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老水口街街史(我的记忆)

秦平生

<p class="ql-block"><b>  谨以此文纪念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老水口镇的长辈们,水囗镇,水口街永存我心中……!</b></p> <p class="ql-block"><b>  总有人问,你是哪里的?你从哪里来?你的家乡在哪里?</b></p><p class="ql-block"><b> 是的!故乡是忘不了的……</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水口镇,小镇藏于巍巍群山的峡谷中,来自九疑山的冯河与源于姑婆山的崇水在这里邂逅,二水交汇之处,遂以“水口”为名,这里山峦起伏,青山绿水。先人们在此渐次生聚繁衍,宜居宜业,生产生活非常安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家有家史,族有族谱,有人居住,就有故事,当然,我只是凭着记忆,凭我从小在水口长大的经历,凭着多年来接触老人们的述说来记录历史,也算是我心目中的街史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镇沿着两条河流山谷而形成了一条街道,沿冯河的叫上街,也被称之为码市街;沿崇水河滩的为下街(解放后为新华街)。以前的街道用鹅卵石与麻石铺成,宽约四五米,街道直通河边,沿河一栋栋木吊楼竖立在麻石砌成的街道两旁,在木楼上可以遥看河流船帆,丽日高天,炊烟袅袅,云雾相间,处处呈现的是宁静祥和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口形成村落,据县志记载,大约有五百年,从语音语系了解,江华水口一带的先民应与广西桂贺有某种联系,都属于西南官话的桂柳方言,语音发声几乎一致,由此可推测500年的元末明初时期,可能是因为朝代更迭引发战乱,一部份广西桂贺移民由西向东迁踄所致,这些先民一路向东,在岭南山区寻找生存栖居之所,先后来到广西与湖南接壤的新圩,大圩,小圩一带落脚建寨,寻找农耕之地,而后,又有人随着水源的流向,先后来到了水口,这其中有余姓、钟姓,许姓,何姓、李姓,赖姓等家族,先来先居者占据了水口的平缓山坡建居,在山坡下开垦田地,这应是水口的最早村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财源茂盛达三江”,虽说水口只有“两河”,二水交汇之地,但水口先民还是嗅到了流水商机。到了清代,零陵衡阳一些商户沿着河流来到了水口。由于水口离广西广东的距离都是100多公里,但毕竟是来往广东广西湖南商贸歇脚的栖息地,于是许多商客便选择水囗定居,由于没有公路,只能水运,人们就在河边修建码头,兴建客栈,囤积商品。把收购来的山货运到永州,衡阳,又转手布匹,盐巴及生活用品运至水口,水囗就有了南来北往的商贸活动,水口不再是农耕的村落,集镇的街道开始形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根据先来先建先居的集镇规律,水口街道以大河口启锚的码头为中心,沿着下街的老原住民居依次顺序为(靠河边的):续家、续家、王家、刘家、梁家、苏家、彭家、赖家、周家、(中间几间公产房包括最早的药店,饮食店)接下去是张家、冯家、丘家、洪家(女主人姓氏)、陈家(以女主人姓氏,其实是李家,这里曾是最早的水口百货公司、后来又改为水口大旅店)、韦家、颜家(以女主人姓氏,男主人吳姓)、颜家,黄家、秦家、张家(其实是任家)、赖家、吳家、李家、蔡家、杨家、赖家、蒋家、曾家、张家、蒋家、(中间的公产房住户不详,好像曾经是中医诊所) 陈家、吳家、(公产房户名不详,后来是米粉饮食店) 、蔡家,至新街口,解放前的老水口街道到此为止,再往前面则是河滩和水源社的田地(江华建县后为民族大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大河口码头街道另一侧依次为周家,杨家、周家、丘家、黄家、刘家、丘家、(中间的几间公产房权属不详)、赖家、莫家、丘家(最早的城关镇政府曾设于此)、曾家、(这里二间公产房权属不详、这里曾是水口派出所)、郭家、周家、柏家、张家、唐家(这里曾是水口火神庙)、贤家、丘家、丘家,吳家、(公产房权属不祥,后为饮食合作店的甜食店业)、赖家、李家、洪家、钟家、唐家、全家、周家、刘家、周家、钟家、谢家、伍家至老街下街口。当然,不排除水口老街原住民的家族迁踄,房屋变更的情况,这里所列的住户姓氏主要以解放初期江华建县时水口街道的基本情况,大部以家庭男姓氏为主,极个别也有男性落户女姓家庭的住户,如有遗漏还望老水口的知情人长辈们补充修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河口码头往上数,即码市街以上的居住家族我已列不出完整住户姓氏了,只依稀记得有周家、蔡家、赖家、彭家、颜家、杨家、梁家、罗家、李家、黄家,王家等等,熟悉的老水口先辈可补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水囗是杂姓街道,五湖四海,没有宗氏祠堂,依水而居,按先来先居的规律,依次可看到以河域码头为中心的居民应是最先来到水口的家族,从地域看,这些家族与水口邻近的小圩有密切关联,如周家,刘家,蔡家等。过了街道中段至尾段便有了很多祁阳,零陵,衡阳口音的家族了,如全家,柏家,李家,唐家,蒋家,周家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从街道的功能布局来看,以码头为中心,街道两侧大都以餐饮酒楼为主,码市街以上则是以民宿客栈为主,下街中后段则是手工加工业及其它的服务行业店铺为主,由此可见,水口城镇虽小,但产业经营却十分完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囗街的历史是平安宁静的,都是来自外乡谋生的生意人,水口街邻和气生财,互帮互助,除了人为过失的火灾,没有大灾大难的记载,相对于外部地域的频繁争斗战乱,安宁的生活环境为水口街的发展提供了机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瑶民们为躲避民族欺压和战乱,纷纷进入江华山区开垦伐木谋生,原始林区、边远山区有了生活需求。据江华县志记载,1837年,水口开始建立圩场,随后,生产生活物质经贸活跃,吸引了不少外地资本,随着冯河航运开通,沱江道州及零陵,衡阳一带客商来到了水口,于是,水口有了南杂业,百货业、缝衣店,金银首饰加工店,中医中药店等民生店铺,有钱人多了,又出现了茶楼,酒馆,妓院,钱庄,赌场等休闲娱乐服务业,码市、湘江上游一带林区木材不断进入水口集市中转,外地客商纷纷涌入水囗,南来北往,茶马驿道,灯红酒绿,至民国时期,水口已成为了湖南通往广东、广西重要的码头集镇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后,1955年,江华瑶族自治县把县城设立水口,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山城建没,水口街道开始分为新街和老街,根据住址地名和县级行政机关设立,水口就有了新华街,码市街,五一桥,六一桥、民族大街等等街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5年,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城迁往沱江,2006年,涔天河水库扩建,水口镇所有原住民迁往小圩河湾重建新水口镇,至此,建镇500多年的老水口镇及街道全部沉没于水库之中!</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的老水口镇</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的老水口镇</p> <p class="ql-block">2000年后的老水口镇</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解放前老水口街最早的大河边码头,也是老水口街的商贸中心,在我的记忆中,是水口最热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自从水口通了公路,商贸集市到了新街,河边的码头就破败了!</p> <p class="ql-block"> 以前的水囗吊楼好壮观好整齐,大部分吊楼还是民宿客栈,受河边码头破败影响,加上后山修公路的泥土全部倾泄河边后,吊楼与河滩的视线受到遮挡,吊楼风光也不在了!</p> <p class="ql-block">水口码市街沿河的木吊楼</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七十年代水口镇的一幅写生水粉画,当时河边木吊楼前面已被后山公路推出的泥土山包所遮挡了,但河边码头也还热闹!</p> <p class="ql-block">这张写生画画于水口五一桥边,可以清晰看到木吊楼的建筑结构!</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水口镇虽建了新街,但老水囗街一直很热闹,集市摊贩有时要摆到街尾。</p> <p class="ql-block"> 集贸市场几经周折更改迁出了街道,老街的生意沉寂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风光旖旎的冯河风光。</p> <p class="ql-block"> 这是记忆中最老的水口街道,大约拍摄于七十年代,可以看出旧日街道并不宽敞。</p> <p class="ql-block"> 这是解放后七十年代拍摄的水口新街</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老街道都是木屋,很容易发生火灾,老水口人最怕的就是火灾,建国以来,老水囗街就发生了两次大火灾,三百多户居民遭灾!</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94年春节期间水口下街发生的火灾。</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2年元月18日的水口码市街火灾。</p> <p class="ql-block">  码市街火灾烧掉了码市街许多百年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  火灾让一半的码市街街道几乎成为废圩!</p> <p class="ql-block">  两条河流交汇之处的水口,风景旖旎,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山城。</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冯河,两岸树木葱绿,水流潺潺,以前是可以通航的。</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水口物流需要航运,特别是木材运输,因此,林业部门每年要疏通冯河河道,对一些危险礁石要人工爆破!</p> <p class="ql-block"> 60年代,水口屋背口生产队正在冯河边集材。</p> <p class="ql-block"> 水口冯河上木材正在运输。</p> <p class="ql-block">  冯河上有一座大桥,是冯河上唯一沟通百里两岸人家的通道,以前没有大桥,两岸只能依赖摆渡来往。</p> <p class="ql-block">  水口大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837部队援建的功劳,是潇水上游最雄伟的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  河流阻隔,两岸来往不便,八十年代后,沿河又建了一些钢索桥。</p> <p class="ql-block">  这是水口钢索桥,钢索桥只能是行人行走,不能通行机械车辆。</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是木吊桥,大部分是在小河上架设。</p> <p class="ql-block"> 由于水口大山相连,溪流多,两山之间最多就是这种溪河简易桥,很有趣的!</p> <p class="ql-block"> 在水口,以前的大河渡囗,没得桥,如要过河的话,只能喊这种船来摆渡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五一桥,七十年代以前,是可以通汽车的木制风雨桥,八十年代后,大桥由木楼风雨桥改为钢筋水泥桥了!</p> <p class="ql-block"> 老水口的六一桥,以前也是风雨桥,建设于六十年代,桥对岸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县委政府机关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水囗的崇河也是一条非常美丽的小河。</p> <p class="ql-block">  50年代,《新湖南报》利登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在水口镇成立消息报道!</p> <p class="ql-block"> 50年代,新华社记者来到水口镇拍摄,这里是原江华县委县政府机关所在地,我在揣摩拍摄者为什么选这个位置来拍摄,可能是想拍摄水囗群山环抱之下的城镇院落,当时只有县委机关大院的砖瓦房比较新,比较集中,拍出来好看,因此就留下了这张很珍贵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50年代至60年代的江华县委班子。</p> <p class="ql-block"> 50年代,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水口召开,图为代表合影。</p> <p class="ql-block"> 60年代,江华人民在水口镇庆贺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 60年代,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任县长赵治现为县庆十周年剪彩</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的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班子。</p> <p class="ql-block">  水口以前没有公路,只有依靠河道运输物质,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大力修建公路,解决了江华山区的交通问题。</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水口至外界只有一条简易公路,它就是58年通车的沱水公路。</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从白芒营方向到水口的新国道一207线开通,通车时叫国防公路。</p><p class="ql-block"> 现在湖南方向由水口进出广东的公路还是这条线,当然现在是非常宽阔的柏油公路了。</p> <p class="ql-block"> 老水口镇的机关单位所在街道,包括电影院,文化馆,歌舞团。</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的水口江华电影院,是老水口镇最热闹的文化场所。</p> <p class="ql-block"> 60年代拍摄的江华文化馆街道。</p> <p class="ql-block"> 2000年后拍摄的原县文化馆街道。</p> <p class="ql-block">水囗镇原县文化馆宿舍旧址</p> <p class="ql-block">  座落在水口镇最早的江华民族中学。</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民族一中学生们上课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80年代的老水口镇的民族一中校园操场。</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赤脚医生给老百姓看病!</p> <p class="ql-block">江华总工会</p> <p class="ql-block">水口老邮电局。</p> <p class="ql-block">老水囗汽车站</p> <p class="ql-block">民族大旅社</p> <p class="ql-block">  水口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  水口人基本上以林为主,以林为生。 </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县城虽迁往了沱江,但水口仍然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  2000年后,水口依赖毗邻两广的地域优势,成为了湘桂经贸重镇。</p> <p class="ql-block"> 只要是逢年过节,水口镇就是欢乐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 水口人的幸福指数经常爆棚</p> <p class="ql-block"> 2016年,江华涔天河水库扩建,水库将淹没水口全镇,老水囗镇结束了500年的历史,全体居民需迁移到离水囗老镇约10公里外的小圩河湾一带重新安家。</p> <p class="ql-block"> 水口镇将在这个叫河湾村的地方重建家园!</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山脚下,将是新水口街道居民们居住的家!</p> <p class="ql-block">  2015年,正在建设中的水口街道。</p> <p class="ql-block">新水口镇正在建设中。</p> <p class="ql-block">正在建设中的家庭住户!</p> <p class="ql-block"> 2016年,老水口镇已沉没于水库之中。</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新水口镇</p> <p class="ql-block">新水口镇现已被开发成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但愿家乡越来越美!祝福家乡父老乡亲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b></p>