在杭州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爸爸的花落了》,这一课让我感康颇多。王老师巧妙地设计让孩子自读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懂得了插叙的叙事方法,领悟了爸爸对我成长的影响。 </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语文是折射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滴水珠,应该从这滴水珠中,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极大影响。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学中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基于此因,上届阳光中队以国学为特色,带领学生诵读隐藏《经典古诗文》,了解《四书》《五经》,拜读于丹老师的《字解人生》,提倡孩子们阅读《澄衷蒙学堂读物》,让孩子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孩子们在阅读中对解字,兴趣颇深。例如:“野鸭子”又叫“凫”;“推敲”一词与诗人贾岛有关系;王安石当年进京赶考,看到府上的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考完试后他对此下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为此王安石成了府上的女婿,恰巧他也中了状元。府上因为双喜临门而贴上了如今的喜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头活水。</span></p><p class="ql-block"> 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孩子们用笔记下了《乡村生活》《小桥流水人家》等文章,在活动和观察中孩子们的收获满满。</span></p><p class="ql-block"> 乡下学校</p><p class="ql-block"> 作者:李雨晗</p><p class="ql-block">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孩子们鱼贯而出的走出教室。瞧操场上的孩子们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在玩丢手绢。</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我看到校园里的树才刚长出嫩芽转眼间,就已经穿上了碧绿碧绿的新装,那枝条摇摆着仿佛像一个小女孩的辫子。</p><p class="ql-block"> 在不远处的草地上。孩子们在那里围成一个圈在听老师讲课和讲故事,有的在和老师跳舞,有的在和老师放风筝。小花和小草都听见孩子们那欢快的笑声。他们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悄悄的冒出头来,看看孩子们在干些什么这些花儿们和小草伴随着孩子们的笑声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 叮铃铃,校园的上课铃响了,孩子们有秩序的走进教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span></p><p class="ql-block">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作者:赵晋</p><p class="ql-block"> 在世界上,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人,就像那不向命运屈服的贝多芬,还有那全神贵注的罗丹,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然而,在生活中也不乏像他们这样令人敬佩的人,我最敬佩的则是我们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我的班主任是一个很负责任的老师,她是我们班所有学生的“妈妈”。她讲的课,生动有趣,时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道理,进而用一两句笑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而令我敬佩她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她诲人不倦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一天,我来到学校,看到了老师,却发现老师走路时一瘸一拐的!我很奇怪,但却没有多说,老师讲课时依然精彩万分,但她的腿却使我很担心。上间操时,我看着老师摇摇晃晃的身影,我真想跑上去扶她一把,可是不知我怎么了,脚仿佛跑不动一样,当老师回来后说起别的班同学扶她时,我惭愧得想要打自己</p>

语文

学生

美德

老师

孩子

生活

敬佩

儿童

诗意

叮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